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郑板桥认为,“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所以在考中进士之后,就很少再写这种字体。
“六分半书”又叫“板桥体”,是他四十岁以后自创的一种字体。
这种字体用隶体掺入行楷,又用了郑板桥最擅长的兰竹画笔,别具风格,自成一体。
由于隶书又称“八分体”,郑板桥就戏称自己的这种字体为“六分半书”。
张万生面前的这幅斗方,就是典型的六分半书。而且,从纸张、墨迹、笔意以及尾印可以看出,这幅字绝对是正品无误!
0218谁教谁
张万生欣赏了好一会儿,叹气道:“好字,可惜这保存得……有点惨啊。”
当年,承恩公府的人离开得太过匆忙,很多箱子都是往密室里一扔,也没有归整,就匆匆走掉了。
置放这个六分半书斗方的箱子没关严实,开了一道缝隙,地下室的潮气往里渗入,保存环境非常差。
还好斗方两边的横轴是用防虫的木头做的,画囊边缘又有一个暗囊,里面放了一些防虫蚁的香料。所以,这幅斗方没怎么被虫蛀,只有严重受潮霉化的痕迹。
潮湿会让纸张纤维膨胀,长期处于膨胀状态,纸张就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有可能腐化。
同时,由于造纸工艺的问题,同一张纸,每个部分纤维的膨胀度都会不一样。所以,纸张会产生皱痕,如果装裱技术不过关,还有可能受后面装裱材质的影响,产生折痕与裂痕。
另外,在潮湿环境下,霉菌会大量滋生。
眼前这幅郑板桥斗方就是这样,字心表面有大块黑色和绿色的霉迹,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观看阅读。
这种书法字轴,如果不得到良好的修复,不仅价值会大跌,还会进一步被破坏。
老实说,现在被取出来是它的幸运。不然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发现它并且打开画囊的时候,只能看见一堆融成一滩的破纸……
张万生小心把这幅字轴放回原处,拿起其它的来看。
这些字画的原主人似乎对郑板桥有所偏好,这里一共存有二十四幅他的字画。
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除了书法的“六分半书”以外,绘画方面的“兰”和“竹”也都是他的拿手绝活。
这里的藏品里,这两种当然都不会缺了。尤其是一套四张的立轴“墨竹图”,竹石结合,浓淡得宜,即使在他的作品里,也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这里除了郑板桥书画,其余还有很多藏品。基本上都是明清年间的,大部分都是名家佳作,价值同样极高。
张万生最擅长的门类就是书画修复,对书法和绘画当然也是很热爱的。
这些精品,看得他目不遐接,两眼发光。但它们损坏的程度也让他连连叹息,遗憾得不行。
之前苏进就已经把承恩公府密室里的这些文物全部过目了一遍,很清楚里面有些什么,也很清楚它们被破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他介绍道:“这是从南锣鼓巷区域,帽儿胡同,承恩公府一处密室里发现的。由于当年收拣匆忙,未得得到良好保护,破损情况比较严重。”
说着,他打开一边的平板电脑,调出当时拍摄的现场照片给张万生师徒看。
张万生眯起眼睛,问道:“帽儿胡同承恩公府……是婉容的故居?”
苏进点头:“对。”
张万生的表情有些古怪,单一鸣已经“咦”的一声叫了出来:“婉容故居的密室?当初没发现啊?”
早年,婉容故居回到纪老太太手里前,产权暂时归国家所有。那时候文安组还没有正式成立,但也有个前身雏形。当时,那支队伍曾经进入婉容故居,勘察过具体情况,统计归纳了一下国公府占地面积、房屋数量、破损状况等基本情况。
那时候,单一鸣作为临时约聘的顾问,也是进去过的,可从来没发现过什么密室。
苏进想了想,也没瞒他。他打开平板的绘图板,在上面画起了地形图。
“在西路第四进院的左数第一间房和第二间房之间,有一道夹墙。它利用视觉错觉,隐藏了一部分空间,就是这间密室了。”
单一鸣瞪大了眼睛,问道:“我记得那里,之前是不是有人租住的?”
“对。”
“那些租户住了那么久,都没有发现?”
“机关比较隐蔽,不在人们经常可以碰触到的地方。而且,那个视觉错觉设计得比较巧妙……”
单一鸣回忆了老半天,真想不起来当时勘察的具体情况了。
他只记得,经过长时间的分隔租住,那几间屋子烟薰火燎的,看上去跟普通的平房差不多,哪里看得出当初国公府的气派?
两人对话的时候,张万生一直在旁边默不吭声,这时突然问道:“谁带你进去的?”
苏进顿了一下,有些犹豫。
张万生眯起眼睛,肯定的语气道:“我猜,是那位纪老太太?”
苏进有点吃惊:“您怎么知道?”
张万生哼了一声,说:“那老太太气派非凡,一看就是有来历的。再综合你身边的人想一想,就能猜到了。”
他猜测的方法很有点简单粗暴,但结果的确没错。
苏进想了想,终于没有隐瞒,坦然道:“是她。国公府是她的产业,这些文物也是她引我过去发现的。”
单一鸣恍然道:“对,这些文物也该到修复的时候了,你本事也够,交给你是对的。”
苏进只是一笑,没有解释。
这时,张万生又哼了一声,勉勉强强地道:“算了,吃人嘴软。吃了人家老太太一顿饭,给人干干活也是应该的。行吧,这个下手我打了!一鸣,你也来!”
“六分半书”又叫“板桥体”,是他四十岁以后自创的一种字体。
这种字体用隶体掺入行楷,又用了郑板桥最擅长的兰竹画笔,别具风格,自成一体。
由于隶书又称“八分体”,郑板桥就戏称自己的这种字体为“六分半书”。
张万生面前的这幅斗方,就是典型的六分半书。而且,从纸张、墨迹、笔意以及尾印可以看出,这幅字绝对是正品无误!
0218谁教谁
张万生欣赏了好一会儿,叹气道:“好字,可惜这保存得……有点惨啊。”
当年,承恩公府的人离开得太过匆忙,很多箱子都是往密室里一扔,也没有归整,就匆匆走掉了。
置放这个六分半书斗方的箱子没关严实,开了一道缝隙,地下室的潮气往里渗入,保存环境非常差。
还好斗方两边的横轴是用防虫的木头做的,画囊边缘又有一个暗囊,里面放了一些防虫蚁的香料。所以,这幅斗方没怎么被虫蛀,只有严重受潮霉化的痕迹。
潮湿会让纸张纤维膨胀,长期处于膨胀状态,纸张就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有可能腐化。
同时,由于造纸工艺的问题,同一张纸,每个部分纤维的膨胀度都会不一样。所以,纸张会产生皱痕,如果装裱技术不过关,还有可能受后面装裱材质的影响,产生折痕与裂痕。
另外,在潮湿环境下,霉菌会大量滋生。
眼前这幅郑板桥斗方就是这样,字心表面有大块黑色和绿色的霉迹,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观看阅读。
这种书法字轴,如果不得到良好的修复,不仅价值会大跌,还会进一步被破坏。
老实说,现在被取出来是它的幸运。不然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发现它并且打开画囊的时候,只能看见一堆融成一滩的破纸……
张万生小心把这幅字轴放回原处,拿起其它的来看。
这些字画的原主人似乎对郑板桥有所偏好,这里一共存有二十四幅他的字画。
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除了书法的“六分半书”以外,绘画方面的“兰”和“竹”也都是他的拿手绝活。
这里的藏品里,这两种当然都不会缺了。尤其是一套四张的立轴“墨竹图”,竹石结合,浓淡得宜,即使在他的作品里,也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这里除了郑板桥书画,其余还有很多藏品。基本上都是明清年间的,大部分都是名家佳作,价值同样极高。
张万生最擅长的门类就是书画修复,对书法和绘画当然也是很热爱的。
这些精品,看得他目不遐接,两眼发光。但它们损坏的程度也让他连连叹息,遗憾得不行。
之前苏进就已经把承恩公府密室里的这些文物全部过目了一遍,很清楚里面有些什么,也很清楚它们被破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他介绍道:“这是从南锣鼓巷区域,帽儿胡同,承恩公府一处密室里发现的。由于当年收拣匆忙,未得得到良好保护,破损情况比较严重。”
说着,他打开一边的平板电脑,调出当时拍摄的现场照片给张万生师徒看。
张万生眯起眼睛,问道:“帽儿胡同承恩公府……是婉容的故居?”
苏进点头:“对。”
张万生的表情有些古怪,单一鸣已经“咦”的一声叫了出来:“婉容故居的密室?当初没发现啊?”
早年,婉容故居回到纪老太太手里前,产权暂时归国家所有。那时候文安组还没有正式成立,但也有个前身雏形。当时,那支队伍曾经进入婉容故居,勘察过具体情况,统计归纳了一下国公府占地面积、房屋数量、破损状况等基本情况。
那时候,单一鸣作为临时约聘的顾问,也是进去过的,可从来没发现过什么密室。
苏进想了想,也没瞒他。他打开平板的绘图板,在上面画起了地形图。
“在西路第四进院的左数第一间房和第二间房之间,有一道夹墙。它利用视觉错觉,隐藏了一部分空间,就是这间密室了。”
单一鸣瞪大了眼睛,问道:“我记得那里,之前是不是有人租住的?”
“对。”
“那些租户住了那么久,都没有发现?”
“机关比较隐蔽,不在人们经常可以碰触到的地方。而且,那个视觉错觉设计得比较巧妙……”
单一鸣回忆了老半天,真想不起来当时勘察的具体情况了。
他只记得,经过长时间的分隔租住,那几间屋子烟薰火燎的,看上去跟普通的平房差不多,哪里看得出当初国公府的气派?
两人对话的时候,张万生一直在旁边默不吭声,这时突然问道:“谁带你进去的?”
苏进顿了一下,有些犹豫。
张万生眯起眼睛,肯定的语气道:“我猜,是那位纪老太太?”
苏进有点吃惊:“您怎么知道?”
张万生哼了一声,说:“那老太太气派非凡,一看就是有来历的。再综合你身边的人想一想,就能猜到了。”
他猜测的方法很有点简单粗暴,但结果的确没错。
苏进想了想,终于没有隐瞒,坦然道:“是她。国公府是她的产业,这些文物也是她引我过去发现的。”
单一鸣恍然道:“对,这些文物也该到修复的时候了,你本事也够,交给你是对的。”
苏进只是一笑,没有解释。
这时,张万生又哼了一声,勉勉强强地道:“算了,吃人嘴软。吃了人家老太太一顿饭,给人干干活也是应该的。行吧,这个下手我打了!一鸣,你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