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益州在做小动作,他这边还在考核手底下官员。
    当初让陶家陶老先生跟他儿子出题目的时候,纪岱特意提过:不要太难,西北的官员很少有考核,而且多是当地富户推举上来的,若是太难,只怕明年这里都没人做官了。
    陶家人微微摇头,不过还是按照屺王的要求设计考题。
    所以,这些考题难度是降低了的。
    这些官员们依旧写得一塌糊涂。
    虽然能看出来,他们都恶补了不少文化知识,可改卷子的时候,还是让陶家人皱眉。
    像陶家这种正统的读书人,一看这些答案,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若此地是按科举来选官,只怕十不存一。陶老先生说话想来不客气,否则也不会得罪皇上。
    纪岱想到会很差,没想到还有官员大字不识几个的。
    看来此地当官,确实有世袭的意思。
    战乱多年,已经让此地世袭的顺理成章。
    不像陶家人那么生气,纪岱心里算是有数,也对这些官员的水平有了分类。
    他的气定神闲跟陶家人对比起来,非常不一样。
    陶老先生陶万清都不好意思再发火,可还是道:这些人如何能做官,您看这字写的。
    还有这个,乌七八糟的。
    这个填得倒是满,但都是些废话。
    纪岱认真听着,陶万清明显越说越起劲,他儿子陶轩民赶紧制止。
    您忘了自己怎么被贬官的吗!
    这说着说着,又要怪屺王任人有问题了。
    陶万清脸色涨红,也意识到问题,不过看屺王表情,好像没有生气?
    纪岱见他说完,点头道:你说的确实如此,只是秦州识字的人太多,若全都放下去,那地方上就没有官员了。
    说着,纪岱随手指了一个:您看他写的回答,确实没有看懂题目的意思,只写了表层想法,却也看的出来,他是想做事的,只是不得其法。
    这个,满是废话,像是临时抱佛脚。但他至少抱了,说明对朝廷有些惧怕。
    这个不行,明显敷衍。
    还有这个,连抱佛脚也不肯,等手底下有人,率先换掉他。
    说白了,大致分为三类。
    态度不错,学问也不错的,属于凤毛麟角。
    态度不错,学问不行的,可以扶持一下。
    态度不好,学问不错,观察一下。
    态度不好,学问也很烂,等着被罢官吧。
    纪岱是把态度放在前面,如今不怕他们不会办事,只怕不用心。
    听了屺王分析,陶万清明白,自己想的片面了,学问是一回事,能不能用又是一回事。
    还是秦州人才太少,需要矮子里拔将军。
    一直没说话的陶文心领神会,等屺王走了之后,陶文立刻道:祖父,父亲,屺王在您心中是什么样的人。
    这还用说。
    从一开始到秦州的忐忑,再到屺王对他们的安排,甚至还给他们找事情做。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方才陶万清说起来,还口不择言,屺王非但不训斥,还说明他这样做的道理。
    其风度,已经可以效仿先皇。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不管是陶万清还是陶轩民,这父子两个都觉得屺王不错。
    到秦州虽然不好,却也算有点慰藉。
    陶文听着,开口道:屺王对我们这般好,但我们却不能做什么,孙儿办的官学虽然跟其他官学很不一样,却能快速培养出一批人才。
    像算术之类的学问,秦州第二官学有一大批优秀的夫子。
    唯独四书五经,只有孙儿一人勉力支撑,孙儿自己都学的不算精通,去教学生,怎么看都是浪费了别人的天赋。
    陶文说这话着实客气,他没有一般读书人的清高,他的学问却是不逊色同龄人的,放在汴京都有的一比,何况其他地方。
    只是他的学问在祖父陶万清,父亲陶轩民这,还是不够看。
    陶文说到这份上,两人岂能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屺王对我们这样好,他现在那么缺人才,祖父父亲,你们难道能袖手旁观吗。
    陶万清没好气道:说就说,还拐弯抹角的。
    陶文心道,您就是不会拐弯抹角,新皇才会那么不高兴啊。
    不过这也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
    再说他祖父其实没说什么,那皇上都生气了。
    放在屺王这,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
    小心思是小心思,陶万清跟陶轩民其实是心动的。
    他们也不好白吃白喝屺王的。
    虽然他们是帮屺王送了些银钱到他母妃手中,但这点恩情算得了什么。

章节目录

玩家在手,天下我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桃花白茶并收藏玩家在手,天下我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