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再次到来,在明国的京师,慢慢地又热闹了起来。人来人往,茶馆酒楼,没过多久就坐满了人。咋一看,根本就看不出来,敌人曾在几个月前兵临城下。
而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年仅十九岁的崇祯皇帝却是天没亮就处理政务。虽是如此勤政,他却觉得自己是被无形蜘蛛网网住的小昆虫,越是忙越是乱,各种破事,各种危及社稷江山的大事,快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
就这两日,自从孙阁老的捷报接二连三地传来之后,奏请严惩袁崇焕的折子不断。
崇祯皇帝一想起这事,就忍不住暗骂自己昏了头,怎么就信了五年平辽呢!对了,那些该死的臣子,是欺负朕年轻,还是得了袁崇焕什么好处,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像唐时的魏征,直言不讳地点醒自己!
朕竭尽全力,甚至涸泽而渔,好不容易筹集了那么多钱粮,结果全都没有一点用。不但没用,还让建虏攻进京畿之地,这损失……
崇祯皇帝想起户部尚书毕自严在前几天初步统计出来的损失,不说京畿之地的百姓死伤多少,光是那些财物损失还有以后几年的赋税损失……
他实在想不下去了,觉得心是一阵一阵的搅着疼。无奈之下把御笔丢在了御桌上,无力地靠在御椅上。
朕想力挽狂澜,当个中兴之主怎么就这么难啊?
正在这时,边上的太监小声奏报道:“陛下,内阁首辅成基命有急事觐见。”
“宣!”崇祯皇帝无力说话,言简意赅地道。过了一会后,才重新坐直了身子,希望是有好消息吧!
成基命进了文华殿见礼之后,便双手奉上一份奏章,声音有点沉重地奏道:“陛下,三边总督杨鹤急报,言陕西旱灾严重,今年的收成怕是不能指望。流贼四起,眼下除各大州城,已有不少县城、镇堡被流贼攻下,且有蔓延到甘肃、山西、河南迹象。如再无钱粮拨下招抚之,怕是尾大不掉了。”
崇祯皇帝一下感觉全身无力,心中暗叹了一声,想愤怒都已经愤怒不起来,有点麻木了。他没有说话,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奏章看了起来。
良久,崇祯皇帝看完之后,把奏章丢御桌上,眼睛盯着成基命,意志消沉地问道:“内阁对此有何对策?”
“陛下,老臣已先问过户部,并无余粮可拨。”成基命躬身答道,“因此内阁的对策,是令三边总督再坚持一个月,勤王军回归地方,就是流贼剿灭之时。”
其实都不用问户部,任何人都知道。户部掌管的国库中,原本就没有钱粮。被建虏一闹,天下勤王军云集,为他们筹集粮草都已经想尽了各种方法还不够。怎么可能还有另外的钱粮,拨给陕西去招抚流贼呢!
不能招抚,那就全力剿灭了。崇祯皇帝得成基命提醒,当即想起来,根据孙阁老最近一次的捷报看,应该是马上结束战事,当能让勤王军回归地方,总算能松口气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终于好了一点,点点头道:“如此也罢,就按内阁的意思拟旨吧。”
“是,陛下。”成基命躬身领命。其实,在来之前,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因为崇祯皇帝没得选择,只能是这么一条路。
崇祯皇帝看到成基命想走的意思,想了下,又开口吩咐道:“给孙阁老那边也去个旨意催下,尽快结束战事!”
“陛下放心,孙阁老已收复迁安、永平,估计凯旋也就在这几天了。”成基命说起这事时,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自己推荐了孙承宗,也算是有一份功劳在里面。这个首辅的位置,当能坐久点了。
由不得他不这么想,因为朝中党争厉害,各派大佬都盯着这个首辅位置。只要自己稍微犯个错,做得有一点不好,相信那些大佬就会纠结党羽群起而攻之。
陛下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小屁孩而已,又是未当过储君的藩王直接坐上龙椅而已。被那些道貌盎然的“君子”轮番一说,那可能分辨得清楚是非。
成基命的脑中闪过这些念头,表面上却没有一点痕迹表现出来,有轻视年轻皇帝的意思。
崇祯皇帝对于成基命说得这结论,也是深信不疑。只要是正常人,都能从建虏屠自己城池这事上看出,他们已经根本无志于关内了。
“亏了孙本兵统兵有方,及时把关内的建虏打败,收复了京畿之地。否则的话,粮草又将耗尽。”成基命说到这里,难得开了个小玩笑道,“如此一来的话,户部尚书怕是要去内阁撒泼打滚要钱粮了!”
想想已是六十多岁的毕自严,要是去内阁干这事……崇祯皇帝就忍不住一笑,不过他马上意识到不对,忙收敛了表情。但经过这么一搞,他的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孙阁老凯旋,节省了钱粮,挽回了朝廷面子,勤王军回归地方,剿灭流贼。再调孙阁老坐镇山海关,天下就又将安定下来,加上自己勤政做事,中兴大明该是不难!
崇祯皇帝陷入这样的美梦中,正想着,忽然看到已出了文华殿的成基命又匆匆赶了回来。
他当即一愣,看到成基命那匆忙的样子,慌张的表情,还有手中的一份奏章,刚舒畅起来的心情顿时就没了,不用问,肯定有什么坏消息。
“陛下,孙本兵急报,言建虏固守清水明月关,战事激烈,不退一步。怕近期难以结束战事,请求急调钱粮。否则军中无粮,只能退军,建虏怕是会卷土重来,再次肆虐京畿之地。”成基命语气沉重地奏道。
……
崇祯皇帝楞在了那里,久久无语。刚觉得能缓口气,有一丝中兴的希望,怎么转眼就没了呢!
他自然不知道,这是蝴蝶翅膀的威力,终于影响到了大明朝。否则的话,奴酋阿敏确实是放弃了关内,退回沈阳去了。
文华殿内,崇祯皇帝和大明首辅成基命,相对无语。
钱粮???
而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年仅十九岁的崇祯皇帝却是天没亮就处理政务。虽是如此勤政,他却觉得自己是被无形蜘蛛网网住的小昆虫,越是忙越是乱,各种破事,各种危及社稷江山的大事,快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
就这两日,自从孙阁老的捷报接二连三地传来之后,奏请严惩袁崇焕的折子不断。
崇祯皇帝一想起这事,就忍不住暗骂自己昏了头,怎么就信了五年平辽呢!对了,那些该死的臣子,是欺负朕年轻,还是得了袁崇焕什么好处,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像唐时的魏征,直言不讳地点醒自己!
朕竭尽全力,甚至涸泽而渔,好不容易筹集了那么多钱粮,结果全都没有一点用。不但没用,还让建虏攻进京畿之地,这损失……
崇祯皇帝想起户部尚书毕自严在前几天初步统计出来的损失,不说京畿之地的百姓死伤多少,光是那些财物损失还有以后几年的赋税损失……
他实在想不下去了,觉得心是一阵一阵的搅着疼。无奈之下把御笔丢在了御桌上,无力地靠在御椅上。
朕想力挽狂澜,当个中兴之主怎么就这么难啊?
正在这时,边上的太监小声奏报道:“陛下,内阁首辅成基命有急事觐见。”
“宣!”崇祯皇帝无力说话,言简意赅地道。过了一会后,才重新坐直了身子,希望是有好消息吧!
成基命进了文华殿见礼之后,便双手奉上一份奏章,声音有点沉重地奏道:“陛下,三边总督杨鹤急报,言陕西旱灾严重,今年的收成怕是不能指望。流贼四起,眼下除各大州城,已有不少县城、镇堡被流贼攻下,且有蔓延到甘肃、山西、河南迹象。如再无钱粮拨下招抚之,怕是尾大不掉了。”
崇祯皇帝一下感觉全身无力,心中暗叹了一声,想愤怒都已经愤怒不起来,有点麻木了。他没有说话,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奏章看了起来。
良久,崇祯皇帝看完之后,把奏章丢御桌上,眼睛盯着成基命,意志消沉地问道:“内阁对此有何对策?”
“陛下,老臣已先问过户部,并无余粮可拨。”成基命躬身答道,“因此内阁的对策,是令三边总督再坚持一个月,勤王军回归地方,就是流贼剿灭之时。”
其实都不用问户部,任何人都知道。户部掌管的国库中,原本就没有钱粮。被建虏一闹,天下勤王军云集,为他们筹集粮草都已经想尽了各种方法还不够。怎么可能还有另外的钱粮,拨给陕西去招抚流贼呢!
不能招抚,那就全力剿灭了。崇祯皇帝得成基命提醒,当即想起来,根据孙阁老最近一次的捷报看,应该是马上结束战事,当能让勤王军回归地方,总算能松口气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终于好了一点,点点头道:“如此也罢,就按内阁的意思拟旨吧。”
“是,陛下。”成基命躬身领命。其实,在来之前,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因为崇祯皇帝没得选择,只能是这么一条路。
崇祯皇帝看到成基命想走的意思,想了下,又开口吩咐道:“给孙阁老那边也去个旨意催下,尽快结束战事!”
“陛下放心,孙阁老已收复迁安、永平,估计凯旋也就在这几天了。”成基命说起这事时,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自己推荐了孙承宗,也算是有一份功劳在里面。这个首辅的位置,当能坐久点了。
由不得他不这么想,因为朝中党争厉害,各派大佬都盯着这个首辅位置。只要自己稍微犯个错,做得有一点不好,相信那些大佬就会纠结党羽群起而攻之。
陛下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小屁孩而已,又是未当过储君的藩王直接坐上龙椅而已。被那些道貌盎然的“君子”轮番一说,那可能分辨得清楚是非。
成基命的脑中闪过这些念头,表面上却没有一点痕迹表现出来,有轻视年轻皇帝的意思。
崇祯皇帝对于成基命说得这结论,也是深信不疑。只要是正常人,都能从建虏屠自己城池这事上看出,他们已经根本无志于关内了。
“亏了孙本兵统兵有方,及时把关内的建虏打败,收复了京畿之地。否则的话,粮草又将耗尽。”成基命说到这里,难得开了个小玩笑道,“如此一来的话,户部尚书怕是要去内阁撒泼打滚要钱粮了!”
想想已是六十多岁的毕自严,要是去内阁干这事……崇祯皇帝就忍不住一笑,不过他马上意识到不对,忙收敛了表情。但经过这么一搞,他的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孙阁老凯旋,节省了钱粮,挽回了朝廷面子,勤王军回归地方,剿灭流贼。再调孙阁老坐镇山海关,天下就又将安定下来,加上自己勤政做事,中兴大明该是不难!
崇祯皇帝陷入这样的美梦中,正想着,忽然看到已出了文华殿的成基命又匆匆赶了回来。
他当即一愣,看到成基命那匆忙的样子,慌张的表情,还有手中的一份奏章,刚舒畅起来的心情顿时就没了,不用问,肯定有什么坏消息。
“陛下,孙本兵急报,言建虏固守清水明月关,战事激烈,不退一步。怕近期难以结束战事,请求急调钱粮。否则军中无粮,只能退军,建虏怕是会卷土重来,再次肆虐京畿之地。”成基命语气沉重地奏道。
……
崇祯皇帝楞在了那里,久久无语。刚觉得能缓口气,有一丝中兴的希望,怎么转眼就没了呢!
他自然不知道,这是蝴蝶翅膀的威力,终于影响到了大明朝。否则的话,奴酋阿敏确实是放弃了关内,退回沈阳去了。
文华殿内,崇祯皇帝和大明首辅成基命,相对无语。
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