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家的人?他们会来么?”张海对此当然不是一无所知,从前明的人那里就了解到,早在多年前硫球前来朝贡的人就由东瀛强藩代替了。当初明朝册封的船队还同这些人发生过冲突。
如今这自称是硫球来使的所谓“硫球使团”八成就是岛津家包办的。这在前明礼部的不少人中也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当然不是随那些使团一起来的人,而是两个月前经过我们外情的人费了不少功夫才最终请来的秘使。当然,为了防止意外,持有尚丰王的印信以为证明。”李峰回到。
“这恐怕瞒不了把硫求当作自己属地的人吧?”张海依然有些疑问。
“那些倭人对硫求一带的控制并不严密,而且做为商贸之地来往的人众多,我想这种联络应该没有走漏风声。即便走漏了消息,我看也没有什么大碍,毕竟密谈的内容并没有凭据。”李峰回到。
张海原本自然而然的想到对那些冒充别国师团来的岛津家的人施以颜色,但思索再三却放弃了这个打算。从岛津家历史甚至未来的一些表现来看,这个强藩能够从战国时期延续到旧日本时代几百年,必然在外交及见识能力上并非是简单仅仅只有蛮勇的土著。他们在万历援朝的时候就同大陆上的军队打过交道,更不会不清楚新朝大军是怎样摧枯拉朽一般的在短短几年内扫平关内外夺得天下。如果自己对于这些人表现的太过强硬,那么很可能使这些人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主动放弃硫球,这对于今后对日寻机开战来说多多少少是个麻烦。
因此,张海没有决定首先召见真正的硫求密使,而是决定先按照次序决定见见岛津家来的那些人。当然在这之前,按照以前的次序,朝鲜是中原王朝藩属国中数百年来最为恭顺矛盾也最少的一个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南洋诸国,再次硫球,最后才轮的到曾经闹过不少矛盾别扭的东瀛。
旧时并没有现代的大使制度,不过做为理论上的宗主国,自明代开始也有类似归为礼部管辖的类似机构。如会同馆,四译馆。负责各国来使的接待和翻译工作。
新朝定都南京之后,因为张海等人的宅院一直并不辉煌气派,负责这方面事情的李峰等人也不得不把这类机构降低要求,整个南京城负责口译与接待的会同十八馆似乎同寻常殷实人家的民宅没有多大区别,四译馆内工作的旧有官员也是如此。现代时按照西方的规矩使馆属于使节的领地,而在此时还没有这个规矩。十八馆的主权属于做为宗主国,君主随时可以去各馆光顾。各馆的管理也完全由宗主国的人员负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国际客栈一般。
自从明朝二百年前就定都京师以来,南京的会同馆本来就破旧不堪,也就是近几个月随着残明政权的彻底瓦解和新朝统一关内关外,这长期沉寂的南京会同馆才有了些人气。
第一个来华的当然也是朝鲜李家的使者,想看看这拥有强大战争潜力的新朝对待朝鲜问题的态度。
几乎同明朝一样,依赖于儒家知识分子阶层的李朝也在16世纪后期开始逐步面临党争,利益集团宗族化,依靠学田的田产隐匿等种种问题。尽管有这些问题存在,对于君主专制王朝来说这种类儒家知识分子利益集团仍然是传统皇权的各种依靠中最为可靠的一种,至少使李朝在几百年内虽然面对各种内患,却很少因为内患而面临亡国危机。主要的问题不过是外患而已,而在此时的朝鲜人看来,只要能够有效的依靠大国,那么外患就不是问题。
李倧不是合法上位而是通过宫廷政变才上位的朝鲜君主,因此即便是几年前在新朝的压力下风雨飘摇的残明政权对于这位非法上位的新君也并不打算正式承认,甚至还要在史书上黑上几笔。
而通过两年以来的接触乃至不少的传闻,李倧在感到了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也看到了机会,那就是通过“事大”,彻底扫平这几十年来的朋党政治和国内利益集团,做一个像张海那样拥有开国君主都未必达到的君权,若是西边那个没有完善制度的大国今后有什么变故,更大的野心极理想的实现都不是没有可能。
后金集团和残明政权一同被扫平之后,朝鲜的核心外交对象其实只剩下了东倭和中华两家,前者不用多说,如何同新建立的新朝政权相处就成了朝鲜国内政治的重中之重。其实除了李家自身以外,即便是支持李倧等人的“西人党”对于张海等人这种看似武人当政一般的极权主义政权也几乎没有什么好感,但如果同新朝交恶,又没有人有把握应对其后果。
处于今后一些事情的政治考虑和当下的需求,四月初七的时候,张海没有在会同馆搞大殿内接见各国使团的排场。仅仅是在皇城中临时搭建起来的一处很朴素如同民房一般的地方分别单独私下会见各国使团中的要人。
这时代的中国懂外语的人大概类似于现代美国人当中懂越语或者缅甸语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是译馆的官员,还有一部分是商旅,总之不是对于张海来说十分可靠的人。不过定都南京的两年多时间以来精通三个传统藩属国语言的人并且对于队伍还算可靠的人是有不少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态度上还算谦谨的朝鲜来使主动用还不十分熟练的南京汉话来交流。
张海等人免去了这些人的跪拜大礼之后,朝鲜来的使者先是表示感谢,接连又是一系列恭维的话,比较客套比较形式主义的恭维的话之后是看似实际的一些恭维话:“久闻新朝圣主武功盖世,今日终于有幸得见。新朝征战天下仅仅不过三年时间就平定了长城内外,实乃史上前所未见之战功,薛项等也难以企及,必能..”
如今这自称是硫球来使的所谓“硫球使团”八成就是岛津家包办的。这在前明礼部的不少人中也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当然不是随那些使团一起来的人,而是两个月前经过我们外情的人费了不少功夫才最终请来的秘使。当然,为了防止意外,持有尚丰王的印信以为证明。”李峰回到。
“这恐怕瞒不了把硫求当作自己属地的人吧?”张海依然有些疑问。
“那些倭人对硫求一带的控制并不严密,而且做为商贸之地来往的人众多,我想这种联络应该没有走漏风声。即便走漏了消息,我看也没有什么大碍,毕竟密谈的内容并没有凭据。”李峰回到。
张海原本自然而然的想到对那些冒充别国师团来的岛津家的人施以颜色,但思索再三却放弃了这个打算。从岛津家历史甚至未来的一些表现来看,这个强藩能够从战国时期延续到旧日本时代几百年,必然在外交及见识能力上并非是简单仅仅只有蛮勇的土著。他们在万历援朝的时候就同大陆上的军队打过交道,更不会不清楚新朝大军是怎样摧枯拉朽一般的在短短几年内扫平关内外夺得天下。如果自己对于这些人表现的太过强硬,那么很可能使这些人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主动放弃硫球,这对于今后对日寻机开战来说多多少少是个麻烦。
因此,张海没有决定首先召见真正的硫求密使,而是决定先按照次序决定见见岛津家来的那些人。当然在这之前,按照以前的次序,朝鲜是中原王朝藩属国中数百年来最为恭顺矛盾也最少的一个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南洋诸国,再次硫球,最后才轮的到曾经闹过不少矛盾别扭的东瀛。
旧时并没有现代的大使制度,不过做为理论上的宗主国,自明代开始也有类似归为礼部管辖的类似机构。如会同馆,四译馆。负责各国来使的接待和翻译工作。
新朝定都南京之后,因为张海等人的宅院一直并不辉煌气派,负责这方面事情的李峰等人也不得不把这类机构降低要求,整个南京城负责口译与接待的会同十八馆似乎同寻常殷实人家的民宅没有多大区别,四译馆内工作的旧有官员也是如此。现代时按照西方的规矩使馆属于使节的领地,而在此时还没有这个规矩。十八馆的主权属于做为宗主国,君主随时可以去各馆光顾。各馆的管理也完全由宗主国的人员负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国际客栈一般。
自从明朝二百年前就定都京师以来,南京的会同馆本来就破旧不堪,也就是近几个月随着残明政权的彻底瓦解和新朝统一关内关外,这长期沉寂的南京会同馆才有了些人气。
第一个来华的当然也是朝鲜李家的使者,想看看这拥有强大战争潜力的新朝对待朝鲜问题的态度。
几乎同明朝一样,依赖于儒家知识分子阶层的李朝也在16世纪后期开始逐步面临党争,利益集团宗族化,依靠学田的田产隐匿等种种问题。尽管有这些问题存在,对于君主专制王朝来说这种类儒家知识分子利益集团仍然是传统皇权的各种依靠中最为可靠的一种,至少使李朝在几百年内虽然面对各种内患,却很少因为内患而面临亡国危机。主要的问题不过是外患而已,而在此时的朝鲜人看来,只要能够有效的依靠大国,那么外患就不是问题。
李倧不是合法上位而是通过宫廷政变才上位的朝鲜君主,因此即便是几年前在新朝的压力下风雨飘摇的残明政权对于这位非法上位的新君也并不打算正式承认,甚至还要在史书上黑上几笔。
而通过两年以来的接触乃至不少的传闻,李倧在感到了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也看到了机会,那就是通过“事大”,彻底扫平这几十年来的朋党政治和国内利益集团,做一个像张海那样拥有开国君主都未必达到的君权,若是西边那个没有完善制度的大国今后有什么变故,更大的野心极理想的实现都不是没有可能。
后金集团和残明政权一同被扫平之后,朝鲜的核心外交对象其实只剩下了东倭和中华两家,前者不用多说,如何同新建立的新朝政权相处就成了朝鲜国内政治的重中之重。其实除了李家自身以外,即便是支持李倧等人的“西人党”对于张海等人这种看似武人当政一般的极权主义政权也几乎没有什么好感,但如果同新朝交恶,又没有人有把握应对其后果。
处于今后一些事情的政治考虑和当下的需求,四月初七的时候,张海没有在会同馆搞大殿内接见各国使团的排场。仅仅是在皇城中临时搭建起来的一处很朴素如同民房一般的地方分别单独私下会见各国使团中的要人。
这时代的中国懂外语的人大概类似于现代美国人当中懂越语或者缅甸语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是译馆的官员,还有一部分是商旅,总之不是对于张海来说十分可靠的人。不过定都南京的两年多时间以来精通三个传统藩属国语言的人并且对于队伍还算可靠的人是有不少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态度上还算谦谨的朝鲜来使主动用还不十分熟练的南京汉话来交流。
张海等人免去了这些人的跪拜大礼之后,朝鲜来的使者先是表示感谢,接连又是一系列恭维的话,比较客套比较形式主义的恭维的话之后是看似实际的一些恭维话:“久闻新朝圣主武功盖世,今日终于有幸得见。新朝征战天下仅仅不过三年时间就平定了长城内外,实乃史上前所未见之战功,薛项等也难以企及,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