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陶言回到府上后,左思右想,觉得此事虽合圣上心意,但经相王如此一说,倒也显得颇为棘手。
陶言唤来家仆,吩咐道:“速速遣人去左右侍郎府上,将二人唤来。”
家仆面露难色,“老爷,值此已是深夜,深夜上门叨扰,颇有传唤之意,恐为不妥。”
陶言如何不知道深夜叨扰多有冒犯,不合礼数,但一想来此二人乃是顾之章门生,倒也可以借机好好利用一番,再加上此举礼部首当其冲,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陶言一抚长须道:“你只管领命前去,若是此二人不来,那就再作打算。”
“是。”
原先的奉常太仆,现在的礼部左侍郎和右侍郎深夜收到了来自尚书府上的邀请。时任礼部左侍郎的迟敬山先是沉思了一会,再是与尚书府上来人说道:“容禀大人,敬山今夜恰巧有事,事发紧急,恐恕难从命,若是之后尚有闲暇,定去府上拜会。”
传唤的家仆自然不敢多说什么,都是大晚上的了,能有什么要紧事,但一想自己就是大晚上来的,人家心有不悦,巧言拒绝,也是理所当然。
迟敬山做奉常前,与当时的太仆辜崇阳就私交甚好,后经此人引荐投靠了顾之章而平步青云,故而有何大事,二人皆事先通个气,好做完全之策。
迟敬山深夜造访了右侍郎府邸,辜崇阳似乎早有预料,显得并不吃惊,“敬山兄可是为礼部尚书深夜之邀所来?”
迟敬山点了点头,“想来崇阳兄也收到了邀请,不知兄长如何看?”
辜崇阳笑道:“横竖都是你我二人的顶头人,如何得罪得了?”
迟敬山点了点头,但依然面有难色,说道:“此意我亦心中知晓,只是陶言深夜召你我二人,怕不是什么好事,若是不先问问老师,如此前往,得罪了倒是不妙。”
“身处六部,已非往日九卿之位,你我二人若想自保,断不能被人呼来喝去,左右当了个枪使。他陶言有事求我等,若是小事,卖个情面与他,结交一下,也未尝不妥。若是大事,拿不定主意,那且看此人如何说法,你我二人摸清楚情况再禀明老师,也好过贸然拜访。”
迟敬山一拱手赞道:“还是兄长考虑周全,事不宜迟,我等前去会上一会这老尚书罢了!”
二人赶到礼部尚书府上,实则已是深夜。霜露悄然在墙角下爬起,暗中吐露着寒意。大街上静悄悄地,远处偶尔传来两声狗吠,惊起寒鸦两只划破明月。
陶言在府上已经换好了官袍,他的眼睛凹陷了进去,蒙了一层淡淡的阴翳,两只眼袋轻轻的耷拉着,左右各有一圈黑褐色,显得有些憔悴。
“老大人深夜未眠,怕是操劳国事至此,让我等汗颜。”一进厅堂,辜崇阳就抬手恭敬道。陶言似乎不为所动,他一抬手,说道:“晚膳已备好,深夜叨扰你二人,老夫心中也是不忍,权当做赔罪罢。”
“尚书大人言重了,我二人都是用过晚膳而来。”迟敬山开口道。
“现在天色已晚,只怕不久便要天亮,你我三人用过此膳,怕就要入宫赶早朝了。一站就是数个时辰,刚好吃些酒食,一来驱寒,二来赶饥。”
迟敬山担忧的看了一眼辜崇阳,陶言显然是算计好的,值此深夜,再摆一宴,席散就是入宫面圣,显然并不给他二人和顾之章商量的机会。
辜崇阳微微的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他说道:“不知老大人深夜唤我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原不想深夜遣你二人前来,只是这圣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更何况此事也非小事,更是涉及礼部,老夫我一人拿不定主意,故而遣你二人前来商议。”
一听是圣上的意思,二人顿时正襟危坐,迟敬山道:“我等都是圣上臣子,为圣上排忧解难,自是理所应当。”
陶言点了点头,辜崇阳较为稳重些,再问:“圣上有何旨意要礼部去办。”
“圣上说,国既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久无国母。”
陶言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迟敬山立刻满脸震惊道:“圣上要立皇后了!”
辜崇阳则反复思量,反倒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现在宫里只有一个皇妃,圣上立后,怕是心中所思已是明朗,周若彤出身显贵,此刻更是权大势大,顾之章之所以党争不倒,全赖此女威力。立后问题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刚好此事首推礼部,若是借此卖个情面与娘娘和圣上,倒是大大的好事一桩。
“想来,圣上早有此意。”辜崇阳小心的问道。
陶言点了点头,“圣上心中的皇后人选,想来两位已然知晓。只是此事涉及礼部,又是天大之事,我一人亦拿不定主意,圣上白日里召见我入宫,明里暗里已然点明,要在岁末安排妥当,老夫心中着急,这才唤你二人前来商议。”
“想来老大人心中已然有了主张。”辜崇阳不动声色的试探道。
陶言知他二人也是老辣之人,也不动声色的回道:“礼部毕竟不是老夫一人说的算。更何况,礼部之外,还有整个朝堂百官,此事干系重大,老夫一人不敢贸然进谏。”
迟敬山与辜崇阳知道,老头子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这是借他二人揣摩顾之章的意思。白日里养心亭一宴,顾之章的态度很明白,这是老头子欲盖弥彰。
迟敬山与辜崇阳对视一眼,目光汇聚处已达成共识。顾之章与周若彤交好,这是满朝文武共知的事实,借着礼部的身份行事,两不得罪,两边讨好,何乐不为。
“老大人多虑了,我等身居礼部,自然唯老大人马首是瞻。”迟敬山恭敬的说道。
辜崇阳点头,表示赞同。
陶言起身,“既如此,事不宜迟,我等现在就联名奏疏。”
“理当如此。”
三人移步书房,陶言坐下,家仆端来明晃晃的油灯,照亮了桌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窗外寒风吹动疏疏翠竹,透过纸窗在白净的宣纸上投下竹影斑驳。很快,竹影又被墨色洇染,竖排小楷工整无比,片刻后,陶言已然完成,一气呵成的奏疏显然已在心中反复思量。
一旁观看的二人并未意识到陶言的算计,反而不断的赞叹陶言文字功底,笔墨功夫,借此拍马讨好。
陶言完成后,顺手递上了手中毛笔,辜崇阳接过,署上了自己的名姓。紧跟着是迟敬山。陶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待等到陶言签自己的名字时,门被突然推开,二人惊觉回头,见是家仆,家仆说道:“老爷,时候不早了。”
“老夫知道了。”
二人正疑惑,寻常书房见客,乃是商议大事之处,未得吩咐,家仆哪敢贸然而入,当他二人回头,见陶言已然收起了奏疏。
“时候已然不早,你二人在府上稍作歇息,待厨子备好早膳,我等用罢,便一同入宫。”
“如此甚好。”
天未明,礼部的奏疏经内侍之手传到了萧成渝的手上。萧成渝摊开奏疏,满意的点了点头,陶言办事效率果然很快,虽然上面只有礼部左右侍郎的名字,但显然代表了礼部。
紧跟着,朝堂上,太监宣读了礼部的奏疏。朝中震惊,礼部上奏皇帝,说是宫中经前朝妖后祸乱,实在动摇社稷,恳请圣上早日定夺皇后人选。
相王恰到好处的站出,代表吏部说皇妃周若彤温柔贤淑,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实乃宫中之幸。先前晋王府上,周若彤治家,井井有条。之后国难之际,皇妃全力赈灾,颇得民心,实则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萧成渝虽然心中窃喜,但仍然不露神色。说是此事干系重大,自己虽知皇妃颇有贤淑之德,但毕竟还需百官商议,符合民心才是。
是以,发回礼部重新审定。
皇帝的意思已然明确,不过是皇后贵为国母,执掌三宫六院,不是小可,萧成渝面子上得做足,走过场也得走的正式。
百官自然也心甘情愿的陪皇帝演戏走过场,只是让迟敬山和辜崇阳心中不安的是此次朝会,顾之章不知为何抱病未来。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原因。
第二日,御史台一连十八道弹劾奏疏如雪片一般飘入了勤政殿。一十八道弹劾奏疏皆是针对礼部所发,其中涉及礼部主事官员大小数十人,涉及事件数不胜数。
萧成渝震怒,一拍桌案,并未说话,也未惩治礼部。
紧跟着,御史台每日都有奏疏传入勤政殿。哪怕萧成渝极力隐藏消息,甚至取消了数次朝会,但依旧走漏了消息。
奏疏并未针对皇帝立后发表任何看法,但清一色的弹劾礼部。在这个节骨眼上,礼部首先提出立周若彤为后,紧跟着就遇到了御史台的强烈弹劾,就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御史台背后的顾之章表达的是什么。
是以,人人都知晓了,对于周若彤做皇后这件事,顾之章的态度很明确,他不同意。
虽然百官心中不解顾之章为何如此行事,但不多久,天下儒生往常聚集处,皆议论礼部行事,颇不合礼法,实为天下人耻笑。
士子集聚,舆论风向不对,虽然依旧未针对立后一事有任何看法,但能够左右天下士子舆论的,世间凭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只有一人。
此时,恰好有张甫之的几篇文章流出,皆是针砭朝政所做,其中主要矛头也对准了礼部。作为大梁的文坛领袖,张甫之一甩袖子,就是龙卷风。
至此,礼部处于风口浪尖上,相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对陶言说道:“顾之章这招走的巧妙,不太像他的行事作风,严格的避免与皇帝正面冲突,保全皇家颜面,倒是有些像周霖宜那厮的作风。”
“下官听闻,周霖宜暂居在救国公府。”
相王笑了,“这就有意思了。”
陶言唤来家仆,吩咐道:“速速遣人去左右侍郎府上,将二人唤来。”
家仆面露难色,“老爷,值此已是深夜,深夜上门叨扰,颇有传唤之意,恐为不妥。”
陶言如何不知道深夜叨扰多有冒犯,不合礼数,但一想来此二人乃是顾之章门生,倒也可以借机好好利用一番,再加上此举礼部首当其冲,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陶言一抚长须道:“你只管领命前去,若是此二人不来,那就再作打算。”
“是。”
原先的奉常太仆,现在的礼部左侍郎和右侍郎深夜收到了来自尚书府上的邀请。时任礼部左侍郎的迟敬山先是沉思了一会,再是与尚书府上来人说道:“容禀大人,敬山今夜恰巧有事,事发紧急,恐恕难从命,若是之后尚有闲暇,定去府上拜会。”
传唤的家仆自然不敢多说什么,都是大晚上的了,能有什么要紧事,但一想自己就是大晚上来的,人家心有不悦,巧言拒绝,也是理所当然。
迟敬山做奉常前,与当时的太仆辜崇阳就私交甚好,后经此人引荐投靠了顾之章而平步青云,故而有何大事,二人皆事先通个气,好做完全之策。
迟敬山深夜造访了右侍郎府邸,辜崇阳似乎早有预料,显得并不吃惊,“敬山兄可是为礼部尚书深夜之邀所来?”
迟敬山点了点头,“想来崇阳兄也收到了邀请,不知兄长如何看?”
辜崇阳笑道:“横竖都是你我二人的顶头人,如何得罪得了?”
迟敬山点了点头,但依然面有难色,说道:“此意我亦心中知晓,只是陶言深夜召你我二人,怕不是什么好事,若是不先问问老师,如此前往,得罪了倒是不妙。”
“身处六部,已非往日九卿之位,你我二人若想自保,断不能被人呼来喝去,左右当了个枪使。他陶言有事求我等,若是小事,卖个情面与他,结交一下,也未尝不妥。若是大事,拿不定主意,那且看此人如何说法,你我二人摸清楚情况再禀明老师,也好过贸然拜访。”
迟敬山一拱手赞道:“还是兄长考虑周全,事不宜迟,我等前去会上一会这老尚书罢了!”
二人赶到礼部尚书府上,实则已是深夜。霜露悄然在墙角下爬起,暗中吐露着寒意。大街上静悄悄地,远处偶尔传来两声狗吠,惊起寒鸦两只划破明月。
陶言在府上已经换好了官袍,他的眼睛凹陷了进去,蒙了一层淡淡的阴翳,两只眼袋轻轻的耷拉着,左右各有一圈黑褐色,显得有些憔悴。
“老大人深夜未眠,怕是操劳国事至此,让我等汗颜。”一进厅堂,辜崇阳就抬手恭敬道。陶言似乎不为所动,他一抬手,说道:“晚膳已备好,深夜叨扰你二人,老夫心中也是不忍,权当做赔罪罢。”
“尚书大人言重了,我二人都是用过晚膳而来。”迟敬山开口道。
“现在天色已晚,只怕不久便要天亮,你我三人用过此膳,怕就要入宫赶早朝了。一站就是数个时辰,刚好吃些酒食,一来驱寒,二来赶饥。”
迟敬山担忧的看了一眼辜崇阳,陶言显然是算计好的,值此深夜,再摆一宴,席散就是入宫面圣,显然并不给他二人和顾之章商量的机会。
辜崇阳微微的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他说道:“不知老大人深夜唤我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原不想深夜遣你二人前来,只是这圣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更何况此事也非小事,更是涉及礼部,老夫我一人拿不定主意,故而遣你二人前来商议。”
一听是圣上的意思,二人顿时正襟危坐,迟敬山道:“我等都是圣上臣子,为圣上排忧解难,自是理所应当。”
陶言点了点头,辜崇阳较为稳重些,再问:“圣上有何旨意要礼部去办。”
“圣上说,国既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久无国母。”
陶言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迟敬山立刻满脸震惊道:“圣上要立皇后了!”
辜崇阳则反复思量,反倒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现在宫里只有一个皇妃,圣上立后,怕是心中所思已是明朗,周若彤出身显贵,此刻更是权大势大,顾之章之所以党争不倒,全赖此女威力。立后问题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刚好此事首推礼部,若是借此卖个情面与娘娘和圣上,倒是大大的好事一桩。
“想来,圣上早有此意。”辜崇阳小心的问道。
陶言点了点头,“圣上心中的皇后人选,想来两位已然知晓。只是此事涉及礼部,又是天大之事,我一人亦拿不定主意,圣上白日里召见我入宫,明里暗里已然点明,要在岁末安排妥当,老夫心中着急,这才唤你二人前来商议。”
“想来老大人心中已然有了主张。”辜崇阳不动声色的试探道。
陶言知他二人也是老辣之人,也不动声色的回道:“礼部毕竟不是老夫一人说的算。更何况,礼部之外,还有整个朝堂百官,此事干系重大,老夫一人不敢贸然进谏。”
迟敬山与辜崇阳知道,老头子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这是借他二人揣摩顾之章的意思。白日里养心亭一宴,顾之章的态度很明白,这是老头子欲盖弥彰。
迟敬山与辜崇阳对视一眼,目光汇聚处已达成共识。顾之章与周若彤交好,这是满朝文武共知的事实,借着礼部的身份行事,两不得罪,两边讨好,何乐不为。
“老大人多虑了,我等身居礼部,自然唯老大人马首是瞻。”迟敬山恭敬的说道。
辜崇阳点头,表示赞同。
陶言起身,“既如此,事不宜迟,我等现在就联名奏疏。”
“理当如此。”
三人移步书房,陶言坐下,家仆端来明晃晃的油灯,照亮了桌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窗外寒风吹动疏疏翠竹,透过纸窗在白净的宣纸上投下竹影斑驳。很快,竹影又被墨色洇染,竖排小楷工整无比,片刻后,陶言已然完成,一气呵成的奏疏显然已在心中反复思量。
一旁观看的二人并未意识到陶言的算计,反而不断的赞叹陶言文字功底,笔墨功夫,借此拍马讨好。
陶言完成后,顺手递上了手中毛笔,辜崇阳接过,署上了自己的名姓。紧跟着是迟敬山。陶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待等到陶言签自己的名字时,门被突然推开,二人惊觉回头,见是家仆,家仆说道:“老爷,时候不早了。”
“老夫知道了。”
二人正疑惑,寻常书房见客,乃是商议大事之处,未得吩咐,家仆哪敢贸然而入,当他二人回头,见陶言已然收起了奏疏。
“时候已然不早,你二人在府上稍作歇息,待厨子备好早膳,我等用罢,便一同入宫。”
“如此甚好。”
天未明,礼部的奏疏经内侍之手传到了萧成渝的手上。萧成渝摊开奏疏,满意的点了点头,陶言办事效率果然很快,虽然上面只有礼部左右侍郎的名字,但显然代表了礼部。
紧跟着,朝堂上,太监宣读了礼部的奏疏。朝中震惊,礼部上奏皇帝,说是宫中经前朝妖后祸乱,实在动摇社稷,恳请圣上早日定夺皇后人选。
相王恰到好处的站出,代表吏部说皇妃周若彤温柔贤淑,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实乃宫中之幸。先前晋王府上,周若彤治家,井井有条。之后国难之际,皇妃全力赈灾,颇得民心,实则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萧成渝虽然心中窃喜,但仍然不露神色。说是此事干系重大,自己虽知皇妃颇有贤淑之德,但毕竟还需百官商议,符合民心才是。
是以,发回礼部重新审定。
皇帝的意思已然明确,不过是皇后贵为国母,执掌三宫六院,不是小可,萧成渝面子上得做足,走过场也得走的正式。
百官自然也心甘情愿的陪皇帝演戏走过场,只是让迟敬山和辜崇阳心中不安的是此次朝会,顾之章不知为何抱病未来。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原因。
第二日,御史台一连十八道弹劾奏疏如雪片一般飘入了勤政殿。一十八道弹劾奏疏皆是针对礼部所发,其中涉及礼部主事官员大小数十人,涉及事件数不胜数。
萧成渝震怒,一拍桌案,并未说话,也未惩治礼部。
紧跟着,御史台每日都有奏疏传入勤政殿。哪怕萧成渝极力隐藏消息,甚至取消了数次朝会,但依旧走漏了消息。
奏疏并未针对皇帝立后发表任何看法,但清一色的弹劾礼部。在这个节骨眼上,礼部首先提出立周若彤为后,紧跟着就遇到了御史台的强烈弹劾,就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御史台背后的顾之章表达的是什么。
是以,人人都知晓了,对于周若彤做皇后这件事,顾之章的态度很明确,他不同意。
虽然百官心中不解顾之章为何如此行事,但不多久,天下儒生往常聚集处,皆议论礼部行事,颇不合礼法,实为天下人耻笑。
士子集聚,舆论风向不对,虽然依旧未针对立后一事有任何看法,但能够左右天下士子舆论的,世间凭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只有一人。
此时,恰好有张甫之的几篇文章流出,皆是针砭朝政所做,其中主要矛头也对准了礼部。作为大梁的文坛领袖,张甫之一甩袖子,就是龙卷风。
至此,礼部处于风口浪尖上,相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对陶言说道:“顾之章这招走的巧妙,不太像他的行事作风,严格的避免与皇帝正面冲突,保全皇家颜面,倒是有些像周霖宜那厮的作风。”
“下官听闻,周霖宜暂居在救国公府。”
相王笑了,“这就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