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毫不犹豫的使用灵感值,顿时感觉头脑中的思路被理清,也知道该怎么进行分析了。
    但是,研究是很复杂的,做数据分析也不能手动进行。
    他带着些许遗憾躺在了床上,后来又忍不住爬起来,打开电脑打了一行字——《微观物理:空间湮灭力》。
    开写!
    第一百四十一章 掀桌子式的成果,对我们都是一样的!
    《微观物理:空间湮灭力》。
    王浩并不是要写论文,而是对空间湮灭力,进行理解上的记录和描述。
    内容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概念是提出‘质量单位’的概念,把质量单位定义为组成带质量粒子的最小单位。
    这是一个逻辑概念上的定义,质量单位具体存在还是不存在,即便是王浩也不敢肯定,他是依照这个定义,去对于空间湮灭力作描述。
    第二个概念就是在空间湮灭力的作用下,单独的质量单位会被直接湮灭。
    空间湮灭力,就可以理解为引力在微观上的表现。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任何带质量的物体都会引起空间涟漪,近而才会出现引力,把一个物体投掷到湖面上,平静的水面会产生波纹,波纹是具有传播速度的,引力也与之类似,引力波的传播速度和光速一致。
    既然带质量物体会让空间产生涟漪,那么物体反过来肯定也会被空间作用。
    如果把空间理解为水,物体在水中肯定要承受水压。
    所以就可以理解为,物体要承受来自四周空间的挤压,单个的质量单位,也同样要承受来自空间的挤压。
    如果承受不住自然就会被湮灭,或者是化为能量,或者是直接消失,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挤压到其他维度。
    具体进一步的探究,暂时只能去想象,无法用实验来证明。
    质量单位受到空间挤压而消失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湮灭,那么这种挤压质量单位的力,就可以称作是空间湮灭力。
    其中暂时牵扯不到质量和能量的问题,也达不到去论证质能方程的地步,研究到现在也只是构建一个对于微观物理的想象和描述而已。
    王浩只是写一篇对于空间湮灭力的记录和理解,大部分内容都是文字,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
    然后,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发表在博客上。
    这并不是纯粹的研究论文,里面也不包含论证内容,去学术期刊投稿也根本没意义。
    在博客上发表了文章以后,王浩感到有些疲惫,就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当躺在床上的时候,他还在思考以空间湮灭力为基础,作为一种物理理论的起步。
    当然了。
    单独只是空间湮灭力,不可能构成一个物理理论,但有了最开始,而且是确定的开始,就可以慢慢去完善。
    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让更多人看到,也许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研究,就可以让理论更快的完善。
    ……
    王浩是在晚上十一点半发表的博客内容,发表出来以后,就有好多网友看到了。
    他们点进去以后发现都是文字描述,好多人耐心的看了起来,底还有各种评论,“我关注王浩教授这么久,终于看懂了他的一篇文章!”
    “不过内容好像很奇怪啊,描述的是微观引力的作用?这是新的物理研究吗?”
    “空间湮灭力?听起来有些玄幻啊。”
    “不过文章里说的也有道理,既然星球可以引起空间涟漪,那么单独的粒子肯定也有作用。”
    “虽然‘质量单位’非常的微小,甚至超出了理解,但正因为微小才抵抗力不足,可以被空间所湮灭。”
    “看起来很玄幻,但实际上,和现在的物理体系并不冲突。”
    当然也有一大堆质疑的评论,“王浩教授是打算进军理论物理?这个说法有什么证据支持吗?”
    “王浩教授是个数学家,即便是做理论物理的研究,最基础的要建立个数学体系吧?”
    “这是新理论吗?听起来有些不靠谱啊。如果空间能够掩灭最微小的粒子,岂不是说,早晚有一天,宇宙所有的物质都会被空间挤压、消失?”
    “我一直觉得理论物理不靠谱,那些做相关研究的都是疯子,看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就算粒子被湮灭,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而且最主要是,怎么证明呢?”
    王浩的博客还是备受关注的。
    之前他在博客里发布过几篇很有意思的数学研究,也让不少学者关注了他的博客。
    好多学者看到新的博客文章,只是看一眼,觉得很有意思,但马上就归为‘畅想类’文章,认为只是王浩闲余时间,对微观世界进行了一下想象记录而已。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看到博客文章的人就更多了。
    多数人看到文章就只是一笑而过,并不在意,也不会去想王浩真的做这方面的研究。
    高能所的张益方院士也看到了,他倒不是关注了王浩的博客,而是田桂林带的一个博士说了这件事,田桂林见到张益方,就讨论起了博客的内容。
    “空间湮灭力?”张益方听着有些好笑,“王浩不是准备写什么科幻电影吧?不过上次王浩走的时候好像说过这个问题,我有点印象。”
    田桂林道,“所以我才来找你说这个,你觉得王浩是做实验分析有发现,还是说,就只是凭空想象?”
    张益方想了想,说道,“这个内容很有意思,但我感觉不太可能是分析出来的,估计就只是想象一下吧。”
    “如果是真的,就有意思了。”田桂林苦笑道,“这就能说明,我们最近几年的工作,都是白忙了,再怎么去研究正-负科西超子衰变,也休想发现cp破坏信号。”
    张益方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苦笑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些出现的异常都被空间湮灭了,怎么可能还有发现呢?”
    “王浩这是想掀桌子啊!”
    两人只是说笑的讨论着,他们并不认为王浩是真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更不认为王浩能拿出什么证明。
    如果空间湮灭力是真实存在的,他们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那就说明,他们无论做多少的实验,也不可能从研究正-负科西超子衰变中,找到确定的cp破坏信号。
    ……
    早上。
    王浩直接去了综合楼办公室,刚进办公室就听到张志强的笑声,他对王浩道,“王浩,我看了你那篇文章,说的是真厉害啊……”
    他说着评价了句,“很有想象力!”
    “反正我肯定想不到引力能在微观有这种表现。”
    罗大勇扭过头说道,“物理学上,只要没有完全被证明错误,就不能否定,我仔细想了,也是有可能的,最少和现有的物理并不冲突。”
    朱萍也跟着道,“阅读都几十万了啊,我也看了,很有意思。”
    她说着话音一转,“不过,我感觉我也可以写这个,畅想一下深奥的物理,竟然还有能有这么多的阅读量,要是放在自媒体文章上就赚钱了。”
    王浩听着都不该怎么吐槽,他评价道,“……你这个,神转折啊。”
    罗大勇表情淡漠的说道,“我觉得,如果你做自媒体,写情感故事、八卦新闻更有前途。”
    “是吗?”朱萍还顺着思考了一下,“你是说我做自媒体有前途?写情感故事、八卦新闻能赚到钱吗?”
    罗大勇都被说愣了,他半张着嘴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你这么理解也没错。”
    朱萍顿时得意的挑挑眉,伸手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脸上的笑容都有些绷不住。
    和罗大勇斗嘴,胜出!
    王浩听着很有意思,但他还是解释了一句,“我那篇文章并不是随便写的,我是真的认为存在空间湮灭力,这和我的一项研究有关。”
    “什么研究?那个谱仪实验的数据分析?”
    “对。”
    张志强有些不理解的问道,“靠数据分析,怎么证明存在空间湮灭力……这有关系吗?”
    王浩抿着嘴犹豫了下,说了几个字,“我正在研究。”
    这个问题要解释就太麻烦了。
    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分析,只是数据太过于复杂,而中途要用到十几种分析方法,再去放在一起都对比、作图,然后塑造函数做数学分析。
    s级难度的数据分析研究,做起来确实非常的复杂。
    王浩大致估计了一下,差不多要比a级的研究复杂三倍以上。
    好消息是,他只需要截取一部分数据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否则绝对是个超级大工程。
    ……
    阿迈瑞肯,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多市。
    海伦正躺坐在床上,手里拿着一本中文口语大全,嘴里不断重复着怪异的音节,“尼在咋设么……”
    对面有个戴眼镜的华人女孩,提醒道,“是你,不是尼,是做,不是咋。注意音节。”
    海伦又重复了一次,“你在做设么……”
    这次听起来好了一些。
    她有些郁闷道,“芬,这是我接触过的最难的语言。”
    李芬懒散的趴在床上,划着手机屏幕,抬头问道,“我真是搞不懂,海伦,你为什么非要去中国?我的祖父出生在中国,但我一点儿不想去,听说那里很穷、很乱,治安非常差劲。”
    “那都是假新闻。”
    海伦肯定道,“我在去之前也很担心,但去了一次以后,发现那里人很友好,在城市里和这里也没有区别,更何况,我的目的并不是生活,而是学习。”
    “和你说的那个王浩?”李芬用力咧咧嘴,“我仔细研究了,他确实是个天才,但是世界上的天才有很多,普林斯顿的每一个教授都是天才。我觉得你应该再考虑一下……”
    “我已经考虑好了!”
    海伦解释道,“我不只是去学习,王浩还很年轻。杰弗里一直希望后代能改善家族的基因,我认为他很适合。”
    李芬听罢用手按住额头,表情复杂的说道,“每当听你说出这个理由,我都不知该怎么形容,或许你是对的?我也应该考虑给李家改善基因?”
    “比如呢?”海伦的脸上带上了好奇。
    “比如,找一个篮球运动员?以后的孩子会长得更高,我记得休斯顿火箭,曾经有个运动员,身高有两米二……”
    李芬抬手比划了一下,似乎意识到她站起来,也不可能比出超过两米,最终还是放弃了,随后思考着追加一句,“两米多,就很不错?”
    海伦疑惑的问道,“你为什么不考虑找个白人?那会更容易吧?”

章节目录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吃小南瓜并收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