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赵谌,如同木偶地坐在龙椅上,玉帘后的太后朱琏与五位辅政大臣各怀心事,殿内的气氛有些紧张,却又静的令人窒息。
    “各位卿家,哀家是妇道人家,不懂国家大事,朝中事仰仗各位权衡,可就王卿家提倡巡幸东南事,议一议。”朱琏终究是开口说话。
    王秀听得朱琏说话,禁不住轻轻叹气,有感于大宋的政治民主的有些迂腐,昨日里自己上的札子,孙傅、唐格等两府重臣都以知晓其意,谁反对、谁赞同,大家都心知肚明,却还要拿到明面上冠冕堂皇地庭议。
    “臣以为王大人所言巡幸东南之事,多有不妥。”
    王秀眉头微挑,他知道无论迁都还是巡幸,都会遭到那些君子们的竭力反对。不过,让他意外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不是孙傅,更不是唐格,而是张叔夜。
    张叔夜看也没看王秀,朗声道:“如今大事方定,百业待新,天下臣民无不瞻望朝廷。臣以为应以稳定大局为重,请九大王回京。此时巡幸东南,难免让各地守臣不安其位,百姓不能安其业。何况开封是百年故都,国家之根本所在,天下哪有一处能比开封城池坚固?”
    不能不说,张叔夜说的有理有据,自太祖开国,为防备晚唐地方割据,五季诸国相互攻伐,在全国范围内拆除各地城池关防,除陕西五路与河东、河北各路为防御而保留各军州城隘外,内地军州的高城深濠拆除大半。比如,整个四川只保留四座坚固的大城,东南各路虽在方腊做乱时建有不少城池,但那只是临时仓促建成,根本无法与北方大郡城关相提并论。
    真是老生常谈!王秀对张叔夜的理由极为蔑视,他相信张叔夜绝非以此理由拒绝迁都,借口、纯粹是个没事找事借口,心中应该另有它想。
    朱琏似乎有些犹豫,她的目光紧紧洒在王秀脸上,却见王秀神色如常,丝毫没有要出班反驳的意思,实不知他在想些什么,当下犹豫地道:“张卿家说的却也有理。”
    王秀下意识地看了眼秦桧,却见秦桧的双目直直地望着前面,正专注地研究精致的地面花纹,无奈地轻轻一叹,这贼厮鸟真是滑头,不见兔子不撒鹰。
    他缓缓地出班,沉声道:“臣以为张相公所言不错!”
    此话出口,在场众人无不惊讶,都以为王秀要据理力争,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自我否定,就是朱琏也惊讶说不出话,张叔夜更是转脸不解地看着他。
    却听王秀淡然一笑,缓缓地道:“只是,臣以为张相公只见其弊,而未见其利。”
    张叔夜眉头微蹙,道:“哦,还请王大人指教。”
    “不敢。”王秀淡淡地道:“张相公多年来为天子牧守一方,自是见识广博,在下岂敢妄自菲薄。”
    说着,话锋一转,语气渐渐加重,栗然道:“张相公所倚是寇莱公固守开封成例。当年寇公力排众议,请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击退契丹,不可不谓之善,下官亦是甚为感佩。不过,相公以为当今天下局面,与真宗皇帝时可有出入?南北盟约再定,朝廷暂时无力收复河北、河东,虏人铁骑和开封隔河相望,能否养兵百万御敌?”
    张叔夜摇了摇头,没有做声,养兵百万是言过其实,但他也明白留在开封,非得数十万大军拱卫不可。不要说现在一片凋敝,放在平时朝廷也负担不起。
    他顿了顿,强辩道:“只要政令清明,天下士民必然归心,区区虏人又有何惧。”
    王秀眉头一挑,玩味地道:“相公是说两位太上政令不清,误国误民?”
    这大帽子砸的,张叔夜一阵白眼,赵家父子怎样大家都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说了又是一回事,要真被王秀扣严实了,御史台那帮疯狗一阵乱咬,那真悲剧了,他不得不牙疼地道:“此一时彼一时,这个、这个.。拒敌国门外,在德不在力。”
    狗屁在德,王秀听的一阵牙疼,他也知道在场的包括张叔夜本人,也拿这话当放屁,不由地微笑道:“既是相公也认为此一时彼一时,那下官只能明言了。以下官愚见,当年契丹执政萧太后年事已高,其南侵本意不在掠我国土,而是顾及朝廷强盛,孤注一掷迫使结成百年之盟,让南北休兵、生民休息,其立意可谓甚善。寇公洞察其意,才反对天子巡幸,终成南北百年良家之好。”
    对于王秀的这番见解,在场大臣都很是吃惊,唯独朱琏饶有兴致地隔帘而观。
    “如今,虏人两次南下,山河破碎、民生疲弊、军力不振,大河之北尽染腥臊,不为我汉家所有。虏人虽然退军,但狼子野心、贪念不足,随时可能南下,他们的马队渡河,一日夜就能直抵开放城下,可谓朝发夕之。如今大宋近支皇族只有官家与康王,一旦再次围城,张相公可有把握退敌?”
    张叔夜依旧不服输,争辩道:“只要朝廷政治清明,精练禁军,据河而守,何惧区区虏人。”虽是如此说,但他心中还是有些感到不安,王秀说的并非虚言,金军的再次南下只是个时间问题,这也是两府重臣的共识。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大宋君臣一体,勤修政务,待虏人稳定河北、河东再次南下,相信以区区十余万金军,朝廷应该能守的住。对于迁都,他本无太多意见,也很赞同避开锋芒,但耳边回想起孙傅的话:‘虏人不足为患,开封乃天子根本所在,一旦迁都如龙入浅滩,虎落平阳,恐祸起萧墙。’
    他微微一颤,不经意地瞥了眼王秀,想到王秀闯营夺兵,血战入汴的胆识能耐,笑谈间让女真大帅无可奈何,手握十万锐卒,使人感到不栗而寒。一旦天子南迁,王秀若有异心,必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他和孙傅、唐格三人担心所在,唐格虽然看不上孙傅,但在这件事上,却出奇的与孙傅保持一致。
    大宋朝廷养士百余年,善待读书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士人对赵家拥戴深入骨髓。朝廷的制度也被文臣们所接受,任何有违制度的事情,在他们眼中都是不能容忍的。而王秀闯营夺兵,擅杀大将还可说得过去,但如今还是紧握兵权不放,门人更是直入班直,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接受。
    东京开封府是经营百余年的都城,纵然遭到女真人掳掠,王秀又兵权在握,但保皇的势力依然强大。在众位大臣和京城百姓的睽睽目光下,谁也也不敢过分造次。一旦南迁,失去这等根基,难不保王秀会为所欲为,到那时可就什么都晚了,这是他们反对迁都的根本原因。
    “据河而守?”王秀面上露出讥讽的笑容,风淡云轻地道:“千里大河,不知相公如何据守?时至今日,谁还认为短期内朝廷能与虏人抗衡?”
    “只要、只要我大宋君臣一体,何惧鞑虏。”张叔夜压根不相信与女真抗衡,但有些话却不能不说。
    “相公风骨,在下佩服,但老生常谈,是自取灭亡。虏人入汴,娘娘和官家出宫,何人以德服人?君臣一体,怎么丢了开封城?血肉之躯怎能和甲骑具装抗衡?”王秀嘴角上,挂着一抹讽刺意味地笑。
    不要说朱琏母子遇难,百官生民无可奈何,单说两场大战,北方禁军基本上损失殆尽,只有陕西六路保留相当兵力,再者就是赵构的兵马大元帅府,他的十余万大军还有战斗力,东南禁军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抱有幻想。
    西军还要防备党项对横山的窥视,仓促间不能调动。赵构的兵马太少,自保尚且不足,谈何言战,整个大宋能和金军对抗的也只有他,而且确实取得了局部胜利。
    尽管,王秀的胜利挽救了天下,但一个才华出众的文臣,取得如此的威望,手握整个大宋的命运,不能不让对赵家忠心大臣感到阵阵的不安。
    “王大人言重了!”孙傅见王秀言词犀利无比,大为不满,出班道:“大人也是孔门弟子,读的是圣贤之书,岂不闻兵者凶也,圣人不肖此道。虏人虽是凶蛮,然我等可以圣人之道循之,以礼义感知.。”
    王秀对孙傅的迂腐感到可笑,又有些可怜,这种人对国家确实是忠心不二,但往往国事也败坏在他们身上,空谈误国,书生之见,酸不可闻啊!也不待孙傅说完,他冷眼看着孙傅,嘴角依旧挂着充满讽刺意味地笑。
    孙傅无意中看向王秀,那副玩味的表情,心中一颤,似乎想到了什么,老脸顿时一红,再也说不下去了,那道笑容,让人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
    “王大人,虏人若再来,迁都又有何用?”唐格冷不防说了一句。
    “相公,不是迁都,是天子巡幸。”

章节目录

权倾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王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风并收藏权倾大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