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婚礼在福禄县城里举办,赵家摆起了流水席。赵苏若无其事地给尚培基还送了一张请柬,尚培基也到了。
    赵沣笑着迎上去:“县令大人,多谢多谢。”
    尚培基乐于参与这样士绅家的场合,也拱手:“恭喜恭喜。”还很诚心地对赵苏道了喜,殷殷叮嘱赵苏,祝赵苏前程似锦。
    赵苏两颊泛着点粉红:“多谢。”
    尚培基喜欢同赵苏说话,因为赵苏的官话极佳,而福禄县其他人的官话并不好。起初,县里的人见到他都憋着劲儿地讲官话,略熟一熟,就一个个原形毕露,飞快地讲起了本地方言,他是半句也听不懂。
    这不,顾翁就来了,还没开席,顾翁就满面通红,喝醉了一样,对着他开口叽叽咕咕一串。看围人的表情,好像是说得好话,尚培基是一个字也没听明白的。然后是赵翁,他开口两句还有点样子:“我与他家是连宗的……”几个字的功夫,发音从“类官话”就滑到了方言。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外面,喜乐的声音更大了起来!
    整个赵宅人都乐呵呵地往外瞧,尚培基也看了过去,见外面十分的热闹,可是此时不是新娘子进门的吉时呀!
    童立上前道:“大人,您得出去见一见这一位,不然不礼貌。”
    尚培基道:“刺史大人不是已经在后堂了吗?难道是祁司户亲自送亲?”
    “那倒不是,这一位您是绕不开去的。”
    尚培基十分疑惑,在童立的引导之下往外走,只见赵沣、赵娘子正与一个男装的丽人交谈。这是在搞什么鬼?!
    这位俏丽佳人居然还穿着官服!她的身边还有许多穿着男装的女子!这不对劲!
    童立道:“这一位就是阿苏县的苏县令了!”
    苏鸣鸾恭喜完了,正在问赵娘子:“听说义父来了,我得去拜见呀。”
    赵沣低声给她介绍:“这位是本县的尚县令。”一旁童立告诉他这是阿苏县令。
    苏鸣鸾对尚培基一拱手,笑道:“表兄成婚,多谢您来捧场。”
    她从进门说的就是奇霞语,尚培基噎了一下,只能从她的表情、动作上猜测她说了什么。也还了一礼:“恭喜恭喜。”
    整个婚礼,尚培基都晕晕乎乎的。十句里面能有一、两句他能听得懂的,还得是士绅们好心特意给他讲“官话”。尚培基心道:本地之文教还是要加紧!刺史大人不过开了一个头,能否维持得住,还要看我等后来人!
    一心里筹划着许多的大事,酒也没吃多少,却见许多本地士绅又都围着祝缨。祝缨隔着人也看到了尚培基,她远远地也对尚培基点头,又对周围的人说了句话,就又多了两个乡绅过来找尚培基说话。
    尚培基一时百感交集:刺史是能吏,然囿于出身,可以为器而用,终不可使之主持大局啊!可惜……我若想一展抱负,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祝缨知道尚培基必然是对自己有一点意见的,有就有呗。她依旧与赵沣、苏鸣鸾等人谈笑,又看着小吴蹿上蹿下的不太像话,这小子在别人的婚礼上竟有了一点“衣锦还乡”的味道。
    祝缨将他叫到了一边:“你干嘛呢?”
    小吴道:“嘿嘿,赵小郎君成亲了,下官也高兴!小郎君又娶新妇,又做了一县主官,全由自己做主,多大的喜事呀。”
    “羡慕?”
    “是、是有点儿。那、那个……”
    祝缨笑了笑,没说话。小吴总带在身边也不是个事儿,这人跟祁泰还不太一样,也是时候让他离开自己了。小吴这样子,让他做个县令恐非好事,做个县丞之类的副职倒也还能应付。
    小吴颠儿颠儿地跟在她的身后,可没在婚礼上蹦跶了。
    赵苏成婚之后,祝缨又回到了梧州城,五月过半,赵苏得赶去赴,祝缨也得再次进山,将父母继续送回山里避暑。到八月左右再将父母接回,到那时梧州城也变得宜居了。
    这次再进山里,就没有收到尚培基规劝的信件了。
    尚培基正忙着整顿他的福禄县,他先是下令,县里的土地不许违规种甘蔗。想种甘蔗可以,你新开荒地,但是不可以抛荒原有的耕地,不能因为甘蔗而荒废。
    县中士绅口中唯唯,却又无不盼望着外面的消息——京城,也该知道了吧?
    ……——
    项大郎在京城有一阵子了,会馆的业务越来越多。这一天,他先算了一下会馆的款子,再算一算自家的盈余,寻思又可置一块地了。他有弟弟妹妹,还有儿子,得为带个家族打算。商人是没有前途的,这年月再有钱也做不了吕不韦,还是多买些地实在!
    项大郎还有一点点小小的野心:项渔也住进刺史府了,以大人对人之宽厚,但凡项渔能有点出息,大人也不会亏待了他。
    得买地!尽早将身份由商转为农、为士。
    项大郎一气想到了两代之后,回过神来时已抱着梧州转递过来的书信发呆良久。他忙将这捎带一分物件分发了,以前赵苏的包裹多些,现在赵苏赴任了,主要是几个在京城的商人、学生的东西。
    这一回有一个寄件人比较特别——福禄县令尚培基。
    项大郎不敢怠慢,亲自将东西送到了蔡侍郎的府上。侍郎府的门房还算客气,虽没让他进去,也请他喝了杯茶。
    项大郎从侍郎府转回会馆,又看到一个本不该出现的面孔:“你怎么来了?”
    来人也是福禄县的人,项大郎认识,但他现在应该是在福禄。来人道:“有急信!”
    项大郎拆信一看,命人将来人带下去休息:“你且住两天,再捎信回去。”
    信是福禄县士绅寄来的,项大郎将信仔细读了,以为可行。他当晚即下令:“接下来暂缓接砂糖的单子。”
    管事吃惊:“好好的买卖,如何不做?”
    项大郎道:“那也是别人许咱们做呐!新来的那位县令大人,闹得咱们的糖坊开不下去啦!备车,我要去见蓝大人。”
    “蓝大人”是蓝德,项大郎的身份此时还见不到蓝兴,蓝德在宫外的小宅子项大郎还是能敲开门的。
    两人一阵嘀咕,蓝德怀疑道:“我不信,梧州刺史是什么人?能让个虾米翻了天?”
    项大郎道:“翻天不至于,坏事是真的。您不知道……”
    蓝德道:“供宫里的,不能少!哎你……”
    项大郎道:“实话与大人讲,他这是杀鸡取卵。鸡杀了,哪来的蛋吃?纵我们愿意苦一些,也得叫人知道我们的难处。”他塞给了蓝德一包金银。
    蓝德想了一下,道:“倒也不难。”
    两人又是一阵嘀咕,项大郎起身告辞。
    …………
    蔡侍郎收到了侄女婿的家书,尚培基这回不是用私信夹带的路子送信,他是用的会馆的渠道。会馆每年固定来回跑几趟,尚培基刚到福禄的时候,县里巴巴地告诉了他这条线,他就从善如流地送了一批东西回京。
    随信又送了岳家、同年、朋友们一些东西,其中既有本地土产的橘子、糖塔之类,也有一些钱帛。
    蔡侍郎看了他的礼物矜持一笑,袖了他的信件回书房看去了。一看之下大不由皱眉:“狂生啊……”
    蔡侍郎连夜让人去兄弟家问:侄女婿有没有捎信回来说胡话?
    因时辰晚了,裴少尹主持的京兆府这二年又严了些,回信的人没来得及回来。第二天一早,蔡侍郎上早朝前什么消息都还没接到。他也没放在心上,福禄实在太远了,越远的地方就越不重要。
    蔡侍郎回到家里,弟弟家也带了信来,说是并没有讲什么。
    蔡侍郎还不放心,亲自往弟弟家去了一趟,仔细询问尚培基家书都说了什么。尚培基给妻子写的信没有这么直白,然而字里行间仍然将福禄县的事情当做一种蛮夷猎奇来讲,透着点儿新奇不屑与要治理好福禄县、将之变成标杆的决心。
    “刺史能在此建功立业,我如何不能?”尚培基如是写道。
    蔡娘子十分担心丈夫,问堂伯:“他……怎么了?”
    “没什么,年轻人有些志气是好事。不过也要写信告诉他,让他要沉住气。”蔡侍郎说。
    蔡娘子也看不出这信里有什么不对来,以为堂伯只是关心自家人,笑道:“是。”
    蔡侍郎回家就写了封长信,告诫侄女婿:不要妄下结论,你不过是一个生手,不要对上司指手划脚,这样对你不好。口无遮拦没关系,对上司口无遮拦就犯忌讳。总之,做官你闲得发慌顶撞上司,你想谁给你收拾烂摊子呢?老实趴着,看看情况再动嘴。别再头脑发热冲到长官面前说长官这个不对、那个不好了。知道朝廷为什么提倡直言极谏吗?因为这么干的人少!大臣们很少这么干,是因为他们傻吗?面刺前辈之过,这样没礼貌的晚辈还配治理百姓吗?
    只等明天发出,让这个新官上任的侄女婿老实一点,一切大吉。年轻人嘛,有冲劲,教导一下就好了。
    怀着这样的心,蔡侍郎并不慌张,第二天照样上朝。
    站完了班,蔡侍郎要回部里,却被钟宜叫住了:“我仿佛记得你家招了一个姓尚的女婿?”
    蔡侍郎忙管这位比自己只大了五岁的丞相叫了一声:“世叔。”钟宜是皇帝登基前的旧人,与蔡侍郎的父亲算是早年同僚,蔡侍郎就他做这个世叔。
    听钟宜说一个“尚”字,蔡侍郎心想,没那么巧吧?
    偏偏就这么巧!钟宜本来也不在意什么福禄县,但是施、王二位对梧州颇有兴趣。不动刀兵又圈了几个羁縻县,也是很显眼的。故而与之有关的事情,钟宜也跟着多留了一点心。
    蔡侍郎道:“是,看尚培基忠厚,故而族弟将女儿许配给他。”
    钟宜微一皱眉:“忠厚?我听到的怎么不是这样?”
    蔡侍郎忙问:“怎么?”
    钟宜伸手往外指指点点:“怎么宫里都有人传说,尚培基胡作非为,妄称权威?”
    蔡侍郎一惊:“怎么会?”
    钟宜见他好像真不知情,道:“赶紧让他老些,别胡闹!”
    “是。世叔,到底怎么了?”
    钟宜道:“宫监们都在传,他弄得整个福禄县民不聊生。他是你荐过去的,出了事你是要连坐的。”
    蔡侍郎连声应道:“是是是。他就是还没脱书生习气,万事将书里写的都当了真。”
    这话钟宜就不爱听了,他说:“书里写的错了吗?什么书生习气?我看是书没读透!”
    蔡侍郎挨了一通训,才知道事情有些不对,命家人速速将自己的信件交给会馆带回去。他在皇城熬了一天,晚间回府,却看到他写的信还好好地放在书桌上。蔡侍郎怒道:“这是什么?”
    管家躬身上前,道:“回大人,会馆那里说,近来都没有南下的商队,又不敢留您的书信怕万一弄丢了。何时有人南下,再来咱们府里求信带走。”
    蔡侍郎道:“可是做怪!这又是为的什么?”
    管家哈着腰、低着头,闻言,稍稍抬头瞥了他一眼:“说是……福禄县令说,县里商贾之风太盛!有意整顿,商人们害怕,且不敢贩运货物了。”
    “他们又不违法,怕的什么?”
    管家赔笑道:“凡长官一声令,底下人必然矫枉过正,怕的岂止是一位长官呢?”
    蔡侍郎有点焦躁,道:“简直荒唐!你再去一趟,拿我的手书给他们,叫他们只管照旧。”
    “是。”
    …………
    从京城到福禄拢共两千七百里,一般人打个来回也得三个多月,这还是在没有生病、天气不好、道路毁坏、途中发生其他意外的情况下。
    蔡侍郎的信发出之后,尚培基收到消息也得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后了。在此期间,梧州会馆先是搪塞,说是不敢再发商队,想要听听风。来回磨了五天,才勉强接了这件差使。
    既然是商队,就不比专业的信差,载货走得就慢。
    眼见得梧州会馆出的糖一天比一天少,“名上实下,赔光基业”也传得大半个京城连同皇城内都知道了。尚培基一个字的回信还没来得及带回来,蔡娘子人在京城就听到了自己丈夫的新名声。
    蔡娘子年不过二十,知书达理、颇知世故,情知此事不妙,忙去求蔡侍郎帮忙。
    蔡侍郎道:“你忙得什么?上蹿下跳,生恐别人不知道?如今谁知道他尚培基是谁?倒是跳出来表白自己才会叫人记住哩!我已修书一封与他,叫他不要生事。只要事情冷下来,这一任了结,再给他调个地方就是。”
    蔡娘子忧心忡忡:“那么远的地方,坏话怎么就这么快传到了京城了呢?会不会是有什么人在背后作怪?”
    蔡侍郎道:“妇道人家,不要多事!这件事情我知道了,你回家好生呆着。”

章节目录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我想吃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想吃肉并收藏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