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建炎元年秋九月二十二,这对于京城任何人来讲,或许是很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欧阳澈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平常,甚至具有决定其一生的日子。
当欧阳澈在王秀府邸大门,前递上名帖后不多时,却惊讶的看到王秀亲自相迎,直接引入他的书房中。
欧阳澈简直是受宠若惊,惊讶、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在他们这群士子中,普遍认为王秀的诗赋才名,可谓文坛中的领袖人物,绝对能得到尊敬的前辈。
靖难勤王,中兴大宋社稷,功业当世难有人望其项背,就是李纲也无法与之比拟,用如日中天来形容毫不过分。
王秀竟然开中门前来相迎,日后传出去,身价亦是平添百倍,岂能不又惊又喜,他也是人,还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岂能没有虚荣心?
欧阳澈恭恭敬敬地端坐在下首客座上,王秀待上茶之际细细打量他,见对方衣饰崭新,修饰齐整,显然很重视此次拜会。心下有了计较,温和地笑道:“德明与某竟是如此有缘,同为及第第十,今日当仰月对饮之。”
“在下岂敢与相公相提并论,士林中谁人不知,相公乃重和第真正的状元公,相公如此谦让,实令在下惭愧”欧阳澈侧坐着身子,谦恭地说道。说实在的,他在东华门外见王秀的睿智,从心颇为敬佩,不然也不会今日之行,当王秀如日中天时,当年的那点破事被翻了出来,有人传开王黼为了巴结赵楷,在名次上打压王秀。
欧阳澈不失得体的恭维,王秀听着颇为舒坦,回想起当年自己初次拜会蔡京情形,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自己的位置掉了个罢了!隐隐感到欧阳澈所图非浅。
他心下感慨,脸上仍旧挂着淡淡地微笑,摇首道:“德明,你我年纪相差无几,某不敢令尊驾自谦。”
“当年在下轻狂,要不是相公,或许早被夺了功名!”欧阳澈很感慨,当年幸亏王秀周旋,他们这些领头的学子。才没有被耿南仲构陷,说是再造之恩也不过份。
王秀淡淡地道:“当年,诸公是出于义愤,也不是什么大事,某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
“相公高义,在下惭愧。”
王秀不愿再在虚文上过多纠缠,不需要绕许多弯弯肠子,开门见山地道:“如今天下事务纷杂,国策当如何?以德明之能,必有所教我,还望不吝赐教!”
欧阳澈一怔,王秀做为堂堂的两府执政,竟然向他一个区区新进进士问策,说的如此直白,让他一时间无法跟上王秀跳跃性的思维,急忙道:“军国大计是两府诸公所参,在下见识愚鲁,身份卑微,只怕让相公失望。”
王秀摇首叹道:“身在高位,渐渐远离生民,两府重臣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高坐庙堂之上,坐谈生民疾苦,但谁又能亲身经历?最终是上行下效,区区小县的知县,能深入民间的也不多了!就算他们看到生民疾苦,能上报朝廷的也少。各地风俗人情不一,守臣为求考功升迁,无不讳病忌医,最后吃亏的却是生民。”
“当年,我曾经努力过,但收效甚微,连总理公署也维持不下去,德明是有心之人,一腔热血未冷,还望能够直言。”
王秀的话说地欧阳澈动容,他起身行了一礼,激动地道:“相公有此心意,实乃朝廷之福,天下生民之幸。”
王秀做请起的手势后,正色道:“不要多礼,请坐,有话旦讲无妨。”
欧阳澈重归座位,端起杯子品了口茶,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当年,相公与鲁公创总理公署、银行和海事局,节制天下钱庄、资库、海外贸易诸事,在下那时颇为关注,认为相公初衷是为朝廷减少应奉之事,补助农耕、扩大贸易,认为这是善政。”
“但是,公署落入蔡攸手中,把持任用官吏,贪官污吏横行于市,市舶司、榷场几乎瘫痪。所幸,海事局和银行由钟离侍制把持,然后是沈侍制,但放农事贷款不过八厘薄利,有些银行官吏二分贷出,获利不入官府,多落入私囊故而盘剥生民不下于应奉司。”
王秀点了点头,算是默认,这些事毕竟是实事,就算睿智的钟离秋,也没余办法完全禁止,他无法否认。
“相公岂不闻王荆公青苗法,竟然让市井商贩认购青苗钱,这何等荒唐之事,变法岂能不败!而今,银行主要在最为富庶的州郡,物产丰富,一岁二熟,农户多殷实,本就不许太多农耕房贷,只须在平时不要加重徭役以误农时,就是对百生姓的仁政。所以,在下以为朝廷应节制监督各地钱庄、资库,管办海外贸易即可,大可不必参与民生事务。况且地方上自有守臣,何须再设监司,徒增朝廷用度,加百姓负担。”
“在下倒是认最生利者,是相公所议海外贸易,于国于民均是大善。”
王秀无奈地笑道:“好见识,可惜多年没有官船出海。”
“茫茫重洋,相去万里,抛家弃子,没有巨利,谁愿意为他人权作嫁衣。”欧阳澈的见识倒是入骨三分。
王秀当然明了,赵鼎等人组织不了一支官办船队,他忽视了做为典型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地安逸性,他们并不主张大动干戈,大规模由官方远渡海外征战、贸易,并非是一朝一夕可成之事,需要转变整个社会的意识。
纯海洋国家的构想,是非常不现实的,天朝的陆地非常大,土地也很肥沃,让人不太想去海上冒险。况且,他相信以后也会不断开疆扩土,只有从思想民风去改变,主动地去出海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他很欣赏欧阳澈的眼光,一言击中要害。他让李宝和上官谦南下,就是要进行海外扩张,大宋的官船队组建提上议程,他已经把想法付诸实施。
“德明所言及是,真可谓一句惊醒梦中人。”
当欧阳澈在王秀府邸大门,前递上名帖后不多时,却惊讶的看到王秀亲自相迎,直接引入他的书房中。
欧阳澈简直是受宠若惊,惊讶、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在他们这群士子中,普遍认为王秀的诗赋才名,可谓文坛中的领袖人物,绝对能得到尊敬的前辈。
靖难勤王,中兴大宋社稷,功业当世难有人望其项背,就是李纲也无法与之比拟,用如日中天来形容毫不过分。
王秀竟然开中门前来相迎,日后传出去,身价亦是平添百倍,岂能不又惊又喜,他也是人,还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岂能没有虚荣心?
欧阳澈恭恭敬敬地端坐在下首客座上,王秀待上茶之际细细打量他,见对方衣饰崭新,修饰齐整,显然很重视此次拜会。心下有了计较,温和地笑道:“德明与某竟是如此有缘,同为及第第十,今日当仰月对饮之。”
“在下岂敢与相公相提并论,士林中谁人不知,相公乃重和第真正的状元公,相公如此谦让,实令在下惭愧”欧阳澈侧坐着身子,谦恭地说道。说实在的,他在东华门外见王秀的睿智,从心颇为敬佩,不然也不会今日之行,当王秀如日中天时,当年的那点破事被翻了出来,有人传开王黼为了巴结赵楷,在名次上打压王秀。
欧阳澈不失得体的恭维,王秀听着颇为舒坦,回想起当年自己初次拜会蔡京情形,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自己的位置掉了个罢了!隐隐感到欧阳澈所图非浅。
他心下感慨,脸上仍旧挂着淡淡地微笑,摇首道:“德明,你我年纪相差无几,某不敢令尊驾自谦。”
“当年在下轻狂,要不是相公,或许早被夺了功名!”欧阳澈很感慨,当年幸亏王秀周旋,他们这些领头的学子。才没有被耿南仲构陷,说是再造之恩也不过份。
王秀淡淡地道:“当年,诸公是出于义愤,也不是什么大事,某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
“相公高义,在下惭愧。”
王秀不愿再在虚文上过多纠缠,不需要绕许多弯弯肠子,开门见山地道:“如今天下事务纷杂,国策当如何?以德明之能,必有所教我,还望不吝赐教!”
欧阳澈一怔,王秀做为堂堂的两府执政,竟然向他一个区区新进进士问策,说的如此直白,让他一时间无法跟上王秀跳跃性的思维,急忙道:“军国大计是两府诸公所参,在下见识愚鲁,身份卑微,只怕让相公失望。”
王秀摇首叹道:“身在高位,渐渐远离生民,两府重臣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高坐庙堂之上,坐谈生民疾苦,但谁又能亲身经历?最终是上行下效,区区小县的知县,能深入民间的也不多了!就算他们看到生民疾苦,能上报朝廷的也少。各地风俗人情不一,守臣为求考功升迁,无不讳病忌医,最后吃亏的却是生民。”
“当年,我曾经努力过,但收效甚微,连总理公署也维持不下去,德明是有心之人,一腔热血未冷,还望能够直言。”
王秀的话说地欧阳澈动容,他起身行了一礼,激动地道:“相公有此心意,实乃朝廷之福,天下生民之幸。”
王秀做请起的手势后,正色道:“不要多礼,请坐,有话旦讲无妨。”
欧阳澈重归座位,端起杯子品了口茶,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当年,相公与鲁公创总理公署、银行和海事局,节制天下钱庄、资库、海外贸易诸事,在下那时颇为关注,认为相公初衷是为朝廷减少应奉之事,补助农耕、扩大贸易,认为这是善政。”
“但是,公署落入蔡攸手中,把持任用官吏,贪官污吏横行于市,市舶司、榷场几乎瘫痪。所幸,海事局和银行由钟离侍制把持,然后是沈侍制,但放农事贷款不过八厘薄利,有些银行官吏二分贷出,获利不入官府,多落入私囊故而盘剥生民不下于应奉司。”
王秀点了点头,算是默认,这些事毕竟是实事,就算睿智的钟离秋,也没余办法完全禁止,他无法否认。
“相公岂不闻王荆公青苗法,竟然让市井商贩认购青苗钱,这何等荒唐之事,变法岂能不败!而今,银行主要在最为富庶的州郡,物产丰富,一岁二熟,农户多殷实,本就不许太多农耕房贷,只须在平时不要加重徭役以误农时,就是对百生姓的仁政。所以,在下以为朝廷应节制监督各地钱庄、资库,管办海外贸易即可,大可不必参与民生事务。况且地方上自有守臣,何须再设监司,徒增朝廷用度,加百姓负担。”
“在下倒是认最生利者,是相公所议海外贸易,于国于民均是大善。”
王秀无奈地笑道:“好见识,可惜多年没有官船出海。”
“茫茫重洋,相去万里,抛家弃子,没有巨利,谁愿意为他人权作嫁衣。”欧阳澈的见识倒是入骨三分。
王秀当然明了,赵鼎等人组织不了一支官办船队,他忽视了做为典型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地安逸性,他们并不主张大动干戈,大规模由官方远渡海外征战、贸易,并非是一朝一夕可成之事,需要转变整个社会的意识。
纯海洋国家的构想,是非常不现实的,天朝的陆地非常大,土地也很肥沃,让人不太想去海上冒险。况且,他相信以后也会不断开疆扩土,只有从思想民风去改变,主动地去出海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他很欣赏欧阳澈的眼光,一言击中要害。他让李宝和上官谦南下,就是要进行海外扩张,大宋的官船队组建提上议程,他已经把想法付诸实施。
“德明所言及是,真可谓一句惊醒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