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雄伟的皇宫已然亮起灯火,宫门紧闭,守城的侍卫来回巡逻。热闹了一整天的京师在夜里陷入沉寂,一阵急速奔跑中的马蹄声,在宁静的夜里‘哒哒’响起,直奔皇宫紧闭着的大门而来。
皇宫门口的侍卫纷纷被惊动,有的拔刀,有的弯弓搭箭严阵以待,眼睛注视着主街上远方的黑暗之处。一匹快马渐渐从黑暗中跑出,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八百里急报,快开宫门!”
一块黑呼呼的铁牌突然从快马上的人手中飞出,直接落到宫门口的侍卫脚下。侍卫只是扫了一眼,便立即挥手让其身后之人退开。宫门刚刚打开一条缝,快马便疾驰而入,瞬间消失在皇宫里。
御书房灯火通明,内侍和宫女悄无声息的站立在门口,侍卫或明或暗的把整个御书房围了个水泄不通。陛下此时正和姚广孝,朱能两位大臣在里面商议要事,宫门口的内侍,宫女大气都不敢出,似乎生怕弄出一点小动静来,小命不保。
一个小太监手提一盏灯笼快步而来,御书房门口处的内侍中,一个年纪和郑和差不多的太监快步而出,伸手拦下小太监,低声问道:“来者何人胆敢擅闯御书房?”
“回禀李公公,威海卫八百里急报,需上呈陛下亲阅。”小太监似乎很怕眼前的李公公,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上。
眉头皱了皱,李公公沉默片刻后,从小太监手中要过急报公文,转身便向御书房走去。在门口便尖声禀道:“启禀陛下,威海卫有八百里急报公文到来。”
书房里的讨论声顿时平静下来,片刻后,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拿进来,寡人倒要看看是何事,非战之地竟也有八百里急报。”
侍立门口两边的太监赶紧打开房门,李公公手捧公文和一长条物件,慢步而入。灯光明亮的书房里,朱棣一脸笑意的端坐在案几之后的龙座之上,牛能和姚广孝分坐其下手两边,李公公把东西呈上之后,便退出书房,‘吱丫’一声关上了门。
朱棣并未急着打开公文,而是被其桌上的长条之物吸引住了目光,朱能看到此物之时,脸上顿时呈现出一副沉思之色。
拿在手上仔细端详一番,朱棣的视线转向姚广孝,凝声说道:“姚少师,你观此器物为何用?”
朱棣此时手中之物正是唐明依照后世所造的三菱刺,这把应该是另外用精铁所制,又经过一番细心的打磨,在灯光的照射下,反射着渗人的寒光,尤其是在尖头部位,见之让人遍体生寒。
姚广孝虽早已知道此物定是唐明捣鼓出来的,至于何用他倒也不清楚,单从外观上来看的话应该是一种兵器。心无定数故姚广孝也不敢妄下断言:“臣不曾见过此物,不知为何用,但观其外表应该是一种兵器,不知老臣猜得对否?”
朱棣闻言只是笑了笑并未答复,慢慢打开公文,粗略扫了一眼后,便打开另一本小册,细读片刻脸现震惊之色,随即扔给下首的朱能,哈哈笑道:“唐百户此子屡屡让朕感到新奇,只可惜此子的来历还未调查清楚,不然朕倒是想见一见此子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为何年纪轻轻便能屡次解朕心头之烦心事。”
“启禀陛下,三宝这段时间一直在查此事,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有回复。”姚广孝抱拳回道。
朱棣脸现不痛快之色,悠声说道:“现在我大明才刚刚步入和平,心头之患也只剩下南京建文这个逆贼,待来年开春之时便可挥军南下。到时我大明****国内便可休养生息,若是唐百户献上来的农作物真有那般惊人产量,我大明将用不了一年便可扫平环绕四周的敌视国家,永乐盛世也将来临。”
“姚少师,唐百户改良后的农作物可都有种下,长势可好?如若来年开春真能亩产达到7千斤,不,5千斤就好,如若能达到5千斤,朕无论他是何身份,必封爵于他!”朱棣话说到此处,脸现狞挣之色。
姚广孝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朱棣的脾气他再清楚不过,虽能文善武,文韬武略各方面都可称上乘。可坏就坏在他的脾气太暴躁,只要一发起火来,便会大动干戈,其作风跟朱元璋颇有相似之处。
“启禀陛下,唐百户的农作物已耕种下,臣也找了几十个好手日夜照管,其长势良好无需挂心。至于封唐百户爵位臣觉得多有不妥,这和陛下努力削番的计划互相矛盾,还望陛下三思。”
姚广孝最近已感觉到越来越难以让朱棣听劝,而且暴躁的脾气似乎有上升的趋势,就好比这次商议收复南京之事,本来已经暗中劝降了李景隆,大可不必劳师动众亲自带兵下南京。可身为马上打天下的皇帝,朱棣还是一口回绝了姚广孝这个最和平的方法。
结果就是建文帝一得到消息,便不知所踪,朱棣为此还专门派了李兴组建起东厂,专门查其行踪和元朝一些余孽。而李兴也借此铲除了不少和自己敌对的官员,受其牵连者无不是被满门抄斩。
在一些边远地区,更是有传言建文帝暗中组织邪派力量,勾结一些地方官员密谋它日卷土重来。为此朱棣大发雷霆,命其东厂彻查此事,为此一些地方上的小官员受其牵连者无数,反倒是助长了一些邪派的壮大。
朱棣大手一挥,朗声说道:“朕一向是赏罚分明,唐百户屡次解我心头之忧,封他一个爵位有何不可!可若此子让朕空欢喜一场,定决不轻饶。”
“陛下!”
此时,一直在观看朱棣扔给他小册的朱能,突然插口说道:“这把兵器称之为‘三菱刺’乃是精兵所用之物,并不适合普及全军。不过这里面所说的锻体之术,依为臣看来却有可为之处。不知此锻兵之术从何而来,出自何高人之手。”
朱棣闻言微笑不语,看向一边默不作声的姚广孝,其意已经很明显要他来解释。提及唐明姚广孝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此人并不是什么高人,年仅十五岁,自称有个方外高人师父,现任威海卫百户。此子虽聪明有余,可心性还是过于浮躁,依臣之见还需多加磨练,却不可让其一步登天。”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还是希望朱棣多加考虑,别封爵位于唐明。
“莫不是此人,就是前些日子改良我军中干粮之人,前些日子为臣已将烙饼的做法送到边疆守军,各地反应回来的消息都是赞不绝口。特别是一些寒冷地带的疆域,军士们更是称其为圣物,人人欣喜若狂。”朱能不惜夸奖之词,交口称赞道。
“老朱何须言出于此,唐百户虽改军粮有功,可也在他身世未明的时候提拔为威海卫百户,这已足够抵其功劳。再者说,贫僧曾见过此子,观其学问并无出彩之处,实在登不上大雅之堂。”姚广孝并不赞同朱能夸奖唐明的言语,随反驳言道。
朱能哼哼两声,言道:“照老姚你这说法,像是此子一无是处,要是这样何不把他调来我军中,让其在我手下做事,不知老姚你可否赞成。”
朱能一直以来就痛恨着姚广孝把那些有学问的人据为己有,就像军中后勤的参赞,书记官这些人,那一次不是在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在他这个黑衣宰相手里要到人。刚才那套锻兵之术,朱能已经看过,虽当元帅多年,可也从未见过如此新奇锻兵之法。
可不可用他现在无从得知,但以他老辣的经验来推算,此方法定有八成是可行的。此刻朱能已经对唐明大感兴趣,因此借机要人。
朱棣似乎很享受现在的局面,所谓帝王之术也不过如此,在朝中,无论是大小官员,从姚广孝到朱能,这两个最高的官,朱棣都必须让其站在对立面。绝不会让其一家独大,每次商议大事的时候,两人也必须在场,而朱棣就必须让两人持相反意见,这样到最后决定权才会在他的手中。
姚广孝正想反驳朱能之时,门口再次响起李兴的声音:“启禀陛下,三宝有事面见,是否让其进门?”
“萱!”朱棣面带微笑,想都不想便一口答应。
“奴才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和一进门纳头便拜,尖声唱诺。
“三宝,何事三更半夜要来面见于我?”朱棣令其平身后,便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奴才已查清唐百户其出身,特连夜赶来禀告。”郑和偷偷的望了眼姚广孝,见其面色不好,已料知必是又和朱能掐起来。
“哦,快说!”朱棣脸上一喜,连声催促。
郑和施礼回道:“启禀皇上,据查,唐百户应系苏州唐世昌之子,乃是一商贾之家,唐世昌晚年得小子唐明。当时正好遇上战事,因此丢失。其还有一个兄长唐天豪,现定居苏州,经营有一家酒馆,家道还算殷实。其一家上下三代并无不良之事。”
“哈哈哈!”
朱能哈哈大笑着道:“老姚,今天说什么我都要把唐明这小子要过来,你要是有什么条件尽管开,只要我朱能办得到的,定不会皱一下眉头。”
皇宫门口的侍卫纷纷被惊动,有的拔刀,有的弯弓搭箭严阵以待,眼睛注视着主街上远方的黑暗之处。一匹快马渐渐从黑暗中跑出,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八百里急报,快开宫门!”
一块黑呼呼的铁牌突然从快马上的人手中飞出,直接落到宫门口的侍卫脚下。侍卫只是扫了一眼,便立即挥手让其身后之人退开。宫门刚刚打开一条缝,快马便疾驰而入,瞬间消失在皇宫里。
御书房灯火通明,内侍和宫女悄无声息的站立在门口,侍卫或明或暗的把整个御书房围了个水泄不通。陛下此时正和姚广孝,朱能两位大臣在里面商议要事,宫门口的内侍,宫女大气都不敢出,似乎生怕弄出一点小动静来,小命不保。
一个小太监手提一盏灯笼快步而来,御书房门口处的内侍中,一个年纪和郑和差不多的太监快步而出,伸手拦下小太监,低声问道:“来者何人胆敢擅闯御书房?”
“回禀李公公,威海卫八百里急报,需上呈陛下亲阅。”小太监似乎很怕眼前的李公公,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上。
眉头皱了皱,李公公沉默片刻后,从小太监手中要过急报公文,转身便向御书房走去。在门口便尖声禀道:“启禀陛下,威海卫有八百里急报公文到来。”
书房里的讨论声顿时平静下来,片刻后,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拿进来,寡人倒要看看是何事,非战之地竟也有八百里急报。”
侍立门口两边的太监赶紧打开房门,李公公手捧公文和一长条物件,慢步而入。灯光明亮的书房里,朱棣一脸笑意的端坐在案几之后的龙座之上,牛能和姚广孝分坐其下手两边,李公公把东西呈上之后,便退出书房,‘吱丫’一声关上了门。
朱棣并未急着打开公文,而是被其桌上的长条之物吸引住了目光,朱能看到此物之时,脸上顿时呈现出一副沉思之色。
拿在手上仔细端详一番,朱棣的视线转向姚广孝,凝声说道:“姚少师,你观此器物为何用?”
朱棣此时手中之物正是唐明依照后世所造的三菱刺,这把应该是另外用精铁所制,又经过一番细心的打磨,在灯光的照射下,反射着渗人的寒光,尤其是在尖头部位,见之让人遍体生寒。
姚广孝虽早已知道此物定是唐明捣鼓出来的,至于何用他倒也不清楚,单从外观上来看的话应该是一种兵器。心无定数故姚广孝也不敢妄下断言:“臣不曾见过此物,不知为何用,但观其外表应该是一种兵器,不知老臣猜得对否?”
朱棣闻言只是笑了笑并未答复,慢慢打开公文,粗略扫了一眼后,便打开另一本小册,细读片刻脸现震惊之色,随即扔给下首的朱能,哈哈笑道:“唐百户此子屡屡让朕感到新奇,只可惜此子的来历还未调查清楚,不然朕倒是想见一见此子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为何年纪轻轻便能屡次解朕心头之烦心事。”
“启禀陛下,三宝这段时间一直在查此事,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有回复。”姚广孝抱拳回道。
朱棣脸现不痛快之色,悠声说道:“现在我大明才刚刚步入和平,心头之患也只剩下南京建文这个逆贼,待来年开春之时便可挥军南下。到时我大明****国内便可休养生息,若是唐百户献上来的农作物真有那般惊人产量,我大明将用不了一年便可扫平环绕四周的敌视国家,永乐盛世也将来临。”
“姚少师,唐百户改良后的农作物可都有种下,长势可好?如若来年开春真能亩产达到7千斤,不,5千斤就好,如若能达到5千斤,朕无论他是何身份,必封爵于他!”朱棣话说到此处,脸现狞挣之色。
姚广孝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朱棣的脾气他再清楚不过,虽能文善武,文韬武略各方面都可称上乘。可坏就坏在他的脾气太暴躁,只要一发起火来,便会大动干戈,其作风跟朱元璋颇有相似之处。
“启禀陛下,唐百户的农作物已耕种下,臣也找了几十个好手日夜照管,其长势良好无需挂心。至于封唐百户爵位臣觉得多有不妥,这和陛下努力削番的计划互相矛盾,还望陛下三思。”
姚广孝最近已感觉到越来越难以让朱棣听劝,而且暴躁的脾气似乎有上升的趋势,就好比这次商议收复南京之事,本来已经暗中劝降了李景隆,大可不必劳师动众亲自带兵下南京。可身为马上打天下的皇帝,朱棣还是一口回绝了姚广孝这个最和平的方法。
结果就是建文帝一得到消息,便不知所踪,朱棣为此还专门派了李兴组建起东厂,专门查其行踪和元朝一些余孽。而李兴也借此铲除了不少和自己敌对的官员,受其牵连者无不是被满门抄斩。
在一些边远地区,更是有传言建文帝暗中组织邪派力量,勾结一些地方官员密谋它日卷土重来。为此朱棣大发雷霆,命其东厂彻查此事,为此一些地方上的小官员受其牵连者无数,反倒是助长了一些邪派的壮大。
朱棣大手一挥,朗声说道:“朕一向是赏罚分明,唐百户屡次解我心头之忧,封他一个爵位有何不可!可若此子让朕空欢喜一场,定决不轻饶。”
“陛下!”
此时,一直在观看朱棣扔给他小册的朱能,突然插口说道:“这把兵器称之为‘三菱刺’乃是精兵所用之物,并不适合普及全军。不过这里面所说的锻体之术,依为臣看来却有可为之处。不知此锻兵之术从何而来,出自何高人之手。”
朱棣闻言微笑不语,看向一边默不作声的姚广孝,其意已经很明显要他来解释。提及唐明姚广孝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此人并不是什么高人,年仅十五岁,自称有个方外高人师父,现任威海卫百户。此子虽聪明有余,可心性还是过于浮躁,依臣之见还需多加磨练,却不可让其一步登天。”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还是希望朱棣多加考虑,别封爵位于唐明。
“莫不是此人,就是前些日子改良我军中干粮之人,前些日子为臣已将烙饼的做法送到边疆守军,各地反应回来的消息都是赞不绝口。特别是一些寒冷地带的疆域,军士们更是称其为圣物,人人欣喜若狂。”朱能不惜夸奖之词,交口称赞道。
“老朱何须言出于此,唐百户虽改军粮有功,可也在他身世未明的时候提拔为威海卫百户,这已足够抵其功劳。再者说,贫僧曾见过此子,观其学问并无出彩之处,实在登不上大雅之堂。”姚广孝并不赞同朱能夸奖唐明的言语,随反驳言道。
朱能哼哼两声,言道:“照老姚你这说法,像是此子一无是处,要是这样何不把他调来我军中,让其在我手下做事,不知老姚你可否赞成。”
朱能一直以来就痛恨着姚广孝把那些有学问的人据为己有,就像军中后勤的参赞,书记官这些人,那一次不是在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在他这个黑衣宰相手里要到人。刚才那套锻兵之术,朱能已经看过,虽当元帅多年,可也从未见过如此新奇锻兵之法。
可不可用他现在无从得知,但以他老辣的经验来推算,此方法定有八成是可行的。此刻朱能已经对唐明大感兴趣,因此借机要人。
朱棣似乎很享受现在的局面,所谓帝王之术也不过如此,在朝中,无论是大小官员,从姚广孝到朱能,这两个最高的官,朱棣都必须让其站在对立面。绝不会让其一家独大,每次商议大事的时候,两人也必须在场,而朱棣就必须让两人持相反意见,这样到最后决定权才会在他的手中。
姚广孝正想反驳朱能之时,门口再次响起李兴的声音:“启禀陛下,三宝有事面见,是否让其进门?”
“萱!”朱棣面带微笑,想都不想便一口答应。
“奴才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和一进门纳头便拜,尖声唱诺。
“三宝,何事三更半夜要来面见于我?”朱棣令其平身后,便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奴才已查清唐百户其出身,特连夜赶来禀告。”郑和偷偷的望了眼姚广孝,见其面色不好,已料知必是又和朱能掐起来。
“哦,快说!”朱棣脸上一喜,连声催促。
郑和施礼回道:“启禀皇上,据查,唐百户应系苏州唐世昌之子,乃是一商贾之家,唐世昌晚年得小子唐明。当时正好遇上战事,因此丢失。其还有一个兄长唐天豪,现定居苏州,经营有一家酒馆,家道还算殷实。其一家上下三代并无不良之事。”
“哈哈哈!”
朱能哈哈大笑着道:“老姚,今天说什么我都要把唐明这小子要过来,你要是有什么条件尽管开,只要我朱能办得到的,定不会皱一下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