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72节
若长期以来,大明之教育,谈什么文明,谈什么精神,都碎片化的内容,一知半解都敢出来说话,岂不是丢死人?
邹缉也不高兴,国子监一家独大,主导了各方面教材的编写,地方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时候接收下书本,完全没参与感嘛。
现在想起来让我们参与了,可我是县学的,不是社学的,我能参与个寂寞吗?
杨士奇看着众人,知道教材的问题确实是触动了许多人,但没办法,这是让教育普及,启发民智唯一可行的路,谁也无法阻挡。
ps:
感谢“v臭不要脸v”的打赏与鼓励,容我休整一段时间,等下个月忙完大事,到时候还会爆更。
第六百七十五章 三分水师的构想
嘈杂退去,杨士奇严肃地看着众人,道:“自国子监革制推至地方,你们给朝廷写了不少奏折,可都没有得到反应,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些奏折皇上都亲自阅览过,然教育之问题,非是一言一语可以言明,也非朝夕之间可以解决。问题堆积到如今,也到了该讲一讲,说一说的时候了,这就是其三。”
“杨祭酒,我有话说!”
一位府学教谕起身喊道。
杨士奇抬手,示意对方坐下:“你们要讲,要说,可不是今天,也不是给我。”
不是今天,不给你给谁?
在座的谁不知道国子监在抓教材,你是国子监祭酒,又是礼部侍郎,可以说教育的事就是你说了算。
再说了,日期可不能再拖了。
眼下众人千里迢迢而来,还要早点回去教学呢,虽然府县社学里面还有其他训导,但总归需要有人坐镇,知不知道今年知府、知县,甚至是布政使都发话了,培养出来一个举人、一个进士,都是有奖励的,耽误了我们的钱途,你杨士奇给补偿不……
早点把事情说清楚,办完事回家干活,这才是正经事。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中,司业李-志刚敲了下铜锣,让众人安静下来。杨士奇对众人道:“两日后,皇上会亲自来国子监,听取你们的意见与看法。”
“什么?”
孙-文举、张博志等人不由站了起来。
建文皇上要亲自来国子监,听众人的看法,这可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啊。
杨士奇啊杨士奇,你会不会办事,如此重要的事怎么能只留两天时间,至少让我们准备半个月,打好草稿,删减十次,背熟了再来啊。
“皇上亲自来,这是好事啊。”
邹缉笑了。
国子监毕竟没有办法欺上瞒下,有些事当着皇上的面直接说,直接谈,总比和杨士奇说有效果。两日时间准备问题,这可要好好思考一番,怎么个提说。
杨士奇并不在意这些教谕、训导、先生拿这两日是写文章,相互商讨问题,还是走亲访友,安排国子监的人好好招待,然后入宫求见朱允炆。
朱允炆正盯着沙盘,看着交趾爱州港的位置,与徐辉祖、朱棣、茹瑺、解缙等人商议着。
朱棣有些惋惜:“爱州港的位置确实不错,但相对于占城国而言,位置还是稍逊一筹,若大军推掉占城国,大明在南洋的港口就有得选了……”
茹瑺脸一黑,占城国可是大明藩属国,向来对大明敬重有加,不像安南又是欺诈,又是挑衅,侵略的。
收拾占城国容易,收拾后面的残局就太难了,一旦南洋诸国警惕大明,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那旧港宣慰司守不住,交趾还可能会重新丢失。
解缙苦笑着说:“燕王说得在理,却是不可行。今年占城使臣也来了,听闻大明发兵安南,高兴得不得了,可占城使臣走的时候什么表情,相信大家也看到了。”
徐辉祖呵呵一笑,这倒是真的,占城国使臣来的时候可高兴了,毕竟大明收拾掉了胡季犛,占城国就安全了,没有了倾覆之危,心情自然愉快。
可待在京师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胡季犛被干掉了,但安南没有复立陈氏,而归大明,成为交趾郡了……
占城使臣心里那个五味杂陈,胡季犛是个可怕的邻居,可谁说大明不可怕了?张辅打下安南,只用了一个多月,若打占城的话,估计还不用一个月……
少了一个癞皮狗的邻居,转头却发现多了一头雄狮,这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大明有句话说得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憨睡。
占城的卧榻之旁就是安南,是现在的交趾郡,大明的卧榻之旁就是占城啊,万一彼此都睡不好觉,出来进行全武行……
朱允炆也清楚占城国的担忧,笑道:“朕已给张紞、张辅、韩观等人发了文书,让他们好好安抚周国诸国情绪,说明大明改安南为交趾郡的原因,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皇上,若占城国索要胡季犛时期占据的占城领土该怎么办?”
茹瑺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朱允炆平静地说:“已是大明郡县,哪里还有占城之地?他们想要,那就让他们拿刀子来抢吧。”
朱棣敬佩地看着朱允炆,没错,国之土地,一寸都不能让!
朱允炆手指指向沙盘,严肃地说:“眼下水师船队渐成规模,朕打算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为东海水师,护卫自辽东至浙西一片海域。二为东南水师,护卫福建、广东一片海域,三为南洋水师,专司交趾洋、南洋、旧港宣慰司。你们意下如何?”
徐辉祖看着沙盘,连连点头:“如此分工,恰到好处,即可覆盖所有海域,又可为是远航贸易提供支持。臣以为可行。”
朱棣指了指东海一片,点在辽东,道:“辽东军屯多无法补充军需,需要水师从海路运输粮食等物。从这里看,东海水师责任尤为重要,若将水师一分为三,当以东海水师为主。”
“臣认为当以南洋水师为主。”茹瑺反驳了朱棣的意见:“眼下南洋贸易如火如荼,去年又开设了市舶司,今年市舶司必会热闹,往返于南洋的船只将越来越多,眼下辽东无战事,不妨以南洋为重。”
徐辉祖看向朱允炆,站在了朱棣这一边:“南洋虽重,却多为藩属之国,眼下并无多少纷乱,而北方防备仍是重点,而且,还需要提防倭患!”
倭患两个字一出,茹瑺顿时不争了。
虽然眼下倭患问题得到解决,可倭国还没解决,鬼知道会不会因此而交恶于中国,到时候发兵,再来一次倭患。
解缙看着朱允炆,问道:“市舶司设置之后,有些船只跑向朝-鲜与倭国,朝廷在这方面是否禁止?”
朱允炆沉默了。
倭国的野心是一直都存在的,他们不甘心待在一座岛上,虽然眼下还没有胆量与力量大规模入侵中国,但在明末,他们可是想要吃掉朝-鲜,继而吞掉中国。
原本想要通过禁绝与倭国的官方往来,切断其贸易途径,这种办法在没有开大海的时候是能做到的,可市舶司开了之后,这件事就很难控制了。
船只出海,总不可能有官员跟着,人家去了哪里,置办了什么货物,赚了多少钱,市舶司是管不过来的。
加上日本被封锁日久,货物奇缺,只要拉着东西到了日本,估计就能大赚一笔,在利益的驱动下,朝廷想要禁也不太可能,反而很可能会造成大量人走私,想要杜绝的话,除非重新关闭市舶司。
可市舶司开了,就不能再关了,大明需要开放,需要迎接大海的气息!
“这件事着兵部、五军都督府与户部好好商议吧,若有办法禁绝前往日本的船只,当行禁绝。若实在没有其他法子,就准许民间船只前往日本,但还是那一条,中国不允许日本人进入一步,谁若是带日本人归国,那就以勾结倭寇问罪。”
朱允炆一想起几千万人的伤亡,满目疮痍的国家,一想起那一次次惨无人道的屠杀,就对日本没有任何好感。
狭隘的爱国主义吗?
那就狭隘吧。
当皇帝的都不是完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就这样吧。
解缙等人答应下来。
朱允炆指了指沿海方向:“就以东海水师为最重吧,待船厂打造更多的宝船与大福船之后,优先组建东海水师。至于水师人选,就从卫所中抽调吧。”
徐辉祖心头一惊,皇上终于还是对卫所下手了吗?
朱允炆走到桌案旁,拿了一份文书:“明初时期,太祖为控制地方,对抗北元,在全国设置都司十七个,行都司三个,留守司一个,内外卫所三百二十九个,守御千户所六十五个。”
“有些卫所兵力超员严重,尤以藩王三卫为多,之前藩王三卫裁撤,但卫所朕一直没作调整。现考虑内治、外忧、战略,现将一部卫所作裁撤、合并、迁移,其中裁撤卫所二十九个,合并卫所二十个,迁移卫所九个。在裁撤卫所中,遴选军士,充入水师。”
徐辉祖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这其中被裁撤的卫所,大多都是五军都督府、兵部商议的结果,但是迁移与合并卫所,有所改变。
“皇上,这水师要充入多少人?”
徐辉祖不解地问。
要知道二十九个卫、所,涉及人员至少八万人,水师现在十万人,一口气也扩不了那么多吧。
朱允炆伸出手,严肃地说:“五万。”
“五万?这……”
徐辉祖有些不安,这就意味着有三万多人被裁去啊。眼下新军之策虽没有推至所有卫所,但所有军士都翘首以盼,现在还没等到幸福,反而不幸被裁了?
这是要出问题的……
朱允炆清楚可能会出问题,所以补充了一句:“至少五万,能不能进入水师,全靠他们自己,适应水师则进,不适应水师则退。”
第六百七十六章 帖木儿与巴耶塞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洋关乎国运。
维护海洋权益,少不了精悍而强大的水师船队,让原本习惯了陆地作战的兵转为水师,需要一个过程。
朱允炆给了一年时间,三个月用来搬家安家,三个月用来游泳,三个月用来适应船只,三个月形成战力。
一年之后无法通过水师考核的,回家种地没商量。
时间有些紧,但时代不等人。
等郑和返回京师之后,他的使命就是前往南美洲挖土豆,拔番薯,到那时候,水师船队的精锐将离开大明,前往一个真正陌生的海域,登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陆。
朱允炆没有让郑和在二次下西洋的时候前往南美洲,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检验水师远航的能力,锻炼新的船长,找出远航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第三次远航时,能顺利抵达南美洲。
想要到达那里,可比到天方难得多。现在的郑和,应该到天方了吧?
天方。
郑和拜见了天方国国王,奉送了麝香、陶瓷、丝绸、茶等礼物,天方国王很和善地招待了郑和,并愿派遣使臣前往大明。
就在郑和准备归航事宜时,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到了天方国:
帖木儿集结十四万大军,自撒马尔罕出发,一路向西挺进,目标直指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丹,伊-斯兰教官职,类似于统治者)巴耶塞特也做好了准备,调动了八万多精锐,打算在军事重镇安哥拉彻底击溃帖木儿,以建立自己的统治。
郑和延迟了归期,命令通事官四处搜寻关于帖木儿、巴耶塞特的情报,因为这一战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大明。
朱能、张玉、骆冠英、赵世瑜等人在包船上,日夜分析情报。
可问题是天方国距离安哥拉城还有三千多里,此时收到的情报,早已是滞后的不成样子,到底能不能用,谁都说不准。
“这个巴耶塞特不简单啊。”
郑和看着整理出来的情报,感叹道。
一向有些自傲的朱能也不由点头称赞:“如果收集到的情报属实,那此人确实是个厉害人物,外界给他冠他以闪电的称号,此人动作很快。”
张玉沉吟不语。
邹缉也不高兴,国子监一家独大,主导了各方面教材的编写,地方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时候接收下书本,完全没参与感嘛。
现在想起来让我们参与了,可我是县学的,不是社学的,我能参与个寂寞吗?
杨士奇看着众人,知道教材的问题确实是触动了许多人,但没办法,这是让教育普及,启发民智唯一可行的路,谁也无法阻挡。
ps:
感谢“v臭不要脸v”的打赏与鼓励,容我休整一段时间,等下个月忙完大事,到时候还会爆更。
第六百七十五章 三分水师的构想
嘈杂退去,杨士奇严肃地看着众人,道:“自国子监革制推至地方,你们给朝廷写了不少奏折,可都没有得到反应,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些奏折皇上都亲自阅览过,然教育之问题,非是一言一语可以言明,也非朝夕之间可以解决。问题堆积到如今,也到了该讲一讲,说一说的时候了,这就是其三。”
“杨祭酒,我有话说!”
一位府学教谕起身喊道。
杨士奇抬手,示意对方坐下:“你们要讲,要说,可不是今天,也不是给我。”
不是今天,不给你给谁?
在座的谁不知道国子监在抓教材,你是国子监祭酒,又是礼部侍郎,可以说教育的事就是你说了算。
再说了,日期可不能再拖了。
眼下众人千里迢迢而来,还要早点回去教学呢,虽然府县社学里面还有其他训导,但总归需要有人坐镇,知不知道今年知府、知县,甚至是布政使都发话了,培养出来一个举人、一个进士,都是有奖励的,耽误了我们的钱途,你杨士奇给补偿不……
早点把事情说清楚,办完事回家干活,这才是正经事。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中,司业李-志刚敲了下铜锣,让众人安静下来。杨士奇对众人道:“两日后,皇上会亲自来国子监,听取你们的意见与看法。”
“什么?”
孙-文举、张博志等人不由站了起来。
建文皇上要亲自来国子监,听众人的看法,这可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啊。
杨士奇啊杨士奇,你会不会办事,如此重要的事怎么能只留两天时间,至少让我们准备半个月,打好草稿,删减十次,背熟了再来啊。
“皇上亲自来,这是好事啊。”
邹缉笑了。
国子监毕竟没有办法欺上瞒下,有些事当着皇上的面直接说,直接谈,总比和杨士奇说有效果。两日时间准备问题,这可要好好思考一番,怎么个提说。
杨士奇并不在意这些教谕、训导、先生拿这两日是写文章,相互商讨问题,还是走亲访友,安排国子监的人好好招待,然后入宫求见朱允炆。
朱允炆正盯着沙盘,看着交趾爱州港的位置,与徐辉祖、朱棣、茹瑺、解缙等人商议着。
朱棣有些惋惜:“爱州港的位置确实不错,但相对于占城国而言,位置还是稍逊一筹,若大军推掉占城国,大明在南洋的港口就有得选了……”
茹瑺脸一黑,占城国可是大明藩属国,向来对大明敬重有加,不像安南又是欺诈,又是挑衅,侵略的。
收拾占城国容易,收拾后面的残局就太难了,一旦南洋诸国警惕大明,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那旧港宣慰司守不住,交趾还可能会重新丢失。
解缙苦笑着说:“燕王说得在理,却是不可行。今年占城使臣也来了,听闻大明发兵安南,高兴得不得了,可占城使臣走的时候什么表情,相信大家也看到了。”
徐辉祖呵呵一笑,这倒是真的,占城国使臣来的时候可高兴了,毕竟大明收拾掉了胡季犛,占城国就安全了,没有了倾覆之危,心情自然愉快。
可待在京师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胡季犛被干掉了,但安南没有复立陈氏,而归大明,成为交趾郡了……
占城使臣心里那个五味杂陈,胡季犛是个可怕的邻居,可谁说大明不可怕了?张辅打下安南,只用了一个多月,若打占城的话,估计还不用一个月……
少了一个癞皮狗的邻居,转头却发现多了一头雄狮,这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大明有句话说得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憨睡。
占城的卧榻之旁就是安南,是现在的交趾郡,大明的卧榻之旁就是占城啊,万一彼此都睡不好觉,出来进行全武行……
朱允炆也清楚占城国的担忧,笑道:“朕已给张紞、张辅、韩观等人发了文书,让他们好好安抚周国诸国情绪,说明大明改安南为交趾郡的原因,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皇上,若占城国索要胡季犛时期占据的占城领土该怎么办?”
茹瑺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朱允炆平静地说:“已是大明郡县,哪里还有占城之地?他们想要,那就让他们拿刀子来抢吧。”
朱棣敬佩地看着朱允炆,没错,国之土地,一寸都不能让!
朱允炆手指指向沙盘,严肃地说:“眼下水师船队渐成规模,朕打算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为东海水师,护卫自辽东至浙西一片海域。二为东南水师,护卫福建、广东一片海域,三为南洋水师,专司交趾洋、南洋、旧港宣慰司。你们意下如何?”
徐辉祖看着沙盘,连连点头:“如此分工,恰到好处,即可覆盖所有海域,又可为是远航贸易提供支持。臣以为可行。”
朱棣指了指东海一片,点在辽东,道:“辽东军屯多无法补充军需,需要水师从海路运输粮食等物。从这里看,东海水师责任尤为重要,若将水师一分为三,当以东海水师为主。”
“臣认为当以南洋水师为主。”茹瑺反驳了朱棣的意见:“眼下南洋贸易如火如荼,去年又开设了市舶司,今年市舶司必会热闹,往返于南洋的船只将越来越多,眼下辽东无战事,不妨以南洋为重。”
徐辉祖看向朱允炆,站在了朱棣这一边:“南洋虽重,却多为藩属之国,眼下并无多少纷乱,而北方防备仍是重点,而且,还需要提防倭患!”
倭患两个字一出,茹瑺顿时不争了。
虽然眼下倭患问题得到解决,可倭国还没解决,鬼知道会不会因此而交恶于中国,到时候发兵,再来一次倭患。
解缙看着朱允炆,问道:“市舶司设置之后,有些船只跑向朝-鲜与倭国,朝廷在这方面是否禁止?”
朱允炆沉默了。
倭国的野心是一直都存在的,他们不甘心待在一座岛上,虽然眼下还没有胆量与力量大规模入侵中国,但在明末,他们可是想要吃掉朝-鲜,继而吞掉中国。
原本想要通过禁绝与倭国的官方往来,切断其贸易途径,这种办法在没有开大海的时候是能做到的,可市舶司开了之后,这件事就很难控制了。
船只出海,总不可能有官员跟着,人家去了哪里,置办了什么货物,赚了多少钱,市舶司是管不过来的。
加上日本被封锁日久,货物奇缺,只要拉着东西到了日本,估计就能大赚一笔,在利益的驱动下,朝廷想要禁也不太可能,反而很可能会造成大量人走私,想要杜绝的话,除非重新关闭市舶司。
可市舶司开了,就不能再关了,大明需要开放,需要迎接大海的气息!
“这件事着兵部、五军都督府与户部好好商议吧,若有办法禁绝前往日本的船只,当行禁绝。若实在没有其他法子,就准许民间船只前往日本,但还是那一条,中国不允许日本人进入一步,谁若是带日本人归国,那就以勾结倭寇问罪。”
朱允炆一想起几千万人的伤亡,满目疮痍的国家,一想起那一次次惨无人道的屠杀,就对日本没有任何好感。
狭隘的爱国主义吗?
那就狭隘吧。
当皇帝的都不是完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就这样吧。
解缙等人答应下来。
朱允炆指了指沿海方向:“就以东海水师为最重吧,待船厂打造更多的宝船与大福船之后,优先组建东海水师。至于水师人选,就从卫所中抽调吧。”
徐辉祖心头一惊,皇上终于还是对卫所下手了吗?
朱允炆走到桌案旁,拿了一份文书:“明初时期,太祖为控制地方,对抗北元,在全国设置都司十七个,行都司三个,留守司一个,内外卫所三百二十九个,守御千户所六十五个。”
“有些卫所兵力超员严重,尤以藩王三卫为多,之前藩王三卫裁撤,但卫所朕一直没作调整。现考虑内治、外忧、战略,现将一部卫所作裁撤、合并、迁移,其中裁撤卫所二十九个,合并卫所二十个,迁移卫所九个。在裁撤卫所中,遴选军士,充入水师。”
徐辉祖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这其中被裁撤的卫所,大多都是五军都督府、兵部商议的结果,但是迁移与合并卫所,有所改变。
“皇上,这水师要充入多少人?”
徐辉祖不解地问。
要知道二十九个卫、所,涉及人员至少八万人,水师现在十万人,一口气也扩不了那么多吧。
朱允炆伸出手,严肃地说:“五万。”
“五万?这……”
徐辉祖有些不安,这就意味着有三万多人被裁去啊。眼下新军之策虽没有推至所有卫所,但所有军士都翘首以盼,现在还没等到幸福,反而不幸被裁了?
这是要出问题的……
朱允炆清楚可能会出问题,所以补充了一句:“至少五万,能不能进入水师,全靠他们自己,适应水师则进,不适应水师则退。”
第六百七十六章 帖木儿与巴耶塞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洋关乎国运。
维护海洋权益,少不了精悍而强大的水师船队,让原本习惯了陆地作战的兵转为水师,需要一个过程。
朱允炆给了一年时间,三个月用来搬家安家,三个月用来游泳,三个月用来适应船只,三个月形成战力。
一年之后无法通过水师考核的,回家种地没商量。
时间有些紧,但时代不等人。
等郑和返回京师之后,他的使命就是前往南美洲挖土豆,拔番薯,到那时候,水师船队的精锐将离开大明,前往一个真正陌生的海域,登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陆。
朱允炆没有让郑和在二次下西洋的时候前往南美洲,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检验水师远航的能力,锻炼新的船长,找出远航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第三次远航时,能顺利抵达南美洲。
想要到达那里,可比到天方难得多。现在的郑和,应该到天方了吧?
天方。
郑和拜见了天方国国王,奉送了麝香、陶瓷、丝绸、茶等礼物,天方国王很和善地招待了郑和,并愿派遣使臣前往大明。
就在郑和准备归航事宜时,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到了天方国:
帖木儿集结十四万大军,自撒马尔罕出发,一路向西挺进,目标直指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丹,伊-斯兰教官职,类似于统治者)巴耶塞特也做好了准备,调动了八万多精锐,打算在军事重镇安哥拉彻底击溃帖木儿,以建立自己的统治。
郑和延迟了归期,命令通事官四处搜寻关于帖木儿、巴耶塞特的情报,因为这一战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大明。
朱能、张玉、骆冠英、赵世瑜等人在包船上,日夜分析情报。
可问题是天方国距离安哥拉城还有三千多里,此时收到的情报,早已是滞后的不成样子,到底能不能用,谁都说不准。
“这个巴耶塞特不简单啊。”
郑和看着整理出来的情报,感叹道。
一向有些自傲的朱能也不由点头称赞:“如果收集到的情报属实,那此人确实是个厉害人物,外界给他冠他以闪电的称号,此人动作很快。”
张玉沉吟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