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熊况这个情报司的主司,大部分人也不敢和他过多亲近。
    到了今天,李言恭和高务观也都知道,这位好友当年加入南京新军,应该是苏泽安插进南京的间谍了。
    不过如今三人都已经在东南麾下效力了,这没有影响三人的友谊。
    “熊主司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李言恭开着玩笑。
    熊况笑着说道:“竟然用上成语了,当年令尊让你读书,你可以是怎么也看不下去的啊,这成亲之后变化这么大?”
    两人哈哈大笑,又回忆了一下当年在南京的日子,这才聊起了正题。
    熊况说道:
    “我向大都督打了报告,我想要去前线。”
    李言恭疑惑的说道:“情报司的工作不顺心吗?我听说去年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大都督还嘉奖了你们情报司,为什么要去一线?”
    李言恭在妻子快要临盆之后,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曾经他也是主动申请要去一线的,但是如今有了妻儿,他也开始为家人考虑了。
    而在年前和高务观的一席话,也让李言恭思考了很多。
    战争已经发生了变化,综合国力和后勤能力,已经成了战争的决定因素。
    李言恭本来就是后勤参谋,他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现在熊况说要去一线,还是让李言恭很不理解。
    情报司的工作一直很受到大都督的重视,世人都知道苏泽善于使用间谍,也多次肯定了情报司的工作。情报司也是建功立业的地方,熊况还要申请去一线,让李言恭有些不理解。
    熊况说道:“这一次的军校培训伱没有参加,不过徐州会战的总结分析马上会发下来,等你返回参谋部也会学习的。”
    李言恭连忙点头,没能参加这次培训是李言恭的遗憾,听说会有学习材料引发,他连忙问道:
    “看来大都督很重视这次培训啊?“
    熊况点头说道:“是啊,这一次徐州会战,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战争形势的变化,虽然这一次作战没有任何军事上的胜利,但是比以往任何一次战争都重要。”
    李言恭一惊,没想到熊况对徐州会战的评价这么高。
    也难怪大都督连过年都没有休息,一直亲自在陆军学校中上课。
    李言恭又有些莫名的焦虑,从熊况的话里听出来,他也从这次学习中意识到了时代的变化,感受到了战争的变化。
    自己的两个好友都已经对未来战争有了自己的看法,李言恭出身将门世家,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两位好友只要不在战争中夭折,那就有了成为一代名将的潜质。
    如今的东南,真正能称得上一代名将的,就只有苏泽这位大都督了。
    俞大猷在草原上的事情,并没有传到普通人耳朵里,而戚继光在正式投效东南之后,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而剩余的五个旅长,虽然在东南扩张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并没有能够称得上名将的战绩。
    一直打顺风局算什么名将。
    虽然从高务观的说法中,将领对于未来战争的影响力已经下降,综合国力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战争依然是人打的,一场激动人心的战争依然能够鼓舞人心,一名顶尖的将领可以用更少的伤亡打出更多的战果。
    高务观说的是宏观上的国力比拼,并不影响民间对于名将的追捧。
    看到李言恭发呆,熊况问道:
    “李兄觉得我不应该申请去一线?”
    李言恭愣一下说道:“不是,只是在年前,高兄将母亲托付给我,曾经说了一番话。”
    熊况来了兴趣,他问道:“高兄说了什么。”
    李言恭将高务观那一套“后勤决定论”复述了一遍,熊况听得很认真。
    等李言恭说完之后,熊况感慨说道:
    “听我师父说,在起兵之前,大都督曾经私下里点评过明廷的诸大臣,曾说过当世人杰就是高伯父和张居正二人。”
    李言恭惊讶的看着熊况。
    在苏泽起兵造反的时候,高拱和张居正二人在明廷中不过是中级官员。
    两人都是在对抗东南的战争中才逐步升官,最终走上明廷执政的位置上的。
    这两个人也是东南最棘手的对手。
    当年大都督在起兵之前,就已经这么评价二人了?
    李言恭这下子是真的服气了,世人都说苏大都督慧眼如炬,有识人之明,果然如此。
    熊况说道:“如今看来,高兄已经不亚于其父了,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我东南的名将。”
    接着熊况说道:“我想要去一线,也是看到了这个大争之世已经到了,我不想要在情报司混日子了。”
    李言恭说道:“按照高兄的说法,如今决定战争的是后勤和情报,熊兄在情报司的位置上也能为我东南立下大功,又怎么能说是混日子呢?”
    熊况说道:“高兄的‘后勤决定论’确实没错,这一次的徐州会战也说明了这一点,谁能以更小的成本将物资送到士兵手上,谁就能赢下战争。”
    “但是这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的。”
    “大局?”
    熊况点头说道:“高兄说的是天下这个层次上的,是国家和国家争霸这个层次的,他说的没错,综合国力以及军事后勤的发展,将会决定国运的走向,就像是秦自商鞅变法后,就有了吞并天下之势。“
    “但这都是大局上出发的。”
    “秦自商鞅变法后,依然用了几代君主才完成了统一天下,这是为什么?”
    李言恭摇头。
    熊况说道:“因为仗,最后还是人打的。”
    “我不认同高兄的观点,国力的强弱,后勤的补给,这都是大势,但是决定一场战争走向的,不仅仅有这些大势,还有人心。”
    “这天下人之心,是通过一场场战争的结果而决定的。”
    “所以秦在孝宣太后的时候,就已经吞并天下的能力和野心了,为什么还要经历三代君王才能成事?那还是因为当时的人心还不在秦并六国上,更在于在白起王翦之前,秦没有能够决定胜局的大将。”
    “所以我认为,如今是一个名将大有作为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
    “我不愿意在情报司浪费时间,我需要去前线学习最新的作战方法,实践我的作战理念。”
    李言恭看向好友,这一次和熊况的谈话,让他也极为震撼。
    和高务观的宏观分析不同,熊况的想法更直接。
    熊况说道:
    “高兄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如今是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东南的武器发展,正在一个重要的节点上。”
    “武器?”李言恭只知道东南的火枪犀利,但是他一直在做后勤工作,并没有上过最前线的战场,所以对于武器的认知并不全面。
    在他和大部分东南的军官看来,鸟铳和火炮是一种强大的武器,炸药更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熊况说道:
    “历史上,武器的发展往往会给军队战术带来决定性的变革,而火枪和火炮的发展,也让我们站在了这个时代的转折点上。”
    熊况说道:“就比如在春秋战国时代,骑兵和步兵取代了战车,成为战场的主力,这是因为冶炼技术的发展,让杀伤力更强的铁器走上了前台,笨重的木质战车面对铁器不堪一击,最后走下了历史舞台。”
    “到了宋金战争的时候,铁甲骑兵成为金国的主战兵种,而宋发展出强弩来对抗。”
    “在历史上,这些变革往往需要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时间,但是这个时代,这个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李兄,还记得我们刚刚参军的时候,鸟铳还是一种杀伤力比弓箭强的武器,但是那时候弓箭手依然在军队中有一席之地。”
    “可随着鸟铳发展到火枪,无论南北,弓箭手已经没有了位置。”
    李言恭点点头,当年高拱在南京训练新兵的时候,还有弓箭营,可是现在的明廷新军也都是火枪手了。
    熊况又说道:“再比如在大沽决战之前,身穿重甲的骑兵依然被视作是对抗火枪手的希望,但是大沽之战后,明廷也知道了火枪的子弹可以击穿重甲骑兵的胸甲,笨重的骑兵冲锋已经无法突破火枪手和炮手组成的正面防线了,更不要说挖掘了战壕和拉上铁丝网的防御部队了。”
    “就连在山东的李成梁,他也已经逐步减少了骑兵的训练,如今骑兵更是一种侦查用的斥候和佯攻辅助的兵种,南北都不再发展正面冲锋的重甲骑兵了。”
    “这还是因为我们东南火枪的发展,让子弹能够击穿胸甲,让骑兵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言恭又点头。
    熊况却又说道:“但是对于骑兵的运用,我还有不同的看法。”
    “?”
    熊况说道:“无论是我们还是北方明廷,在使用火枪手的时候,都是使用多排线列列阵的轮射方阵。”
    “如今南北都称呼这种方阵是排队枪毙。”
    李言恭点点头。
    熊况说道:“这种方阵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只有方阵正面才有攻击力,因为方阵只有面对敌人才能射击。”
    李言恭继续点头。
    熊况说道:“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骑兵发展方向错了。”
    “骑兵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应该还能发挥作用,但不是装备重甲的重甲骑兵,也不是蒙元那种使用弓箭的轻骑兵,更不是现在我们军校中提出的火枪骑兵。”
    “我认为骑兵就应该发挥其机动性,使用更轻乃至于不装备铠甲,使用近战武器绕过线列方阵的正面,从后方袭击火枪兵组成的线列方阵!”
    “我认为,除非火枪射速进一步提高,或者更大威力的火器出现之前,骑兵依然在战场上有一席之地!”
    “我要去前线,实践我的想法,我已经向大都督打报告了。”
    看向好友,李言恭再次惆怅了,大家都在进步,怎么只有自己在停步不前呢?
    求一下月票,最近在充电,写的慢一点。
    第456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京师,这一次的鳌山灯会并没有和上一次那样大操大办,作为新年第一场庆典,张居正特别命令所有的官办工坊都放假一天,让百姓在元宵这一天上街游玩。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肥鸟先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鸟先行并收藏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