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世绩撇撇嘴,问道:“河北归来是负担,这是为何?”
“虏人占据河北,却每年都有反抗,义军纷纷进入太行山东麓抵抗,耗费虏人大量人力物力,张大人曾率军反攻,想必深有体会?”王秀笑咪咪地看着张启元。
张启元脸色淡然,平静地道:“王大人说的对,河北义军揭竿而起,有的已经坚持八九年,虏人也不敢过分相逼,有时候山上山下相互牵制,竟然还有榷场互换有无。”
“嗯,既然虏人占据河北讨不了好,每年又要消耗人力物力,简直就是鸡肋。他们要是把人口迁徙燕山,可以解决反抗,又能充实蓟北十三州的人口,两三代之后就是顺民,一旦有事可以大量征兵。”
王秀语气慢吞吞地,平缓地道:“朝廷得到荒芜的河北二路,弃之可惜却又不能不守,想要防御残破的河北,又不能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消弱了正在恢复的国力。从天下形势上看,虏人占据河东,大河天堑与我共享,一旦有事他们还是两路出兵,东路一马平川,西路直接威胁京畿和京西,截断西军增援道路,利用河北有利地形打击朝廷。”
“所以,臣才说河北对于南北都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才设计让他们谋划归还,牵制朝廷发展,让虏人重新占据主动。”
“王公,如此说对虏人有利,那你为何要谋划?”赵谌的脸色当即不太好看了,要真被女真人得逞了,对大宋行朝绝对是重大打击,他诧异王秀为何如此损人不利己。
张启元看了眼赵谌,又看了看王秀,不免暗自摇头,赵官家太嫩了,连王秀的谋划也看不出来,实在让人失望。
“陛下,有一利必有一弊,不放肥羊岂能让饿狼上当。”王秀也很不满赵谌,十九岁的青年应该明白了,可惜儿子却不太明白。
赵谌撇撇嘴,并没有再说什么,但脸色好像很不高兴,王秀的口气,没有任何尊敬,甚至还有一丝质问。
吕好问看了眼王秀,淡淡地道:“王大人谋划得当,但虏人万一实施,朝廷应该怎么办?”
这话问的好啊!既然是鸡肋,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时候难道不接受?那还不被士民给骂死,连赵谌也紧张地看着王秀,希望得到答案。
李纲脸色很郑重,毫不理会吕好问,沉声道:“王大人计策不错,要虏人顺水推舟,朝廷定然要拿下河北,兵不血刃而得,然后以陕西六路为策应,再把河东给拿下来,他日北伐,距幽州只在咫尺之间,迎回二位太上指日可待。”
吕好问脸色顿时不好看,当年他为御史中丞,维护王秀驳斥李纲,哪想到这老小子还记得,让他一个大难堪。
许翰和李纲关系不错,也认为顺水推舟更好,道:“河北三镇到手,只要修养数年便可北上直取蓟北,成就陛下中兴伟业。”
赵谌听得李纲、许翰之言,顿时颇为兴奋,驱逐虏人、恢复河山,他必将成为后世称道的帝王楷模,历朝历代还没有偏居一偶而复兴故土的帝王,他定要成为第一人。
想到丹青史册将为他留下千古墨香,连人口问题也不再考虑,那张本无表情的脸面,渐渐露出了笑容。
朱胜非摇了摇头,很不乐观地道:“虏人狡诈多变,此事尚未有证,须得提防一二。”
赵谌正在兴头上,没想到有人给他泼凉水,当即就沉下脸来,不悦地道:“朱卿家倒是说说,提防什么事由?”
朱胜非毫不在意赵谌不悦,朗声道:“虏人要诚心求和,那就归还河东,否则朝廷绝不善罢甘休。
“各位,还是听听王大人怎样说。”唐格当了和事老,他不想再起纷争,就看王秀如何谋划了。
王秀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唐格,当年定策贿赂女真贵酋,是他和孙傅、唐格、秦桧定下的,目的是很明显的,让大宋的间谍逐渐渗透女真政权,获取对方的机密。
但是,他秘密让秦敏接近挞懒,并许给挞懒十倍的财帛,甚至他暗中帮助挞懒出谋划策,真是下了血本,一切都在暗中进行,要被人知道还不被骂死。
朱胜非素来刚直不阿,连皇帝的面子都可以不顾,可别把唐格逼急了说出来,虽说是既定的政策,却终究拿不上台面,道:“李大人说的不错,但朝廷目前还不宜大动干戈。”
李纲听王秀不想用兵,实在是不悦,道:“王大人定策,如今虏人按照计划归还河北,岂有不拿回来的道理?如此,让天下士民如何看待朝廷。”
王秀听的一阵牙疼,总是拿天下士民来压人,熟不知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执政者如果真被民意所左右,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下道:“李大人,只是谋略并非要他们归还,河东是不可能给的,拿回河北只能让朝廷陷入被动。我意让他们陷入内斗,无暇南顾,朝廷争取发展时间。”
“挞懒不过一大帅,岂能对抗虏主?”许翰有此疑问,他对女真贵酋内部矛盾,并不那么清晰。
“有讹鲁观、蒲鲁虎在,虏主不得不考虑,何况兀术绝不会允许归还河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必有一番龙争虎斗。”王秀非常肯定地道。
“陛下,臣留意南北对比彼此消长,朝廷经九年休养生息,国力日渐盛隆。反观虏人穷兵凃武,不知怜惜民力,二十年征战、民生调疲,将士厌战、人心思安。”
“如今,已然是我强敌弱,南北局势正悄然转变,虏人贵酋中不乏明智人,已经看出了其中玄机,南北盟好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挞懒还是兀术都明白,挞懒有谋怯战,兀术有勇少谋,他们不过是方式不同,目地却是一致的。”
“蒲鲁虎是吴乞买子,被众酋拥戴合剌夺了国主,自然是心怀不满,讹鲁观也是心怀叵测,有谋国主位的倾向。”
“虏人占据河北,却每年都有反抗,义军纷纷进入太行山东麓抵抗,耗费虏人大量人力物力,张大人曾率军反攻,想必深有体会?”王秀笑咪咪地看着张启元。
张启元脸色淡然,平静地道:“王大人说的对,河北义军揭竿而起,有的已经坚持八九年,虏人也不敢过分相逼,有时候山上山下相互牵制,竟然还有榷场互换有无。”
“嗯,既然虏人占据河北讨不了好,每年又要消耗人力物力,简直就是鸡肋。他们要是把人口迁徙燕山,可以解决反抗,又能充实蓟北十三州的人口,两三代之后就是顺民,一旦有事可以大量征兵。”
王秀语气慢吞吞地,平缓地道:“朝廷得到荒芜的河北二路,弃之可惜却又不能不守,想要防御残破的河北,又不能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消弱了正在恢复的国力。从天下形势上看,虏人占据河东,大河天堑与我共享,一旦有事他们还是两路出兵,东路一马平川,西路直接威胁京畿和京西,截断西军增援道路,利用河北有利地形打击朝廷。”
“所以,臣才说河北对于南北都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才设计让他们谋划归还,牵制朝廷发展,让虏人重新占据主动。”
“王公,如此说对虏人有利,那你为何要谋划?”赵谌的脸色当即不太好看了,要真被女真人得逞了,对大宋行朝绝对是重大打击,他诧异王秀为何如此损人不利己。
张启元看了眼赵谌,又看了看王秀,不免暗自摇头,赵官家太嫩了,连王秀的谋划也看不出来,实在让人失望。
“陛下,有一利必有一弊,不放肥羊岂能让饿狼上当。”王秀也很不满赵谌,十九岁的青年应该明白了,可惜儿子却不太明白。
赵谌撇撇嘴,并没有再说什么,但脸色好像很不高兴,王秀的口气,没有任何尊敬,甚至还有一丝质问。
吕好问看了眼王秀,淡淡地道:“王大人谋划得当,但虏人万一实施,朝廷应该怎么办?”
这话问的好啊!既然是鸡肋,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时候难道不接受?那还不被士民给骂死,连赵谌也紧张地看着王秀,希望得到答案。
李纲脸色很郑重,毫不理会吕好问,沉声道:“王大人计策不错,要虏人顺水推舟,朝廷定然要拿下河北,兵不血刃而得,然后以陕西六路为策应,再把河东给拿下来,他日北伐,距幽州只在咫尺之间,迎回二位太上指日可待。”
吕好问脸色顿时不好看,当年他为御史中丞,维护王秀驳斥李纲,哪想到这老小子还记得,让他一个大难堪。
许翰和李纲关系不错,也认为顺水推舟更好,道:“河北三镇到手,只要修养数年便可北上直取蓟北,成就陛下中兴伟业。”
赵谌听得李纲、许翰之言,顿时颇为兴奋,驱逐虏人、恢复河山,他必将成为后世称道的帝王楷模,历朝历代还没有偏居一偶而复兴故土的帝王,他定要成为第一人。
想到丹青史册将为他留下千古墨香,连人口问题也不再考虑,那张本无表情的脸面,渐渐露出了笑容。
朱胜非摇了摇头,很不乐观地道:“虏人狡诈多变,此事尚未有证,须得提防一二。”
赵谌正在兴头上,没想到有人给他泼凉水,当即就沉下脸来,不悦地道:“朱卿家倒是说说,提防什么事由?”
朱胜非毫不在意赵谌不悦,朗声道:“虏人要诚心求和,那就归还河东,否则朝廷绝不善罢甘休。
“各位,还是听听王大人怎样说。”唐格当了和事老,他不想再起纷争,就看王秀如何谋划了。
王秀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唐格,当年定策贿赂女真贵酋,是他和孙傅、唐格、秦桧定下的,目的是很明显的,让大宋的间谍逐渐渗透女真政权,获取对方的机密。
但是,他秘密让秦敏接近挞懒,并许给挞懒十倍的财帛,甚至他暗中帮助挞懒出谋划策,真是下了血本,一切都在暗中进行,要被人知道还不被骂死。
朱胜非素来刚直不阿,连皇帝的面子都可以不顾,可别把唐格逼急了说出来,虽说是既定的政策,却终究拿不上台面,道:“李大人说的不错,但朝廷目前还不宜大动干戈。”
李纲听王秀不想用兵,实在是不悦,道:“王大人定策,如今虏人按照计划归还河北,岂有不拿回来的道理?如此,让天下士民如何看待朝廷。”
王秀听的一阵牙疼,总是拿天下士民来压人,熟不知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执政者如果真被民意所左右,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下道:“李大人,只是谋略并非要他们归还,河东是不可能给的,拿回河北只能让朝廷陷入被动。我意让他们陷入内斗,无暇南顾,朝廷争取发展时间。”
“挞懒不过一大帅,岂能对抗虏主?”许翰有此疑问,他对女真贵酋内部矛盾,并不那么清晰。
“有讹鲁观、蒲鲁虎在,虏主不得不考虑,何况兀术绝不会允许归还河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必有一番龙争虎斗。”王秀非常肯定地道。
“陛下,臣留意南北对比彼此消长,朝廷经九年休养生息,国力日渐盛隆。反观虏人穷兵凃武,不知怜惜民力,二十年征战、民生调疲,将士厌战、人心思安。”
“如今,已然是我强敌弱,南北局势正悄然转变,虏人贵酋中不乏明智人,已经看出了其中玄机,南北盟好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挞懒还是兀术都明白,挞懒有谋怯战,兀术有勇少谋,他们不过是方式不同,目地却是一致的。”
“蒲鲁虎是吴乞买子,被众酋拥戴合剌夺了国主,自然是心怀不满,讹鲁观也是心怀叵测,有谋国主位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