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昨晚。
晋王回来,是件大事。
京城内,消息灵通的商贾士绅们,把目光投向了戒备森严的辅国公府;当朝文武百官,达官显贵,则将目光投向了凤仪宫。
琥珀服侍皇后娘娘梳妆后,大气不敢多喘一声。昨夜收到的密报,对于凤仪宫和太子,宫来说,不是件好事。
皇后气定神闲的安坐在凤椅上,双目流着精光,不知在想什么。御史中丞今天起得个大早,他没有先去参加早朝,而是转道来了凤仪宫,因为他知道,今天的早朝不会像往日一样准时。皇帝陛下需要准备,皇后娘娘需要准备,晋王也需要准备。
御史中丞揣度不了皇帝的意思,但是他知道皇后的意思和晋王的意思,作为太子妃的父亲,他就必须陪着皇后娘娘一道准备。
皇后吱开了下人,连琥珀也被支走。她气定神闲的望着满脸愁容的御史中丞,笑道:“御史可是有心事。”
他的心事难道皇后会不知道,御史叹了一口气,说:“晋王回来啦!”御史瞥了一眼皇后,又补充道:“据说,晋王带回来了一封血书和边关诸多将领的头颅,现在正堆在宫门口呢。”
皇后喝了一口参茶,说:“御史大人的意思可是说,辅国公府已经无事了?”
御史暗骂,刘翼是你的人都被杀了,皇帝并未震怒,态度还不明显吗,你还在这里悠闲个什么劲儿。
“现在看来,当是如此。”
皇后一甩凤袍,站了起来,冷冷的说:“辅国公不会叛国,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可还是拿了辅国公一家。这叛国不叛国,证据根本不要紧,皇帝考虑的是大势。而这个大势必须是平衡之势,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必须这样。”
皇后的话颇为不敬,御史中丞身子一抖,但他毕竟是皇后的人,就说:“以娘娘的意思,此事还未成定局?”
皇后的面色依旧冷冷,“皇帝在摆局,希望摆个平衡之局。可是,大梁江山,皇储人选,太子依旧是名正言顺的顺位继承人。晋王和太子,皇帝希望平衡,可是如果文武百官站在太子一边,那么局就破了。天子虽为天子,可是也要百官辅佐,如果他要立晋王,名不正言不顺,百官不依,社稷必然动荡,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一席话,瞬间让御史中丞恍然大悟。他虽然颇有才干,但是比起这宫中的政治角逐,还是没有皇后看的明白,但他仍然有些不确定的说:“皇上真的能被百官所左右?”
“天子,不是他个人的天子!”皇后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如果百官肯站在太子那边,皇帝认清局势,他要不想社稷动荡,就必须牺牲辅国公府!”
听完这样的话,御史中丞彻底明白了。皇帝的内心毕竟还是向着晋王的,所以摆了个均势,给晋王时间慢慢蚕食。可是,如果这时候朝堂百官表明态度,那么皇帝的平衡局就立马破了。如果不想到时候因为皇位引发大动荡,握有兵权的辅国公秦朗就必须被牺牲。
“臣受教了!”说罢,御史中丞就施了一礼,退下后准备早朝去了。
皇后望着殿外清冷的空气,冷冷的说:“你想布个平衡之局给晋王争取时间,本宫岂能让你称心如意!”
周霖宜顶着黑眼圈就来早朝了,他一夜没睡。简单的说是被他两个女儿闹腾的,前夜周若彤的一番话,让他察觉到了风向,昨夜周若兮的一番话,又让他觉得风有两股。究竟哪股风大,他还没弄明白。所以,朝那边倒,他还得好好思量。
昨晚,晋王回来了。今天的朝会,将是两股风的碰撞,由不得他不小心。
文武百官早已聚齐,大家三五成群的小心交流着。皇帝迟迟不来,百官们也觉得今天的朝会不太对头。
御史中丞从外走来,事情果然不出所料,他迟到了,但皇帝还没来。见到御史中丞进来,瞬间有很多人围了上去,他们想知道御史中丞对于殿门外那堆头颅是什么看法。
兵部尚书悄悄地挨近了周霖宜,虽然周若兮整的那一出让他很尴尬,可是他跟了周霖宜那么多年,知道周霖宜骑墙的本事,所以就轻声说道:“右相,晋王回宫一事,您怎么看?”
周霖宜揉了揉眼睛,这时候,新晋的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也悄悄的凑了过来,六个老头子像鸭子般伸长了脖子围住了周霖宜。
六部尚书和当朝右相,这算得上当朝第一股势力了,而这股势力当然也以右相为首,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骑墙。
周霖宜摇了摇头,说:“得看。等会咱们都先别说话,先静观其变。”
六部尚书一道点头,心叫右相好机智。被晾在一边的左丞相心中不爽,朝中两派一边以御史中丞为首,一边以周霖宜为首,只有他这个左丞相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
御史中丞避开众人,朝周霖宜走来,笑道:“右相,身子骨可好?”六部尚书一见御史中丞,忙散开。
“还好,还好!”周霖宜打着马虎眼。
御史中丞不露声色的说:“先前我自凤仪宫内来,娘娘可是对右相赞不绝口啊!”御史中丞毕竟是老江湖,刻意把娘娘二字咬得很重。
“娘娘谬赞!娘娘谬赞!”周霖宜恭敬的说。
御史中丞没有得到周霖宜的确定答复,暗骂了声老狐狸。刚想继续逼他站队,殿门外,随行太监一声高呼:“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叩首,周霖宜悄悄地瞥了一眼,发现晋王是跟着皇帝进来的,他心里已经有了半个底。
皇帝高坐龙椅,满脸威严,冷冷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百官起身,御史中丞悄悄地给周霖宜使眼色,周霖宜当做看不见。这时候,皇帝开口了:“大梁江山,百年基业,全赖众卿呕心沥血,朕心甚慰。”
“臣等不敢,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官不失时机的拍着马屁说道。
六部尚书面面相觑,他们不明白皇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齐望向周霖宜,周霖宜依旧当做看不见,并在心里骂他那六个门生是不是傻子,当着皇帝的面望着自己,这不是让皇帝知道自己结党营私嘛!
皇帝点了点头,说:“诸位爱卿,可有事奏?”
听到皇帝发话,百官你看我,我看你,没一个人敢先说话。谁都知道,今天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辅国公叛国的事,可是此事涉及东宫和晋王,没人愿意先出头。
御史中丞再次朝右相使眼色,希望他带个头,周霖宜依旧装作看不见。废话,当老夫傻吗?这种事,谁敢先出头。御史中丞无奈,一脚站出,正准备说话,却被左丞相抢了个先。
“臣有本奏!”左丞相递上奏折,然后开口说道:“河北雪灾,已有一月,百姓饥饿寒冷,饿死冻死数万。臣请皇上拨户部银两三千万,粮食十万石火速救灾!”
皇帝点了点头:“准奏!爱卿为国为民,实乃大梁之幸,自今日起,爱卿爵升一级,同领御史中丞!”
这道任命,如同惊雷一般在文武,吗。
皇帝似乎是故意的,缓缓地环视一周后,等太,子党吓得半死的时候又说:“御史中丞为国操劳,劳苦功高,今日起,升为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候轮到周霖宜心惊胆战了,左丞相升职,御史中丞位列三公,老皇帝难道是准备动他了?
就当众人等着老皇帝还有没有下文的时候,皇帝开口了:“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新任御史大夫出列,恭敬地说:“臣有本奏!”
“说。”
“先前,晋王调查辅国公府一案,不知可有眉目?”御史大夫转而望向晋王,晋王点了点头,说:“禀父皇!辅国公忠心为国,全无反叛,乃是奸人刘翼陷害。现今,刘翼及其党羽已经伏法,罪状亦有,请皇上过目。”
太监呈上血书,皇帝装模作样的看完后,点了点头说:“爱卿有何看法?”
“皇上,刘将军满门忠烈,断不会无的放矢。辅国公拥兵自重,不得不防,望皇上早发钦差,押解辅国公秦朗回京,交与大理寺法办。”御史大夫开始发话了。
晋王满脸冰霜,怒道:“胡说。人证物证具在,大夫怎么还要说辅国公叛国?”
御史大夫争锋相对道:“晋王一去军营,就放了辅国公,杀了刘翼,现在人证已死,物证谁知是不是殿下伪造!”
众多太,子党派人士不禁恰到好处的随着御史大夫一道跪下:“请皇上明察!”现在,太,子党信心满满,皇帝刚升了御史大夫,这不是摆明了心意嘛。
皇帝没有说话,而是望向左丞相:“左相如何看?”
“臣以为,辅国公满门忠烈,叛国之事实乃重大,需从长计议。晋王殿下带回的证据实在难以服众,应当召回辅国公,在派钦差探查。”
左丞相刚正不阿,这也是他在朝堂上混的不好的原因,他说的很对,但是辅国公叛国没叛国,皇帝比他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皇帝又望向周霖宜,说:“右相有何看法!”
周霖宜身子一正,皇帝随晋王一道如朝,又连续三次问同样的问题,周霖宜心里已有了答案。
晋王回来,是件大事。
京城内,消息灵通的商贾士绅们,把目光投向了戒备森严的辅国公府;当朝文武百官,达官显贵,则将目光投向了凤仪宫。
琥珀服侍皇后娘娘梳妆后,大气不敢多喘一声。昨夜收到的密报,对于凤仪宫和太子,宫来说,不是件好事。
皇后气定神闲的安坐在凤椅上,双目流着精光,不知在想什么。御史中丞今天起得个大早,他没有先去参加早朝,而是转道来了凤仪宫,因为他知道,今天的早朝不会像往日一样准时。皇帝陛下需要准备,皇后娘娘需要准备,晋王也需要准备。
御史中丞揣度不了皇帝的意思,但是他知道皇后的意思和晋王的意思,作为太子妃的父亲,他就必须陪着皇后娘娘一道准备。
皇后吱开了下人,连琥珀也被支走。她气定神闲的望着满脸愁容的御史中丞,笑道:“御史可是有心事。”
他的心事难道皇后会不知道,御史叹了一口气,说:“晋王回来啦!”御史瞥了一眼皇后,又补充道:“据说,晋王带回来了一封血书和边关诸多将领的头颅,现在正堆在宫门口呢。”
皇后喝了一口参茶,说:“御史大人的意思可是说,辅国公府已经无事了?”
御史暗骂,刘翼是你的人都被杀了,皇帝并未震怒,态度还不明显吗,你还在这里悠闲个什么劲儿。
“现在看来,当是如此。”
皇后一甩凤袍,站了起来,冷冷的说:“辅国公不会叛国,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可还是拿了辅国公一家。这叛国不叛国,证据根本不要紧,皇帝考虑的是大势。而这个大势必须是平衡之势,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必须这样。”
皇后的话颇为不敬,御史中丞身子一抖,但他毕竟是皇后的人,就说:“以娘娘的意思,此事还未成定局?”
皇后的面色依旧冷冷,“皇帝在摆局,希望摆个平衡之局。可是,大梁江山,皇储人选,太子依旧是名正言顺的顺位继承人。晋王和太子,皇帝希望平衡,可是如果文武百官站在太子一边,那么局就破了。天子虽为天子,可是也要百官辅佐,如果他要立晋王,名不正言不顺,百官不依,社稷必然动荡,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一席话,瞬间让御史中丞恍然大悟。他虽然颇有才干,但是比起这宫中的政治角逐,还是没有皇后看的明白,但他仍然有些不确定的说:“皇上真的能被百官所左右?”
“天子,不是他个人的天子!”皇后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如果百官肯站在太子那边,皇帝认清局势,他要不想社稷动荡,就必须牺牲辅国公府!”
听完这样的话,御史中丞彻底明白了。皇帝的内心毕竟还是向着晋王的,所以摆了个均势,给晋王时间慢慢蚕食。可是,如果这时候朝堂百官表明态度,那么皇帝的平衡局就立马破了。如果不想到时候因为皇位引发大动荡,握有兵权的辅国公秦朗就必须被牺牲。
“臣受教了!”说罢,御史中丞就施了一礼,退下后准备早朝去了。
皇后望着殿外清冷的空气,冷冷的说:“你想布个平衡之局给晋王争取时间,本宫岂能让你称心如意!”
周霖宜顶着黑眼圈就来早朝了,他一夜没睡。简单的说是被他两个女儿闹腾的,前夜周若彤的一番话,让他察觉到了风向,昨夜周若兮的一番话,又让他觉得风有两股。究竟哪股风大,他还没弄明白。所以,朝那边倒,他还得好好思量。
昨晚,晋王回来了。今天的朝会,将是两股风的碰撞,由不得他不小心。
文武百官早已聚齐,大家三五成群的小心交流着。皇帝迟迟不来,百官们也觉得今天的朝会不太对头。
御史中丞从外走来,事情果然不出所料,他迟到了,但皇帝还没来。见到御史中丞进来,瞬间有很多人围了上去,他们想知道御史中丞对于殿门外那堆头颅是什么看法。
兵部尚书悄悄地挨近了周霖宜,虽然周若兮整的那一出让他很尴尬,可是他跟了周霖宜那么多年,知道周霖宜骑墙的本事,所以就轻声说道:“右相,晋王回宫一事,您怎么看?”
周霖宜揉了揉眼睛,这时候,新晋的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也悄悄的凑了过来,六个老头子像鸭子般伸长了脖子围住了周霖宜。
六部尚书和当朝右相,这算得上当朝第一股势力了,而这股势力当然也以右相为首,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骑墙。
周霖宜摇了摇头,说:“得看。等会咱们都先别说话,先静观其变。”
六部尚书一道点头,心叫右相好机智。被晾在一边的左丞相心中不爽,朝中两派一边以御史中丞为首,一边以周霖宜为首,只有他这个左丞相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
御史中丞避开众人,朝周霖宜走来,笑道:“右相,身子骨可好?”六部尚书一见御史中丞,忙散开。
“还好,还好!”周霖宜打着马虎眼。
御史中丞不露声色的说:“先前我自凤仪宫内来,娘娘可是对右相赞不绝口啊!”御史中丞毕竟是老江湖,刻意把娘娘二字咬得很重。
“娘娘谬赞!娘娘谬赞!”周霖宜恭敬的说。
御史中丞没有得到周霖宜的确定答复,暗骂了声老狐狸。刚想继续逼他站队,殿门外,随行太监一声高呼:“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叩首,周霖宜悄悄地瞥了一眼,发现晋王是跟着皇帝进来的,他心里已经有了半个底。
皇帝高坐龙椅,满脸威严,冷冷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百官起身,御史中丞悄悄地给周霖宜使眼色,周霖宜当做看不见。这时候,皇帝开口了:“大梁江山,百年基业,全赖众卿呕心沥血,朕心甚慰。”
“臣等不敢,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官不失时机的拍着马屁说道。
六部尚书面面相觑,他们不明白皇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齐望向周霖宜,周霖宜依旧当做看不见,并在心里骂他那六个门生是不是傻子,当着皇帝的面望着自己,这不是让皇帝知道自己结党营私嘛!
皇帝点了点头,说:“诸位爱卿,可有事奏?”
听到皇帝发话,百官你看我,我看你,没一个人敢先说话。谁都知道,今天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辅国公叛国的事,可是此事涉及东宫和晋王,没人愿意先出头。
御史中丞再次朝右相使眼色,希望他带个头,周霖宜依旧装作看不见。废话,当老夫傻吗?这种事,谁敢先出头。御史中丞无奈,一脚站出,正准备说话,却被左丞相抢了个先。
“臣有本奏!”左丞相递上奏折,然后开口说道:“河北雪灾,已有一月,百姓饥饿寒冷,饿死冻死数万。臣请皇上拨户部银两三千万,粮食十万石火速救灾!”
皇帝点了点头:“准奏!爱卿为国为民,实乃大梁之幸,自今日起,爱卿爵升一级,同领御史中丞!”
这道任命,如同惊雷一般在文武,吗。
皇帝似乎是故意的,缓缓地环视一周后,等太,子党吓得半死的时候又说:“御史中丞为国操劳,劳苦功高,今日起,升为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候轮到周霖宜心惊胆战了,左丞相升职,御史中丞位列三公,老皇帝难道是准备动他了?
就当众人等着老皇帝还有没有下文的时候,皇帝开口了:“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新任御史大夫出列,恭敬地说:“臣有本奏!”
“说。”
“先前,晋王调查辅国公府一案,不知可有眉目?”御史大夫转而望向晋王,晋王点了点头,说:“禀父皇!辅国公忠心为国,全无反叛,乃是奸人刘翼陷害。现今,刘翼及其党羽已经伏法,罪状亦有,请皇上过目。”
太监呈上血书,皇帝装模作样的看完后,点了点头说:“爱卿有何看法?”
“皇上,刘将军满门忠烈,断不会无的放矢。辅国公拥兵自重,不得不防,望皇上早发钦差,押解辅国公秦朗回京,交与大理寺法办。”御史大夫开始发话了。
晋王满脸冰霜,怒道:“胡说。人证物证具在,大夫怎么还要说辅国公叛国?”
御史大夫争锋相对道:“晋王一去军营,就放了辅国公,杀了刘翼,现在人证已死,物证谁知是不是殿下伪造!”
众多太,子党派人士不禁恰到好处的随着御史大夫一道跪下:“请皇上明察!”现在,太,子党信心满满,皇帝刚升了御史大夫,这不是摆明了心意嘛。
皇帝没有说话,而是望向左丞相:“左相如何看?”
“臣以为,辅国公满门忠烈,叛国之事实乃重大,需从长计议。晋王殿下带回的证据实在难以服众,应当召回辅国公,在派钦差探查。”
左丞相刚正不阿,这也是他在朝堂上混的不好的原因,他说的很对,但是辅国公叛国没叛国,皇帝比他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皇帝又望向周霖宜,说:“右相有何看法!”
周霖宜身子一正,皇帝随晋王一道如朝,又连续三次问同样的问题,周霖宜心里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