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五百一十三章:第二十更送到,爆发结束(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现在山东地区的形势并不乐观,马铮在绥察地区创造的优势并不能帮上多大的忙。但是马铮还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尽管马铮也很清楚现在的八路军在山东人民眼里还是一支没有得到信任的部队,所以马铮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在山东打响自己的名号。
这就像是推销产品,不管你这种产品多好多耐用,但如果没有一点名气,恐怕不会有多少人买账。但是如果你的这种产品又好又耐用,而且还有不小的名气,那么品牌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到时候购买的人肯定会排成队。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招牌檫亮,把名头打响,树立自己的品牌。
八路军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这一点马铮自己深有体会,在第一次武汉会战的时候马铮就发现国民政府的那么多部队,那么多的军官,只要是营长一级的军官就很少有亲自在第一线指挥部队作战的,而且粮食补给更是一应俱全,所以当时的国民党正规军的军官的待遇很是让马铮这个在北方呆了近一年的八路军高级军官羡慕。
而八路军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生活条件都是一样的,就连马铮自己也是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一顿好的了。尤其是马铮本身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在后世像他这样的特种兵,国家规定的伙食是非常的好的,各种菜系的硬菜都有,所以这也就养成了马铮馋嘴的毛病。
但是到了这个时代之后,这个毛病就必须改正了,大家每天吃的都一样,马铮喜欢吃的红烧肉一级梅干菜扣肉一个月也吃不到几次。
尽管条件不如人意,但是马铮却很高兴可以来到这个大时代,可以见证中国人民如何把腰杆子挺直的奇迹。
......
8月10日,就在许海峰等人离开景阳冈三天后,潜伏在阳谷县的情报人员传来紧急消息。昨天晚上阳谷县城的呼延家族的部队已经撤走,现在的阳谷县城就是一座空城了,城内的治安是由万家佛和神仙道以及安乐门三家共同主持。
由于呼延家族走的极其突然,所以日军还没有来得及派部队前来接手阳谷县,所以此时的阳谷县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尽管马铮也知道此时是夺取阳谷县城的最好时机,不过马铮更清楚,只要独立师现在动了,那么濑川四郎少将派到阳谷县的就绝对不会是一小支守军了,而是一支联队级别大军了。
马铮也清楚,要是呼延家族就此撤离鲁西地区,那么他的独立师就成了聊城地区唯一一支可以同日军第十混成旅团抗衡的中国部队了。尽管现在在鲁南地区还有几支友军,但是那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友军而已。
其实马铮并不是多么惧怕山东的日伪军,从他降临这个时代马铮就不曾怕过什么,占有思想上和知识上的优势让马铮无所畏惧。只不过是马铮不希望在所部兵马尚没有准备妥当之前同日伪军展开激烈的正面冲突,那样即便是能获胜,伤亡也足以让他心疼的。
但是眼下的形势却不容马铮不谨慎,日本人终究会认识到八路军将会是他们新的挑战的,而且这一天已经不会太遥远了。来自八路军的游击部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华北一多半的日伪兵力了,在这样下去,日军正面战场上的精力将会被严重损耗,因此日军如果还梦想着攻占中国大陆,那么必然会回过头先解决后方占领区,事实上日军所谓的治安肃正作战计划就是这个目的。
事实上日本人对八路军看法已经转变了,从一开始的嗤之以鼻,到后来的避之于洪水猛兽。游击战和八路军的进攻方式是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引起质变,这正是马铮对于游击战精髓的领悟。
频繁的袭击让日军永不愈合的伤口持续失血,每天各地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胜利,让越来越多被日军视为猪狗的中国人成为日益坚强的抵抗者。每个击毙十几名、几名,甚至是一名日军的难以记录的小的战斗,却由于其无处不在、频繁的发生,必然会在日军不知不觉中造成给予其重创。
日军对于八路军态度的转变,这其中固然有八路军本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封关于八路军的奏折引起的连锁反应。
这封奏折是马铮的老对手杉山元大将和日本特种战专家服部藏臣联名写的,杉山元根据特高科收集的资料以及服部藏臣对八路军的暗中侦查得来的信息,联名向日本天皇上呈了一封奏折。
这封奏折出于对华北战场上的八路军这个主要对手的尊重,杉山元大将和服部藏臣少将这样写道:“……从昭和12年到今年7月,大日本皇军华北方面军与共产军交战次数为3524次之多,动用兵力20余万人,但是作战效果甚微。据可靠情报显示,八路军其兵力总数已经突破40万人,在一次战斗中,为了应对大日本皇军的勇士们的进攻,八路军共出动其兵力甚至于达30万人之众。”
而服部藏臣也在自己的分析中指出:“……敌大半为土八路,与蒋军相反,在本年次中,同华北的皇军交战中,土八路可以占七成五。在我方所收容的15.9万具敌遗体中,土八路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所收容的17.5万俘虏中,土八路所占的比例则只占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同时也说明了土八路战斗意识的昂扬……因此,华北皇军今后的任务是对付支那土八路极其根据地,对盘踞在华北的土八路军进行灭绝性作战,才是华北皇军今后的重要使命......”
连续多位日军的高级军官对八路军发出了警惕的呼声,日本国内也不得不重视这些军中元老的声音,因此很快前线指挥官就接到了大本营关于对侵华战略调整的命令。
当然了,由于八路军除了马铮所部的绥察军区之外,其他部队的攻击还是比较隐蔽的,比起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国民政府,八路军还真的只能算得上是一小块牛皮癣,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日军大本营也就只是对对华战略作出了一小点更改,并没有将主要进攻方向转向八路军,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是就是那么一小点的转变也了不得,也是让八路军倍感压力。
正因为如此,马铮知道,就算现在他什么也不做,日军也会在战略上做出重大的调整,今后八路军各部的生存压力将更加的大,局势更加的严峻。
根据日军战史《作战日志中的中国事变》中显示,日本华北方面军在1940年已经将八路军游击队作为“最大癌患”,并编辑《剿共指南》通报全军。
而且这还只是历史上的资料,但是现在由于马铮这个怪胎的出现,日军华北方面军连续在马铮手里吃了大亏,中将少将损失了十几位,日军对于八路军对于八路军肯定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这个战略转移也很有可能要提前。
不过对此马铮心里还是很淡定的,对付日军他还是很有心得的,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战术了——坚持游击作战同正规战相结合的战术,相信有了这个法宝,必然会扭转山东不利的局面的。
现在山东地区的形势并不乐观,马铮在绥察地区创造的优势并不能帮上多大的忙。但是马铮还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尽管马铮也很清楚现在的八路军在山东人民眼里还是一支没有得到信任的部队,所以马铮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在山东打响自己的名号。
这就像是推销产品,不管你这种产品多好多耐用,但如果没有一点名气,恐怕不会有多少人买账。但是如果你的这种产品又好又耐用,而且还有不小的名气,那么品牌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到时候购买的人肯定会排成队。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招牌檫亮,把名头打响,树立自己的品牌。
八路军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这一点马铮自己深有体会,在第一次武汉会战的时候马铮就发现国民政府的那么多部队,那么多的军官,只要是营长一级的军官就很少有亲自在第一线指挥部队作战的,而且粮食补给更是一应俱全,所以当时的国民党正规军的军官的待遇很是让马铮这个在北方呆了近一年的八路军高级军官羡慕。
而八路军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生活条件都是一样的,就连马铮自己也是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一顿好的了。尤其是马铮本身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在后世像他这样的特种兵,国家规定的伙食是非常的好的,各种菜系的硬菜都有,所以这也就养成了马铮馋嘴的毛病。
但是到了这个时代之后,这个毛病就必须改正了,大家每天吃的都一样,马铮喜欢吃的红烧肉一级梅干菜扣肉一个月也吃不到几次。
尽管条件不如人意,但是马铮却很高兴可以来到这个大时代,可以见证中国人民如何把腰杆子挺直的奇迹。
......
8月10日,就在许海峰等人离开景阳冈三天后,潜伏在阳谷县的情报人员传来紧急消息。昨天晚上阳谷县城的呼延家族的部队已经撤走,现在的阳谷县城就是一座空城了,城内的治安是由万家佛和神仙道以及安乐门三家共同主持。
由于呼延家族走的极其突然,所以日军还没有来得及派部队前来接手阳谷县,所以此时的阳谷县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尽管马铮也知道此时是夺取阳谷县城的最好时机,不过马铮更清楚,只要独立师现在动了,那么濑川四郎少将派到阳谷县的就绝对不会是一小支守军了,而是一支联队级别大军了。
马铮也清楚,要是呼延家族就此撤离鲁西地区,那么他的独立师就成了聊城地区唯一一支可以同日军第十混成旅团抗衡的中国部队了。尽管现在在鲁南地区还有几支友军,但是那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友军而已。
其实马铮并不是多么惧怕山东的日伪军,从他降临这个时代马铮就不曾怕过什么,占有思想上和知识上的优势让马铮无所畏惧。只不过是马铮不希望在所部兵马尚没有准备妥当之前同日伪军展开激烈的正面冲突,那样即便是能获胜,伤亡也足以让他心疼的。
但是眼下的形势却不容马铮不谨慎,日本人终究会认识到八路军将会是他们新的挑战的,而且这一天已经不会太遥远了。来自八路军的游击部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华北一多半的日伪兵力了,在这样下去,日军正面战场上的精力将会被严重损耗,因此日军如果还梦想着攻占中国大陆,那么必然会回过头先解决后方占领区,事实上日军所谓的治安肃正作战计划就是这个目的。
事实上日本人对八路军看法已经转变了,从一开始的嗤之以鼻,到后来的避之于洪水猛兽。游击战和八路军的进攻方式是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引起质变,这正是马铮对于游击战精髓的领悟。
频繁的袭击让日军永不愈合的伤口持续失血,每天各地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胜利,让越来越多被日军视为猪狗的中国人成为日益坚强的抵抗者。每个击毙十几名、几名,甚至是一名日军的难以记录的小的战斗,却由于其无处不在、频繁的发生,必然会在日军不知不觉中造成给予其重创。
日军对于八路军态度的转变,这其中固然有八路军本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封关于八路军的奏折引起的连锁反应。
这封奏折是马铮的老对手杉山元大将和日本特种战专家服部藏臣联名写的,杉山元根据特高科收集的资料以及服部藏臣对八路军的暗中侦查得来的信息,联名向日本天皇上呈了一封奏折。
这封奏折出于对华北战场上的八路军这个主要对手的尊重,杉山元大将和服部藏臣少将这样写道:“……从昭和12年到今年7月,大日本皇军华北方面军与共产军交战次数为3524次之多,动用兵力20余万人,但是作战效果甚微。据可靠情报显示,八路军其兵力总数已经突破40万人,在一次战斗中,为了应对大日本皇军的勇士们的进攻,八路军共出动其兵力甚至于达30万人之众。”
而服部藏臣也在自己的分析中指出:“……敌大半为土八路,与蒋军相反,在本年次中,同华北的皇军交战中,土八路可以占七成五。在我方所收容的15.9万具敌遗体中,土八路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所收容的17.5万俘虏中,土八路所占的比例则只占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同时也说明了土八路战斗意识的昂扬……因此,华北皇军今后的任务是对付支那土八路极其根据地,对盘踞在华北的土八路军进行灭绝性作战,才是华北皇军今后的重要使命......”
连续多位日军的高级军官对八路军发出了警惕的呼声,日本国内也不得不重视这些军中元老的声音,因此很快前线指挥官就接到了大本营关于对侵华战略调整的命令。
当然了,由于八路军除了马铮所部的绥察军区之外,其他部队的攻击还是比较隐蔽的,比起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国民政府,八路军还真的只能算得上是一小块牛皮癣,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日军大本营也就只是对对华战略作出了一小点更改,并没有将主要进攻方向转向八路军,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是就是那么一小点的转变也了不得,也是让八路军倍感压力。
正因为如此,马铮知道,就算现在他什么也不做,日军也会在战略上做出重大的调整,今后八路军各部的生存压力将更加的大,局势更加的严峻。
根据日军战史《作战日志中的中国事变》中显示,日本华北方面军在1940年已经将八路军游击队作为“最大癌患”,并编辑《剿共指南》通报全军。
而且这还只是历史上的资料,但是现在由于马铮这个怪胎的出现,日军华北方面军连续在马铮手里吃了大亏,中将少将损失了十几位,日军对于八路军对于八路军肯定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这个战略转移也很有可能要提前。
不过对此马铮心里还是很淡定的,对付日军他还是很有心得的,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战术了——坚持游击作战同正规战相结合的战术,相信有了这个法宝,必然会扭转山东不利的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