吕议现在的岁数很小对不对?正是因为他的年纪小,众臣一谈到一些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刻意停下来进行一些讲解。
这不,学古问今的叔孙通见吕议对上古先秦时代就对外进行的扩张产生兴趣,他就开始介绍了起来。
“接受异族的臣服,然后将异族迁移到内地进行安置,这样的事情从有商一代已经成为习惯。”叔孙通边说边看向萧何。
萧何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所以我们将北疆胡人内迁是可行的。”
吕议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商代的历史,他记得有商一代时期,历任太师就是全国的军事总指挥,他们担当的责任就是带兵向外进行战争。
“远的没有过多记载,商末时期的闻仲,他就是一位军功赫赫的人物,一生除了在朝辅政之外,干得最多的就是带兵打服大商周边的异族。”叔孙通说话风趣,并不显得古板,讲故事一般地说道:“太师闻仲先后击败过戎人、狄人,为大商王朝在西边和北边扩展了很多的土地,也接纳了众多的戎人和狄人成为大商王朝治下的子民。他的后半生基本是奔波在征讨南蛮和东夷的道路,对东夷的征讨的次数最多。”
在场武将一阵面面相觑,他们有点纳闷这么个场合讲故事妥不妥当,可是看到吕议一脸感兴趣的模样,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后面,闻仲在征讨东夷的时候国内诸侯之一的姬姓一族举族之兵攻打共国,导致他在追击东夷王的时候不得不回兵,以至于针对东夷的战争功败垂成,来了个虎头蛇尾。”陆贾接过叔孙通的话尾,也是用风趣的方式讲解道:“有商一代是聚族而居,也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成为家族,然后由家族来形成一个又一个诸侯国,像是姬姓的周就是其中之一。”
好为人师是文人的一种兴趣,在一些场合展现自己的博文多学也是文人最爱干的事情之一,他们也就一人说一段,对吕议展开了现场讲学。
吕议知道的商代历史其实大多是来自于文艺小说的《封神榜》,对正史了解还真的是不多,更生出了听下去的兴趣。
听众有兴趣,叔孙通讲得更加起劲:“当时因为还有移居的现象,人们并不是长待一个地方,因此实际上过得是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哪怕是到了春秋时期也是保持着半农耕半游牧的习惯,因此总会看到一个国家的都城更换。”
陆贾看到吕议露出迷惑的表情,解释道:“为什么到了春秋时期人们还会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移动?那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城市脏乱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被认为不适合再居住,自然是要进行迁移了。”
“有商一代最后的都城是朝歌,闻仲带兵回到朝歌之后,商王帝辛召唤诸侯前来朝歌,其中特别点名季历(姬昌的父亲)也一定要亲自到朝歌,为的就是问问周国为什么要攻击共国。”叔孙通看来对商史和周史有一定的研究,停下来卖了一个关子,等待大家走看过来才往下继续说道:“共国是个什么国?她是与大商共处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家,也是大商的诸侯国之一。是共国先攻击周国的都城宗周,然后才引来姬昌带兵打回去。”
吕议恰巧就知道这一段历史,他的记忆中是商天子帝辛对周国和共国采取的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进行调解之后这件事情似乎是到了一个段落,然而只是“似乎”而已。
后面叔孙通继续讲解也证实了吕议的记忆没有出错,各个被召唤到朝歌的诸侯回去之后,天下共主帝辛又将闻仲派了出去,继续去针对东夷进行征服之战,这一次大商的军队可谓是倾巢而出,做出一副势必要打服东夷,拿出了一定要东夷成为诸夏一份子的决心。
“后面的事情历史有记载,周国并没有真正接受调解,周军再一次攻打共国,并且灭亡了共国。”叔孙通说到这里脸上有一些怪异了:“帝辛知道周国灭亡共国非常恼火,他再次召唤季历来到朝歌,一阵痛斥之后将季历软禁在朝歌。”
按照周史的记载,帝辛可是一个残暴且荒唐的人,然而根据“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尿性,很多历史记载其实是不靠谱的。
叔孙通已经有些回过味来,对皇室讲商末历史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商末的历史就是臣子犯上反叛的历史,其实他已经有些后悔牵起这么一个话头了,因为帝国执行的也是分封制。
吕哲任命吕议为监国,已经初步露出册封吕议为太子的态度。
太子是什么?太子是储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的接班人,去和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人讲臣子反叛人主的历史,那不就是在提醒应该提防分封的诸侯国吗?
叔孙通反应过来了,可是有人并没有收口,还说得有些起劲。
“季历被软禁在朝歌,他的儿子姬昌是个什么态度?姬昌并没有消停下来。”陆贾用着荒诞的语气,说道:“姬昌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竟是连续出兵攻打邻国,甚至是因为一系列的战争影响到了太师闻仲对东夷战事的后勤补给线,将天下共主帝辛气得可是够呛。”
叔孙通“咳咳”了两声,用眼神暗示陆贾。
陆贾说得痛快,没有去注意叔孙通的暗示,旁边一些也回过神来的人,他们脸上的表情各形各色。
“帝辛威胁姬昌要是不消停下来就要杀掉季历,可是姬昌依然我行我素,该攻打谁还是继续攻打,甚至是搞出了什么‘凤鸣岐山’神话色彩的祥瑞出来,让恼怒的帝辛杀掉了季历,将季历做成了肉饼,派人送了肉饼给姬昌吃。”说到这里的陆贾脸上的表情带着一些鄙夷:“姬昌还真的就吃了自己父亲的肉做成的肉饼,可这也成了周国起兵反叛的借口,喊出‘商王无道,天下共讨之’的口号,联系了东夷的几个部落达成同盟关系,又纠集了几个诸侯国一同发兵朝歌。”
“呵呵!”吕议笑了,他所知道的古人还真的就是这个样子,造反之前搞出什么祥瑞一直都是同样一个套路。他不断点头,对陆贾催促:“大夫,您接着往下说。”
陆贾得到鼓励说得更加起劲:“大商的军队不是都派遣出去征讨东夷了嘛?国内基本是没有留下什么军队,结果还真的让姬昌纠集起来的军队一路没什么阻碍……按照周史的记载,是平民黔首一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直接将姬昌联合起来的大军恭送到了朝歌城下。”
讽刺啊,商王朝是在进行对外征战的时候被内部捅了一刀,以下犯上的一方给予自己足够的美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这么首次出现在了史书记载上面。
叔孙通咳嗽的频率增加了,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了。
不管周史是怎么进行美化,可事实总归就是事实,姬姓周国是以人臣的身份以下犯上,对一名可能是未来的皇帝说这些真的好吗?
帝国确实是分封制,可是这个分封制与之前的任何一个分封制的国家都不一样,以前的分封是给予封地,诸侯对封地有完全自主的统治权,也就是“天下共主”不能去干涉诸侯国的治理,诸侯国只在得到召唤的时候履行自己的效忠义务。
吕哲拟定的分封制是个什么情况?有外封和内封两种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封领也有不同的管理权限,也就是有限制的分封管理权,各级的领主只有部分的管辖权利,受到诸多的制约,封地出产要上缴四成不说,每一级贵族能够拥有的私兵也有严格的划分。
议政殿偏殿的大部分人都是贵族,他们有自己的“邑土”,像是萧何封领在沛县,季布的封领在余干县……等等,封领有大有小,各自也都有自己的私兵,作为四等公爵的萧何就拥有三千私兵的编制,四等侯爵季布也有一千的私军的编制。
私兵的粮饷需要贵族自己支付,不是由国家来承担,实际上能不能达到满编看得是各个贵族的财力,大部分贵族并没有足够的财力达到满编。
各贵族的私兵并没有严格规定一定要驻扎在哪里,可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私兵安置在各地的封领,帝都南陵的府邸少部分安置了一些,也是作为随身的护卫。
吕议眼睛一直在文武众臣身上扫视着,帝国的贵族也有自己的家徽,像是萧何的家徽是一株稻苗的图案,季布的家徽是一个有方格的盾牌,其余的贵族也有各自的图案。
家族拥有家徽并不是遥远西方的“特产”,实际上自有夏一代开始华夏这边家徽的应用一直都有,不过得是诸侯级别才能拥有,之前是作为旌旗,到了吕哲统治之下的帝国才会制作成为一些小饰品佩戴在身上。
有时候吕议看到各个贵族的家徽总会心里感到诡异,或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他总是觉得自己那个老爹搞的一些事情很有“西方特色”。
有商一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是大商的军队在对外开拓,结果被内部的诸侯国起兵造反,内部空虚之下朝歌陷落,帝辛自焚城头,商王朝统治的历史也画下了句号。
姬姓周王室接过统治权之后接过了向外开拓的重任,可是周王室的环境可要比商王室艰难许多,一切只因为商王室有太多太多外逃的王室成员,这些商王室的成员又在外面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或者是部落,他们一生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给周王室找不痛快。
历代周天子一直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发兵攻打商王室的残余,打服一个之后就进行分封,使之纳入周王室的统治范围,可是也因为兵力大多被牵扯在针对大商残余上面,对西戎、北狄、东夷、南蛮可就有些力有不逮了,不止一次发生周王朝国都被异族攻破的事情,迫使周天子只能踏上逃亡之路。
像是秦国的祖先,他们就是在周天子逃亡的路上遭遇到,秦国的祖先给予周天子一些帮助,后面周天子感念秦国祖先的帮忙册封为贵族,又让那些秦人为周王室养马,周王室的诸侯国才出现一个以“秦”为国号的诸侯国。
说到这里的陆贾被叔孙通打断了,他也总算是发现偏殿内的气氛有一丝丝的诡异。
能不诡异吗?对有可能会成为帝国下一任皇帝的皇子讲史,讲的还是以下犯上的历史,是不是变相地提出分封制度的不好?偏偏分封制度下,他们都是受益者来着。
“怎么停了?”吕议正听得入神呢,他问完看了看表情大多有些不对劲的文武。
骆摇立刻就将话题转到其它地方,说起了倭列岛那边的事情。
一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年岁尚小的吕议对倭列岛那边非常感兴趣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骆摇起了个开头,后面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顺着这个话题讲下去。
吕议当然对倭列岛感兴趣了,不过他现在却是在思考其它东西,听文武讲述倭列岛就有点不得劲了。
“以史为鉴啊?夏、商、周都是分封制,随着天下共主的衰弱,分封的诸侯国并起,诸侯国取代了原来的天下共主成为统治者……”吕议没有去听文武在说些什么东西,心里权衡着:“老爹明明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还是执行这样的政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还是认为分封制比中央集权好?”
先前叔孙通开了个头,后面陆贾讲得起劲,他们可不会预料到这一次无意间的举动造成了什么影响。要是能预料到的话,叔孙通哪怕是割了自己的舌头也不会多话,陆贾更不会说得那么起劲。
帝国历史有记载,吕哲退位吕议接任,成为皇帝的吕议前期的执政就是针对分封制再次改革,收缩了贵族的权利,导致帝国内部发生动荡,帝国西扩被迫停止,吕议是调动军队用暴力的方式进行镇压,清洗掉了一批不接受改革的贵族……
这不,学古问今的叔孙通见吕议对上古先秦时代就对外进行的扩张产生兴趣,他就开始介绍了起来。
“接受异族的臣服,然后将异族迁移到内地进行安置,这样的事情从有商一代已经成为习惯。”叔孙通边说边看向萧何。
萧何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所以我们将北疆胡人内迁是可行的。”
吕议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商代的历史,他记得有商一代时期,历任太师就是全国的军事总指挥,他们担当的责任就是带兵向外进行战争。
“远的没有过多记载,商末时期的闻仲,他就是一位军功赫赫的人物,一生除了在朝辅政之外,干得最多的就是带兵打服大商周边的异族。”叔孙通说话风趣,并不显得古板,讲故事一般地说道:“太师闻仲先后击败过戎人、狄人,为大商王朝在西边和北边扩展了很多的土地,也接纳了众多的戎人和狄人成为大商王朝治下的子民。他的后半生基本是奔波在征讨南蛮和东夷的道路,对东夷的征讨的次数最多。”
在场武将一阵面面相觑,他们有点纳闷这么个场合讲故事妥不妥当,可是看到吕议一脸感兴趣的模样,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后面,闻仲在征讨东夷的时候国内诸侯之一的姬姓一族举族之兵攻打共国,导致他在追击东夷王的时候不得不回兵,以至于针对东夷的战争功败垂成,来了个虎头蛇尾。”陆贾接过叔孙通的话尾,也是用风趣的方式讲解道:“有商一代是聚族而居,也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成为家族,然后由家族来形成一个又一个诸侯国,像是姬姓的周就是其中之一。”
好为人师是文人的一种兴趣,在一些场合展现自己的博文多学也是文人最爱干的事情之一,他们也就一人说一段,对吕议展开了现场讲学。
吕议知道的商代历史其实大多是来自于文艺小说的《封神榜》,对正史了解还真的是不多,更生出了听下去的兴趣。
听众有兴趣,叔孙通讲得更加起劲:“当时因为还有移居的现象,人们并不是长待一个地方,因此实际上过得是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哪怕是到了春秋时期也是保持着半农耕半游牧的习惯,因此总会看到一个国家的都城更换。”
陆贾看到吕议露出迷惑的表情,解释道:“为什么到了春秋时期人们还会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移动?那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城市脏乱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被认为不适合再居住,自然是要进行迁移了。”
“有商一代最后的都城是朝歌,闻仲带兵回到朝歌之后,商王帝辛召唤诸侯前来朝歌,其中特别点名季历(姬昌的父亲)也一定要亲自到朝歌,为的就是问问周国为什么要攻击共国。”叔孙通看来对商史和周史有一定的研究,停下来卖了一个关子,等待大家走看过来才往下继续说道:“共国是个什么国?她是与大商共处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家,也是大商的诸侯国之一。是共国先攻击周国的都城宗周,然后才引来姬昌带兵打回去。”
吕议恰巧就知道这一段历史,他的记忆中是商天子帝辛对周国和共国采取的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进行调解之后这件事情似乎是到了一个段落,然而只是“似乎”而已。
后面叔孙通继续讲解也证实了吕议的记忆没有出错,各个被召唤到朝歌的诸侯回去之后,天下共主帝辛又将闻仲派了出去,继续去针对东夷进行征服之战,这一次大商的军队可谓是倾巢而出,做出一副势必要打服东夷,拿出了一定要东夷成为诸夏一份子的决心。
“后面的事情历史有记载,周国并没有真正接受调解,周军再一次攻打共国,并且灭亡了共国。”叔孙通说到这里脸上有一些怪异了:“帝辛知道周国灭亡共国非常恼火,他再次召唤季历来到朝歌,一阵痛斥之后将季历软禁在朝歌。”
按照周史的记载,帝辛可是一个残暴且荒唐的人,然而根据“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尿性,很多历史记载其实是不靠谱的。
叔孙通已经有些回过味来,对皇室讲商末历史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商末的历史就是臣子犯上反叛的历史,其实他已经有些后悔牵起这么一个话头了,因为帝国执行的也是分封制。
吕哲任命吕议为监国,已经初步露出册封吕议为太子的态度。
太子是什么?太子是储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的接班人,去和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人讲臣子反叛人主的历史,那不就是在提醒应该提防分封的诸侯国吗?
叔孙通反应过来了,可是有人并没有收口,还说得有些起劲。
“季历被软禁在朝歌,他的儿子姬昌是个什么态度?姬昌并没有消停下来。”陆贾用着荒诞的语气,说道:“姬昌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竟是连续出兵攻打邻国,甚至是因为一系列的战争影响到了太师闻仲对东夷战事的后勤补给线,将天下共主帝辛气得可是够呛。”
叔孙通“咳咳”了两声,用眼神暗示陆贾。
陆贾说得痛快,没有去注意叔孙通的暗示,旁边一些也回过神来的人,他们脸上的表情各形各色。
“帝辛威胁姬昌要是不消停下来就要杀掉季历,可是姬昌依然我行我素,该攻打谁还是继续攻打,甚至是搞出了什么‘凤鸣岐山’神话色彩的祥瑞出来,让恼怒的帝辛杀掉了季历,将季历做成了肉饼,派人送了肉饼给姬昌吃。”说到这里的陆贾脸上的表情带着一些鄙夷:“姬昌还真的就吃了自己父亲的肉做成的肉饼,可这也成了周国起兵反叛的借口,喊出‘商王无道,天下共讨之’的口号,联系了东夷的几个部落达成同盟关系,又纠集了几个诸侯国一同发兵朝歌。”
“呵呵!”吕议笑了,他所知道的古人还真的就是这个样子,造反之前搞出什么祥瑞一直都是同样一个套路。他不断点头,对陆贾催促:“大夫,您接着往下说。”
陆贾得到鼓励说得更加起劲:“大商的军队不是都派遣出去征讨东夷了嘛?国内基本是没有留下什么军队,结果还真的让姬昌纠集起来的军队一路没什么阻碍……按照周史的记载,是平民黔首一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直接将姬昌联合起来的大军恭送到了朝歌城下。”
讽刺啊,商王朝是在进行对外征战的时候被内部捅了一刀,以下犯上的一方给予自己足够的美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这么首次出现在了史书记载上面。
叔孙通咳嗽的频率增加了,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了。
不管周史是怎么进行美化,可事实总归就是事实,姬姓周国是以人臣的身份以下犯上,对一名可能是未来的皇帝说这些真的好吗?
帝国确实是分封制,可是这个分封制与之前的任何一个分封制的国家都不一样,以前的分封是给予封地,诸侯对封地有完全自主的统治权,也就是“天下共主”不能去干涉诸侯国的治理,诸侯国只在得到召唤的时候履行自己的效忠义务。
吕哲拟定的分封制是个什么情况?有外封和内封两种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封领也有不同的管理权限,也就是有限制的分封管理权,各级的领主只有部分的管辖权利,受到诸多的制约,封地出产要上缴四成不说,每一级贵族能够拥有的私兵也有严格的划分。
议政殿偏殿的大部分人都是贵族,他们有自己的“邑土”,像是萧何封领在沛县,季布的封领在余干县……等等,封领有大有小,各自也都有自己的私兵,作为四等公爵的萧何就拥有三千私兵的编制,四等侯爵季布也有一千的私军的编制。
私兵的粮饷需要贵族自己支付,不是由国家来承担,实际上能不能达到满编看得是各个贵族的财力,大部分贵族并没有足够的财力达到满编。
各贵族的私兵并没有严格规定一定要驻扎在哪里,可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私兵安置在各地的封领,帝都南陵的府邸少部分安置了一些,也是作为随身的护卫。
吕议眼睛一直在文武众臣身上扫视着,帝国的贵族也有自己的家徽,像是萧何的家徽是一株稻苗的图案,季布的家徽是一个有方格的盾牌,其余的贵族也有各自的图案。
家族拥有家徽并不是遥远西方的“特产”,实际上自有夏一代开始华夏这边家徽的应用一直都有,不过得是诸侯级别才能拥有,之前是作为旌旗,到了吕哲统治之下的帝国才会制作成为一些小饰品佩戴在身上。
有时候吕议看到各个贵族的家徽总会心里感到诡异,或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他总是觉得自己那个老爹搞的一些事情很有“西方特色”。
有商一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是大商的军队在对外开拓,结果被内部的诸侯国起兵造反,内部空虚之下朝歌陷落,帝辛自焚城头,商王朝统治的历史也画下了句号。
姬姓周王室接过统治权之后接过了向外开拓的重任,可是周王室的环境可要比商王室艰难许多,一切只因为商王室有太多太多外逃的王室成员,这些商王室的成员又在外面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或者是部落,他们一生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给周王室找不痛快。
历代周天子一直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发兵攻打商王室的残余,打服一个之后就进行分封,使之纳入周王室的统治范围,可是也因为兵力大多被牵扯在针对大商残余上面,对西戎、北狄、东夷、南蛮可就有些力有不逮了,不止一次发生周王朝国都被异族攻破的事情,迫使周天子只能踏上逃亡之路。
像是秦国的祖先,他们就是在周天子逃亡的路上遭遇到,秦国的祖先给予周天子一些帮助,后面周天子感念秦国祖先的帮忙册封为贵族,又让那些秦人为周王室养马,周王室的诸侯国才出现一个以“秦”为国号的诸侯国。
说到这里的陆贾被叔孙通打断了,他也总算是发现偏殿内的气氛有一丝丝的诡异。
能不诡异吗?对有可能会成为帝国下一任皇帝的皇子讲史,讲的还是以下犯上的历史,是不是变相地提出分封制度的不好?偏偏分封制度下,他们都是受益者来着。
“怎么停了?”吕议正听得入神呢,他问完看了看表情大多有些不对劲的文武。
骆摇立刻就将话题转到其它地方,说起了倭列岛那边的事情。
一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年岁尚小的吕议对倭列岛那边非常感兴趣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骆摇起了个开头,后面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顺着这个话题讲下去。
吕议当然对倭列岛感兴趣了,不过他现在却是在思考其它东西,听文武讲述倭列岛就有点不得劲了。
“以史为鉴啊?夏、商、周都是分封制,随着天下共主的衰弱,分封的诸侯国并起,诸侯国取代了原来的天下共主成为统治者……”吕议没有去听文武在说些什么东西,心里权衡着:“老爹明明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还是执行这样的政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还是认为分封制比中央集权好?”
先前叔孙通开了个头,后面陆贾讲得起劲,他们可不会预料到这一次无意间的举动造成了什么影响。要是能预料到的话,叔孙通哪怕是割了自己的舌头也不会多话,陆贾更不会说得那么起劲。
帝国历史有记载,吕哲退位吕议接任,成为皇帝的吕议前期的执政就是针对分封制再次改革,收缩了贵族的权利,导致帝国内部发生动荡,帝国西扩被迫停止,吕议是调动军队用暴力的方式进行镇压,清洗掉了一批不接受改革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