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最好的几种新纸。”李员外说道。
    竹子取材时间比较早,它只能取春天的嫩竹,夏天也有嫩竹,不过不及春天的嫩竹,除非工艺跟上去。
    眼下能弄出来就不错了,哪里谈什么工艺跟上去?
    不过还要沤晒很长时间。
    因此到了七月,新纸才送到延州城。
    王巨看着五种新纸。
    两种熟料纸,三种生料纸。熟料纸一种乃是纯竹纸,还有一种夹杂着少量藤皮做的竹纸,也许白洁度不及前者,可它的韧性很好。
    生料纸一种也是纯竹纸,王巨先用笔在上面写字,又用手拉了拉说道:“不行,还得改进。”
    也能用了,可韧性依然有点差。
    还有一种生料纸里面加杂着麻皮,这个质量不错,就是有些厚。
    最后一种质量最好,里面有藤皮,有麻皮,以及其他材料,并且很薄,不过工艺更复杂,虽然薄,成本却比第二种生料纸还要高一点。
    “成本如何?”
    “成本最低的就是你说的不能用的生料纸,它相当于同等纸的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之间。”
    “这个暂时不用考虑,以后逐步改进,说其他四种。”
    “次之就是这种熟料纸,大约相当于同等纸的七八分之一,再次便是这种麻生料纸,大约相当于六七分之一,其次是最后一种生料纸,大约相当于五六分之一,最后一种熟料纸大约相当于三四分之一。”
    成本贱就贱在材料上。
    想一想,一亩田能收获多少麻皮与藤皮,更不用说种植还得要成本的。
    但竹子不同,杭州西边的山区有无数竹山,根本就不需要种植成本,嫩竹上来,山民砍下来就可以卖钱,顶多与一根春笋价差不多。而且它不是仅用皮,整根竹子斩头除尾后都可以用。并且哪里河流密布,运输成本也很低。
    可没有大规模投产,究竟成本几何,谁也不敢说。
    然而朱欢又重重地说了一句:“真的很便宜。”
    这种成本这种纸一旦推出去,会形成什么冲击?他是商人,能不清楚吗。宋朝那么大,读书人那么多,一年得用多少纸张?
    不但他,其他八个参与竹纸的员外同样激动得喘粗气。
    若不是王巨岁数太小,估计有人能伏在地上狂喊:“王巨,你就是我们的再造父母啊。”
    而且有两人心中都计划好了,一旦投产,干脆将家搬到杭州去,杭州好啊,省得呆在边区受罪。
    “那三篇诗赋如何?”
    “小苏写了一首赋,章惇写了一首诗,就是,就是……”朱欢吞吞吐吐道。
    “拿来让我看一看。”
    朱欢递给王巨,王巨看了看,不由地皱眉头。看来这两人看在五十金份上,出了功,但没有出力,敷衍了事写了诗赋,连朱欢都看出来这个诗赋写得很马虎。
    不过王巨想了想乐道:“也行,保证一段时间后他们心中后悔,求着你们重新写诗赋。”
    两人不是想凑合吗,到时候往竹纸上一印,然后散到各个州学,保证有学子与教授们骂,就这样的诗赋还好意思印在竹纸上四处传啊?
    那时章惇与小苏能不急吗?
    “文公那边如何了?”
    “他没有答应。”
    与钱无关,文家也是大家族,钱足够多,而且朱欢派人都出了五百金。
    这还是士大夫们的古怪心理,士农工商!
    就象唐朝江东犁,它的出现使多少人得活,但那个人知道发明者?
    “无妨,你再派人对文公说竹纸一旦投产,作坊愿意每年拿出价值一万贯的竹纸,捐献给各贫困州县的州学县学学子。”
    有人立即变了脸色。
    “我问一句,你们销售玉盐时,官员有没有刁难?”
    “除了蔡知县,没有其他人刁难。”
    “为什么,原因简单,你们每销售一石玉盐,就要替朝廷挣近两贯钱,朝廷会让官员刁难你们吗?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想想五代十国的战乱吧。不能将所有家产捐给朝廷,这种大公无私几乎罕有人做到,但也不能不顾国家,拼命地往这个小家里装,那样也不会长久。即便那个高家的高士清是一个合适人选。”
    “况且明为一万贯,但这是市价,在你们手中成本价相信不会超过五六千贯。可那样朝中大臣怎么看待你们?那些受益的士子怎么看待你们?天下文人怎么看待你们?这是赚良心钱,赚得越多越心安!”
    “小郎受教,”几人全部拜伏。
    “另外将这几种纸全部拿出来,生料纸免费给各个书坊书铺,特别是京城、杭州、苏州、成都、鄂州、泉州、洛阳、大名、江宁、潭州、福州、广州。”
    这些都是宋朝的特大城市,京城不用说了,杭州人口在渐渐向百万进军,其他的城市有的超过了五十万人,有的也正在向五十万人进军。而且多是经济条件好,教育与印刷业发达的地区。
    反正下半年开始跑吧。
    “至于熟料纸则是散给各州州学与各大书院,也以这些城市为主。”
    与捐献不同,那是做善事,这则是做广告,因此地点选择恰恰相反。
    主要就是这时代的局限性,如对宣传的忽视。但只要王巨点出来了,划到了细节,这些人会做得更好。
    例如定价,王巨就不发表意见了,由着朱欢他们做主。
    孟员外说道:“这是好兆头啊。”
    “什么兆头?”
    “竹纸出来,相信小郎一桩心事也了结了吧。”
    王巨点点头,不要小看了这几种竹纸,那是以王巨提意为主,加了无数道工艺,再将这些工艺、程序与材料,以及材料的比例经过上千种组合,才研发出来的成果。仅是这两年的投入就达到了近两万贯钱。
    而且以后还要陆续不断地改进研发,当然,那时竹纸也会越来越好。
    至少在纸张研发上,这是划时代的大手笔。
    但是能不能立即投产呢?也能算是王巨心中一桩事。
    “竹纸大功告成,秋闱即将举行,某想是好兆头吧。”
    孟员外很有意思。当初他家那个小辣椒也去了王家寨,并且对王巨有点想法。
    但最后朱欢替王巨向李家求亲。
    孟家那时肯定无所谓,但随着王巨越来越出色,孟家后悔死了,于是时常拉着朱欢,让朱欢请他吃酒。
    此时虽在说着吉利话,可孟员外心中郁闷,一只煮熟的超级大肥鸭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它飞走了。
    “未来可以估测,但不可以断定,”王巨笑笑说:“说不定连秋闱我都能名落孙山呢。”
    这是谦虚的话,不能当真,实际王巨心中的想法,程勘已经表态不为难自己,难道一个科闱我还能倒下吗?但是程勘心中的解元,王巨就不敢说了。
    七月二十五,延州秋闱开始。
    有点早,但这个日期对王巨来说无所谓,尽管程勘是好心。
    不过这个科闱对王巨却是极重要的一关,能不能鲤鱼跃龙门,这是第一跃!
    ps:谢谢夕树枫的588、书友130307230848780的100起点币打赏

章节目录

暗黑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午后方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午后方晴并收藏暗黑大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