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银坑矿场后,第三旅官兵连续作战,太平寨、江源银矿、泰宁金矿几千兵马神出鬼没,像长了翅膀一般,一击便退。一个多月来,凡是能产金银的地方,被他们抄了个遍,得到了大批金银和军械材料。害得汀州、邵武两地的守将大折钱财,黄去疾派兵征剿,又被他们在蜈蚣岭设伏,一举击溃了五千余新附军。前次围攻戴云山时,黄去疾元气大伤,好容易七拼八凑了两万人马,又去了四分之一,吓得黄去疾龟缩在城内,再不敢轻动。
第三旅越战越勇,越打越强,已经发展到六千多人。张天河根本没打算把蒙古军当作自己的对手,他们的主要打击目标是邵武周边的新附军和投降了的豪强势力。这些屈膝投降战力低下的软骨头抵挡不住光复军锋芒,只能困守在城市中,不断向附近的蒙古军告急。而当蒙古军赶到时,光复军早已将豪强们的仓库劫掠一空,不知去向了。在遭受了连番打击,发现蒙古军并不能切实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后,各地豪强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蒙古军收到的告急信依然向雪片一样接连不断,但水分也是越来越大。被贼寇打劫,已经成了各地豪强拖延给蒙古人交纳钱赋和军资的最合理借口。而那些物资,很大一部分流失到光复军第三旅手中。
用抢劫和敲诈手法募集到充足资源的光复军第三旅,将带不走的粮食和物资都分发给了当地百姓。而那些得到了光复军好处的百姓们,又成了光复军的眼睛,帮助他们在各地如鱼得水地折腾元军。
阿嚏!黄去疾打了个喷嚏,眼泪鼻涕一块向下流。想着心事,他愈发觉得寒冷。火盆里,添满了上好的香炭,依然压不住空气中的寒意。
高日新被页特密实打败了,原计划跟在蒙古人后边,捞些战功,让朝廷里瞧不起自己的人就此刮目相看,顺便在邵武这地儿的金坑银矿之间捞上一票,将来好打点上司。谁知又冒出了如此凶悍的贼寇,四处打抢,惹得朝廷震怒。
这贼寇是越打越大,匪患是越来越多,想到自家五千人马让这股贼寇打得溃不成军,只跑回来寥寥几人,黄去疾便心里发寒,听败兵说,这伙贼寇也有光复军那样会爆炸的玩意,还有比光复军更威猛的巨炮,真是太可怕了。
想想福建参政知事王积翁的那副嘴脸,黄去疾就觉得头疼。瞎子都看得出来这个姓王的家伙在幸灾乐祸。他是要把我向火坑里送啊。这福建路上,除了蒲寿庚,就是黄去疾对他王积翁的前途威胁大。现在蒲寿庚完了,所以明知黄去疾没能力剿灭贼寇,王积翁还是命令黄去疾三个月之内消灭匪患。
看来也只能再请福安的页特密实这个莽夫带着蒙古兵到邵武驻扎了,虽然要屈居人下,当不得土皇帝,可也比让朝廷震怒,让贼寇砍了脑袋要好啊!
“你们下去吧,让师爷和王将军来我书房,商讨剿匪事宜。”黄去疾思虑已定,挥手斥退了婢女和书童。
。
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几路元军慢慢地向泉州方向压来,大战的阴云笼罩了整个刚刚平静一个多月的光明之城。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按照许汉青的布置,几万光复军士兵和召集的民夫把泉州建成了一座钢铁堡垒,本来就很坚固的城墙又进行了加高加固,为了减少元军弓箭的伤亡,在城墙上建立了很多拱形带顶盖的藏兵处,外城墙进行了加高,城墙后增设了一层防卫,这样爬城上来的元军就要承受上下两层的攻击。而且每隔一段距离便建一个突出城墙的小堡垒,里面有很多射击孔,能装十个人,这样便形成了侧打火力,能对城墙外的敌人予以多方位的更大的杀伤。城墙外遍布木桩,用来迟滞骑兵和步兵的冲击,这样缓慢推进的攻城敌人就成了城上的活靶子。
许汉青还把八十多门火炮都留在了泉州,主要用来克制蒙古人的攻城利器“回回炮”
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只是靠刀枪,还有弓箭和回回炮。回回炮那是从西域“进口”的回回巨炮,在这种超大型投石机投出的巨型弹丸面前,再坚固的城墙也和纸糊的没两样。史书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强攻数年而不克的襄阳城,所以蒙古人亦称此炮为“襄阳炮”在12世纪,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光复军中的青铜直管炮在射程上要超过回回炮,并且发射爆炸弹丸,而投石机的束索、机械轴以及绞盘都是易于破坏的部位,刀砍斧劈都能造成极大的损伤,更别提炮弹的伤害了。
大量的投石机被安置在城墙内侧,它们的任务是集群发射手雷或者是拳头大的被烧红的石头,想一想,被高空中沿抛物线雨点般坠落的仿制烙铁砸中,其威力可想而知了吧。许汉青还特地为攻城的蒙古人准备了无数生石灰包,靠,到时候不弄瞎你们也弄点水烧坏你们的脚丫。
在城门的两侧,许汉青垒起了两道墙,形成了足有五百米长的两道曲曲弯弯的长廊,这样即使有敌人破门而入,也将遭受来自墙两侧的密如雨点的攻击。在城门的上端城楼上又加了一道铁制吊门,平时看不出来,如果万一原来的城门被攻破,这道门便可以从上面落下,彻底隔绝城内和城外。
对于城门的布置,众人都是大惑不解,等许汉青给他们解释清楚后,更让众人对许汉青刮目相看,大人实在是太狠毒了,这样都行啊。
军械物资源源不断地从戴云山运进泉州,十几个新建造的军火库都装得满满的,粮食等日常用品也备得足足的,打下泉州,可让光复军发了一笔大财,光是蒲寿庚的私财就有几百万,再加上官库里的,现在可是财大气粗了。
以流求方面的水手为主力,组建的近海舰队已经开始加紧训练,船只的改装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船的样式是许汉青提出的依照明朝朝鲜的龟船建造。
龟船原是朝鲜人发明的战船,船身装有硬木制成的形似龟壳的防护板,故叫龟船。后朝鲜名将李舜臣改进了龟船的结构和设备,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长十余丈,宽一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顶盖,并且裹上铁板,可以掩护船上水军避免敌人火器投射,顶盖上和甲板旁,装着许多尖锐的大钉和铁钩,使敌人不敢攀登,船头上安装着一个大龙头,上穿两个大炮眼,头尾都装有金属尖杆,必要时可用来冲击敌船。船身前后左右有74个枪眼,射手可以伏在内部施放火器。船身两则又各设10只大桨,全部划动,急驰如飞。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装载很多饮水和粮食,这使龟船更适于水面久战了。
龟船结构简易而坚固,船速快,火力大。这也是许汉青看重它的原因,在现在这种条件下,建造龟船确实是一种经济实惠,而又见效快速的成军方法。而且许汉青还把这种龟船分成了两种型号,一种为威武型,长十余丈:一种为精巧型,长只有六丈。这种船关键还可以在江面上作战,这对许汉青以后的战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就这样,流求主要建造远洋海军,泉州主要发展近海或江河水师,两者互不干扰,相得宜彰。
看到泉州的防务在按正常的规划进行,许汉青惦记着戴云山几万新兵的训练和改编情况。留下陈复文、许汉文、陈瓒和参谋部坐镇泉州,自己带着许夫人,在骑兵旅的护卫下,去戴云山巡视。
第三旅越战越勇,越打越强,已经发展到六千多人。张天河根本没打算把蒙古军当作自己的对手,他们的主要打击目标是邵武周边的新附军和投降了的豪强势力。这些屈膝投降战力低下的软骨头抵挡不住光复军锋芒,只能困守在城市中,不断向附近的蒙古军告急。而当蒙古军赶到时,光复军早已将豪强们的仓库劫掠一空,不知去向了。在遭受了连番打击,发现蒙古军并不能切实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后,各地豪强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蒙古军收到的告急信依然向雪片一样接连不断,但水分也是越来越大。被贼寇打劫,已经成了各地豪强拖延给蒙古人交纳钱赋和军资的最合理借口。而那些物资,很大一部分流失到光复军第三旅手中。
用抢劫和敲诈手法募集到充足资源的光复军第三旅,将带不走的粮食和物资都分发给了当地百姓。而那些得到了光复军好处的百姓们,又成了光复军的眼睛,帮助他们在各地如鱼得水地折腾元军。
阿嚏!黄去疾打了个喷嚏,眼泪鼻涕一块向下流。想着心事,他愈发觉得寒冷。火盆里,添满了上好的香炭,依然压不住空气中的寒意。
高日新被页特密实打败了,原计划跟在蒙古人后边,捞些战功,让朝廷里瞧不起自己的人就此刮目相看,顺便在邵武这地儿的金坑银矿之间捞上一票,将来好打点上司。谁知又冒出了如此凶悍的贼寇,四处打抢,惹得朝廷震怒。
这贼寇是越打越大,匪患是越来越多,想到自家五千人马让这股贼寇打得溃不成军,只跑回来寥寥几人,黄去疾便心里发寒,听败兵说,这伙贼寇也有光复军那样会爆炸的玩意,还有比光复军更威猛的巨炮,真是太可怕了。
想想福建参政知事王积翁的那副嘴脸,黄去疾就觉得头疼。瞎子都看得出来这个姓王的家伙在幸灾乐祸。他是要把我向火坑里送啊。这福建路上,除了蒲寿庚,就是黄去疾对他王积翁的前途威胁大。现在蒲寿庚完了,所以明知黄去疾没能力剿灭贼寇,王积翁还是命令黄去疾三个月之内消灭匪患。
看来也只能再请福安的页特密实这个莽夫带着蒙古兵到邵武驻扎了,虽然要屈居人下,当不得土皇帝,可也比让朝廷震怒,让贼寇砍了脑袋要好啊!
“你们下去吧,让师爷和王将军来我书房,商讨剿匪事宜。”黄去疾思虑已定,挥手斥退了婢女和书童。
。
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几路元军慢慢地向泉州方向压来,大战的阴云笼罩了整个刚刚平静一个多月的光明之城。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按照许汉青的布置,几万光复军士兵和召集的民夫把泉州建成了一座钢铁堡垒,本来就很坚固的城墙又进行了加高加固,为了减少元军弓箭的伤亡,在城墙上建立了很多拱形带顶盖的藏兵处,外城墙进行了加高,城墙后增设了一层防卫,这样爬城上来的元军就要承受上下两层的攻击。而且每隔一段距离便建一个突出城墙的小堡垒,里面有很多射击孔,能装十个人,这样便形成了侧打火力,能对城墙外的敌人予以多方位的更大的杀伤。城墙外遍布木桩,用来迟滞骑兵和步兵的冲击,这样缓慢推进的攻城敌人就成了城上的活靶子。
许汉青还把八十多门火炮都留在了泉州,主要用来克制蒙古人的攻城利器“回回炮”
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只是靠刀枪,还有弓箭和回回炮。回回炮那是从西域“进口”的回回巨炮,在这种超大型投石机投出的巨型弹丸面前,再坚固的城墙也和纸糊的没两样。史书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强攻数年而不克的襄阳城,所以蒙古人亦称此炮为“襄阳炮”在12世纪,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光复军中的青铜直管炮在射程上要超过回回炮,并且发射爆炸弹丸,而投石机的束索、机械轴以及绞盘都是易于破坏的部位,刀砍斧劈都能造成极大的损伤,更别提炮弹的伤害了。
大量的投石机被安置在城墙内侧,它们的任务是集群发射手雷或者是拳头大的被烧红的石头,想一想,被高空中沿抛物线雨点般坠落的仿制烙铁砸中,其威力可想而知了吧。许汉青还特地为攻城的蒙古人准备了无数生石灰包,靠,到时候不弄瞎你们也弄点水烧坏你们的脚丫。
在城门的两侧,许汉青垒起了两道墙,形成了足有五百米长的两道曲曲弯弯的长廊,这样即使有敌人破门而入,也将遭受来自墙两侧的密如雨点的攻击。在城门的上端城楼上又加了一道铁制吊门,平时看不出来,如果万一原来的城门被攻破,这道门便可以从上面落下,彻底隔绝城内和城外。
对于城门的布置,众人都是大惑不解,等许汉青给他们解释清楚后,更让众人对许汉青刮目相看,大人实在是太狠毒了,这样都行啊。
军械物资源源不断地从戴云山运进泉州,十几个新建造的军火库都装得满满的,粮食等日常用品也备得足足的,打下泉州,可让光复军发了一笔大财,光是蒲寿庚的私财就有几百万,再加上官库里的,现在可是财大气粗了。
以流求方面的水手为主力,组建的近海舰队已经开始加紧训练,船只的改装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船的样式是许汉青提出的依照明朝朝鲜的龟船建造。
龟船原是朝鲜人发明的战船,船身装有硬木制成的形似龟壳的防护板,故叫龟船。后朝鲜名将李舜臣改进了龟船的结构和设备,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长十余丈,宽一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顶盖,并且裹上铁板,可以掩护船上水军避免敌人火器投射,顶盖上和甲板旁,装着许多尖锐的大钉和铁钩,使敌人不敢攀登,船头上安装着一个大龙头,上穿两个大炮眼,头尾都装有金属尖杆,必要时可用来冲击敌船。船身前后左右有74个枪眼,射手可以伏在内部施放火器。船身两则又各设10只大桨,全部划动,急驰如飞。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装载很多饮水和粮食,这使龟船更适于水面久战了。
龟船结构简易而坚固,船速快,火力大。这也是许汉青看重它的原因,在现在这种条件下,建造龟船确实是一种经济实惠,而又见效快速的成军方法。而且许汉青还把这种龟船分成了两种型号,一种为威武型,长十余丈:一种为精巧型,长只有六丈。这种船关键还可以在江面上作战,这对许汉青以后的战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就这样,流求主要建造远洋海军,泉州主要发展近海或江河水师,两者互不干扰,相得宜彰。
看到泉州的防务在按正常的规划进行,许汉青惦记着戴云山几万新兵的训练和改编情况。留下陈复文、许汉文、陈瓒和参谋部坐镇泉州,自己带着许夫人,在骑兵旅的护卫下,去戴云山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