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迫切要提升阶层的城市小产者,那些愿意读书的进步小商人,就是可以团结的。
    而那些真正依附于大明这棵大树身上,或者说是依附于封建皇权之上的大家族,除了少数能够背叛自身阶层的精英之外,大部分都是最顽固反动的。
    苏泽觉得这次和林清材的谈话受益匪浅,紧接着这些来县学上课的寒门子弟都到齐了。
    确实和林清材说的那样,这次海瑞新招收的八名学生,像是林清材这种小家族出身的不多,反倒是南平县城的人更是重视子弟的教育。
    比如这次八名学生中,就有一对兄弟是邵氏医馆的子弟。
    邵氏医馆就是惠民药局黄提举说过的那家私人医馆。
    邵家想办法脱了医籍,靠着给人看病也积累不少的钱财。
    邵家兄弟名叫邵先学和邵先进,从名字就知道家族寄予的厚望。
    两人都是家里请了塾师开蒙,今年刚刚满十六岁。
    邵家听说海瑞办学后,第一批没敢把孩子送过来。
    等到出了苏泽和陈朝源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之后,邵家立刻将两兄弟送过来读书。
    【县学讲学,“讲学”技能经验+9,lv3,108/300】
    苏泽看着不断上涨的“讲学”技能经验,心中自然是非常的欣喜,更让他欣喜的是在讲完了一节课之后,苏泽还涨了“科举”技能经验。
    这节课苏泽上的中规中矩,没有拿出他拿套私货。
    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苏泽又将一部《古文观止》赠送给他们,任由他们在县学借阅誊抄。
    浙江抗倭的局势依旧不明朗,失联了一段时间的俞大猷再次给长宁卫寄来信,林默珺让探亲回来的林显扬将信带给了苏泽。
    上一次又吃了败仗,朝廷下旨斥责张经“畏战”,就差斥责张经养寇自重了。
    接到旨意之后,张经知道如果再不打一场胜仗,那他这个总督也就当到头了。
    朝廷升任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胡宗宪立刻推荐在青州抗倭的戚继光为将,调任浙江抗倭。
    朝廷立刻准了胡宗宪的奏章,俞大猷在信中忧心忡忡,认为这是胡宗宪在和张经争夺抗倭的主导权,生怕江浙高层的斗争影响到抗倭。
    胡宗宪这个人在明代历史上难以评价,他依附于严嵩,按照苏泽穿越前的时间线,为了争夺抗倭的主导权,诬杀了张经。
    可是胡宗宪确实带兵平定了倭乱,重用俞大猷、戚继光,提携徐渭、文徵明等江南名士,定策平定海疆。
    后来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被清算死于狱中。
    如今浙江又去了自己的老丈人方望海,估计要彻底乱成一团了。
    朝廷的重点任务放在浙江上,两大倭寇首领汪直和徐峰也在浙江角力,这时候也是苏泽最好的苟且发育时光。
    五月二十日,在福建读书人千呼万唤中,负责乡试的福建督学汪道昆终于抵达了福州府。
    据说这位督学非常严厉,在巡视福州府学之后,当场就出题考府学生,当场就斥责了两名答题不好的学生,还斥退了一名滥竽充数的秀才,让福建学政取消了他的生员资格。
    接下来这位督学大人要巡视诸县,这将整个福建的生员都吓得半死,特别是那些用歪门邪道通过童子试的考生,更是吓的不敢再去青楼,捧起书本在家好好读书。
    南平城外的陋室亭中,延平府推官张思敬正在和几个府学生喝茶聊天。
    黄时行点燃小炭炉,将红茶倒入壶中,然后等到小壶水开了之后,用小盏倒上,分给亭子中的众人。
    张思敬喝了一口,有些受不了正山小种的浓烈茶香,放下茶盏说道:
    “香远益清,方是君子之茶,此乃小人之茶也!”
    听到张推官这么说,黄时行立刻砸掉茶壶说道:
    “这是南平县突然流行的红茶,据说是因为今年清明多雨,茶庄没有阳光晒茶,将错就错制作出这等茶叶。本以为这茶汤鲜亮,听到张大人解惑,才知道这是小人之茶,不喝也罢!”
    众人也纷纷砸掉了茶盏,表明了自己亲君子远小人的立场。
    张思敬点点头,也是靠着黄时行等人的唱和,才让他从贬谪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张思敬自然知道黄时行这么溜须拍马是为了什么,他说道:
    “我在京师的时候,和汪督学也有些交情,你们的文章我已经写了评语,寄给汪督学了。”
    众人随即大喜,他们跟着张思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说完了之后,张思敬又说道:
    “南平县学风不正,那县学教谕海瑞私设学堂,让非生员入学。更有那秀才苏泽办报妖言惑众,公然刊售淫词浪曲,等汪督学到了,我也会仗义执言,断不可让这样的家伙参加乡试!”
    张思敬也算是“爱憎分明,恨屋及乌”了,方望海升迁之后,他就气的不行。
    可是朝廷刚刚启用方望海执行钞关法,张思敬冷静下来,知道现在弹劾不动方望海。
    如今他打起了苏泽的主意,他知道汪道昆也倾向清流,把方望海翁婿扣成严党,要是能开革了苏泽的功名,也能让张思敬好受一些。
    黄时行大喜过望,又是拍了一顿马屁,让张思敬心情好了不少。
    出福州城的马车上,汪道昆正在翻看一册盗版书。
    汪道昆爱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爱读。
    这是他的书童在福州书铺买到的盗版书。
    汪道昆来者不拒,但是看着看着就被吸引了。
    可是看完了以后,竟然只是半本书,他喊来书童:“这本书怎么只有半本?”
    书童立刻说道:“回老爷的话,这是拍案惊奇上连载的戏文,至今还没连载完。”
    连载?
    拍案惊奇?
    汪道昆到了福州城后,听说南平县有一份民办的报纸,半个月发行一刊,深受福建读书人喜爱,在福州府能卖出高价。
    汪道昆说道:“先去延平府!”
    第183章 劳动者的智慧
    “东家,这红茶真的不好卖啊。”
    周管事坐在苏泽对面,叹息的说道。
    苏泽等到水壶咕噜噜的冒泡,将沸水扬入到茶碗中,红色的茶汤迅速析出,苏泽又将茶汤分到两个茶盅中,将其中一个递给周管事。
    这些都是茶园炒制的正山小种,以他现在lv1的“茶道”技能来看,和后世的红茶口味几乎没什么区别了。
    周管事轻轻抿了一口,在他看到这红茶虽然不及绿茶清香,但也是茶香浓郁,怎么就是卖不掉呢?
    这可把周管事的急坏了,桐木镇卖不掉,他又让人带到南平城内来卖,结果依然是卖不出去。
    “东家,我找人打听了,府衙张推官说我们的红茶是小人之茶,不是君子之茶,那些准备尝鲜的大户都退了订单。”
    周管事的一脸愁容,府衙推官可是他仰望的大人物,听说这位张推官还是被贬谪的进士老爷。
    有了他这“小人之茶”的评语,红茶想要翻身就难了。
    今年是他为苏泽效力第一年,也想要做出点成绩来,却没想到出师不利。
    “小人之茶?”
    苏泽露出笑容,大明士大夫君子小人之辩都魔怔了,连茶叶都要分君子小人。
    不过红茶确实不适合大明朝上流社会的饮茶习惯倒是真的,只不过苏泽本来也不准备将红茶卖给南平县,他的目标是那些在中国收茶叶的洋人。
    过几天是县学放假的日子,苏泽准备去一趟月港,将这批红茶推销出去。
    不过自己未来老丈人一走,这张推官就说什么“小人之茶”,看来老丈人看人是极准的。
    苏泽不在意张推官的评价,但如何将大明人不喝的红茶卖出高价?
    苏泽对周管事的说道:
    “你去城里的漆匠那边订购一批精美的茶匣子,花多少钱都可以,记住一定要精美!”
    周管事的一脸疑惑,卖不出去的茶叶还要再花钱包装?东家真的会做生意吗?
    苏泽又问道:“武夷山有几家茶园跟着我们做红茶的?”
    周管事老老实实的回道:“有个七八家跟着我们一起做红茶,其中最大的就是熊家的茶园。”
    苏泽也没想到熊母竟然也是这么有魄力的人,他对周管事说道:
    “你回去找他们,和他们签好契书,我们按照正常武夷山茶的市价向他们收购红茶。”
    周管事一惊,自己炒的都砸在手里,还去收购别人的家的?
    这新东家不会是散财童子吧?
    苏泽并不理会周管事的惊愕,而是继续说道:“另外你和他们签好契书,以后他们抄出来的红茶都要优先卖给我们。”
    周管事只能领着命令返回了武夷山。
    忙完了茶园的事情,苏泽又去了印刷坊。
    姚春如今已经是印刷坊管事的了,五个建阳来的印刷坊师傅跟在他后面学习活字印刷,他又带了四个本地报童中的学徒。
    现在每一期的《拍案惊奇》都不需要姚春亲自排版了,交给手下的徒弟去做,姚春最后校对一下就行了。
    虽然他是苏泽的家奴,但是苏泽对他一家都很不错,也从来不以奴仆视之。
    姚春心中感激,暗暗发誓要将印刷坊的事情做好。
    苏泽来的时候,姚春正在雕版,苏泽走过去一看,姚春正在一个圆形的铅筒上刻着字。
    苏泽没有打扰专心工作的姚春,等他制作完毕后,苏泽这才问道:“这是什么?”
    这个圆筒中间是圆木,在圆木外层是一圈铅筒,姚春将字一个个的刻在铅筒上。
    这和活字排版印刷以及雕版印刷都不同。
    你说是活字印刷吧,字都是固定在铅筒上的,你说是雕版印刷吧,又不是在平直木板上雕刻。
    姚春看到苏泽就要跪,苏泽一把将他拉起来,姚春说道:“东家,这是我发明的印筒。”
    “印筒?”
    姚春吩咐两个学徒,将这个雕满字的圆筒抬到到了一个机器上,这个机器有一个大大的手摇扶手,又有学徒过来给圆筒上涂上油墨,将纸张装上机器后,姚春开始摇动扶手。
    只看到圆筒滚动起来,而纸张也随着圆筒的滚动开始进纸,文字被印刷到了纸上。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肥鸟先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鸟先行并收藏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