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之前查的北仓一案,和这事有关吗?”英奴很快嗅出这其中一丝诡谲,最不愿联想的便是,难道又无粮可调?国朝动辄就空虚到如此地步,这个朝廷到底何以运作到今日的?龙椅上的天子又是何以自处的?
“今上当问廷尉,廷尉来台阁调取账册,臣才知失察至此,官仓储粮实际数目,同归档账册所记,天壤悬隔,臣有罪,罪在臣躬一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而臣不明不察,有负圣托,还请今上降罪。”
便是他这人,说起套话来,也是让人害怕的,英奴冷冷瞧着他,说了这半日,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般,到底是何内情,他成去非为何不再说清楚些?
脑中一转,很快清明,好一个百官之本,录尚书事的又不是他,他反倒大包大揽把罪责扛下来了,虞仲素不是韦公,即便当下人人也要尊称一声“虞公”了,大司徒就坐在前头,成去非话已至此,录尚书事的几位还坐得住吗?
果不其然,中书令张蕴很快接言道:
“尚书令当把来龙去脉说明白些,御前奏事,岂能语焉不详?”
话听着有几分不客气,可张蕴神情却恳切,成去非微微颔首,“官仓一事,当由廷尉面圣直奏,非臣职责,臣所言,乃台阁之过。”
言毕顾曙只好出列:“臣有罪,度支岁入有常,现当事物繁多,臣有失细密,致碍当务之急需,还乞今上降罪。”
这是查出什么来了,一个个的,尽在这里装正卖勇,英奴焉能不知?成去非挑这个头,他尚书台一众人自然紧随其后,还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是针对何人而发,却偏要说的处处替君父着想,言臣子之大义,横竖官仓的事,同朝堂之上这众卿家脱不了干系,是故大司徒光禄勋大夫司隶校尉等人毫无动静?倘真无干系,成去非缘何当众提及?
尚书令到底是精明啊,英奴心底幽然叹息,他有意借题发挥,却又只肯蜻蜓点水,好似一枚石子轻轻巧巧落入水中,早搅乱一池子人心,自己置身事外,大有等人入榖之意。众人见他所言不过冰山一角,知情的不知情的倒出奇一致地沉默,眼下谷粮正是敏感之事。一时殿中寂寂,连呼吸声都能教人生出几分焦躁。
“既如此,廷尉也有罪,一件事,这才多久,就弄得自相矛盾,先言官仓满库,后云账目有错,许自有疏漏之处,却不能不说亦有欺君之嫌,廷尉署这是如何当差的?还请今上明鉴。”虞仲素慢悠悠接了话,不无道理,众人只点头称是,一时又交头接耳窃窃私议起来。
成去非并不接这茬,只道:“廷尉如何奏事,今上又要如何鉴察,不是臣等此时所能妄自臆测的。”
还是这么滴水不露,英奴听得憋闷,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事情并未摊开来讲,难道只有天子一人蒙在鼓里?还要耐着性子等那廷尉不知琢磨了多久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折子?
“那朕就等着廷尉给个说法,方才尚书令既言府库出了问题,看来光是开仓救济难能安抚百姓,众卿可还有要说的?”英奴两眼茫茫然望着前方,心头莫名一阵愤恨,他的百姓眼睁睁等着君父去救,君父却只能坐在这里跟群臣们明里暗里地较着劲!
他成去非心也是烟的么?英奴不知为何,总是忍不住去思量成去非,目光在他身上看似游移一阵,很快便收了回去。
“近年江左多灾,只靠朝廷一味地救济并非长久之计,除却常用的开仓放粮,蠲除税调等,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堵其害。建康水利,向来弊端多生,朝廷应优选精通水务之人,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说到此,稍作停顿,才引到都水台上:
“都水台敷衍了事,尸位素餐,焉能堪此重任?今上当转都水监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臣欲荐一人,原大司农左丞史青,此人治水多有心得,耗十年之功著《农政全书》三卷,言之有物,于世大有裨益,还望圣鉴。”
成去非如此突兀地忽举荐起大将军故人,一时引得众人侧目,就连英奴亦露出了匪夷所思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开口,便有人起身攻讦道:
“史青乃逆贼余党,昔日今上弘宽恕之德,念他未有助纣为孽之心,免其为庶人,已是天大的恩德,尚书令举荐此人,用意何在!”
一时群情汹汹,眼看就要吵起来,成去非果断截住了众人:“大人既已说史青并无助纣为孽之心,实则只因乃前大司农门生之故,遂视为逆贼一党,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能人所出,何必常处,眼下当务之急,乃排水利之困,解百姓之灾,何必一味纠缠前事?倘复启用史青,更能彰显君父用人之胸怀,可谓兼美,诸君缘何咄咄相逼?”
英奴心下听得通体舒朗,似有所悟:“尚书令此言有理,”说着绕开众人,只继续问:“这一回海水倒灌,损伤无数,疏浚修堤等事百废俱兴,不过,”天子一时犯难,说到底仍是钱粮空虚,捉襟见肘,受灾百姓仍需救济,正所谓“一寸堤坝一寸金”,哪里有多余的钱粮来兴修水利?
成去非似早有所料,很快接上话:“今上,大可‘以工代赈’,灾民出一天工,便能领到一天的钱粮,这样,灾民既得了赈济,又不耽搁工程……”
话音未了,听得英奴心头一振,忍不住拍掌道:“卿这法子可谓两全!”
天子内心由衷振奋,不免有些失态,随即意识到,便掩了掩情绪,轻咳一声:“尚书令此举真乃良策,解朕燃眉之急也,此事就交付于你全权操办。”
朝会一波三折,至此众人才明白尚书令用意所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原在这上头,“以工代赈”听上去确是合情合理一举两得的好法子,可他方才所提官仓一事,到底萦绕于众人心头,不知后头又是一场何等模样的风浪……
第135章
台阁。
众人埋首于各自的案几前,手底忙碌不停。成去非命顾曙拿来近期朝廷各样开支用度帑簿, 待一一细看了, 方询问起府库给水利这一项能留出多少, 顾曙一时作难:“上回下官提的开渠一事已经着手进行……”
“我明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尽力而为吧,”成去非皱眉,“都水台那帮人玩忽职守, 理应罚俸, 你看着定个数,另外, 此次石头灌水, 商船损失严重,可适当减免商税,不要把人逼得太紧了。”
顾曙点头:“这个下官心里有数,待史青应征,他拿出方案来,下官再细算这笔账。”
说罢又把一沓账册搬出, 道:“四姓家资已全部查清, 这里头包括田产、庄园、所占各处山泽湖泊, 另有僮客奴婢等,还请大人过目。”
“你辛苦,”成去非瞟他一眼,“四姓不易查, 你我心知肚明,你有难处,能理出这些来,难能可贵。”说着却不急于看,“有一事,你得提醒下王靖之,近日底下转运过来的公粮,务必得留心,千万不能再出岔子,都先往北仓里上。另外,这次赈灾,怕是江南一带力所不逮,”他脑中思忖片刻,提笔舔了墨,“也只能先从徐州广运仓调粮应付当下,我这就上折子。”
顾曙留心他话中所提北仓,难免想到官仓失窃一案,并不知查到哪一步了,只听说治粟都尉,以及守城的两个将领,皆下了监,可却仍迟迟没有结案,心底蹊跷,也不好多问。廷尉审案,照国朝惯例,其他官员要避嫌,不得插手妨碍有司公正执法,可上一回,上谕既准了尚书令有协同会审的特权,成去非自然是在第一时间便可详知内情,算来,竟要比天子还快上一步,顾曙不禁略略看了看他,见他已伏案写起折子来,一时无言,那边虞归尘等人把各州郡县的制考课一事业已完成的差不多,几位尚书郎不知何时起身聚到了一处,低低议论着什么,顾曙张望几眼,不由想到大司徒如今新开府,正在辟召掾属,目光便落在了虞归尘身上。
众人出宫门时,天已向晚,暮云犹如青灰瓷釉,而空气中似乎仍残留着海水淡淡的咸腥之气,成去非并未直接回乌衣巷,而是解了匹马,仍往石头城南麓去了,众人见他一骑绝尘驶离视线,都明白尚书令这又马不停蹄视察灾情去了,彼此相视一眼,微微叹息,不知是为这乌飞兔走的一日行将逝去,还是为那兀兀以穷年的劳心斯人。
南麓积水尚未褪尽,深处仍能没到双膝,不过街上漂浮杂物已清理干净,见中书舍人奉旨领府衙一众人正有条不紊善后,成去非无意上前,调转马头正要走,不想中书舍人已瞧见他身影,扬声喊住了他。
成去非闻声翻身下马,中书舍人则快步赶过来先见了礼,方道:“尚书令大人来得正好,某正有一事不知如何应对,”说着朝不远处努了努嘴,示意成去非看。
只见一群百姓围做一团,不知在干些什么,成去非本以为是在等着领救济的谷米,走近了看,原是几个家仆模样的人坐在那中间,两侧分别站了一人挑着大灯笼,正命一个个百姓依次上前,男子一拨,女子一拨,仰面伸臂的,仔细考量一番,才问姓名年龄,又由坐中一人执笔记录,道一声“过”,下一个便继续上前。
盯了良久,成去非忽明白过来,上前正欲拨开人群相问,只听里头高声喊了句“今日就到这!明日再来!”话音一落,人群登时骚动不已,似是极为不满,纷纷道:
“排了一日呀!刚轮到就没了!”
“是的啊,明日再来排吧!”
百姓四处散去,仍不忘回看那些被留下的,满脸的艳羡不言而喻,成去非推开几人,径直走到那几个家仆面前,略微打量了一眼,看着那执笔的道:
“这是买人吗?”
执笔的眼皮都不抬,只当还是中书舍人带的官府那帮人,一壁收拾着手底,一壁拉长了声音:“我们愿买,他们愿卖,难道要在这等死?朝廷的粮食可不够这么些人过冬的!”
说罢搓了搓手,直起身子,又跺了几下脚,乜了一眼身侧站着的百姓,满脸的不耐烦:“都带回去!”
“你们是哪家的,谁让你们来买的人?”成去非面色已很不好,一旁的中书舍人则抱肩而立,也不说话,心下只想着这尚书令来的真是巧,这公然趁火打劫的世家,他得罪不起,管束不得,便是上呈天子怕也一时无益,不过成去非来了事情就好办了,素来风闻乌衣巷大公子执法凛凛,是江左一众青年子弟中最与众不同的人物,朝堂之上虽常见,可总难免太过庄重矜持了些,此刻市井乱巷,小民之地,他倒正能趁此观摩领教。
执笔的这位不由抬首,却并不认得成去非,再一瞥,瞧见中书舍人就在一旁,心底了然,以为他二人不过官家临时来安抚灾民的,虽觉成去非神情冷峻,看着不太好招惹,却也无半分畏惧之意,竟白了他一眼:
“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仗着是官家就没完没了吧?官家也没说不准人买奴婢呀,方才我已说的够清楚,这些人被买了去,那是他们的造化,大人们不想法赈灾去,跟小人在这找什么别扭呀?”
此人有意把调子拖得阴阳怪气,说完不再理会成去非,只瞪着那两个挑灯的:“愣着干嘛,走呀!”
成去非眼中闪过一丝厌恶的神色,面上并无多少表情:“话还没说清楚,你们敢走?”
这人忽噗嗤一笑,冷冷道:“这位大人,本朝哪一条律法不许人买奴婢了?就是这位大人家中,难道一个奴婢都没有?”
成去非听得齿冷,只道:“你还不配跟我讲理,说,你们到底是哪一家的?乌衣巷四姓?还是温韦张朱?”
听他一语点尽这江左最有权势的几大世家,这人明显愣怔了一下,再看他神色,不怒自威,语透深寒,脑中早转了几圈寻思着既敢这般直接点名道姓,怕是他身份不同寻常,脸色遂缓了缓:
“小人也是奉主人之命,哪里敢擅做主张,这位大人倘深究,还劳烦您去见我家主人,”说到此,想了一想,接着道,“这两日也不止我家来买奴婢,大人不信,大可连来几日便知小人所言不假。”
末了,底气忽又足起来:“小人正是城南温家的下人。”
言毕犹豫一下,仍要试探:“不知大人姓甚名甚,小人回去也好禀告我家主人。”
一侧中书舍人早听得冷笑不止,这豪门世家的一介家奴都猖狂至此,竟威胁起朝廷命官来了!以往常说前大将军的家奴飞扬跋扈至极,如今大族家奴亦不遑多让!他只当他们这些不过是无关紧要之人,才来督查灾情,那最金贵的,自然无须亲临。正想着,只听成去非忽低喝一声:“来人!”
中书舍人忙打了个手势,示意随从上前,成去非随即冷声道:“掌他嘴!”
随从高声应了,上前左右开弓甩了两巴掌过去,直打得此人往后趔趄老远,这人哪里服气,嘴里一股温热血腥翻上来,捂嘴咬牙道:
“大人不肯说就算了,缘何打人?!就是……”
一语未了,那侍从又补了一巴掌给他,狠狠道:“尚书令的名讳岂是你这狗东西能问的!”
这人心里一震,脊背上陡然窜过阵阵惊惧,腿脚早软,也顾不上木了半边的脸,匍匐于地忍痛不住叩头道:“小人瞎眼,竟不认得大公子,小人这是昏了头……”说着扬手就开始抽自己的脸,嘴中因含着血断续说了什么,并不能听太清,眼见把自己扇到支撑不住,成去非朝侍从打了个手势,侍从便上前断喝一声:
“还不快滚!”
那两个挑灯的此刻早吓得魂飞魄散,也不敢过来搀这人,晾在别处的百姓亦看得目瞪口呆,见这买人的几个连滚带爬去了,也不管自己,忍不住跟上前去,那侍从一把拦住了:
“你们不能走!该回哪儿回哪儿!”
为首的汉子一脸激动:“小民能回哪去?家里死得七七八八,庄稼也淹了……”
成去非上前打断了他:“朝廷自然会安顿你们,你们为何不想想,做了人家的奴婢,就没了自己的田,得不偿失。”
大汉登时换做一张苦瓜脸:“大人不知,小民的田都在那低洼处,这水一时半会褪不干净,这一季没法补种,冬天挨不过去,明春的种籽更无着落,”说着忽长叹一声,“即便没这回海灾,小民也不打算种田了!”
成去非不禁追问:“为何?”
这汉子是个直肠子,并不懂在官府前该有些禁忌避讳,索性一股脑全说了出来:“好地小民们自然捞不着,全都是薄地,长不了多少庄稼不说,还得完粮纳税,小民不种也罢!倒不如给那世家当荫户去,不要交税,又吃得饱!在哪儿都是一样卖力气!”
粗粝的声音不绝,便是后头中书舍人听罢也沉默不语,只望着成去非。小民无心之语,正触及当下土断大计,成去非此刻才真正明白过来,为何祖皇帝晚年土断不能成功,为何那些搜括出的人口,很快又重新寻求世家庇佑,再度成为荫户,而不肯自己经营田地。
那汉子说罢,其余人等纷纷跟着附和几句,侍从见成去非神情不定,忙喝止了百姓,随即往四下里驱散了。中书舍人见状便上前道:“尚书令在台阁操劳一天,还是早些回去歇息。”
成去非四下看了看,仍有人在奋力除着积水,吆五喝六的声音不时传送过来,头顶并无星斗,笔直的长街揉进夜色,风比起前些日来又冷厉了许多,灰蒙蒙的石头城上空被乱叶分割成许多破碎的片屑,正如此时立在苍穹之下他自己的心思,阴郁而又零乱。
偶有小民抬首用猎奇的目光瞥一眼这几位平日罕能见着的大人们,成去非同他们对视一瞬,很快上马,一路疾驰回府,到了家门口,小厮过来牵马,福伯已走上前来,关切问道:
“大公子饿了吧?老奴让人这就送饭去。”
这一句成去非不知听了多少回,此刻心底却说不出的怅然,他无论何时回到府邸,皆有人嘘寒问暖,伺候周到,那石头城的百姓呢?饥乎?寒乎?这样的问题自然是不需要回答的。
等到饭食备好,他寻出早前史青回的那封书函佐餐,正边吃边思索着,外头忽有叩门声,得了他的应允,四儿便小心翼翼来到跟前,见他正用饭,心底有些犹疑,成去非侧眸问道:
“是姑娘有事?”
四儿忙连连点头:“姑娘自昨夜起,就发了高烧,杳娘请大夫来看,药也服了,可烧却不退,还请大公子再定主意。”
成去非只得搁筷起身,知道她这是给自己暖身子暖出病来了,一壁往外走,一壁问四儿:“杳娘不知去请家中相熟的御医么?”
第136章
“请过了,”四儿一脸愁云, “姑娘似乎很怕苦, 勉强喝下去, 倒得又吐了大半。”
这便无好法了,成去非稍觉棘手,刚出了园子,就见赵器匆匆而来:“吴公子来了,是领听事还是书房?”
虽清楚大公子见近人向来多在书房, 可照例还要问上一句, 成去非思量了一下,冲赵器点头, 赵器便知和往日一样, 折身去请了。
“我晚会过去,让杳娘请大夫再来一趟,姑娘身边不能离人,你小心伺候。”他简单交代两句,转身回书房去了。
吴冷西仍着私服骑驴而来,北仓的案子后续实在出乎他意料, 本以为牵扯到韦少连便已是惊天的事, 禁军身份敏感, 私自盗粮,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不料中领军忽自己找上门来,他和郑重才知事情牵扯太深, 此案以民女开场,禁军首领收场,到底该如何了局呢?
“师哥,我这次来,要告诉您的是,”吴冷西并不打算久留,只站着说话,“成将军他知道我会来找您,所以让我告诉您,这个案子,他愿意担下来,但能担到哪一步,他说了算。”
几案上是成去非未用完的饭菜,吴冷西见他吃的还是那样少,眼里不禁闪烁了一下,面上多少有些黯然:“老师倘在,还能劝得师哥两句,我们说怕是不顶用的。”
成去非本全神等着他往下说,半路忽岔开了话,且又是提及恩师,遂淡淡道:“老师倘在,不会劝我。”
说着捡了块鱼递进了嘴里,吴冷西见状摇首:“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师哥不该这么熬,师哥到底也是血肉之躯,老师在,也会劝您爱惜身子的。”
成去非咀嚼了几口,才点头笑道:“你一个文弱书生,也好意思来教导我?说正事吧!”
就知道多说也无益,吴冷西只得拾起方才的话题:
“卷宗我不便带出,成将军的供词里所述,不过是因去年捐粮而致家中亏损,遂利用职权之便有了盗粮一事,这个罪,将军愿领,其他则不肯说,将军的意思是您该明白他的苦心。”
“就这些?”成去非挑眉,“卷宗上你就记的这?”
吴冷西微微欠身:“将军还说了一句,窥窃神器,包藏祸心,这样的口实,尚书令担不起,成家也担不起,请大人细思量。”
话虽出口,吴冷西心底仍是不解,却也大略能猜出这批粮自是用在了不能说的地方,见成去非沉默好半日都不曾说话,提醒道:
“今上当问廷尉,廷尉来台阁调取账册,臣才知失察至此,官仓储粮实际数目,同归档账册所记,天壤悬隔,臣有罪,罪在臣躬一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而臣不明不察,有负圣托,还请今上降罪。”
便是他这人,说起套话来,也是让人害怕的,英奴冷冷瞧着他,说了这半日,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般,到底是何内情,他成去非为何不再说清楚些?
脑中一转,很快清明,好一个百官之本,录尚书事的又不是他,他反倒大包大揽把罪责扛下来了,虞仲素不是韦公,即便当下人人也要尊称一声“虞公”了,大司徒就坐在前头,成去非话已至此,录尚书事的几位还坐得住吗?
果不其然,中书令张蕴很快接言道:
“尚书令当把来龙去脉说明白些,御前奏事,岂能语焉不详?”
话听着有几分不客气,可张蕴神情却恳切,成去非微微颔首,“官仓一事,当由廷尉面圣直奏,非臣职责,臣所言,乃台阁之过。”
言毕顾曙只好出列:“臣有罪,度支岁入有常,现当事物繁多,臣有失细密,致碍当务之急需,还乞今上降罪。”
这是查出什么来了,一个个的,尽在这里装正卖勇,英奴焉能不知?成去非挑这个头,他尚书台一众人自然紧随其后,还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是针对何人而发,却偏要说的处处替君父着想,言臣子之大义,横竖官仓的事,同朝堂之上这众卿家脱不了干系,是故大司徒光禄勋大夫司隶校尉等人毫无动静?倘真无干系,成去非缘何当众提及?
尚书令到底是精明啊,英奴心底幽然叹息,他有意借题发挥,却又只肯蜻蜓点水,好似一枚石子轻轻巧巧落入水中,早搅乱一池子人心,自己置身事外,大有等人入榖之意。众人见他所言不过冰山一角,知情的不知情的倒出奇一致地沉默,眼下谷粮正是敏感之事。一时殿中寂寂,连呼吸声都能教人生出几分焦躁。
“既如此,廷尉也有罪,一件事,这才多久,就弄得自相矛盾,先言官仓满库,后云账目有错,许自有疏漏之处,却不能不说亦有欺君之嫌,廷尉署这是如何当差的?还请今上明鉴。”虞仲素慢悠悠接了话,不无道理,众人只点头称是,一时又交头接耳窃窃私议起来。
成去非并不接这茬,只道:“廷尉如何奏事,今上又要如何鉴察,不是臣等此时所能妄自臆测的。”
还是这么滴水不露,英奴听得憋闷,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事情并未摊开来讲,难道只有天子一人蒙在鼓里?还要耐着性子等那廷尉不知琢磨了多久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折子?
“那朕就等着廷尉给个说法,方才尚书令既言府库出了问题,看来光是开仓救济难能安抚百姓,众卿可还有要说的?”英奴两眼茫茫然望着前方,心头莫名一阵愤恨,他的百姓眼睁睁等着君父去救,君父却只能坐在这里跟群臣们明里暗里地较着劲!
他成去非心也是烟的么?英奴不知为何,总是忍不住去思量成去非,目光在他身上看似游移一阵,很快便收了回去。
“近年江左多灾,只靠朝廷一味地救济并非长久之计,除却常用的开仓放粮,蠲除税调等,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堵其害。建康水利,向来弊端多生,朝廷应优选精通水务之人,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说到此,稍作停顿,才引到都水台上:
“都水台敷衍了事,尸位素餐,焉能堪此重任?今上当转都水监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臣欲荐一人,原大司农左丞史青,此人治水多有心得,耗十年之功著《农政全书》三卷,言之有物,于世大有裨益,还望圣鉴。”
成去非如此突兀地忽举荐起大将军故人,一时引得众人侧目,就连英奴亦露出了匪夷所思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开口,便有人起身攻讦道:
“史青乃逆贼余党,昔日今上弘宽恕之德,念他未有助纣为孽之心,免其为庶人,已是天大的恩德,尚书令举荐此人,用意何在!”
一时群情汹汹,眼看就要吵起来,成去非果断截住了众人:“大人既已说史青并无助纣为孽之心,实则只因乃前大司农门生之故,遂视为逆贼一党,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能人所出,何必常处,眼下当务之急,乃排水利之困,解百姓之灾,何必一味纠缠前事?倘复启用史青,更能彰显君父用人之胸怀,可谓兼美,诸君缘何咄咄相逼?”
英奴心下听得通体舒朗,似有所悟:“尚书令此言有理,”说着绕开众人,只继续问:“这一回海水倒灌,损伤无数,疏浚修堤等事百废俱兴,不过,”天子一时犯难,说到底仍是钱粮空虚,捉襟见肘,受灾百姓仍需救济,正所谓“一寸堤坝一寸金”,哪里有多余的钱粮来兴修水利?
成去非似早有所料,很快接上话:“今上,大可‘以工代赈’,灾民出一天工,便能领到一天的钱粮,这样,灾民既得了赈济,又不耽搁工程……”
话音未了,听得英奴心头一振,忍不住拍掌道:“卿这法子可谓两全!”
天子内心由衷振奋,不免有些失态,随即意识到,便掩了掩情绪,轻咳一声:“尚书令此举真乃良策,解朕燃眉之急也,此事就交付于你全权操办。”
朝会一波三折,至此众人才明白尚书令用意所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原在这上头,“以工代赈”听上去确是合情合理一举两得的好法子,可他方才所提官仓一事,到底萦绕于众人心头,不知后头又是一场何等模样的风浪……
第135章
台阁。
众人埋首于各自的案几前,手底忙碌不停。成去非命顾曙拿来近期朝廷各样开支用度帑簿, 待一一细看了, 方询问起府库给水利这一项能留出多少, 顾曙一时作难:“上回下官提的开渠一事已经着手进行……”
“我明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尽力而为吧,”成去非皱眉,“都水台那帮人玩忽职守, 理应罚俸, 你看着定个数,另外, 此次石头灌水, 商船损失严重,可适当减免商税,不要把人逼得太紧了。”
顾曙点头:“这个下官心里有数,待史青应征,他拿出方案来,下官再细算这笔账。”
说罢又把一沓账册搬出, 道:“四姓家资已全部查清, 这里头包括田产、庄园、所占各处山泽湖泊, 另有僮客奴婢等,还请大人过目。”
“你辛苦,”成去非瞟他一眼,“四姓不易查, 你我心知肚明,你有难处,能理出这些来,难能可贵。”说着却不急于看,“有一事,你得提醒下王靖之,近日底下转运过来的公粮,务必得留心,千万不能再出岔子,都先往北仓里上。另外,这次赈灾,怕是江南一带力所不逮,”他脑中思忖片刻,提笔舔了墨,“也只能先从徐州广运仓调粮应付当下,我这就上折子。”
顾曙留心他话中所提北仓,难免想到官仓失窃一案,并不知查到哪一步了,只听说治粟都尉,以及守城的两个将领,皆下了监,可却仍迟迟没有结案,心底蹊跷,也不好多问。廷尉审案,照国朝惯例,其他官员要避嫌,不得插手妨碍有司公正执法,可上一回,上谕既准了尚书令有协同会审的特权,成去非自然是在第一时间便可详知内情,算来,竟要比天子还快上一步,顾曙不禁略略看了看他,见他已伏案写起折子来,一时无言,那边虞归尘等人把各州郡县的制考课一事业已完成的差不多,几位尚书郎不知何时起身聚到了一处,低低议论着什么,顾曙张望几眼,不由想到大司徒如今新开府,正在辟召掾属,目光便落在了虞归尘身上。
众人出宫门时,天已向晚,暮云犹如青灰瓷釉,而空气中似乎仍残留着海水淡淡的咸腥之气,成去非并未直接回乌衣巷,而是解了匹马,仍往石头城南麓去了,众人见他一骑绝尘驶离视线,都明白尚书令这又马不停蹄视察灾情去了,彼此相视一眼,微微叹息,不知是为这乌飞兔走的一日行将逝去,还是为那兀兀以穷年的劳心斯人。
南麓积水尚未褪尽,深处仍能没到双膝,不过街上漂浮杂物已清理干净,见中书舍人奉旨领府衙一众人正有条不紊善后,成去非无意上前,调转马头正要走,不想中书舍人已瞧见他身影,扬声喊住了他。
成去非闻声翻身下马,中书舍人则快步赶过来先见了礼,方道:“尚书令大人来得正好,某正有一事不知如何应对,”说着朝不远处努了努嘴,示意成去非看。
只见一群百姓围做一团,不知在干些什么,成去非本以为是在等着领救济的谷米,走近了看,原是几个家仆模样的人坐在那中间,两侧分别站了一人挑着大灯笼,正命一个个百姓依次上前,男子一拨,女子一拨,仰面伸臂的,仔细考量一番,才问姓名年龄,又由坐中一人执笔记录,道一声“过”,下一个便继续上前。
盯了良久,成去非忽明白过来,上前正欲拨开人群相问,只听里头高声喊了句“今日就到这!明日再来!”话音一落,人群登时骚动不已,似是极为不满,纷纷道:
“排了一日呀!刚轮到就没了!”
“是的啊,明日再来排吧!”
百姓四处散去,仍不忘回看那些被留下的,满脸的艳羡不言而喻,成去非推开几人,径直走到那几个家仆面前,略微打量了一眼,看着那执笔的道:
“这是买人吗?”
执笔的眼皮都不抬,只当还是中书舍人带的官府那帮人,一壁收拾着手底,一壁拉长了声音:“我们愿买,他们愿卖,难道要在这等死?朝廷的粮食可不够这么些人过冬的!”
说罢搓了搓手,直起身子,又跺了几下脚,乜了一眼身侧站着的百姓,满脸的不耐烦:“都带回去!”
“你们是哪家的,谁让你们来买的人?”成去非面色已很不好,一旁的中书舍人则抱肩而立,也不说话,心下只想着这尚书令来的真是巧,这公然趁火打劫的世家,他得罪不起,管束不得,便是上呈天子怕也一时无益,不过成去非来了事情就好办了,素来风闻乌衣巷大公子执法凛凛,是江左一众青年子弟中最与众不同的人物,朝堂之上虽常见,可总难免太过庄重矜持了些,此刻市井乱巷,小民之地,他倒正能趁此观摩领教。
执笔的这位不由抬首,却并不认得成去非,再一瞥,瞧见中书舍人就在一旁,心底了然,以为他二人不过官家临时来安抚灾民的,虽觉成去非神情冷峻,看着不太好招惹,却也无半分畏惧之意,竟白了他一眼:
“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仗着是官家就没完没了吧?官家也没说不准人买奴婢呀,方才我已说的够清楚,这些人被买了去,那是他们的造化,大人们不想法赈灾去,跟小人在这找什么别扭呀?”
此人有意把调子拖得阴阳怪气,说完不再理会成去非,只瞪着那两个挑灯的:“愣着干嘛,走呀!”
成去非眼中闪过一丝厌恶的神色,面上并无多少表情:“话还没说清楚,你们敢走?”
这人忽噗嗤一笑,冷冷道:“这位大人,本朝哪一条律法不许人买奴婢了?就是这位大人家中,难道一个奴婢都没有?”
成去非听得齿冷,只道:“你还不配跟我讲理,说,你们到底是哪一家的?乌衣巷四姓?还是温韦张朱?”
听他一语点尽这江左最有权势的几大世家,这人明显愣怔了一下,再看他神色,不怒自威,语透深寒,脑中早转了几圈寻思着既敢这般直接点名道姓,怕是他身份不同寻常,脸色遂缓了缓:
“小人也是奉主人之命,哪里敢擅做主张,这位大人倘深究,还劳烦您去见我家主人,”说到此,想了一想,接着道,“这两日也不止我家来买奴婢,大人不信,大可连来几日便知小人所言不假。”
末了,底气忽又足起来:“小人正是城南温家的下人。”
言毕犹豫一下,仍要试探:“不知大人姓甚名甚,小人回去也好禀告我家主人。”
一侧中书舍人早听得冷笑不止,这豪门世家的一介家奴都猖狂至此,竟威胁起朝廷命官来了!以往常说前大将军的家奴飞扬跋扈至极,如今大族家奴亦不遑多让!他只当他们这些不过是无关紧要之人,才来督查灾情,那最金贵的,自然无须亲临。正想着,只听成去非忽低喝一声:“来人!”
中书舍人忙打了个手势,示意随从上前,成去非随即冷声道:“掌他嘴!”
随从高声应了,上前左右开弓甩了两巴掌过去,直打得此人往后趔趄老远,这人哪里服气,嘴里一股温热血腥翻上来,捂嘴咬牙道:
“大人不肯说就算了,缘何打人?!就是……”
一语未了,那侍从又补了一巴掌给他,狠狠道:“尚书令的名讳岂是你这狗东西能问的!”
这人心里一震,脊背上陡然窜过阵阵惊惧,腿脚早软,也顾不上木了半边的脸,匍匐于地忍痛不住叩头道:“小人瞎眼,竟不认得大公子,小人这是昏了头……”说着扬手就开始抽自己的脸,嘴中因含着血断续说了什么,并不能听太清,眼见把自己扇到支撑不住,成去非朝侍从打了个手势,侍从便上前断喝一声:
“还不快滚!”
那两个挑灯的此刻早吓得魂飞魄散,也不敢过来搀这人,晾在别处的百姓亦看得目瞪口呆,见这买人的几个连滚带爬去了,也不管自己,忍不住跟上前去,那侍从一把拦住了:
“你们不能走!该回哪儿回哪儿!”
为首的汉子一脸激动:“小民能回哪去?家里死得七七八八,庄稼也淹了……”
成去非上前打断了他:“朝廷自然会安顿你们,你们为何不想想,做了人家的奴婢,就没了自己的田,得不偿失。”
大汉登时换做一张苦瓜脸:“大人不知,小民的田都在那低洼处,这水一时半会褪不干净,这一季没法补种,冬天挨不过去,明春的种籽更无着落,”说着忽长叹一声,“即便没这回海灾,小民也不打算种田了!”
成去非不禁追问:“为何?”
这汉子是个直肠子,并不懂在官府前该有些禁忌避讳,索性一股脑全说了出来:“好地小民们自然捞不着,全都是薄地,长不了多少庄稼不说,还得完粮纳税,小民不种也罢!倒不如给那世家当荫户去,不要交税,又吃得饱!在哪儿都是一样卖力气!”
粗粝的声音不绝,便是后头中书舍人听罢也沉默不语,只望着成去非。小民无心之语,正触及当下土断大计,成去非此刻才真正明白过来,为何祖皇帝晚年土断不能成功,为何那些搜括出的人口,很快又重新寻求世家庇佑,再度成为荫户,而不肯自己经营田地。
那汉子说罢,其余人等纷纷跟着附和几句,侍从见成去非神情不定,忙喝止了百姓,随即往四下里驱散了。中书舍人见状便上前道:“尚书令在台阁操劳一天,还是早些回去歇息。”
成去非四下看了看,仍有人在奋力除着积水,吆五喝六的声音不时传送过来,头顶并无星斗,笔直的长街揉进夜色,风比起前些日来又冷厉了许多,灰蒙蒙的石头城上空被乱叶分割成许多破碎的片屑,正如此时立在苍穹之下他自己的心思,阴郁而又零乱。
偶有小民抬首用猎奇的目光瞥一眼这几位平日罕能见着的大人们,成去非同他们对视一瞬,很快上马,一路疾驰回府,到了家门口,小厮过来牵马,福伯已走上前来,关切问道:
“大公子饿了吧?老奴让人这就送饭去。”
这一句成去非不知听了多少回,此刻心底却说不出的怅然,他无论何时回到府邸,皆有人嘘寒问暖,伺候周到,那石头城的百姓呢?饥乎?寒乎?这样的问题自然是不需要回答的。
等到饭食备好,他寻出早前史青回的那封书函佐餐,正边吃边思索着,外头忽有叩门声,得了他的应允,四儿便小心翼翼来到跟前,见他正用饭,心底有些犹疑,成去非侧眸问道:
“是姑娘有事?”
四儿忙连连点头:“姑娘自昨夜起,就发了高烧,杳娘请大夫来看,药也服了,可烧却不退,还请大公子再定主意。”
成去非只得搁筷起身,知道她这是给自己暖身子暖出病来了,一壁往外走,一壁问四儿:“杳娘不知去请家中相熟的御医么?”
第136章
“请过了,”四儿一脸愁云, “姑娘似乎很怕苦, 勉强喝下去, 倒得又吐了大半。”
这便无好法了,成去非稍觉棘手,刚出了园子,就见赵器匆匆而来:“吴公子来了,是领听事还是书房?”
虽清楚大公子见近人向来多在书房, 可照例还要问上一句, 成去非思量了一下,冲赵器点头, 赵器便知和往日一样, 折身去请了。
“我晚会过去,让杳娘请大夫再来一趟,姑娘身边不能离人,你小心伺候。”他简单交代两句,转身回书房去了。
吴冷西仍着私服骑驴而来,北仓的案子后续实在出乎他意料, 本以为牵扯到韦少连便已是惊天的事, 禁军身份敏感, 私自盗粮,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不料中领军忽自己找上门来,他和郑重才知事情牵扯太深, 此案以民女开场,禁军首领收场,到底该如何了局呢?
“师哥,我这次来,要告诉您的是,”吴冷西并不打算久留,只站着说话,“成将军他知道我会来找您,所以让我告诉您,这个案子,他愿意担下来,但能担到哪一步,他说了算。”
几案上是成去非未用完的饭菜,吴冷西见他吃的还是那样少,眼里不禁闪烁了一下,面上多少有些黯然:“老师倘在,还能劝得师哥两句,我们说怕是不顶用的。”
成去非本全神等着他往下说,半路忽岔开了话,且又是提及恩师,遂淡淡道:“老师倘在,不会劝我。”
说着捡了块鱼递进了嘴里,吴冷西见状摇首:“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师哥不该这么熬,师哥到底也是血肉之躯,老师在,也会劝您爱惜身子的。”
成去非咀嚼了几口,才点头笑道:“你一个文弱书生,也好意思来教导我?说正事吧!”
就知道多说也无益,吴冷西只得拾起方才的话题:
“卷宗我不便带出,成将军的供词里所述,不过是因去年捐粮而致家中亏损,遂利用职权之便有了盗粮一事,这个罪,将军愿领,其他则不肯说,将军的意思是您该明白他的苦心。”
“就这些?”成去非挑眉,“卷宗上你就记的这?”
吴冷西微微欠身:“将军还说了一句,窥窃神器,包藏祸心,这样的口实,尚书令担不起,成家也担不起,请大人细思量。”
话虽出口,吴冷西心底仍是不解,却也大略能猜出这批粮自是用在了不能说的地方,见成去非沉默好半日都不曾说话,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