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斯发基斯先生。”
    其他人也围了上来,都说起了刚才的事情,“我还以为西弥斯完成了大研究,没想到是错误的,这会成为今年会议最大的话题。”
    “如果不是你,我肯定意识不到问题,大概是因为,我对于你的新数学模型方法,理解的还不透彻,那真是个巧妙的方法。”
    “你刚才的验算可真精彩,我都差点跟不上思路了!”
    “你也要作报告,对吧?是安排在明天下午?说实话,我最初认为会很没意思,但现在,我有些期待你的报告了!”
    “……”
    第五十三章 是改善,也是创新!
    王浩走下了讲台,和众多学者寒暄一番,随后重新坐到了位置上,继续听取剩余的报告。
    好多人都还在讨论着。
    顶级学术会议也少不了‘错误’的报告,但一般都只出现在没什么名气的学者,或者干脆是‘在读博士生’的报告中,有名气的学者到会议上做报告,出现重大错误还是非常少见的。
    另外,论文需要经过两次审核,多数出现的也只是小错误。
    西弥斯-戈尔利克斯和阿尔马洛斯的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知道研究是错误的,并用清晰的逻辑几乎‘骗过’了所有人,若不是‘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的作者就在现场,stacs会议很大概率会收录一份错误的论文,甚至可能会把‘最佳论文奖’颁发给这篇错误的论文。
    这篇论文发布出去影响会非常大,肯定会有更多的机构尝试使用论文中的方法,然后就会发现问题。
    到时候,stacs会议的名气会受到影响,权重也会受到影响。
    stacs会议主办方,应该感谢指出错误的王浩。
    这篇论文能‘几乎骗过’所有人,原因还在于两个新的方法,一个是‘分治法’,另一个是‘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两个方法都非常的巧妙,让会场好多人都感觉眼前一亮,下意识觉得有这么巧妙的方法,并且逻辑非常的清晰,内容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很低。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弥斯-戈尔利克斯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著名的教授,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名气,拿过好几个计算机理论相关的奖项,据说今年还成为了图灵奖的候选人。
    西弥斯-戈尔利克斯是否能拿到图灵奖不确定,但能够被提名奖项候选人,就已经超过大部分学者了。
    图灵奖是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最重磅的大奖。
    如此有名气的学者,发布重大的成果报告,质疑自然也会小很多。
    看过王浩直接指出研究错误的一幕,好多学者都觉得这一趟不枉此行。
    类似的场景可是很少能见到的。
    同时,有更多的人知道了王浩的报告,对报告所说‘大数相乘算法’内容,也变得非常感兴趣。
    ……
    中午。
    王浩、阮海龙、沙勉之一行人,一起餐厅简单吃了个饭,过程中,话题都在上午发生的事情上。
    “如果这个事情传回国内,肯定是个学术界的大新闻。当场指出戈尔利克斯的错误啊!”
    “那可是西弥斯-戈尔利克斯!”
    “青出于蓝胜于蓝啊!”沙勉之苦笑的摇头,“换做是我,也肯定首先审视下,是不是自己的理解错了。”
    王浩倒是不在意,“因为那个方法就是我研究出来的,自然能肯定问题所在。”
    “也对。”
    其他人说了几句也就不说了。
    同一个事情说多了也没什么意思,他们都憋在心里,想着回国以后,对其他人说说也是个谈资。
    这对于王浩来说,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已。
    下午就是继续认真听报告,一些不怎么被重视的研究,往往就可能对于他的研究有帮助,参加专业性顶级学术会议的机会是很珍贵的,能多听一点就多听一点,其他人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对自己而言,都可能成为很好的参考。
    同时,灵感值的收获也很大。
    【任务二】
    【灵感值:4。】
    四点灵感值听起来是不多,但考虑到a级研究的难度,再加上只是听听报告,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
    王浩和阮海龙依旧来的很早,报告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就到场了,他们找了个位置坐下,就注意到后排的两个身影。
    “西弥斯-戈尔利克斯?”
    “阿尔马洛夫?”
    王浩和戈尔利克斯对视一眼,朝着对方点了下头,戈尔利克斯仿佛是没有看到王浩,扭过头装作和阿尔马洛夫说话。
    王浩也不在意。
    类似的事情放在正常人社交上不常见,但放在顶尖学术圈就实在太常见了。
    好多顶尖学者并不擅长客套、虚情假意,有些性格极端的,在正常人看来就是精神有问题,只是不理人根本没什么大不了。
    很快。
    报告会正式开始。
    沙勉之、王明坤以及徐杰,还是一起过来坐在了王浩的旁边,但比起昨天的时候,明显是有些紧张,因为他们马上就要上台做报告。
    沙勉之和王明坤的手里都拿着一叠稿件,就一直在低头看着,好像是学生临考前的备战一样。
    终于,还是来了。
    早上排在前面的报告,多数都是小研究,讲也讲不了多长时间,沙勉之的研究是被作为压轴排序的,好多人从小研究‘进入状态’后,也就轮到了他们出场。
    沙勉之和王明坤一起走上了台。
    两人的组合以沙勉之为主,王明坤则是站在旁边打个‘辅助’,他们都稍稍有些紧张,但因为研究是有实质内容的,随着讲解还是很快进入了状态。
    io,不可区分混淆,是密码学中黑科技一般的存在,它不仅可以隐藏数据集合,还可以隐藏计算机程序的内部工作机制,并创造出强大的加密工具。
    但正式因为这种力量,让人怀疑io是否真的存在。
    沙勉之和王明坤的研究,就是针对io进行安全构建的,他们展示了如何仅使用标准安全假设,来构建出独特的io,并从理论角度提供了一种,能够及时构建多个加密工具的方式。
    这种级别的研究,也难怪会被放在‘压轴’出场。
    沙勉之的讲解进行了四十五分钟左右,随后的十几分钟,则留给王明坤做答疑,当两人一起下场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代表了参会学者们对于研究的认可。
    有个评审都站出来点评了一句,“这确实是非常优秀的理论工作,促进了计算机领域理论机制的完善。”
    沙勉之、王明坤一起,好几个评审、嘉宾握手,得到了好几句称赞,坐回来的时候都红光满面,都非常的激动和兴奋,因为他们的研究受到了肯定,可以说是力压其他所有的报告,甚至连昨天牛津大学教授的研究报告,相比都要差了一点。
    这确实值得激动。
    如果扩大范围来说,国际专业性的顶级学术会议,华人面孔是很少见的,这次的stacs会议也一样,参会的学者几百人,只能找到不到二十个华人面孔,其中还有一半儿是国外籍学者。
    国内学者在顶尖学术会议上人数稀少,想要在偏理论计算机会议上‘拔得头筹’,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王浩也对沙勉之竖起大拇指,赞扬道,“沙老师,你们的研究,难度很高,很有意义,很了不起。”
    “谢谢!谢谢!”
    沙勉之和王明坤的兴奋劲,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时间,用餐的时候,他们似乎才变得好一些。
    沙勉之也不忘提醒一下王浩,“王浩啊,你可要有心里准备。昨天你上台指出错误,表现很亮眼,下午估计会有不少人去听你的报告。”
    备受瞩目,也会带来压力。
    如果只是一个小成果,排在不受重视的时间点也是好事。
    昨天王浩的表现太亮眼,吸引了很多人的主意,肯定会有很多人去听报告,结果却是个小小的成果,就好像是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大舞台,就只是表演个都小孩儿的魔术,肯定就会有些尴尬、有些下不来台了。
    王浩笑道,“沙老师,你不记得了?我可是说了,会和你竞争最佳论文的。”
    沙勉之顿时惊讶的张开了嘴,好半天才憋出一句,“那不是在开玩笑?”
    ……
    午餐后回酒店休息了一下,随后就直接去了会场,来到第二报告厅后,王浩去后台找到工作人员,说了一下讲台的电子投屏。
    等再回到会场的时候,里面已经人满为患了。
    第二报告厅相对要小上一点,就只能装下两百多人,明明比昨天上午人数少一点,可挤在第二报告厅里就显得人很多。
    前面坐了一排的评委和特邀专家。
    沙勉之、王明坤、徐杰以及阮海龙,则是一起坐在了第二排的边缘,他们没有能占到中间位置,而第二排最中间有个熟悉的面孔。
    是西弥斯-戈尔利克斯。
    当王浩朝着中间看过去的时候,戈尔利克斯还主动对他笑了一下,王浩则象征性的点了下头。
    然后,他开口了。
    “我来这里以后,就一直都人问我,我的大数相乘算法研究,是改善还是创新?”
    “改善,就是个小成果;创新,也许是个大成果,也许是错误的,因为大数相乘算法,很多年都没有创新了。”
    “现在我站在这里,可以回答:‘是改善,也是创新’,什么意思呢?这还是要从离散傅里叶变换说起……”
    王浩起了个开头,就开始了讲解。
    第五十四章 你的论文是最佳!
    八十年以前,已知的乘法运算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在课本上所学到的常规竖式计算方法。
    当进行位数少的数字相乘时,竖式计算方法是非常快捷、方便的,但若是计算数百万位数或数十亿位数的乘数之间的相乘时,竖式计算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例如,计算圆周率或者寻找更大的质数。
    后来出现了‘karatsuba算法’,将数字的乘数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并重新组合这些部分,这种方式可以用少量的加法和减法来代替大量的乘法。
    这一算法完成两个n位数的乘法计算,只需要‘n的1.58次方’次个位数的相乘,而不是之前的‘n的平方’次。
    后来又有两位科学家一起,利用‘引入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方式,来对大数相乘算法进行改进,只需要‘nxlog nxlog(log n)’次个位数的相乘,就可以完成大数相乘计算,其中log n是n的对数。
    这一改进是跨越式的创新,后续大数相乘算法的持续改善,都是以这种方法为基础进行。
    王浩的研究成果也同样是以‘引入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方式进行,才会用‘是改善、也是创新’来形容自己的成果,他的讲解也是从‘傅立叶变换算法’开始的。

章节目录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吃小南瓜并收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