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拱手道:“多谢娘娘美意,只是我许三平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戎马生涯,实在不再适合。”
    周若彤脸上浮现出了笑意,这个老许,看来是在谈条件了。
    “六科给事中还缺几个,你要不要去试试?”
    林光旭有些吃惊,六科给事中乃是御史台的中枢之地,多是谏官言官,虽说品级只有七品,连大殿都进不去,但是六科给事中掌弹劾,一向是监察御史的马前卒。
    再加上太祖皇帝以武立国,以文治国。立下了不杀言官的传统,六科给事中大多都是清流名士,民间口碑极高,又都是不怕死的硬骨头,就连张甫之对他们都颇多赞赏。
    娘娘让老许跑到六科给事中养老,这个情面,是不是给大了?
    顺王却在心中暗笑,果然是娘娘一贯的行事作风,如果许三平真的是相王的人,周若彤让许三平打入顾之章的阵地,顾之章如鲠在喉,记恨相王,而相王反而要感念周若彤,能让自己的人在御史台的腹地打开口子。
    周若彤望着老许,眼中流出怂恿的热情光芒,“怎么样,老许,京城养老,又有六科给事中的头衔,没人敢找你麻烦。”
    老许双手端起茶碗,望着淡青的茶汤,说道:“娘娘,临安的茶好喝啊。”
    茶好喝,自然是不舍得。
    不舍得,自然是想留下。
    周若彤面色一凝,先前观这老许,还觉得老实巴交,怪可爱的,没曾想脸皮这么厚。
    老许的脸皮要是不厚,先前也就不敢管周若彤要张位置看湖景了。
    周若彤微微的有些头疼,以往的对手里,她不怕对方狠,像秦嫣那样的;也不怕对方坏,像周若兮那样的;也不怕对方聪明,像顾之章那样的;也不怕对方刚正,像张甫之那样的。
    她独独就怕脸皮厚的,像相王和周霖宜,她就经常没辙。
    见周若彤不说话,老许反而来劲了,他一拍胸脯,信誓旦旦的说:“娘娘,你不要看我老许老,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嘛,老当益壮。”
    周若彤脸色有些尴尬的说道:“地方知府,政务繁杂,毕竟......”
    老许迫不及待的打断了周若彤,说:“娘娘是在质疑老许我的能力了。这个,您放心,老许我不是自夸,那能力保管是棒棒的,不信,您问王爷。”
    望着老许炙热的光芒和周若彤冰冷的目光,顺王颇感为难。
    “这个...那个...老许先前在京城中,确实有目共睹...只是这个...”
    不等顺王把“只是”后面的说完,老许继续朝周若彤拍着胸脯说道:“娘娘,你看连殿下都这么说了。”
    周若彤喝了一口茶,茶放了许久,入口有些苦涩,周若彤放下茶碗,说道:“临安知府给你也未尝不可,只是......”
    老许可以不听顺王的只是,但他不敢不听周若彤的只是。
    “娘娘顾虑的是相王殿下?”
    周若彤点了点头,见他大方的承认,自己也索性点破,就说道:“你是相王的人,那本宫也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包括相王,想拿到些什么,自然要付出些什么。”
    老许一手拍在大腿上,说道:“久闻娘娘善于经商,这笔买卖果然会算的很。说实话,老许没什么拿得出手给娘娘交换的,一切都是主子的,这点老许我分的清楚。老许唯有一事恳请娘娘,若是江南道事了,恳请娘娘赏赐千金准许我重回京城。”
    “此事不难。”周若彤当下应承道。
    “那就好。”老许直接站起,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那我们就走吧。”
    周若彤有些懵:“去哪?”
    老许露出了神秘的微笑:“娘娘去了楼外楼,不去山外山,这临安,不是白跑一趟?”
    ......
    姑苏城内,余沧海在刀卫的搀扶下缓缓地朝长春观外走出,门前,站着那个刚刚送来薪柴的砍柴人。
    余沧海扶着紫木拐,对那人问道:“为何失手?”
    砍柴人用手轻抚帽檐,抬起的帽檐下露出了一双明亮的眸子。
    “那片山林里有埋伏了一千人。”
    “但你是这世间最快的一把刀啊。”
    余沧海的语气中明显的添了怪罪的成分。
    砍柴人摇了摇头,坚定的说道:“我也怕死。”
    余沧海死死的盯着面前的砍柴人,许久后仰天长笑。老人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间,久久不绝。
    余沧海不是寻常的下山游逛,这回,他要出趟远门。至于有多远,是他蜗居姑苏二十年来最远的一次。
    他首先去了临近的长春府。
    长春府的知府胡杏林接到消息后,亲自在城门前恭候。老人下了车,拍了拍胡杏林的肩膀,说道:“辛苦你了。”
    “为大业,学生不敢松懈。”胡杏林恭敬的说道。
    老人朝城内眺望了一眼,感慨道:“上次来长春,还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一次,也只是匆匆路过,这一回,可要好好逛逛了。”
    胡杏林回身指了一顶八人合抬的轿子,说道:“老师,轿子已经备好,膳食也已安排妥当,还请老师上轿。”
    接到消息的胡杏林早已知会长春府内最有头面的诗圣贵族,于富春楼摆宴,在那里恭候许久。
    余沧海扶着木拐,摇了摇头,“吃饭什么的,不着急,先去吴家。”
    余沧海说罢,就一人拄着木拐朝前方而去,胡杏林大惊,赶忙赶上了余沧海,说道:“老师为何不乘轿前往。”
    余沧海叹道:“他吴家为了大明,隐忍了七代,当得起老夫徒步之礼。”
    听罢,胡杏林不再劝阻,而是默默地跟在余沧海身后。
    吴府,早已听到禀报。
    胡杏林遣人来报,说是余沧海将到长春,让自己前往富春楼给余沧海接风洗尘。
    对此,吴家家主吴崇喜没有搭理。
    一个时辰后,有小厮匆忙来报,说余沧海到达姑苏,在城门口落轿,步行前来吴家。
    吴崇喜起身,笑道:“看来,世上终究还是有人记得我吴家的。”
    老人拄着木拐,禹禹独行。余沧海年岁已高,天上的日头虽说是晚夏时节,但仍然毒辣。
    余沧海不时的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胡杏林在一旁担忧道:“老师,此去还有数里,老师还是上轿吧。”
    老头子摇了摇头,愣是拖着九十岁高龄的身子走完了十里的大路,来到了吴府门前。
    街道早已肃清,吴家满门一百多号人,无论老幼,皆身穿拳师服饰,手握长枪,一字排开,绵延出去也有数里之遥。
    余沧海望着路旁持枪而立的两对人马,一个个腰板笔直,目露精光,杀气肃然,余沧海不禁一抚长须大笑道:“我大明复国有期!复国有期啊!”
    ......
    沿着曲折的山道一路朝上,众人走的都有些费力。
    山道两边,有古木参天,树与树的空隙间,时常夹杂有三两簇翠竹。
    有风过林,林木哗啦啦的响,竹林窸窸窣窣的响。
    天上的日头依旧毒辣,细长的竹叶将光线剪断,在石阶上铺展出了斑驳的竹影。
    正当众人行走在漫无边际的山道上时,一声悠长的钟声自山中传来。周若彤举目望去,有炊烟袅袅升起,像是一条灰蓝色的丝带在山林间缠绕。
    那半山腰,透过横生的枝丫,可见黄墙隐约。
    钟声阵阵,恍惚间,还能听见和尚们的诵经声。
    钟声庄严,经声肃穆,山林幽静,在此处,感受着林风吹佛,倾听着高深佛法,钟声和溪水声一道自山间流淌,哪怕心思浮躁之人,也顷刻间兴平气躁。
    老许笑道:“说是山外山,实则是群山环绕,层层叠叠,各处山峦交错,数不胜数。武林山,吴山,宝石山相互坐落。这才有山外青山的美誉。
    西子湖畔,被誉为全境第一美景,更有自古以来的第一美人西子曾于此隐居。
    山林阒静,景色优美,多是方外之人避却烦恼的好去处。是以,这里历来就是佛法圣地。
    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灵隐寺,六通寺,韬光庵......各类古刹佛塔层出不穷。之前,大梁曾兴大举灭佛之事,但来到此地,见庙堂幽深,佛像宏达,高僧淡然,视死如归,不像世俗做派。
    再加上此地群山环绕,与西子湖相映成趣。若是毁去古刹,烧毁山头,这西子湖,也就成了没衣裳的没头发的小娘子,大为失色。是以,才有临安佛堂保留最多一说。”
    周若彤点了点头,“道门长生,佛门轮回,儒家修身,归根结底,皆是拯救世间的不二法门,就看何人去用,如何去用了。等到江南事了,朝廷虽不会大兴佛法,但对于佛道两家,也不再会抵触。”
    老许点了点头,说道:“娘娘此言,足见是深有慧根之人,大梁能遇到娘娘,可真是福气。”
    周若彤笑骂道:“你这厮,先前与我讨官不得,就在这曲意奉承。莫要再拍马屁,速速带路,歇会,可就要天黑了。”
    老许微微一笑,说道:“皆是肺腑之言,娘娘不信,那便作罢。我们继续前行,山道不好走,此去还有二十里,娘娘可要跟紧了。”
    周若彤转身,对石敢当说道:“石将军,你顾着些皇叔。”
    石敢当闻言,直接在顺王前面蹲下,说道:“王爷,我背你把。”
    顺王见状,冷哼一声,“老夫戎马生涯十余载,当年驰骋沙场时,你这小娃娃还不知在哪里呢?老夫用得着你背?”
    说罢,顺王拂袖而去。
    起身的石敢当摸着头,一脸愕然,不知自己哪里得罪顺王殿下了。林光旭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了颇为玩味的笑容。

章节目录

妃卿不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婉出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婉出清扬并收藏妃卿不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