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女相34
尹双双病好之后,就听说了县令大人鼓励百姓们制作火柴的事情,如今县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火柴来点火,比打火石好用很多,比火折子方便保存携带。
火柴这小小的东西,一经面世便在县城风靡起来,竟然还有文人墨客为这小小火柴赋诗一首。
不过这位是个拍县令马屁的,明着是在赞扬火柴这东西方便,暗地里却是在赞颂县令大人心怀百姓,为百姓们谋福祉。
在尹双双生病的这段时间,尹正在县城里看中的大宅子已经买了下来,房子变大了,家中自然又添了七八个下人。
这下李生这个管家终于名副其实,手下有了几个人可以管理,陈氏也成了管事妈妈,管着几个新买来的女仆。
这院子很是不小,前后三进院落,每个院子都带有一个小花园,花园建造的很不错,舒朗大气,看着心胸开阔。
尹双双将院子划分了一下,前院是外院和书房,中间是住人的内院,后面住下人。
为了随时有人照顾尹双双,尹正又单独买了两个高价的小丫鬟,都是十四岁的年纪,从专门给大户人家调教丫鬟的人牙子手中买来的,价钱比较贵,一个人就五十两。
不过价钱贵也是贵有所值,两个丫鬟一个叫翠微,一个叫采薇,都有自己的拿手本事,翠微擅长女红,据说父亲是裁缝,翠微曾经跟他爹学过制衣的本事。
采薇擅长厨艺,做的饭菜味道极好,尤其擅长做养生汤,尹正就是奔着这一点才买下采薇的。
家中下人多了起来,王氏终于不用在自己干活,可以专心享受生活,每天干些自己喜欢的事儿来打发时间。
王氏的新爱好就是养猫,说起养猫还有个趣事,王氏是带着小鱼干去县令夫人家,很正式的跟县令夫人家刚生产了的母猫聘回来的小狸奴,就是小奶猫。
这让尹双双想起了大诗人陆游,陆游就是一位资深猫奴,他曾写过很多关于猫的诗,其中一首尹双双很喜欢。
风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
我与狸奴不出门。
是说外面风雨很急,这么冷的天就不要出门了,还不如裹着毛毡抱着我的猫咪烤火。
可见被猫征服的猫奴古来有之,连大诗人陆游都不能免俗,猫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尹双双之所以喜欢这一首诗,是因为尹双双的心态和陆游一样一样的,也觉得抱着猫烤火,或者一起窝在床上,没事逗逗猫是一件特别安逸快乐的事情。
反正自从王氏的小猫到家,跟小猫玩的最多的就是尹双双。
因为有了一只小猫,尹双双连着在家里闷了好久,还是也喜欢小猫的王氏强行抢走了尹双双的小猫,无聊的尹双双才终于决定出去转转。
她坐着马车,带着采薇,李大虎一起跟着驾车,准备在县城里头走一圈。
尹双双也没什么目的性,就让李大虎驾着车,往一些热闹的地方走。
这么走着,尹双双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县城里,卖书的地方很少,并且书的价钱极贵。
本县比较靠近边关位置,文风本就不算太浓,而且民风还略有彪悍,县城中的读书人不多。
书价太贵,有钱人家还好,一些清贫的读书人家里负担不起昂贵的书价,就只能忍痛放弃读书。
尹双双忍不住心下盘算着,有个什么方法能改善一下这个状态,左思右想,尹双双觉得要想改善这个状态,得有一个让这些读书人更容易读到书的方法。
尹双双这样想着,开始在街上留意起一些临街的宅子来,她琢磨着想要开一个书局,让读书人来里面借书。
也不多要钱,租上一天的书,就要一个铜板,这个价钱比起动辄一二两银子甚至更多银子一本书这价钱来说,绝对人人负担得起。
就算还是有人负担不起,还可以用抄书的办法,从书局拿笔墨纸张,抄三本书,还两本书,这样自己就可以留下一本书了。
麻烦的是要开书局,书局里面就要有大量的书籍,这一点尹双双就算是出钱,也未必买得到。
尹双双捂着唇咳嗽了一声,看着马车外熙攘的人群,喃喃自语:“还是要求助县令夫人啊。”
一边正给尹双双从层层保暖下的水囊中往外倒养生茶的采薇没有听清尹双双说什么,疑惑的歪头。
“小姐,你在说什么?可是有事情要吩咐采薇,采薇没有听清。”
尹双双笑着摇了摇头,接过采薇递过来的养生茶喝了一口,淡淡道:“没什么,大虎,去县衙。”
马车外的李大虎响亮地应了一声,一甩鞭子,拉车的马转头,直奔县衙而去。
县令夫人头脑很好,她一听尹双双说的这个决定,就知道这书局虽然不赚钱,甚至往里倒搭钱,但绝对是个刷名声的好方法,而她的夫君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名声。
县令夫人当即决定,她不但要帮尹双双购买书籍填充书局,并且还要无偿的捐赠一万册书进书局。
尹双双办事是讲究效率的,她想要办书局,找县令夫人搞定了书的事,立刻就去找开书局的宅子。
最后确定书局的位置是一座临街的大宅子,这宅子原本是一位富商家的。
只是那富商死后,子孙不孝,将家业败了个干净,如今就剩这最后一座宅子也在贱价出售,正好被尹双双买了下来。
这宅子很大,一共四进的大宅院,尹双双简单的改建了一下,前面两层院子弄成读书的地方,后面两层院子作为抄书的地方,花园里尹双双加盖了几个亭子,作为学子们读书读累了消遣和吟诗作赋交朋友的地方。
又将两边的两个种满竹林和桃花的院子单独独立了出来,这两个院子里就是尹双双一家人偶尔来的时候看书的地方。
尹双双和尹正都是爱读书的人,包括王氏也是,王氏早就识字,只是她在尹家的时候,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也摸不到书本,自然没有看书的机会。
火柴这小小的东西,一经面世便在县城风靡起来,竟然还有文人墨客为这小小火柴赋诗一首。
不过这位是个拍县令马屁的,明着是在赞扬火柴这东西方便,暗地里却是在赞颂县令大人心怀百姓,为百姓们谋福祉。
在尹双双生病的这段时间,尹正在县城里看中的大宅子已经买了下来,房子变大了,家中自然又添了七八个下人。
这下李生这个管家终于名副其实,手下有了几个人可以管理,陈氏也成了管事妈妈,管着几个新买来的女仆。
这院子很是不小,前后三进院落,每个院子都带有一个小花园,花园建造的很不错,舒朗大气,看着心胸开阔。
尹双双将院子划分了一下,前院是外院和书房,中间是住人的内院,后面住下人。
为了随时有人照顾尹双双,尹正又单独买了两个高价的小丫鬟,都是十四岁的年纪,从专门给大户人家调教丫鬟的人牙子手中买来的,价钱比较贵,一个人就五十两。
不过价钱贵也是贵有所值,两个丫鬟一个叫翠微,一个叫采薇,都有自己的拿手本事,翠微擅长女红,据说父亲是裁缝,翠微曾经跟他爹学过制衣的本事。
采薇擅长厨艺,做的饭菜味道极好,尤其擅长做养生汤,尹正就是奔着这一点才买下采薇的。
家中下人多了起来,王氏终于不用在自己干活,可以专心享受生活,每天干些自己喜欢的事儿来打发时间。
王氏的新爱好就是养猫,说起养猫还有个趣事,王氏是带着小鱼干去县令夫人家,很正式的跟县令夫人家刚生产了的母猫聘回来的小狸奴,就是小奶猫。
这让尹双双想起了大诗人陆游,陆游就是一位资深猫奴,他曾写过很多关于猫的诗,其中一首尹双双很喜欢。
风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
我与狸奴不出门。
是说外面风雨很急,这么冷的天就不要出门了,还不如裹着毛毡抱着我的猫咪烤火。
可见被猫征服的猫奴古来有之,连大诗人陆游都不能免俗,猫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尹双双之所以喜欢这一首诗,是因为尹双双的心态和陆游一样一样的,也觉得抱着猫烤火,或者一起窝在床上,没事逗逗猫是一件特别安逸快乐的事情。
反正自从王氏的小猫到家,跟小猫玩的最多的就是尹双双。
因为有了一只小猫,尹双双连着在家里闷了好久,还是也喜欢小猫的王氏强行抢走了尹双双的小猫,无聊的尹双双才终于决定出去转转。
她坐着马车,带着采薇,李大虎一起跟着驾车,准备在县城里头走一圈。
尹双双也没什么目的性,就让李大虎驾着车,往一些热闹的地方走。
这么走着,尹双双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县城里,卖书的地方很少,并且书的价钱极贵。
本县比较靠近边关位置,文风本就不算太浓,而且民风还略有彪悍,县城中的读书人不多。
书价太贵,有钱人家还好,一些清贫的读书人家里负担不起昂贵的书价,就只能忍痛放弃读书。
尹双双忍不住心下盘算着,有个什么方法能改善一下这个状态,左思右想,尹双双觉得要想改善这个状态,得有一个让这些读书人更容易读到书的方法。
尹双双这样想着,开始在街上留意起一些临街的宅子来,她琢磨着想要开一个书局,让读书人来里面借书。
也不多要钱,租上一天的书,就要一个铜板,这个价钱比起动辄一二两银子甚至更多银子一本书这价钱来说,绝对人人负担得起。
就算还是有人负担不起,还可以用抄书的办法,从书局拿笔墨纸张,抄三本书,还两本书,这样自己就可以留下一本书了。
麻烦的是要开书局,书局里面就要有大量的书籍,这一点尹双双就算是出钱,也未必买得到。
尹双双捂着唇咳嗽了一声,看着马车外熙攘的人群,喃喃自语:“还是要求助县令夫人啊。”
一边正给尹双双从层层保暖下的水囊中往外倒养生茶的采薇没有听清尹双双说什么,疑惑的歪头。
“小姐,你在说什么?可是有事情要吩咐采薇,采薇没有听清。”
尹双双笑着摇了摇头,接过采薇递过来的养生茶喝了一口,淡淡道:“没什么,大虎,去县衙。”
马车外的李大虎响亮地应了一声,一甩鞭子,拉车的马转头,直奔县衙而去。
县令夫人头脑很好,她一听尹双双说的这个决定,就知道这书局虽然不赚钱,甚至往里倒搭钱,但绝对是个刷名声的好方法,而她的夫君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名声。
县令夫人当即决定,她不但要帮尹双双购买书籍填充书局,并且还要无偿的捐赠一万册书进书局。
尹双双办事是讲究效率的,她想要办书局,找县令夫人搞定了书的事,立刻就去找开书局的宅子。
最后确定书局的位置是一座临街的大宅子,这宅子原本是一位富商家的。
只是那富商死后,子孙不孝,将家业败了个干净,如今就剩这最后一座宅子也在贱价出售,正好被尹双双买了下来。
这宅子很大,一共四进的大宅院,尹双双简单的改建了一下,前面两层院子弄成读书的地方,后面两层院子作为抄书的地方,花园里尹双双加盖了几个亭子,作为学子们读书读累了消遣和吟诗作赋交朋友的地方。
又将两边的两个种满竹林和桃花的院子单独独立了出来,这两个院子里就是尹双双一家人偶尔来的时候看书的地方。
尹双双和尹正都是爱读书的人,包括王氏也是,王氏早就识字,只是她在尹家的时候,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也摸不到书本,自然没有看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