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对于19世纪的各国政治家而言,他们似乎永远都无法看到政治家与科学技术的之间的联系,同样也无法理会国家应该对科技技术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在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各国的科技发展集中于个人发明家、学者以及企业之手。而在19世纪晚期,面对国家科技全面落后的现状,中国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以政府的力量推进科技的研究发展……回顾随后数十年间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具有两项鲜明特征,提升了其规划的实效性、指导性与执行度。一是多层面规划-计划:非形式化的体系设计,“因何而变”、“参与方”、“战略策略”贯穿设计的始终;二是创新管理的大协同:“有形之手”隐于无形,在依法建构的运行基础纸上,依靠多元协同的管理机制,产出前瞻引领的单项计划……而这一雄心勃勃的,甚至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格局的变革,正开启于1892年的岁末……”
《20世纪科学技术史》
风雪中一辆马车驶进了奉天城,坐在马车上的约翰?霍兰则好奇的打量着车窗外的这座中国城市,作为爱尔兰人对于中国他是陌生的,虽是如此并不妨碍他通过报纸得知许多关于中国人的“谎言”,什么肮脏、卑鄙、不讲卫生,在他看来完全是谎言,至少以他七个月来看,中国人甚至比美国人更讲究卫生,当然乡间的农民除外。
不过,在过去的七个月中,他所接触到的中国,一直都是中国的“殖民地”,而不是中国的本土——直到今天,约翰?霍兰终于来到了中国的本土,来到了奉天。
七个月前,因“扎林斯基”号潜艇下水试验被毁,而陷入人生低价并负债累累的约翰?霍兰接受了来自北洋船舶工业公司的聘请,成为仁川造船厂的一名舰船工程师,而所从事的研究正是他所喜爱的潜艇,在过去的七个月中,他一直在总结着过去的经验以研究新的潜艇,甚至他已经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新的潜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要对他提交的报告加以审议,而这一委员会是刚刚成立的机构,其是直接向总督负责的机构,当然在某些人的眼中,这个委员会也许是那位总督大人的玩物,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那位总督在科学上有着许多过人之处。
“15万!只需要15万!嗯,10万也可以……”
将视线从车窗外收回之后,约翰?霍兰的心底反复念叨着他所希望得到的资助,尽管他是造船厂的工程师,虽然于仁川造船厂的造船计划中,有海军的千吨级雷击舰,也有2000吨的小型装甲巡洋舰,小者亦有数百吨的炮舰,但是却没有潜艇的位置,甚至那些海军军官对潜艇并不怎么热心。
对于各国海军而言,潜艇并不是一种新鲜物,在过去的百多年间有多种潜艇被制成,而无一例外的都发生了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有人说“谁也不会坐那玩意到海底送死”,潜艇或许新鲜,或许其能够从海下出击,击败更为强大的海面舰队,但其总有着太多的不足,一艘艘沉于大海的潜艇即说明了一切,只是如同许多设计师一般约翰?霍兰并没有放弃。
但海军却不同于设计师,他们对于潜艇却是谨慎的,即便是东北海军,这只仅有几艘训练舰的新建海军,对于潜艇这种“克敌制胜”的武器,同样也显得极为谨慎,一方面,他们愿意投资进行研究,而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浪费宝贵的资金建造潜艇。
也正是在一筹莫展下,陷入困境中的约翰?霍兰接到了这份来自奉天电报,这份电报让他看到了希望——尽管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刚刚成立,但却已经资助了多个项目,甚至就同文学院化学系的一个学生提出的“研制一种令人窒息的,可应用于战场的毒气”那种极不现实的“幻想”,都从委员会获得数千元的资助,因此霍兰相信,自己的设想一定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
“……英国海军的强大,几乎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挑战的,“两强标准”下的皇家海军足以威慑世界上任何一个试图挑战他们的国家,同样也是后进国家建设海军无法逾越的对象……”
约翰?霍兰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他能够直接进入总督府,亲自向总督大人解释他的设想,原本他以为自己会在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的会议室中进行讲述,但现在他却来到了总督府的会议室中。
听着约翰?霍兰的讲解,唐浩然的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如果不是在委员会成立后,要求公司各企业上报他们的科研项目,自己恐怕会错过这位潜艇的发明者,甚至就连同草创中的东北海军,也会错过潜艇这一利器。
而在另一方面,唐浩然却对公司充满好感,他们总能招募到一些看似落魄的工程师,这些人总会在某些方面给予公司惊喜,尽管没有几位如约翰?霍兰一般享有“潜艇之父”的美誉,但至少他们的才能不会被埋没。
暗自庆幸之余,唐浩然看着约翰?霍兰带来的十几张设计图,基于对军事的爱好,他能够看得出其设计中的不足,更准确的来说是“致命伤”,而约翰?霍兰之所以被称为“潜艇之父”,正是因为他在历史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嗯,霍兰先生,虽然在水面上,可以使用汽油机航行,但是,水下航行时汽油发动机所需空气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潜艇一但潜入水下,发动机自然也就停止了工作。请问你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这才是潜艇的关键,在历史上正是霍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电池加电动机。
“元帅阁下,如果在半年前您向我询问这个问题,我或许无法回答您,但是现在我却可以告诉你,我已经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要感谢阁下的创意给予我的启示!我的想法是铅酸电池以及电动机!”
在说出这句话时,霍兰特意向唐浩然鞠躬道谢,他口中的感谢指得是造船厂研制的电动鱼雷,因为此时最为知名的怀特黑头鱼雷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关系,所以制造鱼雷的关键在于压缩空气瓶,其气瓶决定了鱼雷的射程以及航速,而最好的气瓶则完全由英国控制,因英国的技术垄断导致其价格极为昂贵。
在船厂研制气瓶以解决生产鱼雷的关键技术时,参观船厂的唐浩然却提出了使用铅酸电池和电动机作为动力的建议,正是这一建议改变了中国的鱼雷之路,而且相比于压缩空气鱼雷,其性能更为先进,既没有排出气体于水中形成的明显的气泡尾迹,也没有排出气体后鱼雷重量减轻的定深不稳,其航行时完全没有尾迹,且定深稳定,又有着航迹笔直的优点,当然这是与其采用陀螺仪抵消偏转扭距有关。
正是通过对电动鱼雷的了解,使得霍兰看到了解决潜艇水下航行的希望——用电池与电动机为水下航行提供动力。
“我进行过计算,电池舱内的电池应能满足潜艇于水下航行20-40海里所需,其足以在水下潜伏数小时,从而可以埋伏于敌军舰队的必经航线上,使用鱼雷给予敌军舰队最致命的一击,而且阁下所发明的电动鱼雷,发射后完全没有尾迹可寻,其将会令潜艇成为大海中最致命的杀手!”
相比任何武器,没有什么比鱼雷更适合潜艇,而且相比怀特黑头鱼雷,仁川的电动鱼雷无疑更适合潜艇,甚至霍兰还设想过通过研制新的发射方式取代压缩空气发射,从而避免在发射鱼雷时暴露潜艇的位置,他相信如果解决这一问题,他的潜艇将会颠复数百年来的海战方式。只需要一艘小小的潜艇就能击沉一艘近万吨的战舰。
“……届时世界海战的模式都将发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几十吨的潜艇可以轻易击沉上万吨的战舰,即便是最强大的舰队,也无法忽视来自水下威胁,但却又没有任何能力回击来自水下的威胁,元帅阁下,没有什么比潜艇更适合弱小的中国海军了!潜艇能够帮助中国获得制海权,即便是强大如英国,亦无法挑战中国的制海权!”
相比于霍兰的激动,曾于纪录片中目睹过u艇将一艘艘商船、军舰送入大海的唐浩然,自然深知潜艇的优点与其不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潜艇只是大海中的流氓,一个不以夺取制海权为目的,只是为了不让敌方使用制海权的流氓,就如同菜市场上的流氓一般,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让别人不挣钱。
无论是一战也好,二战也罢,u艇固然在德国海军的手中被推向巅峰,但又给德国带来了什么呢?从未能为德国赢得制海权,更不能让德国拥有大海,甚至未能帮助德国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
尽管如此,潜艇的高费效比却又是任何一支海军所无法忽视的,尤其是对于东北海军,这支现在甚至没有一艘军舰的海军而言,潜艇将是其未来数年间,唯一一种挑战战斗舰的武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让唐浩然在看到船厂的潜艇研究计划时,立即招来了霍兰,意图给予他一些提醒,以加快潜艇的实用化研制。
“那么如果电池耗尽了呢?”
注意到霍兰的设备图中,并没有发电机的问题,唐浩然便恰到好处的提醒了一句,然后对着他问道。
“电池耗尽了怎么办?到时候潜艇是不是要上浮水面?还有船员于海下又如何呼吸呢?”
尽管唐浩然并不了解潜艇,但是耳濡目染下或多或少的总对潜艇有一定的了解,毕竟在后世有太多的科普文章,任何一个稍爱好军事的男孩都有各种渠道了解包括潜艇在内的各种武器,尽管他们并没有真正见过潜艇以至飞机,但是在理论上,至少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大师级的存在。就像现在被霍兰所忽视的发电机,在后世更是最基本的“柴电潜艇”基础理论。
“这……”
总督大人的反问让霍兰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误区,他把潜艇当成了大号的鱼雷而不是舰艇。
“我觉得的可以这样……”
走到图纸前,唐浩然指着霍兰的图纸说道。
“可以在这里,于汽油机的传动轴上连接一台电台机,电池耗尽之后,可以上浮水面,利用汽油机航行充电……”
之所以霍兰的设计的潜艇使用汽油机,而不是柴油机,那是因为现在柴油机还没有发明,而现在对于唐浩然而言,其立足于解决潜艇的有与无的问题,至于柴油机的问题,可以等到将来再加以解决,眼下用汽油机即可以满足海军的需求。
总督的建议只使得霍兰目中顿时流露出一阵诧异之色,他没有想到总督大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更让他惊讶的却在后面。
“至于水下呼吸的问题,可以采用以过氧化钠制成药板,其可以吸收水兵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对于潜艇如何解决水兵的水下呼吸问题,唐浩然并不怎么了解,但得益于旧时的记忆,他露出马脚知道以过氧化钠为主体的药板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也许后世的潜艇并非仅有这一种解决呼吸问题的办法,但至少可以暂时解决问题。
“还有,就是潜艇于水下的瞄准问题……”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中,相比于霍兰本人,唐浩然反倒更像是一名设计师,他不断的回忆着曾看过的与潜艇有关的知识,不断的完善着霍兰的设计,而霍兰则不时的作着记录,此时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许多困扰他多时的技术问题,在总督这里都得到了解决,到最后当把有关潜艇的最后一点知识,都一一讲出之后,唐浩然看着霍兰笑说道。
“霍兰先生,好了,这些是我能给出的全部建议,当然还需要你去进一步完善,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看到东北海军拥有世界上第一支潜艇部队!”
(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是四千字的章,不过无语会不定期加更!谢谢毗沙门天99、天下纵横有我、k88yrd等各位大大的打赏。弱弱的求一下订阅和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
“对于19世纪的各国政治家而言,他们似乎永远都无法看到政治家与科学技术的之间的联系,同样也无法理会国家应该对科技技术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在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各国的科技发展集中于个人发明家、学者以及企业之手。而在19世纪晚期,面对国家科技全面落后的现状,中国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以政府的力量推进科技的研究发展……回顾随后数十年间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具有两项鲜明特征,提升了其规划的实效性、指导性与执行度。一是多层面规划-计划:非形式化的体系设计,“因何而变”、“参与方”、“战略策略”贯穿设计的始终;二是创新管理的大协同:“有形之手”隐于无形,在依法建构的运行基础纸上,依靠多元协同的管理机制,产出前瞻引领的单项计划……而这一雄心勃勃的,甚至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格局的变革,正开启于1892年的岁末……”
《20世纪科学技术史》
风雪中一辆马车驶进了奉天城,坐在马车上的约翰?霍兰则好奇的打量着车窗外的这座中国城市,作为爱尔兰人对于中国他是陌生的,虽是如此并不妨碍他通过报纸得知许多关于中国人的“谎言”,什么肮脏、卑鄙、不讲卫生,在他看来完全是谎言,至少以他七个月来看,中国人甚至比美国人更讲究卫生,当然乡间的农民除外。
不过,在过去的七个月中,他所接触到的中国,一直都是中国的“殖民地”,而不是中国的本土——直到今天,约翰?霍兰终于来到了中国的本土,来到了奉天。
七个月前,因“扎林斯基”号潜艇下水试验被毁,而陷入人生低价并负债累累的约翰?霍兰接受了来自北洋船舶工业公司的聘请,成为仁川造船厂的一名舰船工程师,而所从事的研究正是他所喜爱的潜艇,在过去的七个月中,他一直在总结着过去的经验以研究新的潜艇,甚至他已经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新的潜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要对他提交的报告加以审议,而这一委员会是刚刚成立的机构,其是直接向总督负责的机构,当然在某些人的眼中,这个委员会也许是那位总督大人的玩物,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那位总督在科学上有着许多过人之处。
“15万!只需要15万!嗯,10万也可以……”
将视线从车窗外收回之后,约翰?霍兰的心底反复念叨着他所希望得到的资助,尽管他是造船厂的工程师,虽然于仁川造船厂的造船计划中,有海军的千吨级雷击舰,也有2000吨的小型装甲巡洋舰,小者亦有数百吨的炮舰,但是却没有潜艇的位置,甚至那些海军军官对潜艇并不怎么热心。
对于各国海军而言,潜艇并不是一种新鲜物,在过去的百多年间有多种潜艇被制成,而无一例外的都发生了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有人说“谁也不会坐那玩意到海底送死”,潜艇或许新鲜,或许其能够从海下出击,击败更为强大的海面舰队,但其总有着太多的不足,一艘艘沉于大海的潜艇即说明了一切,只是如同许多设计师一般约翰?霍兰并没有放弃。
但海军却不同于设计师,他们对于潜艇却是谨慎的,即便是东北海军,这只仅有几艘训练舰的新建海军,对于潜艇这种“克敌制胜”的武器,同样也显得极为谨慎,一方面,他们愿意投资进行研究,而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浪费宝贵的资金建造潜艇。
也正是在一筹莫展下,陷入困境中的约翰?霍兰接到了这份来自奉天电报,这份电报让他看到了希望——尽管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刚刚成立,但却已经资助了多个项目,甚至就同文学院化学系的一个学生提出的“研制一种令人窒息的,可应用于战场的毒气”那种极不现实的“幻想”,都从委员会获得数千元的资助,因此霍兰相信,自己的设想一定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
“……英国海军的强大,几乎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挑战的,“两强标准”下的皇家海军足以威慑世界上任何一个试图挑战他们的国家,同样也是后进国家建设海军无法逾越的对象……”
约翰?霍兰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他能够直接进入总督府,亲自向总督大人解释他的设想,原本他以为自己会在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的会议室中进行讲述,但现在他却来到了总督府的会议室中。
听着约翰?霍兰的讲解,唐浩然的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如果不是在委员会成立后,要求公司各企业上报他们的科研项目,自己恐怕会错过这位潜艇的发明者,甚至就连同草创中的东北海军,也会错过潜艇这一利器。
而在另一方面,唐浩然却对公司充满好感,他们总能招募到一些看似落魄的工程师,这些人总会在某些方面给予公司惊喜,尽管没有几位如约翰?霍兰一般享有“潜艇之父”的美誉,但至少他们的才能不会被埋没。
暗自庆幸之余,唐浩然看着约翰?霍兰带来的十几张设计图,基于对军事的爱好,他能够看得出其设计中的不足,更准确的来说是“致命伤”,而约翰?霍兰之所以被称为“潜艇之父”,正是因为他在历史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嗯,霍兰先生,虽然在水面上,可以使用汽油机航行,但是,水下航行时汽油发动机所需空气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潜艇一但潜入水下,发动机自然也就停止了工作。请问你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这才是潜艇的关键,在历史上正是霍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电池加电动机。
“元帅阁下,如果在半年前您向我询问这个问题,我或许无法回答您,但是现在我却可以告诉你,我已经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要感谢阁下的创意给予我的启示!我的想法是铅酸电池以及电动机!”
在说出这句话时,霍兰特意向唐浩然鞠躬道谢,他口中的感谢指得是造船厂研制的电动鱼雷,因为此时最为知名的怀特黑头鱼雷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关系,所以制造鱼雷的关键在于压缩空气瓶,其气瓶决定了鱼雷的射程以及航速,而最好的气瓶则完全由英国控制,因英国的技术垄断导致其价格极为昂贵。
在船厂研制气瓶以解决生产鱼雷的关键技术时,参观船厂的唐浩然却提出了使用铅酸电池和电动机作为动力的建议,正是这一建议改变了中国的鱼雷之路,而且相比于压缩空气鱼雷,其性能更为先进,既没有排出气体于水中形成的明显的气泡尾迹,也没有排出气体后鱼雷重量减轻的定深不稳,其航行时完全没有尾迹,且定深稳定,又有着航迹笔直的优点,当然这是与其采用陀螺仪抵消偏转扭距有关。
正是通过对电动鱼雷的了解,使得霍兰看到了解决潜艇水下航行的希望——用电池与电动机为水下航行提供动力。
“我进行过计算,电池舱内的电池应能满足潜艇于水下航行20-40海里所需,其足以在水下潜伏数小时,从而可以埋伏于敌军舰队的必经航线上,使用鱼雷给予敌军舰队最致命的一击,而且阁下所发明的电动鱼雷,发射后完全没有尾迹可寻,其将会令潜艇成为大海中最致命的杀手!”
相比任何武器,没有什么比鱼雷更适合潜艇,而且相比怀特黑头鱼雷,仁川的电动鱼雷无疑更适合潜艇,甚至霍兰还设想过通过研制新的发射方式取代压缩空气发射,从而避免在发射鱼雷时暴露潜艇的位置,他相信如果解决这一问题,他的潜艇将会颠复数百年来的海战方式。只需要一艘小小的潜艇就能击沉一艘近万吨的战舰。
“……届时世界海战的模式都将发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几十吨的潜艇可以轻易击沉上万吨的战舰,即便是最强大的舰队,也无法忽视来自水下威胁,但却又没有任何能力回击来自水下的威胁,元帅阁下,没有什么比潜艇更适合弱小的中国海军了!潜艇能够帮助中国获得制海权,即便是强大如英国,亦无法挑战中国的制海权!”
相比于霍兰的激动,曾于纪录片中目睹过u艇将一艘艘商船、军舰送入大海的唐浩然,自然深知潜艇的优点与其不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潜艇只是大海中的流氓,一个不以夺取制海权为目的,只是为了不让敌方使用制海权的流氓,就如同菜市场上的流氓一般,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让别人不挣钱。
无论是一战也好,二战也罢,u艇固然在德国海军的手中被推向巅峰,但又给德国带来了什么呢?从未能为德国赢得制海权,更不能让德国拥有大海,甚至未能帮助德国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
尽管如此,潜艇的高费效比却又是任何一支海军所无法忽视的,尤其是对于东北海军,这支现在甚至没有一艘军舰的海军而言,潜艇将是其未来数年间,唯一一种挑战战斗舰的武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让唐浩然在看到船厂的潜艇研究计划时,立即招来了霍兰,意图给予他一些提醒,以加快潜艇的实用化研制。
“那么如果电池耗尽了呢?”
注意到霍兰的设备图中,并没有发电机的问题,唐浩然便恰到好处的提醒了一句,然后对着他问道。
“电池耗尽了怎么办?到时候潜艇是不是要上浮水面?还有船员于海下又如何呼吸呢?”
尽管唐浩然并不了解潜艇,但是耳濡目染下或多或少的总对潜艇有一定的了解,毕竟在后世有太多的科普文章,任何一个稍爱好军事的男孩都有各种渠道了解包括潜艇在内的各种武器,尽管他们并没有真正见过潜艇以至飞机,但是在理论上,至少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大师级的存在。就像现在被霍兰所忽视的发电机,在后世更是最基本的“柴电潜艇”基础理论。
“这……”
总督大人的反问让霍兰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误区,他把潜艇当成了大号的鱼雷而不是舰艇。
“我觉得的可以这样……”
走到图纸前,唐浩然指着霍兰的图纸说道。
“可以在这里,于汽油机的传动轴上连接一台电台机,电池耗尽之后,可以上浮水面,利用汽油机航行充电……”
之所以霍兰的设计的潜艇使用汽油机,而不是柴油机,那是因为现在柴油机还没有发明,而现在对于唐浩然而言,其立足于解决潜艇的有与无的问题,至于柴油机的问题,可以等到将来再加以解决,眼下用汽油机即可以满足海军的需求。
总督的建议只使得霍兰目中顿时流露出一阵诧异之色,他没有想到总督大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更让他惊讶的却在后面。
“至于水下呼吸的问题,可以采用以过氧化钠制成药板,其可以吸收水兵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对于潜艇如何解决水兵的水下呼吸问题,唐浩然并不怎么了解,但得益于旧时的记忆,他露出马脚知道以过氧化钠为主体的药板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也许后世的潜艇并非仅有这一种解决呼吸问题的办法,但至少可以暂时解决问题。
“还有,就是潜艇于水下的瞄准问题……”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中,相比于霍兰本人,唐浩然反倒更像是一名设计师,他不断的回忆着曾看过的与潜艇有关的知识,不断的完善着霍兰的设计,而霍兰则不时的作着记录,此时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许多困扰他多时的技术问题,在总督这里都得到了解决,到最后当把有关潜艇的最后一点知识,都一一讲出之后,唐浩然看着霍兰笑说道。
“霍兰先生,好了,这些是我能给出的全部建议,当然还需要你去进一步完善,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看到东北海军拥有世界上第一支潜艇部队!”
(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是四千字的章,不过无语会不定期加更!谢谢毗沙门天99、天下纵横有我、k88yrd等各位大大的打赏。弱弱的求一下订阅和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