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岩突然出现的朝堂上,让各朝臣很是吃惊。自宋阁老去年冬天逝去后,宋家回晋地,宋岩不知所踪,就再没人见过宋岩了。
朝堂上瞬息万变,很快几任老臣走的走,退的退,剩下是要么是顾大老爷的门生追随者,要么是新人,宋家已经成为历史,没人提起过。不想此刻宋岩出现在朝堂上,一开口就弹劾护国公顾衡之三宗罪。
一是顾衡之及其任命的平暴将军闵忠赫对流民残暴镇压,枉杀了数万平民百姓,激起了江中、甚至云中一些百姓的反抗。顾衡之当时平暴,击杀的真正暴民不足十一,将黎民百姓身强力壮者做苦力,老弱病残全部残忍杀害,所过之处十里不见人,百里没有村。
二是顾衡之勾结朝廷重臣结党营私祸国殃民,残暴激起平民百姓反抗,怕无法给朝廷交差,顾衡之以受伤为由,联合曾侯爷设局,骗取清明书局募捐救助闽中的敢死队、银钱粮食到江中镇压流民,导致闽中救援不及,闽中城破,闽中将士们遇害,数万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也造成了今天闽中沦陷,江浙大部沦陷,危及京中的局面。
三是欺君大罪。顾衡之夸大暴民事实,让朝廷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平暴之乱上,不仅耗费了朝廷的兵力,也造成了夏国民不聊生,平暴战争让夏国损失百姓十万众,钱粮不计。
朝堂上鸦雀无声,多少人冷汗淋漓。
宋岩呈上了经过大半年时间走访的官员、百姓的证言证词,有多人愿意指证顾相顾衡之。证词证言之多,厚厚的卷宗占了元和帝的整个书案,外面还有宋岩带来的有力证人。
大家心知肚明。宋家对顾家那真是不死不休了。
护国公顾衡之老泪纵横,信誓旦旦要求元和帝相信他,自然是宋状元被海龙杀害,宋阁老悲痛而绝,小宋状元迁怒于自己。不过相对于宋岩的言辞凿凿、有证人证据,顾大老爷的辩解有些苍白无力。
元和帝想起前不久刚被冯越参奏的闵忠赫,不由得有些信了,当下将护国公、顾相下狱,召集三司会审。
顾大老爷这些年经营也有不少的门生子弟,纷纷为顾大老爷鸣不平,会审的人看顾大老爷作为贵妃娘娘的大伯,不敢过于严苛,使了拖子诀。
宋家以前的门生故交纷纷上书,要求朝廷为宋状元加封,宋状元确实是冤,为国尽忠身死闽中,朝廷没有任何表示,逼得宋家远离朝堂。大家的请求有理有据,朝廷不能做得太绝,寒了天下英雄的心。
元和帝心里怒极,面上却不显,问众大臣该如何处理此事。大家异口同声的奏请加封宋状元。
下了朝,元和帝心中郁闷,在有关宋承佑之事的这个节骨眼上,他不想去未央宫。一转身去了坤宁宫,跟卞皇后念叨念叨,皇后娘娘的一番开解让元和帝内心一下子清明了:宋承佑,不管他活着时多么风流倜傥,但他已经死了。一个死了的人,自己跟他计较什么,追封的官职是大是小又有什么区别,既打压了顾家,又笼络了宋家。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当真是糊涂了。于是是夜宿在了坤宁宫。次日早朝,他便加封宋状元为忠义将军,设忠义园,派人去闽中迎回尸骨厚葬忠义园,朝中大臣人人都要去凭吊。宋岩叩头谢恩,众臣山呼万岁。
元和帝心情大好,来到未央宫,宋状元的事已经解决,只剩顾相的了。他打定主意,只要顾惜开口求情,他就放顾衡之一马。元和帝把玩着折扇道:“贵妃娘娘心系天下,那依您说护国公顾相大人的案子怎么审?”
顾惜冷冷笑道:“原本朝堂之事跟后宫无关,只是这件事牵涉到顾家,最近不少人托关系找到臣妾说情,臣妾的回答只有一个,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顾相虽然是臣妾的伯父,可是国有国法,如果顾相危害江山社稷和我夏国黎民百姓,那就是朝廷的罪人,臣妾绝不袒护!”
元和帝气得差点吐血,原本以此威胁顾惜,想要重修旧好,不想顾惜竟如此绝情!顾衡之倒了相当于顾家也倒了,于她有什么好处!元和帝原本想着顾惜服软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顾衡之的事情能过去就过去。可她没眼色不服软,那就别怪他不客气。
大夏国官员办事如此利落,顾相顾衡之的案子很快就审结。有元和帝的态度,长宁侯之前就恨上了顾衡之,恨不得置他于死地,添油加醋的吐了个干净。
宋岩所奏属实,顾衡之三宗罪坐实,元和帝只能顺水推舟处置了顾衡之。顾衡之下狱,免去了国公爷的尊荣和左相的官职,罚金三万两。长宁侯被牵连,被褫夺了侯爷身份,罚金两万两。长宁侯世袭从此终了,曾萌泉只是曾三公子。
朝堂上瞬息万变,很快几任老臣走的走,退的退,剩下是要么是顾大老爷的门生追随者,要么是新人,宋家已经成为历史,没人提起过。不想此刻宋岩出现在朝堂上,一开口就弹劾护国公顾衡之三宗罪。
一是顾衡之及其任命的平暴将军闵忠赫对流民残暴镇压,枉杀了数万平民百姓,激起了江中、甚至云中一些百姓的反抗。顾衡之当时平暴,击杀的真正暴民不足十一,将黎民百姓身强力壮者做苦力,老弱病残全部残忍杀害,所过之处十里不见人,百里没有村。
二是顾衡之勾结朝廷重臣结党营私祸国殃民,残暴激起平民百姓反抗,怕无法给朝廷交差,顾衡之以受伤为由,联合曾侯爷设局,骗取清明书局募捐救助闽中的敢死队、银钱粮食到江中镇压流民,导致闽中救援不及,闽中城破,闽中将士们遇害,数万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也造成了今天闽中沦陷,江浙大部沦陷,危及京中的局面。
三是欺君大罪。顾衡之夸大暴民事实,让朝廷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平暴之乱上,不仅耗费了朝廷的兵力,也造成了夏国民不聊生,平暴战争让夏国损失百姓十万众,钱粮不计。
朝堂上鸦雀无声,多少人冷汗淋漓。
宋岩呈上了经过大半年时间走访的官员、百姓的证言证词,有多人愿意指证顾相顾衡之。证词证言之多,厚厚的卷宗占了元和帝的整个书案,外面还有宋岩带来的有力证人。
大家心知肚明。宋家对顾家那真是不死不休了。
护国公顾衡之老泪纵横,信誓旦旦要求元和帝相信他,自然是宋状元被海龙杀害,宋阁老悲痛而绝,小宋状元迁怒于自己。不过相对于宋岩的言辞凿凿、有证人证据,顾大老爷的辩解有些苍白无力。
元和帝想起前不久刚被冯越参奏的闵忠赫,不由得有些信了,当下将护国公、顾相下狱,召集三司会审。
顾大老爷这些年经营也有不少的门生子弟,纷纷为顾大老爷鸣不平,会审的人看顾大老爷作为贵妃娘娘的大伯,不敢过于严苛,使了拖子诀。
宋家以前的门生故交纷纷上书,要求朝廷为宋状元加封,宋状元确实是冤,为国尽忠身死闽中,朝廷没有任何表示,逼得宋家远离朝堂。大家的请求有理有据,朝廷不能做得太绝,寒了天下英雄的心。
元和帝心里怒极,面上却不显,问众大臣该如何处理此事。大家异口同声的奏请加封宋状元。
下了朝,元和帝心中郁闷,在有关宋承佑之事的这个节骨眼上,他不想去未央宫。一转身去了坤宁宫,跟卞皇后念叨念叨,皇后娘娘的一番开解让元和帝内心一下子清明了:宋承佑,不管他活着时多么风流倜傥,但他已经死了。一个死了的人,自己跟他计较什么,追封的官职是大是小又有什么区别,既打压了顾家,又笼络了宋家。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当真是糊涂了。于是是夜宿在了坤宁宫。次日早朝,他便加封宋状元为忠义将军,设忠义园,派人去闽中迎回尸骨厚葬忠义园,朝中大臣人人都要去凭吊。宋岩叩头谢恩,众臣山呼万岁。
元和帝心情大好,来到未央宫,宋状元的事已经解决,只剩顾相的了。他打定主意,只要顾惜开口求情,他就放顾衡之一马。元和帝把玩着折扇道:“贵妃娘娘心系天下,那依您说护国公顾相大人的案子怎么审?”
顾惜冷冷笑道:“原本朝堂之事跟后宫无关,只是这件事牵涉到顾家,最近不少人托关系找到臣妾说情,臣妾的回答只有一个,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顾相虽然是臣妾的伯父,可是国有国法,如果顾相危害江山社稷和我夏国黎民百姓,那就是朝廷的罪人,臣妾绝不袒护!”
元和帝气得差点吐血,原本以此威胁顾惜,想要重修旧好,不想顾惜竟如此绝情!顾衡之倒了相当于顾家也倒了,于她有什么好处!元和帝原本想着顾惜服软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顾衡之的事情能过去就过去。可她没眼色不服软,那就别怪他不客气。
大夏国官员办事如此利落,顾相顾衡之的案子很快就审结。有元和帝的态度,长宁侯之前就恨上了顾衡之,恨不得置他于死地,添油加醋的吐了个干净。
宋岩所奏属实,顾衡之三宗罪坐实,元和帝只能顺水推舟处置了顾衡之。顾衡之下狱,免去了国公爷的尊荣和左相的官职,罚金三万两。长宁侯被牵连,被褫夺了侯爷身份,罚金两万两。长宁侯世袭从此终了,曾萌泉只是曾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