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 第645节
也没有那么好记性,便将这些为自己深省的信息,都一一登记了下来,只不过从未对外声张过,就算是魏胜,也不知这个竹简的存在,如今他为秦二世,这份竹简,更不会为人知晓。
扶苏认真的观看着。
如今上面的内容又添了一个。
便是方才嬴斯年呈上的。
他将这份竹简合上,放置在了最顺手的地方,轻语道:“如今再回首,嵇先生从一开始就是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他所提出的一切建议,都旨在构建他内心自己设想好的天下,并非真是为了我,为了大秦。”
“这一切。”
“先皇很早就察觉出了。”
“因而对嵇恒十分的警惕,而我却一直浑然不觉。”
扶苏苦笑着摇摇头。
他如今为大秦的秦二世。
在这个位置上已坐了一年有余,也渐渐对朝堂事、天下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很多事的看法跟视野,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因而在见到嬴斯年送上的文书时,很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深意。
嵇恒是为了将自己心中的设想,在自己的手中一步步推进实现。
扶苏深吸口气,肃然道:“嵇恒的很多事,都是为了将他的设想实现,从最开始的职能精分细分,看似是针对商贾,其实点的分明是朝堂,想让朝堂将朝臣的职权进一步细分,从而让很多政事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也让职权清晰化、明朗化,日后归罪起来,也更为便宜。”
“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人才浪费。”
“其中最关键的。”
“便是政、事两分。”
“将职权分为管事跟管政的。”
“有了这个划分,自然而然就要扩充机构,不然大量官员堆积在一个官署,明显是臃肿不堪的,因而就有了那随口一说的‘行省三级制’。”
“在郡县之上,再加一级。”
“将朝中的部分官员下放到这一级,同时让地方的部分官员升迁上去。”
“所谓行省,便是朝堂的触手。”
“又因为是政、事两分,地方官府,不仅要受到地方的管辖,也会受到相应的朝廷官署管控,借此提高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权,加之行省、郡,都由朝廷负责安排,也避免了地方脱离朝廷管控的可能。”
“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而再怎么划分精分细分,也始终避免不了一个问题。”
“便是多了一个机构。”
“就算一部分官员是朝廷官员外放出去的,但其中绝大多数的的确确是地方提拔上去的,因而俸禄等开支,将会提升很多,而大秦的体系,本就对钱粮需求量很大,直接推行,大秦根本就支撑不住。”
“所以嵇恒便提出了‘下放铸币权’。”
“他之前说了很多理由。”
“但真正的理由,其实就一个。”
“等货币足够充足的情况下,彻底废除布帛、粮食的货币性,让秦半两成为唯一货币,而朝廷收回铜矿后,也意味着将彻底控制货币的锻造,朝廷是能自己锻造钱币,用以发放官吏的俸禄。”
“所以必须确立秦半两的信用。”
“而方法,斯年呈上的内容,就已经说明了。”
“就是将这些钱币,通过‘灾后重建’的方式,发放到地方,让秦半两彻底为天下接受,继而一步步压缩布帛跟粮食货币性的空间,让秦半两成为大秦唯一的货币。”
“不过嵇恒也说过。”
“若是大量发行货币,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所以货币锻造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但朝廷又需要那么多钱,故他又给了一个解决之法,便是提高地方的生产效率,让关中在接下来几年内,去支撑起整个关东的消耗,维持商品的大量交易,从而获取到更多商税。”
“将发下去的钱收回来。”
“而随着关东战事平息,休养生息之下,关东人口会不断增加。”
“也给了天下消化这么多货币的机会。”
“也会进一步促进商品繁荣。”
“继而正向促进。”
“接下来几十年,大秦将会进入到一个长久的治世。”
“而这个治世的年限,便要取决于‘技术’的极限,若是‘技术’能始终不断提升,大秦治世的年限,也会不断的增加,所以也就有了兴建所谓的‘太学’。”
“呵呵。”
“如今的一切恐都在嵇恒的算计之中吧。”
“不过。”
“朕如今又能怎么办呢?”
“早已上了你的贼船,也早就脱身不了了。”
“也回不了头了。”
“既然如此。”
“那朕就走一走,看看你设想的康庄大道,是否真能走通,又是不是真能为大秦、为天下,走出一个安宁的未来。”
扶苏淡淡一笑。
当他洞悉出这些深意时,内心反倒平静了下来。
随即。
扶苏眉头一皱。
他冷哼道:“不过墨家的确该收收心了。”
“自天下一统以来,除了在水利上有所建树,越来越多墨家弟子,投入到观测天象之中,虽的确跟朝廷冷遇有关,但他们也忘了自己的本分了。”
“技巧本就为墨家专长。”
“如今天下方兴未艾,又岂容他们再置身事外?”
“来人。”
扶苏朝殿外高声道:“将墨家巨子请到咸阳宫来,朕有事要交代给他们。”
吩咐完。
扶苏便没有再分心嵇恒的事,而是看起来另一份奏疏。
这是关东各方战报的汇总。
如今并不乐观。
不过扶苏倒也并不怎么在意。
正如之前蒙恬跟李信所说,现在关东的局势,只是渐渐明朗起来罢了,根本没到朝廷大费周章的时候,而且章豨等四路大军,的确在平定叛乱中,出了一些状况。
但毕竟还有一路是好的。
便是韩信。
韩信是五路大军中出兵最慢的。
却是最有成效的。
仅仅半年不到,就将辽西辽东两郡收回,辽东叛乱的贼首韩广,也直接被活捉。
而在朝廷原本的计划中,就是五路大军围剿齐楚,眼下砀郡的萧何刘季等人,如铆钉一般,深深的扎在了关东腹地,让六地叛逆如鲠在喉,只要这五路大军,有一路杀出重围,便可瞬间破局。
也能重新扭转战局。
他自然没有到坐不住的时候。
不过在听到杨武大败时,的确心中颤了一下,心中或多或少生出了一些不安,但后续又稳定了下来,只是这韩信是出自关东,他对此多少有些疑虑的。
沉思良久。
扶苏突然笑了笑。
他摇头道:“天下万民皆为秦人,是不是出身关中,又有何必要?”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也算是朕一手提拔促成的,又岂能在这时疑神疑鬼?”
“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
说完。
扶苏取出一份布帛。
点了点墨,沉思了一下,落笔写道:“准在关东便宜行事。”
而后。
他让魏胜将这份文书送出去。
诚然。
这个举措很大胆。
但扶苏却是愿意去冒这个险。
他很清楚。
若是韩信真忠于大秦,他此举的回报,也会无比的大,不仅能让天下认识到,自己这个秦二世,的确没有新老秦人之分,对关东出身的将领,同样是十分的信任,这对于笼络关东民心,可谓是大为受用。
此外。
自己给了韩信如此大的便宜之权。
韩信又岂会不心生感恩?
就算韩信真有二心,这份厚重的文书,便是日后韩信身败名裂的证据,一个将领,知恩不报,甚至是忘恩负义,这样的人自会受到天下嗤笑唾弃,对于士气的打击,对于人心的动摇,都是无比巨大的。
更关键的是。
就算韩信真有二心。
大秦南北两疆,现在依旧有六七十万大军,还有蒙恬、李信、章邯等将领,天下真正的粮仓,敖仓也在朝廷手中,他根本就不怕韩信反,就算韩信反了,他也能轻易的镇压。
扶苏认真的观看着。
如今上面的内容又添了一个。
便是方才嬴斯年呈上的。
他将这份竹简合上,放置在了最顺手的地方,轻语道:“如今再回首,嵇先生从一开始就是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他所提出的一切建议,都旨在构建他内心自己设想好的天下,并非真是为了我,为了大秦。”
“这一切。”
“先皇很早就察觉出了。”
“因而对嵇恒十分的警惕,而我却一直浑然不觉。”
扶苏苦笑着摇摇头。
他如今为大秦的秦二世。
在这个位置上已坐了一年有余,也渐渐对朝堂事、天下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很多事的看法跟视野,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因而在见到嬴斯年送上的文书时,很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深意。
嵇恒是为了将自己心中的设想,在自己的手中一步步推进实现。
扶苏深吸口气,肃然道:“嵇恒的很多事,都是为了将他的设想实现,从最开始的职能精分细分,看似是针对商贾,其实点的分明是朝堂,想让朝堂将朝臣的职权进一步细分,从而让很多政事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也让职权清晰化、明朗化,日后归罪起来,也更为便宜。”
“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人才浪费。”
“其中最关键的。”
“便是政、事两分。”
“将职权分为管事跟管政的。”
“有了这个划分,自然而然就要扩充机构,不然大量官员堆积在一个官署,明显是臃肿不堪的,因而就有了那随口一说的‘行省三级制’。”
“在郡县之上,再加一级。”
“将朝中的部分官员下放到这一级,同时让地方的部分官员升迁上去。”
“所谓行省,便是朝堂的触手。”
“又因为是政、事两分,地方官府,不仅要受到地方的管辖,也会受到相应的朝廷官署管控,借此提高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权,加之行省、郡,都由朝廷负责安排,也避免了地方脱离朝廷管控的可能。”
“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而再怎么划分精分细分,也始终避免不了一个问题。”
“便是多了一个机构。”
“就算一部分官员是朝廷官员外放出去的,但其中绝大多数的的确确是地方提拔上去的,因而俸禄等开支,将会提升很多,而大秦的体系,本就对钱粮需求量很大,直接推行,大秦根本就支撑不住。”
“所以嵇恒便提出了‘下放铸币权’。”
“他之前说了很多理由。”
“但真正的理由,其实就一个。”
“等货币足够充足的情况下,彻底废除布帛、粮食的货币性,让秦半两成为唯一货币,而朝廷收回铜矿后,也意味着将彻底控制货币的锻造,朝廷是能自己锻造钱币,用以发放官吏的俸禄。”
“所以必须确立秦半两的信用。”
“而方法,斯年呈上的内容,就已经说明了。”
“就是将这些钱币,通过‘灾后重建’的方式,发放到地方,让秦半两彻底为天下接受,继而一步步压缩布帛跟粮食货币性的空间,让秦半两成为大秦唯一的货币。”
“不过嵇恒也说过。”
“若是大量发行货币,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所以货币锻造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但朝廷又需要那么多钱,故他又给了一个解决之法,便是提高地方的生产效率,让关中在接下来几年内,去支撑起整个关东的消耗,维持商品的大量交易,从而获取到更多商税。”
“将发下去的钱收回来。”
“而随着关东战事平息,休养生息之下,关东人口会不断增加。”
“也给了天下消化这么多货币的机会。”
“也会进一步促进商品繁荣。”
“继而正向促进。”
“接下来几十年,大秦将会进入到一个长久的治世。”
“而这个治世的年限,便要取决于‘技术’的极限,若是‘技术’能始终不断提升,大秦治世的年限,也会不断的增加,所以也就有了兴建所谓的‘太学’。”
“呵呵。”
“如今的一切恐都在嵇恒的算计之中吧。”
“不过。”
“朕如今又能怎么办呢?”
“早已上了你的贼船,也早就脱身不了了。”
“也回不了头了。”
“既然如此。”
“那朕就走一走,看看你设想的康庄大道,是否真能走通,又是不是真能为大秦、为天下,走出一个安宁的未来。”
扶苏淡淡一笑。
当他洞悉出这些深意时,内心反倒平静了下来。
随即。
扶苏眉头一皱。
他冷哼道:“不过墨家的确该收收心了。”
“自天下一统以来,除了在水利上有所建树,越来越多墨家弟子,投入到观测天象之中,虽的确跟朝廷冷遇有关,但他们也忘了自己的本分了。”
“技巧本就为墨家专长。”
“如今天下方兴未艾,又岂容他们再置身事外?”
“来人。”
扶苏朝殿外高声道:“将墨家巨子请到咸阳宫来,朕有事要交代给他们。”
吩咐完。
扶苏便没有再分心嵇恒的事,而是看起来另一份奏疏。
这是关东各方战报的汇总。
如今并不乐观。
不过扶苏倒也并不怎么在意。
正如之前蒙恬跟李信所说,现在关东的局势,只是渐渐明朗起来罢了,根本没到朝廷大费周章的时候,而且章豨等四路大军,的确在平定叛乱中,出了一些状况。
但毕竟还有一路是好的。
便是韩信。
韩信是五路大军中出兵最慢的。
却是最有成效的。
仅仅半年不到,就将辽西辽东两郡收回,辽东叛乱的贼首韩广,也直接被活捉。
而在朝廷原本的计划中,就是五路大军围剿齐楚,眼下砀郡的萧何刘季等人,如铆钉一般,深深的扎在了关东腹地,让六地叛逆如鲠在喉,只要这五路大军,有一路杀出重围,便可瞬间破局。
也能重新扭转战局。
他自然没有到坐不住的时候。
不过在听到杨武大败时,的确心中颤了一下,心中或多或少生出了一些不安,但后续又稳定了下来,只是这韩信是出自关东,他对此多少有些疑虑的。
沉思良久。
扶苏突然笑了笑。
他摇头道:“天下万民皆为秦人,是不是出身关中,又有何必要?”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也算是朕一手提拔促成的,又岂能在这时疑神疑鬼?”
“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
说完。
扶苏取出一份布帛。
点了点墨,沉思了一下,落笔写道:“准在关东便宜行事。”
而后。
他让魏胜将这份文书送出去。
诚然。
这个举措很大胆。
但扶苏却是愿意去冒这个险。
他很清楚。
若是韩信真忠于大秦,他此举的回报,也会无比的大,不仅能让天下认识到,自己这个秦二世,的确没有新老秦人之分,对关东出身的将领,同样是十分的信任,这对于笼络关东民心,可谓是大为受用。
此外。
自己给了韩信如此大的便宜之权。
韩信又岂会不心生感恩?
就算韩信真有二心,这份厚重的文书,便是日后韩信身败名裂的证据,一个将领,知恩不报,甚至是忘恩负义,这样的人自会受到天下嗤笑唾弃,对于士气的打击,对于人心的动摇,都是无比巨大的。
更关键的是。
就算韩信真有二心。
大秦南北两疆,现在依旧有六七十万大军,还有蒙恬、李信、章邯等将领,天下真正的粮仓,敖仓也在朝廷手中,他根本就不怕韩信反,就算韩信反了,他也能轻易的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