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自己义无反顾非要为大宋除此毒瘤了,高俅会怕自家后人与遗留班底跟着杨凌他们一起倒霉,但是说得轻描淡写准备敷衍了事,多半是为自己谋好处了,这个赵佶的忠心臣子又觉得不满,会认为自己临终前最后出的一把子气力是为他杨凌谋取了最大的好处,而不是他忠心侍奉的官家。
得了便宜,前面一席话杨凌说得坦白,这个时侯,这说辞却又得翻过另一面去,身在其间,才知道和这个时代没个执掌权柄的人打交道的不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思想,操守,好恶,杨凌几乎是白手起家,要利用这个时代崩裂而出的缝隙蜿蜒曲折前进,在这汴梁城中,与之打交道的每个人,都要研判揣摩到极处!
在这上头,李邦彦的助力是极大,他对汴梁当道诸公,都有相当了解,虽然李邦彦看起来一副比杨凌还要闲散的样子,不过杨凌才知道自家有多幸运,能在招揽到这个士大夫中的异类,若不是得他助力,在这汴梁城中,他绝到不了今日地步,当下杨凌顿时又换了一副嘴脸,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轻笑一声道:“若自家地步不站稳,太尉岂能放心助我行事?治大国如烹小鲜,更何况禁军财计这等可称得上国本的要事?我倒是想痛快行事,可一旦痛快行事了,杨某人倒霉还是小事,牵扯官家治国大局,杨某人其身何赎?”
“此番稳重行事,一边使大局不至于溃决,一边能使禁军财计事稍稍象个样子,能为国家省几百万贯,便是几百万贯对大宋,对官家都是莫大的助益……而且太尉也该知道杨某人的生财本事,以一座贸市便行了,大半个东南应奉局之事,若这几百万贯在杨某人掌握当中,回报官家,当是三倍四倍之数!国家财计困窘若此,多一文钱便可多缓一口气,若得太尉助力,杨某一边能维持住大局,一边为官家多生一些财货,官家也必然感念太尉忠勤,此福必当遗泽子孙!”
此时此刻,高俅终被打动杨凌所言,实在是方方面面都已经照顾到了,于公,他的生财本事摆在那里,要是禁军财计能整理出点头绪,能让那些禁军将门稍稍让步,怎么也能回报给官家几百万贯的财货,他辅佐杨凌行事,也算是最后为国宣劳了,于私,对于他高俅一系人物连同后人而言,借此机会可以在他去后仍然在禁军当中站稳脚步,他离开也算是少有牵挂了。
对于杨凌自己而言,能将这桩以繁难著称的差遣举重若轻的办下来,他杨凌的宠信和声望,必然更上一层楼,将来地位只有更高,他一个按起微末之人,一向作为给人的观感就是愿意拿命去拼功名,这也正是他所求的,以他沉浮宦海几十年,阅人无数的经验,杨凌这番表白实在是无可挑剔,很有成功的可能,再加上这是官家的意愿,自己一生就未曾拂逆过官家的心意,这次总是要配合杨凌行事的,无非就是出力大小的区别。
现在看来,差不多是要拿出自己剩下不多时日里面的全部气力了,到了这个时侯,大方向定了,高俅才肯和杨凌谈谈条件他轻声道:“高某手下,自然有几个在禁军当中心腹任职之人,禁军一应情弊,他们也自然少不了,大人要敲山震虎,这些高某心腹之人自然是最好的配合大人行事的人选,为国出力,自然是没什么的,可是总要对他们有个交代,至于小犬,大人还是莫要过于抬举,他是没什么大本事的,能安心守户足矣,此间事,不必牵扯到小犬身上。”
杨凌一笑,一直憋着的一口气总算是松了下来,好容易说动了这位高太尉!这位高俅,哪有半点水浒传上跋扈骄横糊涂的样子,其貌恂恂,其言侃侃,思虑周详细密,不是个容易打交道的,要是还在他全盛时侯,自己是说不动他的,高俅要么就直接顶回去,要么就干脆自己将这个差使接下来了,现在自己不过是欺他将死,放不下身后事,再加上对赵佶所欲之事已经有心无力,只有让自己行事方方面面综合在一起,才终于让这位高太尉愿意上船。
现在总算是开口讨价还价了!这方面就不必让这病得快死的老头子浪费口水和不多的精力了,自己开价一向大方在一众手下看来,这就叫做他杨某人的大气魄,“太尉说哪里话来?但凡是愿意配合杨某人行事的,绝不会让其一家哭,就算仕途稍稍有些干碍,圣人也是简拔在帝心的,起复是一定的,再超迁几转也未可知……”
“况且此间行事,不需要什么横班人物,指挥使虞侯使这等人物用来做个由头便已足够,杨某人再许他们一人十万贯债券,总能稍稍慰高太尉心腹之心了……”
“至于世兄,太尉实在是太过谦抑了,我与李大人都与世兄打过交道,世兄年纪虽轻,但是气度开阔,更是熟知禁军内情事此间若是得世兄为助,为官家行整理禁军财计事,武职转为文资,在枢密院得差遣行走,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杨某人在枢密院一日,当与世兄同休戚!”
说到自家儿子将来,高俅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关切‘听到杨凌许诺,忍不住微微点头,自家班底安排倒也罢了,本来就不必动到横班之辈人物的头上,都是由下面开始敲山震虎,中层武职官,十万贯债券也抵得过了,更不必说还有起复的机会。
自家儿子武职转文资,入枢密院行走,却是要紧,以他太尉之尊,自家儿子不经东华门唱出,或者不曾有什么特殊劳绩,也只能顺而荫补一个武职官而已,现在正是官家需要杨凌为他理财的时侯,在枢密院可以开衙署,辟僚属,自家儿子助力行事,再有他在天子面前的情分,转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比挂着一个武官衔头好到天上去了,一为文臣,按序升迁,家业总是稳稳的了,大宋善待文臣可不是说说而已!其他的好处更不必说,杨凌都说出此事同休戚了,他是理财圣手,此次生发出多少,除了应奉官家之外,只要自家的班底在,杨凌总要依靠他们,分给自家儿子的那一份绝少不了,但是这些话未免铜臭气太过,哪怕私下密会也不方便摆到台面上说,大家意会就成了。
当下高俅只是喃喃谦虚:“太过,太过了……如此安排,让高某实在如何克当?”
杨凌大度的摆摆手:“太尉当不起,这禁军当中,又有何人当得起?现在话已说到这里,太尉就且看将来罢,看杨某人是否说到做到。”高俅一笑,大有杨瑟之意:“高某能睁着眼睛的时日,也不知道能有几天了……”
今日话实在是谈得有些长远,用心也比平常闲话深了十倍,高俅事先已经是服用了提神醒脑的汤药,这个时侯也开始觉得疲倦了,但是还有要紧的话没有说透,只能强自打叠起精神,定定看着杨凌,认真动问:“不知道大人将从禁军财计事何处着手?这可是关要之处,轻重之间,不可偏废……大人想必已经胸有成竹,不知可否告于高某?”
杨凌再次确认,高俅虽然病得只有一口气,但是绝不糊涂,甚而比常人还要清醒许多,这句话问得的确是极其关键,禁军财计事可谓是处处漏风,只要去查,就没有不是罪过的但是有些事情太过重大,碰不得。
比如说占用空额之事,天下人都知道禁军里面吃空额已经是通例,空额吃个三成,已经是边地随时准备上阵的精锐边军了,都门驻泊禁军,空额至少要从五成以上开始算,至于河北路还有江南那些久矣废弛的驻泊禁军,营中有两成实职已经算是高看他们了。
不过差点禁军财计事偏偏不能从这个上头下手,一旦查整,裁撤编并禁军,让每个指挥都是实额,那就是动摇整个禁军的组织体制一个团体,最重要的就是组织体制,特别对于军队这种靠着上下体制维系的团体,比如说杨凌原来所在的那个时代,国家承平已久,但是****的陆军还是维持着二十四个集团军的组织体制。
这个组织体制实在是牵扯到太多人的饭碗和一个团体的根本,国外也差不多,人数已经缩减到极少,但是一个个大编制单位依然存在,作战室里面经常出现一堆将军指挥一个连排级的小规模,这不仅仅是现代通讯技术发达的原因,也还有维持组织体制的深意在,当然现代军队不吃空额,只是和平时代维持架构就足矣,不需要实编。
一旦杨凌从吃空额下手,那就是将禁军将门世家得罪狠了,双方是不死不休的结果,那时候高俅一系人物也绝不会和杨凌站在同一战线上,绝对是有多快跑得多快,而有些事情,又太过于轻或者并不合适用来入手行事,比如说什么私用禁军场所器具牟利,在册军士专行车船务茶酒务以及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产业,将主从中渔利之类的这一方面。
在财计上省不出多少钱来,另一方面也不仅仅是整理禁军经费财计事,超出了杨凌的差遣职权范围不能震动或者说是打动官家,就得不到官家的全力支持,杨凌就不能放手行事,就不能让禁军将门团体忌惮,从而后退一步让出点利益出来。
必须选择一个单纯属于禁军经费财计事范围,不至于让禁军将门团体狗急跳墙和杨凌拼个你死我活,又能让官家感兴趣支持到底的由头,这也是杨凌此次行事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基础,高俅既然决定上船,这第一句话,就问到了最为关键的所在!
杨凌和李邦彦再度回望,要是放在后世,他们这么频繁眉目传情,高俅说不得要在肚子里面嘀咕一声:“好基友”,放在此刻,高俅只是目光炯炯,等候这两个胆大包天却又聪明过人的人说出什么话来他隐隐约约已经感到,这两个人早就找准了行事的由头,就等他今日点头答应配合!
有宋一朝,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历史中,实在是一个极为宽厚的时代,对士大夫宽厚,就不必说了,都是些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虽然号称重文轻武,但是对武职官和士卒的抚循,也是相当宽厚的强兵,但是士卒出征在外,还要自己家寄衣物和钱财过来,汉唐最强盛的时侯都是征发良家为兵,种田交税之余,还得自备兵刃器具衣甲辎重,为皇帝打仗去回报不过是减轻点税赋徭役之类。
元朝的军事制度是稀烂,明朝的军户制度是将士卒养成了乞丐,将武将养成了匹夫,至于我煌煌大清,就不用说了,所有制度都在野蛮化,大宋虽然轻视武臣士卒,但是对其供养,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算是出类拔萃的。
一个军队都是职业化领军饷的军队就不必说了,军饷相对来说也较为丰厚,足供瞻家,但凡要拉军队出去见阵,诸般犒赏赏赐也绝不吝惜,而且有北宋一朝,拖欠军饷犒赏之事,发生得也相当少,一旦发生,宋朝的丘八爷顿时就是兵变伺候,一点也不带含糊的。
大宋这么多皇帝下来,对军伍的恩养措施不断的有所加增,一旦加增了,就很难减下去,在士大夫阶层看来,这些武人只供驭使,但是也得喂饱了,只要多给些钱物,就足够这些武人心满意足,就不要搅合到国事里面,俯首贴耳任士大夫驱使就成。
所以在给军队待遇上,没有什么小气吝惜一说,坐粜一法,就是在仁宗朝行之的,禁军军将每月可领钱领粮,但是军士当中,有的家口多,有的家口少,家口多的倒还罢了,家口少的领粮却又吃不了,梁人口众多,居处狭隘,哪里存得下这么多陈粮,便有商人招揽禁军手中余粮,三文不值两文的便收购过去,朝臣议之觉得伤卒,特准禁军军汉食不尽之月粮,可以再卖回官仓,许以其时市面市价收购,而此策就是杨凌所要下手的第一刀。
得了便宜,前面一席话杨凌说得坦白,这个时侯,这说辞却又得翻过另一面去,身在其间,才知道和这个时代没个执掌权柄的人打交道的不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思想,操守,好恶,杨凌几乎是白手起家,要利用这个时代崩裂而出的缝隙蜿蜒曲折前进,在这汴梁城中,与之打交道的每个人,都要研判揣摩到极处!
在这上头,李邦彦的助力是极大,他对汴梁当道诸公,都有相当了解,虽然李邦彦看起来一副比杨凌还要闲散的样子,不过杨凌才知道自家有多幸运,能在招揽到这个士大夫中的异类,若不是得他助力,在这汴梁城中,他绝到不了今日地步,当下杨凌顿时又换了一副嘴脸,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轻笑一声道:“若自家地步不站稳,太尉岂能放心助我行事?治大国如烹小鲜,更何况禁军财计这等可称得上国本的要事?我倒是想痛快行事,可一旦痛快行事了,杨某人倒霉还是小事,牵扯官家治国大局,杨某人其身何赎?”
“此番稳重行事,一边使大局不至于溃决,一边能使禁军财计事稍稍象个样子,能为国家省几百万贯,便是几百万贯对大宋,对官家都是莫大的助益……而且太尉也该知道杨某人的生财本事,以一座贸市便行了,大半个东南应奉局之事,若这几百万贯在杨某人掌握当中,回报官家,当是三倍四倍之数!国家财计困窘若此,多一文钱便可多缓一口气,若得太尉助力,杨某一边能维持住大局,一边为官家多生一些财货,官家也必然感念太尉忠勤,此福必当遗泽子孙!”
此时此刻,高俅终被打动杨凌所言,实在是方方面面都已经照顾到了,于公,他的生财本事摆在那里,要是禁军财计能整理出点头绪,能让那些禁军将门稍稍让步,怎么也能回报给官家几百万贯的财货,他辅佐杨凌行事,也算是最后为国宣劳了,于私,对于他高俅一系人物连同后人而言,借此机会可以在他去后仍然在禁军当中站稳脚步,他离开也算是少有牵挂了。
对于杨凌自己而言,能将这桩以繁难著称的差遣举重若轻的办下来,他杨凌的宠信和声望,必然更上一层楼,将来地位只有更高,他一个按起微末之人,一向作为给人的观感就是愿意拿命去拼功名,这也正是他所求的,以他沉浮宦海几十年,阅人无数的经验,杨凌这番表白实在是无可挑剔,很有成功的可能,再加上这是官家的意愿,自己一生就未曾拂逆过官家的心意,这次总是要配合杨凌行事的,无非就是出力大小的区别。
现在看来,差不多是要拿出自己剩下不多时日里面的全部气力了,到了这个时侯,大方向定了,高俅才肯和杨凌谈谈条件他轻声道:“高某手下,自然有几个在禁军当中心腹任职之人,禁军一应情弊,他们也自然少不了,大人要敲山震虎,这些高某心腹之人自然是最好的配合大人行事的人选,为国出力,自然是没什么的,可是总要对他们有个交代,至于小犬,大人还是莫要过于抬举,他是没什么大本事的,能安心守户足矣,此间事,不必牵扯到小犬身上。”
杨凌一笑,一直憋着的一口气总算是松了下来,好容易说动了这位高太尉!这位高俅,哪有半点水浒传上跋扈骄横糊涂的样子,其貌恂恂,其言侃侃,思虑周详细密,不是个容易打交道的,要是还在他全盛时侯,自己是说不动他的,高俅要么就直接顶回去,要么就干脆自己将这个差使接下来了,现在自己不过是欺他将死,放不下身后事,再加上对赵佶所欲之事已经有心无力,只有让自己行事方方面面综合在一起,才终于让这位高太尉愿意上船。
现在总算是开口讨价还价了!这方面就不必让这病得快死的老头子浪费口水和不多的精力了,自己开价一向大方在一众手下看来,这就叫做他杨某人的大气魄,“太尉说哪里话来?但凡是愿意配合杨某人行事的,绝不会让其一家哭,就算仕途稍稍有些干碍,圣人也是简拔在帝心的,起复是一定的,再超迁几转也未可知……”
“况且此间行事,不需要什么横班人物,指挥使虞侯使这等人物用来做个由头便已足够,杨某人再许他们一人十万贯债券,总能稍稍慰高太尉心腹之心了……”
“至于世兄,太尉实在是太过谦抑了,我与李大人都与世兄打过交道,世兄年纪虽轻,但是气度开阔,更是熟知禁军内情事此间若是得世兄为助,为官家行整理禁军财计事,武职转为文资,在枢密院得差遣行走,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杨某人在枢密院一日,当与世兄同休戚!”
说到自家儿子将来,高俅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关切‘听到杨凌许诺,忍不住微微点头,自家班底安排倒也罢了,本来就不必动到横班之辈人物的头上,都是由下面开始敲山震虎,中层武职官,十万贯债券也抵得过了,更不必说还有起复的机会。
自家儿子武职转文资,入枢密院行走,却是要紧,以他太尉之尊,自家儿子不经东华门唱出,或者不曾有什么特殊劳绩,也只能顺而荫补一个武职官而已,现在正是官家需要杨凌为他理财的时侯,在枢密院可以开衙署,辟僚属,自家儿子助力行事,再有他在天子面前的情分,转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比挂着一个武官衔头好到天上去了,一为文臣,按序升迁,家业总是稳稳的了,大宋善待文臣可不是说说而已!其他的好处更不必说,杨凌都说出此事同休戚了,他是理财圣手,此次生发出多少,除了应奉官家之外,只要自家的班底在,杨凌总要依靠他们,分给自家儿子的那一份绝少不了,但是这些话未免铜臭气太过,哪怕私下密会也不方便摆到台面上说,大家意会就成了。
当下高俅只是喃喃谦虚:“太过,太过了……如此安排,让高某实在如何克当?”
杨凌大度的摆摆手:“太尉当不起,这禁军当中,又有何人当得起?现在话已说到这里,太尉就且看将来罢,看杨某人是否说到做到。”高俅一笑,大有杨瑟之意:“高某能睁着眼睛的时日,也不知道能有几天了……”
今日话实在是谈得有些长远,用心也比平常闲话深了十倍,高俅事先已经是服用了提神醒脑的汤药,这个时侯也开始觉得疲倦了,但是还有要紧的话没有说透,只能强自打叠起精神,定定看着杨凌,认真动问:“不知道大人将从禁军财计事何处着手?这可是关要之处,轻重之间,不可偏废……大人想必已经胸有成竹,不知可否告于高某?”
杨凌再次确认,高俅虽然病得只有一口气,但是绝不糊涂,甚而比常人还要清醒许多,这句话问得的确是极其关键,禁军财计事可谓是处处漏风,只要去查,就没有不是罪过的但是有些事情太过重大,碰不得。
比如说占用空额之事,天下人都知道禁军里面吃空额已经是通例,空额吃个三成,已经是边地随时准备上阵的精锐边军了,都门驻泊禁军,空额至少要从五成以上开始算,至于河北路还有江南那些久矣废弛的驻泊禁军,营中有两成实职已经算是高看他们了。
不过差点禁军财计事偏偏不能从这个上头下手,一旦查整,裁撤编并禁军,让每个指挥都是实额,那就是动摇整个禁军的组织体制一个团体,最重要的就是组织体制,特别对于军队这种靠着上下体制维系的团体,比如说杨凌原来所在的那个时代,国家承平已久,但是****的陆军还是维持着二十四个集团军的组织体制。
这个组织体制实在是牵扯到太多人的饭碗和一个团体的根本,国外也差不多,人数已经缩减到极少,但是一个个大编制单位依然存在,作战室里面经常出现一堆将军指挥一个连排级的小规模,这不仅仅是现代通讯技术发达的原因,也还有维持组织体制的深意在,当然现代军队不吃空额,只是和平时代维持架构就足矣,不需要实编。
一旦杨凌从吃空额下手,那就是将禁军将门世家得罪狠了,双方是不死不休的结果,那时候高俅一系人物也绝不会和杨凌站在同一战线上,绝对是有多快跑得多快,而有些事情,又太过于轻或者并不合适用来入手行事,比如说什么私用禁军场所器具牟利,在册军士专行车船务茶酒务以及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产业,将主从中渔利之类的这一方面。
在财计上省不出多少钱来,另一方面也不仅仅是整理禁军经费财计事,超出了杨凌的差遣职权范围不能震动或者说是打动官家,就得不到官家的全力支持,杨凌就不能放手行事,就不能让禁军将门团体忌惮,从而后退一步让出点利益出来。
必须选择一个单纯属于禁军经费财计事范围,不至于让禁军将门团体狗急跳墙和杨凌拼个你死我活,又能让官家感兴趣支持到底的由头,这也是杨凌此次行事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基础,高俅既然决定上船,这第一句话,就问到了最为关键的所在!
杨凌和李邦彦再度回望,要是放在后世,他们这么频繁眉目传情,高俅说不得要在肚子里面嘀咕一声:“好基友”,放在此刻,高俅只是目光炯炯,等候这两个胆大包天却又聪明过人的人说出什么话来他隐隐约约已经感到,这两个人早就找准了行事的由头,就等他今日点头答应配合!
有宋一朝,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历史中,实在是一个极为宽厚的时代,对士大夫宽厚,就不必说了,都是些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虽然号称重文轻武,但是对武职官和士卒的抚循,也是相当宽厚的强兵,但是士卒出征在外,还要自己家寄衣物和钱财过来,汉唐最强盛的时侯都是征发良家为兵,种田交税之余,还得自备兵刃器具衣甲辎重,为皇帝打仗去回报不过是减轻点税赋徭役之类。
元朝的军事制度是稀烂,明朝的军户制度是将士卒养成了乞丐,将武将养成了匹夫,至于我煌煌大清,就不用说了,所有制度都在野蛮化,大宋虽然轻视武臣士卒,但是对其供养,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算是出类拔萃的。
一个军队都是职业化领军饷的军队就不必说了,军饷相对来说也较为丰厚,足供瞻家,但凡要拉军队出去见阵,诸般犒赏赏赐也绝不吝惜,而且有北宋一朝,拖欠军饷犒赏之事,发生得也相当少,一旦发生,宋朝的丘八爷顿时就是兵变伺候,一点也不带含糊的。
大宋这么多皇帝下来,对军伍的恩养措施不断的有所加增,一旦加增了,就很难减下去,在士大夫阶层看来,这些武人只供驭使,但是也得喂饱了,只要多给些钱物,就足够这些武人心满意足,就不要搅合到国事里面,俯首贴耳任士大夫驱使就成。
所以在给军队待遇上,没有什么小气吝惜一说,坐粜一法,就是在仁宗朝行之的,禁军军将每月可领钱领粮,但是军士当中,有的家口多,有的家口少,家口多的倒还罢了,家口少的领粮却又吃不了,梁人口众多,居处狭隘,哪里存得下这么多陈粮,便有商人招揽禁军手中余粮,三文不值两文的便收购过去,朝臣议之觉得伤卒,特准禁军军汉食不尽之月粮,可以再卖回官仓,许以其时市面市价收购,而此策就是杨凌所要下手的第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