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摇了摇手,淡淡地道:“李娘子过讲,不过是书生伎俩,比不得婉约宗主大气,倒是有些小作,还望娘子不吝赐教。”
李清照眼前一亮,王秀是士林领袖级的人物,声誉是无以伦比的,能让他现场作诗,实在是难得,不免有几分欣喜,欢悦地道:“不敢,还请相公赐教。”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王秀意图很明显,既然要请李清照,那就从文学入手,从心里打动她。
至于诗词早就麻木,拿来就是自己的,无关谁人的东西,存在即是自己的,不是吗?
李清照绛唇微颤,惊讶地看着王秀,小词明显道尽千愁万絮。她哀怨赵明诚懦弱,但心中却有爱郎,万千哀怨终究化成一汪柔情,可惜如今阴阳相隔,令人不胜伤感之极。
王秀看了看李清照,知道对方对赵明诚伤怀,用情至深令人感慨,哪里像自己左拥右抱,尤不知足,不由地长长叹道:“随兴而发,李娘子不要放在心上。”
“相公随口成章,妾身自叹弗如!”李清照伤感不假,但终究是奇女子,悲而不伤,很快就摆脱了哀伤。
二人谈论文章,越发融洽,王秀对李清照的才华、人品有了更深刻认识,意识到李清照不仅才学出众,更难得可贵的是她那忧国忧民,光复河山的志向。
李清照同样对王秀亦是增进了好感,感到这位最年轻的两府重臣,绝非浪得虚名,对待山河沦陷,持极为理智的态度,不因家国沦丧而一味主战,不因国力恢复而一味求战,看来大宋有希望洗刷耻辱。
“听说,李娘子还在潜心撰著整理‘金石录’,不知进度如何?”王秀口气蕴含万般味道,他开始进入主题。
“先夫遗志,无奈南渡时散落许多,妾身不过是女流,没有个头绪。”李清照聪慧女子,明白王秀无事不登三宝殿,更不会无的放矢,似乎揣测到一二。
王秀轻轻咳了声,温声道:“上至夏商,今之五代,繁琐不下于丹青史书,李娘子一人之力,恐怕不堪重负。在下有个设想,不知李娘子意下如何?”
李清照明白,王秀要说来意了,她也非常想听听,淡淡地道:“还望相公赐教。”
王秀见李清照语气平淡,但眉宇间隐有激动,心中平添三分把握,温声道:“在下虽不才,却还算有点志向,愿为子孙谋福,想帮助李娘子完成金石赏鉴。”
李清照见王秀有意,不由地大喜,能够收集散失的金石,继续进行考究,是她多年来的愿望。但是,王秀肯定有目地性,她不敢贸然答应,不免谨慎地道:“相公高义,不知妾身要做甚么?”
聪明的女人,直截了当的反问,省下了许多不必要的虚伪,王秀多看眼李清照,笑眯眯地道:“在下打算开办书院,设立女斋,想请李娘子为女斋讲学。”
话不用多,聪明人一点就通,李清照算明白了,王秀邀请她出山是担任讲学,这个倒是很不错,教书育人是崇尚孔孟的起始,她绝对没有任何抵触。至于书院女斋完全不用多想,她本身就是女儿身,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有了书院有了人,还能完不成编撰书籍?
“可惜,小学校的那些女童,都是战乱的孤儿,若有名师辅导,或可成为名媛。”王秀逐渐透出另一层意思。
“相公的意思是?”李清照饶有意味地看着王秀,两府重臣开办书院,本身就有点玩味,开办女斋成就名媛,更让人遐想连连,到底有何目地。
“在下成立女斋,让女童有所学,也能为李娘子尽一份力,搏个青史留名。”王秀没有再透露深层次的东西,一下子说白了,太没意思了。
李清照有感到世事无常,做为女人,她有不输当世名士的才华,但也不过是异类,无法得到士人的真正接纳。
知名仕女,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士人的玩物,白居易能以杀关盼盼,就是因关盼盼为夫守节,毕竟诗人也是人,有着七情六欲,更有对美人的占有欲。
他能看出来王秀真心诚意邀请,并无半点利用,那份毫无偏见的心,不能不让她有所动。
“相公创办书院设女斋,却不知怎样去办?”
“没办法,条件有限,名师难求啊!这才请李娘子勉为其难,女斋能成为女院更好。”王秀笑呵呵地,他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希望能有名门仕女相助,也好过她盲人摸象,总不能让一群大老爷们,教授那些娇滴滴地小娘子吧?那还不得被人给骂死。
李清照惊讶地看着王秀,女斋和女院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有感王秀所图之大,令她折服,不由地叹道:“学而致用,造福于人,如今,有这般见识的人不多了!”
王秀知道李清照答应了,隐隐察觉其活跃的思想,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老化,对李清照而言,生在这个时代,才是最大的悲剧。
“学院不日动工,女子不宜和男子同处,在下设有别院,
还望李娘子成全。”他的态度极为诚恳。
“相公抬爱,妾身敢不从命。”
王秀起身,长揖道:“有李娘子相助,学子有幸。”
李清照忙起身,万福道:“妾身不敢,相公既有济世之志,妾身理应效绵薄之力。”
“女斋成立,还望李娘子能亲书题头。”
“区区微末伎俩。不入相公法眼。”
“还望李娘子请江南才女,入校任教,不知可否?”
“如此甚好.。”
今日之行,简直是大获丰收,不仅请李清照出山任教,还得到她请一些有才女子许诺,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当王秀告辞回去的路上,那一脸情不自禁的愉悦,令宗良、刘仁凤明白此行达到目的。
李清照眼前一亮,王秀是士林领袖级的人物,声誉是无以伦比的,能让他现场作诗,实在是难得,不免有几分欣喜,欢悦地道:“不敢,还请相公赐教。”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王秀意图很明显,既然要请李清照,那就从文学入手,从心里打动她。
至于诗词早就麻木,拿来就是自己的,无关谁人的东西,存在即是自己的,不是吗?
李清照绛唇微颤,惊讶地看着王秀,小词明显道尽千愁万絮。她哀怨赵明诚懦弱,但心中却有爱郎,万千哀怨终究化成一汪柔情,可惜如今阴阳相隔,令人不胜伤感之极。
王秀看了看李清照,知道对方对赵明诚伤怀,用情至深令人感慨,哪里像自己左拥右抱,尤不知足,不由地长长叹道:“随兴而发,李娘子不要放在心上。”
“相公随口成章,妾身自叹弗如!”李清照伤感不假,但终究是奇女子,悲而不伤,很快就摆脱了哀伤。
二人谈论文章,越发融洽,王秀对李清照的才华、人品有了更深刻认识,意识到李清照不仅才学出众,更难得可贵的是她那忧国忧民,光复河山的志向。
李清照同样对王秀亦是增进了好感,感到这位最年轻的两府重臣,绝非浪得虚名,对待山河沦陷,持极为理智的态度,不因家国沦丧而一味主战,不因国力恢复而一味求战,看来大宋有希望洗刷耻辱。
“听说,李娘子还在潜心撰著整理‘金石录’,不知进度如何?”王秀口气蕴含万般味道,他开始进入主题。
“先夫遗志,无奈南渡时散落许多,妾身不过是女流,没有个头绪。”李清照聪慧女子,明白王秀无事不登三宝殿,更不会无的放矢,似乎揣测到一二。
王秀轻轻咳了声,温声道:“上至夏商,今之五代,繁琐不下于丹青史书,李娘子一人之力,恐怕不堪重负。在下有个设想,不知李娘子意下如何?”
李清照明白,王秀要说来意了,她也非常想听听,淡淡地道:“还望相公赐教。”
王秀见李清照语气平淡,但眉宇间隐有激动,心中平添三分把握,温声道:“在下虽不才,却还算有点志向,愿为子孙谋福,想帮助李娘子完成金石赏鉴。”
李清照见王秀有意,不由地大喜,能够收集散失的金石,继续进行考究,是她多年来的愿望。但是,王秀肯定有目地性,她不敢贸然答应,不免谨慎地道:“相公高义,不知妾身要做甚么?”
聪明的女人,直截了当的反问,省下了许多不必要的虚伪,王秀多看眼李清照,笑眯眯地道:“在下打算开办书院,设立女斋,想请李娘子为女斋讲学。”
话不用多,聪明人一点就通,李清照算明白了,王秀邀请她出山是担任讲学,这个倒是很不错,教书育人是崇尚孔孟的起始,她绝对没有任何抵触。至于书院女斋完全不用多想,她本身就是女儿身,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有了书院有了人,还能完不成编撰书籍?
“可惜,小学校的那些女童,都是战乱的孤儿,若有名师辅导,或可成为名媛。”王秀逐渐透出另一层意思。
“相公的意思是?”李清照饶有意味地看着王秀,两府重臣开办书院,本身就有点玩味,开办女斋成就名媛,更让人遐想连连,到底有何目地。
“在下成立女斋,让女童有所学,也能为李娘子尽一份力,搏个青史留名。”王秀没有再透露深层次的东西,一下子说白了,太没意思了。
李清照有感到世事无常,做为女人,她有不输当世名士的才华,但也不过是异类,无法得到士人的真正接纳。
知名仕女,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士人的玩物,白居易能以杀关盼盼,就是因关盼盼为夫守节,毕竟诗人也是人,有着七情六欲,更有对美人的占有欲。
他能看出来王秀真心诚意邀请,并无半点利用,那份毫无偏见的心,不能不让她有所动。
“相公创办书院设女斋,却不知怎样去办?”
“没办法,条件有限,名师难求啊!这才请李娘子勉为其难,女斋能成为女院更好。”王秀笑呵呵地,他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希望能有名门仕女相助,也好过她盲人摸象,总不能让一群大老爷们,教授那些娇滴滴地小娘子吧?那还不得被人给骂死。
李清照惊讶地看着王秀,女斋和女院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有感王秀所图之大,令她折服,不由地叹道:“学而致用,造福于人,如今,有这般见识的人不多了!”
王秀知道李清照答应了,隐隐察觉其活跃的思想,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老化,对李清照而言,生在这个时代,才是最大的悲剧。
“学院不日动工,女子不宜和男子同处,在下设有别院,
还望李娘子成全。”他的态度极为诚恳。
“相公抬爱,妾身敢不从命。”
王秀起身,长揖道:“有李娘子相助,学子有幸。”
李清照忙起身,万福道:“妾身不敢,相公既有济世之志,妾身理应效绵薄之力。”
“女斋成立,还望李娘子能亲书题头。”
“区区微末伎俩。不入相公法眼。”
“还望李娘子请江南才女,入校任教,不知可否?”
“如此甚好.。”
今日之行,简直是大获丰收,不仅请李清照出山任教,还得到她请一些有才女子许诺,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当王秀告辞回去的路上,那一脸情不自禁的愉悦,令宗良、刘仁凤明白此行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