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一闹,与崔仲仁关联极大。
    苏千轶明白为什么崔仲仁要出门找人去了。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闹该是闹不到太子或皇上这边,可又与翰林院息息相关。
    教导他们的翰林院官员私下品德不行,新官员必不服。朝堂上看不顺眼的官员必然弹劾。
    到时换个官员,不知道会换谁。三年后评分考核必然是与执教的官员以及吏部有关。
    苏千轶念了一句:拿女子嫁妆
    在场没人成婚,女子只有苏千轶和春喜。春喜在旁向苏千轶说着不成文的规矩:小姐,女子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家中为其筹备的钱财等物。这些全是私产,要是这位夫人不同意动,谁也不能动。就算是分家或者是孩子继承,也是继承的家中财产,不可动女子嫁妆。
    她细说嫁妆之重要:出嫁后女子日常开支多是用自己嫁妆。这是女子出嫁后的底气。要是女子乐意花钱维持家中开支,或是给夫君读书考科举,当然也可行。
    春喜又举了个例子:宫中会给每一位公主筹备嫁妆,每季嫁妆黄金以万两积攒,到出嫁时多则百万,少则几十万。这可是黄金,不像刚才那官员,动的估摸是白银。
    苏千轶被金银晃眼。也就是说她除了自己没有透露出的私房钱,在苏家很可能存着一大笔的嫁妆?
    她,好有钱!这笔钱就算是嫁给太子,太子也动不了!
    苏千轶支棱起来,觉得人生哦,她的人生本来是没什么大问题。她支棱不过片刻,很快又颓下,长叹一口气。
    人活一事,果然多自寻烦恼。
    迎春在边上多说了两句:前朝要是有私拿钱财一事,可以直接告知官府。现在没了这条律法,这么做依旧是德行有亏。但
    他一个但说出了口,没继续往下说。
    商景明闻言,在心中将第一世崔仲仁身上的事,终是理出了一个线头。原来崔仲仁大闹翰林的开端,是在花阁。
    但魏俊是徽州人。朝堂之上,近些年科考中举的人中,徽州占了不少书目。比起江浙一带,徽州穷苦一些,商户官员多坚毅守信且相护。他做出这种事,最多停薪停职一段时日。自省过后,一切照旧。他们这些进翰林一道学习的同僚,里面也有一二是徽州人。
    如今的律法管不了魏大人,花阁又不会给魏大人退钱。
    最后苦的只有魏大人的夫人。
    家中钱财被魏大人花了,连嫁妆都被魏大人拿了。现下一场哭闹,闹得全京城都知道他们家的私事。她往后出门脸面都难有。
    为了夫君的官职,为了孩子以后前程,她必无法再闹,注定吃下暗亏。
    苏千轶代入一下魏夫人,心里起了一点火。
    她神情不变,问太子:魏夫人娘家呢?
    商景明:远在徽州,鞭长莫及。
    官员都是带着妻儿一起到京城住,哪可能把妻的娘家一起带来京城。
    苏千轶拿起茶杯,放到唇边慢吞吞喝水。她抿着水,脑中想着要不要帮帮这位魏夫人。这事与她是无关,不管怎么管,可以算得上她多管闲事。
    要真视若无睹,苏千轶着实做不到。
    商景明注视着自己的太子妃。
    她双手捧着杯子抿水,瞧着乖巧极了。
    商景明回想,发现自己对这位魏夫人没有半点印象,对魏大人有印象,也是因崔仲仁。为了她而闹出的翰林院争斗,最后隐去了她的存在。
    所以,这一切与苏千轶有关么?
    第35章
    花阁的小插曲在短短的夜晚中, 只成了部分人回到雅间后的谈资。大部分人猜出下回朝堂之上恐怕有所动静,然而没有一个人继续猜这份动静会引发多少后续。
    苏千轶所在的雅间,一场闹剧终也散场。
    苏千轶要回苏家。迎春送她们出雅间, 上马车。苏千轶本意不想要人送,没料苏漠和商景明两人,一人骑马一人坐马车, 已在她的马车边上候着,姿态俨然是顺路姿态。
    天知道这南辕北辙的路顺在哪里。
    苏千轶坐在马车上,和迎春告别:下回有机会, 再来听迎春公子弹琴。
    迎春拱手:随时等着苏小姐。他拱手之后, 几乎将自己最缥缈的姿态露在苏千轶面前, 我一直都在这里。
    一语双关。
    苏千轶放下帘子:我知道的。
    花阁的迎春,一直会在。为苏千轶做事的迎春,按迎春的话来说,也一直都会在。
    马车动起来,边上的马蹄声同样响起。苏千轶不用探头看,也能从声音分辨出两侧的情况。一侧傲然马上踱步,一侧矜持端坐于马车内。
    两边都没说话, 安静陪同她马车折返。

章节目录

未来太子妃失忆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乃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乃兮并收藏未来太子妃失忆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