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苏泽一边在卫所读书,一边泡在卫所校场练兵。
    林默珺确实一个非常优秀的“经验宝宝”,每次和她交流都能让苏泽涨一波兵法的经验,苏泽不由的感慨,自己真的是捡到宝了。
    苏泽除了和林默珺交流兵法,还会教授普通士兵识字,每天让他们总结操练的经验。
    和冷兵器时代相比,火器时代对于军官的需求更多。
    而苏泽本来就是打算将长宁卫的鸟铳队打造成军官团,所以苏泽都是以基层军官的标准来训练他们。
    林默珺似乎也看出了苏泽的想法,也会在每天操练完毕之后,和士兵们将如何带兵练兵的心得。
    苏泽和林默珺相谈甚欢,兵法经验也蹭蹭蹭的上涨。
    加了智力之后,苏泽原本每天读书只能涨10点科举经验,现在每天读书可以涨12点经验。
    这么总结下来科举这一类技能确实受到智力的加成,想要更快的肝科举技能,确实要点更多的智力属性点。
    苏泽准备接下来的属性点全部都点智力,明年是乡试之年,乡试一般是三年一次,如果赶不上明年的乡试,就要再等三年。
    一般童子试过了就是乡试,苏泽要在乡试之前将科举技能肝到lv10,就必须要提高每日读书的效率。
    时间不够用啊!
    除此之外还有研发火器,修建水利设施,刷医术、骑术、射击等技能,苏泽每天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依然觉得时间不够肝。
    推荐给于宗远的书铺掌柜人选终于定下来了,是经常在宗祠办事的林显亮,在长宁卫大家都叫他阿亮仔。
    林显亮也是读书一些书的,之前都宗祠帮着家老阿公处理宗族的事情。
    之前林显亮看守芦田,被背山陈氏的族人夜袭打伤了之后,一直都在家中养伤。
    为了补偿林显亮为宗族做的贡献,林显亮也分到了一片芦田,就在苏泽的芦田旁边。
    因为苏泽没什么时间打理芦田,所以林显亮在养伤的时候也会帮着苏泽打理芦田,之前用来精制盐的干芦苇,就是林显亮割了送到家庙的。
    后来苏泽在家祠讲课,林显亮也是听的最认真的,加上他能写能算,确实是书铺掌柜最好的人选。
    而苏泽给林显亮介绍这么好的工作,林显亮自然对苏泽感激不已。
    今天是六月二十日,苏泽分别给四人写了推荐信,又让林显亮带上了印刷出来的五十份《拍案惊奇》报纸,就由林显扬带队,前往县城报道。
    林显扬包裹里还有嫂子陆氏给他缝制的皂色公服,在县城为吏是要自己准备公服的,林显扬感慨还是嫂子想的周到。
    这一次七人前往县衙当差做事,自然不能再借宿在别人家里了,家老阿公从家祠拿出一笔钱,让他们在县城租个小院子,等到日后安顿下来再在县城买房。
    家人分别各自有不舍,不过能从卫所去县城,总是一件好事,等七人告别之后,长宁卫暂时恢复了平静。
    苏泽回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肝技能的生活中。
    林显亮拿着推荐信找到了于宗远,于二公子热情的接待了他,亲自带着他去书铺,宣布他成为新任掌柜的。
    林显亮听从苏泽的吩咐,将日常的工作交给伙计继续打理。
    他在书铺外支起一个书架,将《拍案惊奇》报挂在书架上。
    与此同时,黄时行的报纸《文苑新韵》也雕版印刷完毕,这一次他足足印了二百份,都是印刷精美的小册子。
    黄时行志得意满,明日就是他士林扬名的日子了!
    第119章 抢购一空!
    闹倭寇的风波逐渐停歇,南平县城内也恢复了平静。
    不过延平书院和府学倒是赖在县学不肯走了。
    原因自然是鹿大王已经登陆外海,大家都知道东南要不太平了,留在城外读书还是太危险了。
    不过读书人还都是闲不住的,自从徐士盛死后,城外也没再传出闹倭寇的事情,县城的紧张气氛松懈下来,这些读书人们又开始出城踏青游玩,只不过要多带上几个护卫。
    延平书院的山长陈默群,正陪伴着好友何良俊在南平城东的九峰山踏青巡游。
    何良俊就是拓湖先生,这位拓湖先生世代官绅,是松江华亭人。青少年时代,攻习诗文,爱好戏曲。后来做了贡生后曾经授官南京翰林院孔目。
    仕途不顺畅后,何良俊辞官回乡专门研究曲艺,如今也是江南文化名流领袖。
    不过去年倭寇攻破松江府,何良俊的藏书楼都被倭寇烧了,为了避祸这才从松江府南下游历。
    陈默群是何良俊的好友,应陈默群的邀请何良俊在南平县暂住了一个月,而何良俊也投桃报李在南平县搞了个戏文征文活动,算是帮着延平府的读书人在全国打打名气。
    万一能有一篇佳作面世,那延平府的读书人也能在全国读书人那边露露脸。
    前些日子闹倭寇,陈山长也不敢出城,最近城外风声逐渐安稳下来,陈山长带着好友出城游玩。
    这南平城外九峰山上名胜古迹非常多,此时陈山长和拓湖先生手持竹杖,两人矫捷的攀登九峰山。
    身后作陪的是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他们气喘吁吁的在后面跟着。
    陈山长举起竹杖,指着山上说道:“元朗兄,前面就是化剑阁了。”
    何良俊,字元朗,号拓湖先生。
    何良俊登高看着山崖下方的延平津问道:“这就是二剑合一的延平津?”
    陈山长点头说道:“正是此地。”
    “听说化剑阁还有李相公的碑文,现可存否?”
    “李相公的碑文尚存,我带元朗兄去看。”
    化剑阁是南平县一座名胜古迹,这是一段来自于晋代的传说。
    相传晋代名臣张华擅长观星,他观星发现斗牛星宿之间紫气长虹,认为将有神剑出世,佩戴神剑的人可以做宰相。
    于是他委托同样擅长星象的豫章人雷焕去豫章丰城做县令,寻找星象中所示的神剑。
    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象也对应地上的位置,斗牛星宿对应的就是豫章之地。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那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说的就是雷焕在豫章挖出神剑的典故。
    雷焕挖出两把宝剑,一说是太阿和龙泉,也有说是干将和莫邪,他将其中一把剑送给张华,自己则留下一把剑。
    这时候雷焕的儿子劝说父亲不要藏下宝剑得罪张华,但是雷焕却说晋朝要大乱,张华也会被害,这剑是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
    后来张华果然在八王之乱中身死,那把神剑也不知所踪。
    后来雷焕的儿子雷华任州从事,一次带剑经过延平津时,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让人进入水中找剑,一直找不到。
    只见到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在水中,身上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之下离开。
    雷华叹息道:“先父化为他物的说法,张公终将会合的议论,今日算是验证了。”
    这件事之后,南平人就在延平津边上的九峰山建造了化剑阁,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化剑阁上有不少名人题字碑文。
    何良俊随着陈默群继续登山,果然见到了一座石碑,两人走到石碑处观看,这就是何良俊所寻的李相公的碑文。
    不过这位李相公,倒不是当朝的相公,而是宋代明相李纲(绍宋里那位)。
    看完了李纲的碑文,何良俊再看下方的延平津,张华、雷煥,雷华的故事交错,突然让人产生了一种古今悠悠的感慨。
    陈默群说道:“元朗兄,马上就要到化剑阁了。”
    一想到自己被倭寇焚毁的家园,何良俊叹息一声坐下道:
    “下山吧。”
    陈默群惊讶道:“马上就到化剑阁了,为何要下山?”
    何良俊说道:“我想到兰亭集序上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可还能记得我等今日登高?”
    陈默群沉默了,他虽然是延平书院的山长,是本地的名人,可是他这样的人物,怕是能载入《地方志》都困难。
    何良俊虽然是曲艺名家,但是也没有和吴中四子那样名扬天下,他这样的人也很难写入青史当中。
    而能够记录在历史上的,无论是张华还是李纲,这都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
    雷焕父子跟着名人的故事,也能流传千古。
    而自己呢?
    何良俊的感慨让陈默群也失去了登山的兴致,他也举起竹仗说道:“下山下山!”
    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山长不到化剑阁就要下山,不过也只能乖乖的跟在后面下山回城。
    与此同时,黄时行举着油墨飘香的小报,正在等待山长陈默群回来。
    为了能一炮而红,黄时行一口气印了二百份的《文苑新韵》,免费赠送给南平县城的达官贵人。
    黄公子发行报纸,延平书院的读书人自然要捧场。
    《文苑新韵》定价二两银子,那些家中有钱的纷纷慷慨解囊购买,而没钱的穷读书人,也会几个人凑银子买上一份。
    这倒也不是单纯为了拍黄时行的马屁,而是《文苑新韵》肯定会成为南平县文坛的盛事,如果不能跟上风,可能会被同学看不起孤立。
    混圈子的,自然最怕被圈子孤立。
    江南读书人要随身携带那么多的拜帖,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地文化圈子的热点你不知道,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你不参加,其他读书人就会看不起你。
    知府衙门后宅,方若兰看着装订精美的《文苑新韵》,翻开第一页看到了第一篇文章。
    第一篇自然是黄时行的戏文了,为了能在士林扬名,这篇戏文是黄时行写好之后,又请了福州府的曲艺名家润色修改后,精心准备的戏文。
    方若兰翻看了一下,实在忍不住跳到了下一篇。
    用方若兰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篇辞藻华丽,完美符合戏曲格式规范的标准戏文。
    可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好看。
    是的,枯燥的剧情,毫无特色的人物,实在是让方若兰提不起一点兴趣。
    就这?就这?延平府的学子就这个水平?
    方若兰继续翻下去,第二篇文章也是当地知名的士子,这篇戏文和黄时行的差不多,一样的无聊。
    方若兰再次打了一个哈欠,下一篇,还是一样的无聊。
    再下一篇,更无聊。
    实在是太无聊了。
    方若兰又从头翻到尾,并没有看到苏泽的名字,她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遗憾。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肥鸟先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鸟先行并收藏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