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手里拿着军情竹简,思忖道:“这份报告上写的很清楚,赵亮是奉主将赵括之命,指挥伤兵军团,作为四路突围部队之一,从秦军的丹水防线一路杀出来的。突围的时候,他们有两万兵马,眼下能平安回到滏口陉要塞的还剩一万三千多人。说实话,这很不容易啊。”
晋阳公主补了一句:“正如君上说的,赵亮带领的并非精锐主力,而是由伤兵组成的杂牌军团,人数又只有两万。所以岂止是不容易啊,简直就是奇迹。”
这个说法,立刻得到了在场文武百官的认可。平心而论,秦国军队究竟是什么水准,武安君白起又是怎样的统帅,大家心里都有数,能在对方重重围困之下拼杀而出,况且还是一群老弱残兵,称之为奇迹毫不夸张。
眼见大臣们如此议论,赵王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他轻轻咳嗽一声,道:“嗯,难得也好,奇迹也罢,总归能平安回来就是好事。那一万三千儿郎,都是咱们赵国久经沙场的老兵,顺利突围着实可贵。赵晶、杜卓,你们看,这支部队暂时该怎么安排啊?”
身为国尉的杜卓,乃是两朝元老,执掌军务多年又一向与晋阳公主、廉颇等人关系匪浅。此时听赵王垂询,他却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望向了新任主将赵晶。
赵晶对于赵亮的成功突围,同样也是颇感意外。之前他完全没有想到,在秦军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竟还有人能活着走出来,而且活着出来的,居然还是自己那位同父异母、不共戴天的倒霉哥哥。
他沉吟片刻,阴恻恻的答道:“我王明鉴。眼下那个赵亮所说的,都是他的一面之词。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恐怕还须仔细甄别一番后,才能下定论。”
赵琦闻言秀眉一挑,不客气的问道:“赵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晶不慌不忙的笑了笑,答道:“没有调查,谁敢保证是他不是投降了秦国,作为奸细,回来图谋不轨呢?”
此言一出,在场的群臣无不轻呼一声,就连赵王和平原君都忍不住又皱起眉来。
晋阳公主粉面含霜,忍不住斥道:“放肆!你这分明是在血口喷人!哦,你率领三万兵马,不战而逃,回来邯郸就是大功臣,赵亮带着一万多弟兄浴血厮杀、奋力突围,回来就成了奸细。你如此诽谤那些将士们,难道不羞耻吗?”
赵晶无所谓的耸了耸肩,笑道:“公主此言差矣。首先,末将并非不战而逃,完全是因为提前看破了敌人的诡计,才在危难降临之际,拯救了我大赵的三万兵马。与之相反,赵亮的情况可就非常可疑了。”
“哦?何处可疑呢?”平原君好奇的问道:“你能否给我们分析分析。”
赵晶拱手道:“我王、君上,臣是这么认为的。两军决战之初,秦国人为了引诱我军深入,所采取的战术动作多半隐蔽而收敛,各路合围部队或藏于山谷,或行进在路上,尚未完成稳固的壁垒。彼时如果全力突破,可能还有很大的机会透阵而出、脱离困境。但是……”
他略微顿了顿,瞥了一眼满脸气愤的晋阳公主,继续侃侃而谈道:“但是,现在距离秦军完全合围我军,已经过去二十几天了。在武安君白起的亲手布置下,敌人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构筑了坚固的防线,甚至就连秦王本人都亲赴河内郡,征召十五岁以上的男人,组建了河内军团,用以封锁我军突围和救援的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别说是一万三千残兵败将,就是一万三千只飞鸟,恐怕也未必能飞出长平!”
赵王听得沉思不语,好半天功夫都没有吭声,平原君则抚了抚胡须,语带疑惑道:“这么说,你感觉其中有诈?”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臣不敢妄加断定。”赵晶道:“不过就秦军的作战态势而言,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极有可能会越过太行山脉,兵锋直指邯郸,而滏口陉要塞,正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赵晶的这番诛心之语,朝堂上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当然也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凭赵亮和他的伤兵军团,根本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的逃出秦军手掌,除非是双方达成了什么默契或协议,比如,赵亮凭借一万三千兵马,替秦军骗下位于太行山和华北平原之间的战略要地——滏口陉。
此时,赵王忽然把眼睛一瞪,开口问道:“赵亮他们现在人在哪里?已经进入要塞了吗?”
平原君连忙答道:“哦,还没有。要塞守将也同样不确定赵亮的情况,所以没敢让大军入城,而是把他们安置在了城外的军寨之中,同时向朝廷报告,请求下一步的指示。”
“还好还好,”赵王闻言松了口气:“守将的做法很谨慎、很周全,回头要着重嘉奖。”
眼看大王顺着赵晶的分析,已经开始对那支突围孤军产生了防备心理,接下来说不定还会整出什么其他幺蛾子,晋阳公主不禁暗暗忧心,连忙看向国尉杜卓。老头儿见状会意,大步走出朝班,向着御座拱手说道:“启禀我王,赵晶将军的顾虑,虽然听上去有些道理,但是也不必如临大敌、乱了方寸。依老臣看,这些将士绝无问题。”
“哦?老爱卿何出此言呢?”赵王有些好奇的问道。
杜卓上前一步,朗声道:“首先从时机的角度看,秦国人断不会采取赵晶所说的那种策略。他们虽然在长平地区围住了我们的主力,但目前双方仍处在对峙阶段,我们冲不去,他们也吃不下来。一旦秦军稍有松懈,赵括将军还可能把握宝贵的机会,反给他们之命一击。”
晋阳公主补了一句:“正如君上说的,赵亮带领的并非精锐主力,而是由伤兵组成的杂牌军团,人数又只有两万。所以岂止是不容易啊,简直就是奇迹。”
这个说法,立刻得到了在场文武百官的认可。平心而论,秦国军队究竟是什么水准,武安君白起又是怎样的统帅,大家心里都有数,能在对方重重围困之下拼杀而出,况且还是一群老弱残兵,称之为奇迹毫不夸张。
眼见大臣们如此议论,赵王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他轻轻咳嗽一声,道:“嗯,难得也好,奇迹也罢,总归能平安回来就是好事。那一万三千儿郎,都是咱们赵国久经沙场的老兵,顺利突围着实可贵。赵晶、杜卓,你们看,这支部队暂时该怎么安排啊?”
身为国尉的杜卓,乃是两朝元老,执掌军务多年又一向与晋阳公主、廉颇等人关系匪浅。此时听赵王垂询,他却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望向了新任主将赵晶。
赵晶对于赵亮的成功突围,同样也是颇感意外。之前他完全没有想到,在秦军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竟还有人能活着走出来,而且活着出来的,居然还是自己那位同父异母、不共戴天的倒霉哥哥。
他沉吟片刻,阴恻恻的答道:“我王明鉴。眼下那个赵亮所说的,都是他的一面之词。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恐怕还须仔细甄别一番后,才能下定论。”
赵琦闻言秀眉一挑,不客气的问道:“赵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晶不慌不忙的笑了笑,答道:“没有调查,谁敢保证是他不是投降了秦国,作为奸细,回来图谋不轨呢?”
此言一出,在场的群臣无不轻呼一声,就连赵王和平原君都忍不住又皱起眉来。
晋阳公主粉面含霜,忍不住斥道:“放肆!你这分明是在血口喷人!哦,你率领三万兵马,不战而逃,回来邯郸就是大功臣,赵亮带着一万多弟兄浴血厮杀、奋力突围,回来就成了奸细。你如此诽谤那些将士们,难道不羞耻吗?”
赵晶无所谓的耸了耸肩,笑道:“公主此言差矣。首先,末将并非不战而逃,完全是因为提前看破了敌人的诡计,才在危难降临之际,拯救了我大赵的三万兵马。与之相反,赵亮的情况可就非常可疑了。”
“哦?何处可疑呢?”平原君好奇的问道:“你能否给我们分析分析。”
赵晶拱手道:“我王、君上,臣是这么认为的。两军决战之初,秦国人为了引诱我军深入,所采取的战术动作多半隐蔽而收敛,各路合围部队或藏于山谷,或行进在路上,尚未完成稳固的壁垒。彼时如果全力突破,可能还有很大的机会透阵而出、脱离困境。但是……”
他略微顿了顿,瞥了一眼满脸气愤的晋阳公主,继续侃侃而谈道:“但是,现在距离秦军完全合围我军,已经过去二十几天了。在武安君白起的亲手布置下,敌人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构筑了坚固的防线,甚至就连秦王本人都亲赴河内郡,征召十五岁以上的男人,组建了河内军团,用以封锁我军突围和救援的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别说是一万三千残兵败将,就是一万三千只飞鸟,恐怕也未必能飞出长平!”
赵王听得沉思不语,好半天功夫都没有吭声,平原君则抚了抚胡须,语带疑惑道:“这么说,你感觉其中有诈?”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臣不敢妄加断定。”赵晶道:“不过就秦军的作战态势而言,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极有可能会越过太行山脉,兵锋直指邯郸,而滏口陉要塞,正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赵晶的这番诛心之语,朝堂上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当然也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凭赵亮和他的伤兵军团,根本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的逃出秦军手掌,除非是双方达成了什么默契或协议,比如,赵亮凭借一万三千兵马,替秦军骗下位于太行山和华北平原之间的战略要地——滏口陉。
此时,赵王忽然把眼睛一瞪,开口问道:“赵亮他们现在人在哪里?已经进入要塞了吗?”
平原君连忙答道:“哦,还没有。要塞守将也同样不确定赵亮的情况,所以没敢让大军入城,而是把他们安置在了城外的军寨之中,同时向朝廷报告,请求下一步的指示。”
“还好还好,”赵王闻言松了口气:“守将的做法很谨慎、很周全,回头要着重嘉奖。”
眼看大王顺着赵晶的分析,已经开始对那支突围孤军产生了防备心理,接下来说不定还会整出什么其他幺蛾子,晋阳公主不禁暗暗忧心,连忙看向国尉杜卓。老头儿见状会意,大步走出朝班,向着御座拱手说道:“启禀我王,赵晶将军的顾虑,虽然听上去有些道理,但是也不必如临大敌、乱了方寸。依老臣看,这些将士绝无问题。”
“哦?老爱卿何出此言呢?”赵王有些好奇的问道。
杜卓上前一步,朗声道:“首先从时机的角度看,秦国人断不会采取赵晶所说的那种策略。他们虽然在长平地区围住了我们的主力,但目前双方仍处在对峙阶段,我们冲不去,他们也吃不下来。一旦秦军稍有松懈,赵括将军还可能把握宝贵的机会,反给他们之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