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放学,苏进把方劲松也带去了医院,一起接了谢幼灵出来。
    谢进宇听说方劲松是苏进的同学,表现得非常热情,搞得方劲松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谢幼灵更是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盯着方劲松看个不停。
    离开医院之后,她蹦蹦跳跳地问道:“这个大哥哥也要跟我们一起回家吃饭吗?”
    苏进拍了拍她的小脑袋,道:“这是方劲松方哥哥,从今天开始,他也要跟着我们一起学习文物修复。”
    谢幼灵眼睛一亮,问道:“那我们是同学了?”
    苏进笑着说:“可以算是吧?”
    谢幼灵马上跳到方劲松面前,得意洋洋地说:“我先入门,我是师姐,你是师弟!”
    苏进刚说了声“喂”,想要阻止,就听见方劲松低下头,老老实实地叫了声:“师姐。”
    苏进抚额,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
    苏进给方劲松另外设计了一套练习方案。
    它跟谢幼灵正在学的那套有点相似之处,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进行了调整,侧重点不同了。
    就像苏进说的那样,文物修复是个大学科,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总能挑出一部分来学习。只要方劲松在他力所能及的方面做到极致,一样能成为优秀的修复师。
    当然,这样的练习方案也只有苏进做得出来。
    在上个世界里,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文物修复,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从无到有一步步走上来的。一个文物修复师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一个阶段,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体会。
    即便如此,这份练习方案他仍然做得非常慎重。
    跟一般人想的不同的是,一份优秀的基础教程,绝不是那么好做的。
    所谓的基础,就是系统的根基,也就是树根。将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基础之上抽枝发芽,开枝散叶的。
    基础要是没打好,或者打错了,谁也不能保证人能在这个系统里顺利地走下去。
    这正是他今天怀疑蒋志新能不能胜任的原因。一个二段的学生,给另一群学生打基础?苏进真不敢确定他会教成什么样……
    当然,只是粗略讲讲,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华夏文物修复的当前情况,激发大家兴趣的话,这样一个水平倒也足够了。
    方劲松和谢幼灵做练习的时候,苏进也没放松对自身的训练,甚至,他比这两人更加投入、更加专注。
    谢幼灵早就习惯了,方劲松看到这幕情景,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他已经隐约感受到了苏进的水平。这样的水平,还要如此刻苦,那他有什么好犹豫的?
    一时间,谢家的小屋子里,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三个人各坐一方,全神贯注。不时有纸张的翻动声和撕裂声传出来,是那样清晰而稳定,仿佛一声声心跳,又仿佛不断向前的脚步声。
    …………
    第二天中午,苏进和方劲松一起回了寝室。
    这次公开课是限定名额的,中午一点,文修专业公开课的报名通道将会打开。到时候,只有抢到前一千个名额的,才能正式成为公开课的学生。
    遇到这种时候,苏进才真正感受到了文物修复在这个世界的热度。
    平时从早热闹到晚的京师大学,一时间竟然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校园的道路上、寝室的楼道里,到处都安安静静的,所有学生几乎全部回到了寝室里、电脑旁,等着抢那一千个名额!
    公开课不收费,但是必须要拿到序号才能进入。毕竟,这是针对京师大学内部的活动,校外人员是不能参加的。
    一点快到的时候,419寝室的四个人,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旁边,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
    苏进这才知道,不光是他跟方劲松,其实郭天和程文旭对文物修复也很有兴趣。用郭天的说法是,就算以后不从事这个,能学会一点专业知识,出去把妹也很方便啊!
    听见这句话,苏进也只能翻个白眼,无话可说。
    郭天甚至提前定好了闹钟,手机刚刚发出悦耳的声音,郭天就叫道:“来了!”这两个字出声的时候,苏进隐约听见了其他寝室也传来了同样的吼声。
    四个人同时按下了鼠标。
    服务器瞬间大卡了一下,两秒后,郭天叫道:“妈的,还要填资料!”
    果然,出来的是一张表格,需要进一步填写姓名、年级、学号等详细资料。
    只听见寝室里一阵噼哩啪啦,郭天不愧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个填完,马上啪地按了提交键。
    页面刚一跳转,他就叫道:“什么?这都只有两百多名?”
    他转身马上吆喝,“只有七百多个名额了,快快!”
    不过还好,寝室四个人全部顺利抢到名额。最后一个竟然不是少了一根手指的方劲松。他虽然身有残疾,但之前就进行过严格的训练,打字速度一点也不比别人慢。
    最后,大家看着自己的页面,齐齐松了口气。他们约好周六下午先到寝室,然后一起出发。
    抢完名额后,苏进就在寝室里写完了第一篇文物小知识,用邮箱发给了柳萱。
    之前两人吃饭的时候提过这事,中秋节的时候,柳萱就给苏进发了好几条短信催促。
    现在苏进想了想,直接就写了马王堆古瑟的故事。
    那由数千根单丝组合而成的琴弦,那穿越数千年时光仍然能够发出的动听声音,仿佛把古老的乐声带到了现在,重新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苏进对文物知识极为熟悉,写起来信手拈来,一千字的小文章,不到半小时就写完了。
    最后,他还附上了几张照片——是那天回来前,他为了专栏,专门找谈修之拍的。
    苏进写文章的时候,郭天只是顺手在后面看了两眼,不知不觉就看了进去。

章节目录

天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沙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沙包并收藏天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