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不是个傻子,只不过他置身其中,而此刻正是华夏千百年亘古未有的大变局。
也是天子和贵族共制即将消亡落幕的时代。
君主贵族共治制度,在历史书上被称为封建时代。
西方人从封建时代,直接跃入了现代社会,笼统的将人类社会分为了封建社会和现代文明。
而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秦朝一统天下,广开郡县,汉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贵族时代早在将近两千年前就已经消亡。
秦汉以后的诸夏,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用封建时代来形容,这是独立于封建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时代,是西方世界未曾涉足过的时代。
相比于现代文明虽然较为落后,但是相较于封建时代,毫无疑问是极其先进的。
奴隶制在诸夏很早就被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关键性特征在很久之前的诸夏身上就已经找不到半点影子了,而西方,直至即将迈入现代社会的时候,奴隶制还广泛存在,如果不是工业化的蓬勃发展,恐怕西方文明永远不会废除奴隶制度。
现在,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秦汉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李斯往前看,只能看到旧有的条例。君王,贵族,黔首无人问津。
往后看,也是一片迷茫。
“我听说,法家讲究事不必效古,法不必祖宗。”赵泗脸上带着笑容。
“黎庶为重,贵族次之……”李斯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但是表情却游移不定。
李斯脑子里有点乱,赵泗说的有理有据,但是有些问题也是真正存在的,譬如黎庶不知法,不懂法,墨守陈规,不懂变通,推行秦法普及秦法,都离不开贵族的帮助。
他们确实要代天牧之,包括现在广泛存在的基层秦吏,所有认字识字的人,哪个不是贵族呢?
大秦的吏员广泛是军功爵出身暂且不提,勉强可以说他们不是根正苗红的贵族。
可是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广袤的领土和子民,以大秦目前的吏员规模根本无力维持,难道不需要贵族来治理地方么?
“不对……”李斯摇了摇头看向赵泗,他敏锐的意识到,赵泗在偷换概念。
“贵族……”李斯开始认真阐述血统论和贵族于天子分牧的历史。
“时代变了……李相!”
“现在的贵族,只不过是陛下牧守天下的公器。”赵泗笑着开口。
“难道为陛下做事,就非得是贵族出身么?”
“黔首不通教化……”李斯摇了摇头。
“那就想办法,商君制定的秦吏选拔制度难道不就是为了和贵族分庭抗礼么?”
“太难……”李斯摇了摇头。
大秦的吏员选拔制度是基于军功爵制度而诞生的,一个平民黔首,有一定的军功爵以后,倘若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对于秦律又有一定的理解,就会被选拔为基层吏员,成为基层吏员以后,晋升的途经有两种,一种是治理政绩,一种是战场搏杀,累功升爵。
受限于这个时代仍是用的竹简的原因,其实大秦的吏员培养制度是极其不完善的。
首先,大部分平民百姓本身就不识字,没有选拔培养为吏员的资格,其次,竹简刻录不易,每培养一个吏员,就需要刻录数份竹简,大秦的吏员人手一部秦律,这是标配,可是大秦政府也只能给他们一部秦律了。
故而大秦的吏员选拔制度和大秦的军功爵制度面临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即真正的受益者并非黔首,而是贵族。
商君制订的律法是恶民,给小贵族上升渠道,来限制大贵族。
而赵泗想要的是善民,给真正的黔首上升渠道来打碎旧有的贵族制度。
“那倘若大秦有足够的书籍供给吏员培养呢?”赵泗明白李斯的意思,笑了一下。
“能有多足够?”李斯笑了一下。
“要多足够有多足够,甚至可以做到家家户户一本秦律的那种足够。”赵泗笑道。
“嘶!倘若如此,那大秦吏员培养选拔,官员培养,确实不用依赖于贵族。”李斯想了一下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意思,并非贵族天生拥有代替陛下牧民的权利,而是他们识字,能够理解陛下的政令,能够理解秦律,所以才能够代替陛下管理黎庶,这和他们贵族的血脉没有任何关系。倘若一个人出身黔首,可是他又是一个合格的秦吏,难道就因为他出身黔首,就没资格来治理地方了么?”
“天下百官,为陛下之器具也!”
“不管是李相,还是我,还是文武百官,不过是治理百姓的公器,你我为公,倘若公器坏了,就应该及时更换废除,而不是明知道坏了还要接着用。”赵泗认真开口。
“公器?”李斯好像抓住了什么。
“对,公器,李相出身上蔡,自称布衣,按道理来说,李相也是贵族出身,可是这贵族之血,流传至今,到了李相身上还有多少呢?李相真的在意这一些微末的血脉么?这一点微末的血脉对李相真的有作用么?”赵泗开口。
李斯陷入了沉思。
赵泗的公器论和民本论确实给了李斯一些启发。
是货真价实的启发,有那么一瞬间,李斯认为自己或许真的可以掘弃商鞅的老路子去走一条全新的路。
不再是商君定下来的君为主,贵族为基,民为末。
也不是儒家所谓的民为重,君为轻。
而是,君为本,民为基,贵族为辅。
打击大贵族,培养基层军功爵的受益者为吏员,来取代贵族为核心治理地方的统治结构。
可是,这个想法有一个关键性问题。
“说来说去,赵侍郎只是假设,我虽血脉微薄,但是家有家学,能让我不至于目不识丁,家虽贫瘠,却可以供养我心无旁骛的安心读书。
倘若不是这一点微末的贵族血脉,我不会有家学傍身,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倘若家里没有那些良田,我也根本没有能力去游学天下,拜师荀子。
说到底,我之布衣,是对于世卿而言,而非对于黔首。
黔首生来不识丁,一无家学傍身,二无余财,大秦也没能力供养出来那么多人来读书写字……”
“哪有那么多书来给人读呢?”李斯摇了摇头。
大秦想要真正的治理地方,就必须给贵族留下一分余地,迁贵令打击的也只是大贵族,事实上,贵族就是要比黔首高贵,这是源于血脉,和家学的高贵。
在贵族还抱有家学,大秦又无力从零开始培养吏员的情况下,必须和贵族妥协。
“那如果有那么多书呢?”
赵泗直勾勾的看着李斯开口问道。
对于现在的大秦而言,提什么普及教育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有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后,大秦完全可以从投入成本,来培养身有军功的基层黔首。
目前大秦身有基层爵位的黔首有多少?赵泗估计最少得有几十万乃至于上百万。
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以后,这些,不就是大秦的储备公务员嘛?
“此话当真?”
李斯惊讶的看向赵泗。
倘若赵泗说的是真的,那么他方才灵光一闪的设想,可能就真的能够实现了。
那可是!掘弃商鞅的影响,变革出来一条新路,能够被称为子的诱惑啊!
从君主贵族黔首的三元制,变成君主黔首的二元制!
第一百四十五章 赵高正逐渐被赵泗替代。
“我何故哄骗李相呢?”见李斯不信,赵泗笑着为李斯解释。
“郎中令差遣匠人一事李相应该知道。”
李斯是大秦左相,百官之首,这种政务活动肯定要上行汇报,李斯也肯定看过。
李斯思索了片刻,对这件事确实有印象。
“半年之内,第一批纸张就能造出,搭配上雕版印刷,家家户户,皆有一卷秦律并不是什么难事!不光秦律,还有其余书籍,启蒙书籍,识字书籍,只要李相认为天下人应该读的书,都可以普及开来。
不光如此,发行律令新政,陛下有什么话想对天下人说,李相有甚么话想要对天下人说,都可以印刷出来,分发天下各地,不需要人手抄录,只需要反复印刷……相比较于以前以人力抄录篆刻,速度提升了百倍不止!而且,制作雕版的人并不需要识字,他们只需要按照字迹雕刻出来即可。”赵泗开口解释。
这,才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真正意义。
打破知识的垄断,让知识变得廉价,或者说,将知识的定价权从贵族手里夺过来。
日后究竟是普及教育,还是继续愚民,都不再是贵族们说了算。
李斯闻言,心中大惊!
“我还以为是郎中令署要修建什么建筑,才从将作少府抽调人手,却不想竟是为了如此大事!”
以李斯的政治敏锐程度,瞬间就读懂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关键,哪怕没有实物,仅仅是依靠赵泗的描述。
更不用说,造纸术和印刷术还关乎于他的某些设想和野望。
“半年之内,当真能够制出?”李斯认真的问道。
倘若真的有了这两样大杀器,那么李斯心中不切实际的幻想,就真的有可能成真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会打破最关键的一点限制。
“只会快不会慢!”赵泗认真的说道。
“彩!”李斯拍手喝彩!
“不成,我得去郎中令署观摩一二!”李斯最终还是坐不住,决定亲自参观一下。
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种东西,关系着他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关系到他究竟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黎庶为重……贵族次之……”
“说来容易,做起来也没那么简单啊……”
李斯急匆匆的朝着郎中令署而去,脑海里思绪纷杂。
“善民,又该如何善之?”
“民汇而成宗族,又该作何解?”
“小民忘利而失义,又该如何解决?”
“百姓驽钝,开智而祸国,又该何解?”
“重民何重,善民何善?民不饿则逐利,民不辱则畏战,民不疲则生私……”李斯嘴里念念叨叨的,很显然重民善民和以往的法家思想生出来很多矛盾冲突之处。
“不对……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黎庶身上,天底下不分黎庶和贵族,都一致相同!”李斯脑海里忽然灵光一闪,意识到了一些东西。
也是天子和贵族共制即将消亡落幕的时代。
君主贵族共治制度,在历史书上被称为封建时代。
西方人从封建时代,直接跃入了现代社会,笼统的将人类社会分为了封建社会和现代文明。
而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秦朝一统天下,广开郡县,汉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贵族时代早在将近两千年前就已经消亡。
秦汉以后的诸夏,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用封建时代来形容,这是独立于封建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时代,是西方世界未曾涉足过的时代。
相比于现代文明虽然较为落后,但是相较于封建时代,毫无疑问是极其先进的。
奴隶制在诸夏很早就被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关键性特征在很久之前的诸夏身上就已经找不到半点影子了,而西方,直至即将迈入现代社会的时候,奴隶制还广泛存在,如果不是工业化的蓬勃发展,恐怕西方文明永远不会废除奴隶制度。
现在,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秦汉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李斯往前看,只能看到旧有的条例。君王,贵族,黔首无人问津。
往后看,也是一片迷茫。
“我听说,法家讲究事不必效古,法不必祖宗。”赵泗脸上带着笑容。
“黎庶为重,贵族次之……”李斯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但是表情却游移不定。
李斯脑子里有点乱,赵泗说的有理有据,但是有些问题也是真正存在的,譬如黎庶不知法,不懂法,墨守陈规,不懂变通,推行秦法普及秦法,都离不开贵族的帮助。
他们确实要代天牧之,包括现在广泛存在的基层秦吏,所有认字识字的人,哪个不是贵族呢?
大秦的吏员广泛是军功爵出身暂且不提,勉强可以说他们不是根正苗红的贵族。
可是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广袤的领土和子民,以大秦目前的吏员规模根本无力维持,难道不需要贵族来治理地方么?
“不对……”李斯摇了摇头看向赵泗,他敏锐的意识到,赵泗在偷换概念。
“贵族……”李斯开始认真阐述血统论和贵族于天子分牧的历史。
“时代变了……李相!”
“现在的贵族,只不过是陛下牧守天下的公器。”赵泗笑着开口。
“难道为陛下做事,就非得是贵族出身么?”
“黔首不通教化……”李斯摇了摇头。
“那就想办法,商君制定的秦吏选拔制度难道不就是为了和贵族分庭抗礼么?”
“太难……”李斯摇了摇头。
大秦的吏员选拔制度是基于军功爵制度而诞生的,一个平民黔首,有一定的军功爵以后,倘若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对于秦律又有一定的理解,就会被选拔为基层吏员,成为基层吏员以后,晋升的途经有两种,一种是治理政绩,一种是战场搏杀,累功升爵。
受限于这个时代仍是用的竹简的原因,其实大秦的吏员培养制度是极其不完善的。
首先,大部分平民百姓本身就不识字,没有选拔培养为吏员的资格,其次,竹简刻录不易,每培养一个吏员,就需要刻录数份竹简,大秦的吏员人手一部秦律,这是标配,可是大秦政府也只能给他们一部秦律了。
故而大秦的吏员选拔制度和大秦的军功爵制度面临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即真正的受益者并非黔首,而是贵族。
商君制订的律法是恶民,给小贵族上升渠道,来限制大贵族。
而赵泗想要的是善民,给真正的黔首上升渠道来打碎旧有的贵族制度。
“那倘若大秦有足够的书籍供给吏员培养呢?”赵泗明白李斯的意思,笑了一下。
“能有多足够?”李斯笑了一下。
“要多足够有多足够,甚至可以做到家家户户一本秦律的那种足够。”赵泗笑道。
“嘶!倘若如此,那大秦吏员培养选拔,官员培养,确实不用依赖于贵族。”李斯想了一下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意思,并非贵族天生拥有代替陛下牧民的权利,而是他们识字,能够理解陛下的政令,能够理解秦律,所以才能够代替陛下管理黎庶,这和他们贵族的血脉没有任何关系。倘若一个人出身黔首,可是他又是一个合格的秦吏,难道就因为他出身黔首,就没资格来治理地方了么?”
“天下百官,为陛下之器具也!”
“不管是李相,还是我,还是文武百官,不过是治理百姓的公器,你我为公,倘若公器坏了,就应该及时更换废除,而不是明知道坏了还要接着用。”赵泗认真开口。
“公器?”李斯好像抓住了什么。
“对,公器,李相出身上蔡,自称布衣,按道理来说,李相也是贵族出身,可是这贵族之血,流传至今,到了李相身上还有多少呢?李相真的在意这一些微末的血脉么?这一点微末的血脉对李相真的有作用么?”赵泗开口。
李斯陷入了沉思。
赵泗的公器论和民本论确实给了李斯一些启发。
是货真价实的启发,有那么一瞬间,李斯认为自己或许真的可以掘弃商鞅的老路子去走一条全新的路。
不再是商君定下来的君为主,贵族为基,民为末。
也不是儒家所谓的民为重,君为轻。
而是,君为本,民为基,贵族为辅。
打击大贵族,培养基层军功爵的受益者为吏员,来取代贵族为核心治理地方的统治结构。
可是,这个想法有一个关键性问题。
“说来说去,赵侍郎只是假设,我虽血脉微薄,但是家有家学,能让我不至于目不识丁,家虽贫瘠,却可以供养我心无旁骛的安心读书。
倘若不是这一点微末的贵族血脉,我不会有家学傍身,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倘若家里没有那些良田,我也根本没有能力去游学天下,拜师荀子。
说到底,我之布衣,是对于世卿而言,而非对于黔首。
黔首生来不识丁,一无家学傍身,二无余财,大秦也没能力供养出来那么多人来读书写字……”
“哪有那么多书来给人读呢?”李斯摇了摇头。
大秦想要真正的治理地方,就必须给贵族留下一分余地,迁贵令打击的也只是大贵族,事实上,贵族就是要比黔首高贵,这是源于血脉,和家学的高贵。
在贵族还抱有家学,大秦又无力从零开始培养吏员的情况下,必须和贵族妥协。
“那如果有那么多书呢?”
赵泗直勾勾的看着李斯开口问道。
对于现在的大秦而言,提什么普及教育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有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后,大秦完全可以从投入成本,来培养身有军功的基层黔首。
目前大秦身有基层爵位的黔首有多少?赵泗估计最少得有几十万乃至于上百万。
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以后,这些,不就是大秦的储备公务员嘛?
“此话当真?”
李斯惊讶的看向赵泗。
倘若赵泗说的是真的,那么他方才灵光一闪的设想,可能就真的能够实现了。
那可是!掘弃商鞅的影响,变革出来一条新路,能够被称为子的诱惑啊!
从君主贵族黔首的三元制,变成君主黔首的二元制!
第一百四十五章 赵高正逐渐被赵泗替代。
“我何故哄骗李相呢?”见李斯不信,赵泗笑着为李斯解释。
“郎中令差遣匠人一事李相应该知道。”
李斯是大秦左相,百官之首,这种政务活动肯定要上行汇报,李斯也肯定看过。
李斯思索了片刻,对这件事确实有印象。
“半年之内,第一批纸张就能造出,搭配上雕版印刷,家家户户,皆有一卷秦律并不是什么难事!不光秦律,还有其余书籍,启蒙书籍,识字书籍,只要李相认为天下人应该读的书,都可以普及开来。
不光如此,发行律令新政,陛下有什么话想对天下人说,李相有甚么话想要对天下人说,都可以印刷出来,分发天下各地,不需要人手抄录,只需要反复印刷……相比较于以前以人力抄录篆刻,速度提升了百倍不止!而且,制作雕版的人并不需要识字,他们只需要按照字迹雕刻出来即可。”赵泗开口解释。
这,才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真正意义。
打破知识的垄断,让知识变得廉价,或者说,将知识的定价权从贵族手里夺过来。
日后究竟是普及教育,还是继续愚民,都不再是贵族们说了算。
李斯闻言,心中大惊!
“我还以为是郎中令署要修建什么建筑,才从将作少府抽调人手,却不想竟是为了如此大事!”
以李斯的政治敏锐程度,瞬间就读懂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关键,哪怕没有实物,仅仅是依靠赵泗的描述。
更不用说,造纸术和印刷术还关乎于他的某些设想和野望。
“半年之内,当真能够制出?”李斯认真的问道。
倘若真的有了这两样大杀器,那么李斯心中不切实际的幻想,就真的有可能成真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会打破最关键的一点限制。
“只会快不会慢!”赵泗认真的说道。
“彩!”李斯拍手喝彩!
“不成,我得去郎中令署观摩一二!”李斯最终还是坐不住,决定亲自参观一下。
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种东西,关系着他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关系到他究竟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黎庶为重……贵族次之……”
“说来容易,做起来也没那么简单啊……”
李斯急匆匆的朝着郎中令署而去,脑海里思绪纷杂。
“善民,又该如何善之?”
“民汇而成宗族,又该作何解?”
“小民忘利而失义,又该如何解决?”
“百姓驽钝,开智而祸国,又该何解?”
“重民何重,善民何善?民不饿则逐利,民不辱则畏战,民不疲则生私……”李斯嘴里念念叨叨的,很显然重民善民和以往的法家思想生出来很多矛盾冲突之处。
“不对……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黎庶身上,天底下不分黎庶和贵族,都一致相同!”李斯脑海里忽然灵光一闪,意识到了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