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达延汗被围困在延绥附近的时候,阿尔楚正和达斡尔打得不可开交。有了明军支持的巴拉呼楞,现在真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阿尔楚猛攻了将近十天,却是损兵折将不得寸进。而且草原上的各股明军已经逐一清扫各个部落,这一次鞑靼的损失可谓伤筋动骨。而且那支两万人的明军至今不见踪影,但是阿尔楚能感到他们就在自己附近,正等着自己的血流得差不多的时候,猛扑上来一口咬住自己的咽喉。
达延汗挥师去青海的消息,阿尔楚已经知道。但是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达延汗的消息。倒是满都海派人告诉阿尔楚,她们已经和弘吉剌部会合了,让阿尔楚不要耽心。
如今,阿尔楚已经把能找到的草原各部的骑兵,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现在他手中共有兵力十万,但随着连日来的消耗,这个数字正在逐渐减少。
渤海部方面,窝阔台合的攻击一阵猛似一阵,现在挡在他面前的已经是明军和阿尔斯楞的部队,女真部联军已经被打残了退下去休整。
阿尔楚已经连续给窝阔台合增兵三次,但是窝阔台和却依旧没能突破防线攻进渤海寨。阿尔楚已经没有耐心按照原来想的那样,在消灭达斡尔后进攻渤海部。他此时已经明白,成败的关键是要抓住蓝星和那个孩子。不管战局如何,只要抓住蓝星和那个孩子,就可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阿尔楚把指挥权交给穆尔乞,并留下自己的王旗后,率领五万大军出征渤海部。阿尔楚相信,凭借着五万之众,就算是用人命趟,也足可以趟开渤海寨的大门了。
渤海寨防线之前死伤狼藉,连日的激战和数次亲自带队冲锋,让窝阔台合这员悍将也倍感筋疲力尽。作为鞑靼主将的他,现在也满身是伤。
对方的阵地设置的很巧妙,位于一块台地之上,这让窝阔台合的部队不得不采取仰攻姿态。山林地带又不便于骑兵大兵团冲锋,因此窝阔台合的部队不得不下马步战,骑兵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窝阔台合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而防线内的守军也不好过,由达斡尔、明军和建州三卫组成的联军,因为作战方式各不相同,又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因此也付出了惨重伤亡。如不是三千明军火力凶猛,阵地早就丢了。
建州三卫的兵马也没想到这仗能打成这样,以勇武著称的女真骑射还真的和窝阔台合打出了火气。居然展开了几次反冲锋,结果被窝阔台合的优势兵力包围。若不是阿尔斯楞和明军救援及时,这三千人马怕是要全交代在这里了。
建州三卫的三千兵马被打残,丢了一只眼睛的建州卫指挥使阿哈突怒气难消。在撤回渤海寨的以后,立即派人回建州卫调集兵马准备报仇。这是需要鼓励的,阿哈突受到了渤海部大振金凤凰的亲自接见,说话都不利索的莹莹将一颗东珠挂在阿哈突的脖子上。还用小手拍着阿哈突的脑袋连连夸赞:“永系(勇士),永系。”
阿哈突很是激动,居然不顾重伤再返前线协助防守。而且拍着胸脯向莹莹、蓝星和花舞保证,一定调来两万女真铁骑,定要把鞑靼人全都宰了。东北这地界有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这就是说女真很能打但是人少,两万骑兵也算是倾巢而出了。
就在双方舔着伤口,准备迎接更惨烈的大战的时候,一支一万人的部队赶到。这支穿着鲜红色军装,精神抖擞士气旺盛的部队一出现在渤海寨,立即引起了渤海部所有人的注意。因为这支部队就是朱厚照亲手组建的大明天子亲军,近卫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支部队的官兵,从上到下个个长得都很帅,让渤海部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个个红着脸追着近卫军看。
近卫军一到,立即将疲惫的阿尔斯楞和辽东明军替换了下来。近卫军指挥官,军事学院二期毕业生李定国拍着阿尔斯楞的肩膀说:“你们辛苦了,阵地交给我们吧。有我们在,鞑靼休想越过防线一步。”
阿尔斯楞和辽东明军退入渤海寨休整,近卫军接管阵地,加固工事做好了各项准备。李定国和将士们一样兴奋,因为这是近卫军成军以来,面对外敌的首战。近卫军能不能成为大明第一军,这首战很是关键。李定国下令升起近卫军战旗和代表大明皇帝的龙旗,野战跑和连珠炮也迅速就位。
窝阔台合大营,一个百夫长跑到窝阔台合面前。
“万夫长,对面换人了,是大明近卫军,还升起了大明皇帝的龙旗。”
窝阔台合爬到碉楼上仔细一看,只见对面的阵地上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近卫军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穿的是作战服和新式板甲,那板甲和战盔也被涂成红色。一眼望去,整个阵地上如同开满了怒放的杜鹃花一样。
窝阔台合:“他们刚刚进入阵地,命令投石机给我砸他们,三个千人队出击!”
呼呼呼,巨大的投石机将一块块巨石抛向近卫军阵地,期间还夹杂着不少冒着烈焰的火球。李定国一见立即下令炮火还击,数十门野战炮猛烈炮击,窝阔台合的投石机一架接一架的变成了烂木头。野战炮延伸射击,刚刚完成集结的三个千人队瞬间被密集的炮火覆盖,还没发起冲锋就损失了将近一半人马。
碉楼上的窝阔台合急得直跺脚,连声大喊:“后撤后撤!”
日~~~~,一发炮弹带着呼啸声,直奔窝阔台合所在的碉楼而来。窝阔台合吓得大叫一声,从碉楼上蹦了下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算把腿摔断,也好过粉身碎骨不是。
近卫军用的野战炮,是最新式的钢制野战炮,射程比九边明军装备的野战炮远了一倍。大明军队完成换装不假,但是换装速度是永远赶不上装备研制速度的。所以大明军工最新生产出来的装备,肯定是首先装备近卫军,随后才按照边军,内地卫戍的顺序逐渐换装的。
窝阔台合的大营是建在辽东军火炮射程之外的,但是却恰好处在近卫军火炮的射程之内。这一顿狂轰不仅把三千鞑靼骑兵打得四散奔逃死伤无数,还顺带着把窝阔台合的大营给炸了一遍。
亲卫们抬着摔断腿的窝阔台合,一边躲避炮火一边冲出大营。而此时鞑靼大营之内火光冲天、弹片横飞、死伤狼藉乱成一团。
李定国一见有机可乘,大声命令到:“一师一团,出击!”
大明军制改革是从近卫军开始的,现在近卫军已经按照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编组。李定国的部队番号就是,大明帝国皇家陆军近卫军第一师。
随着李定国的命令,一团长萧远山抽出指挥刀大喊一声:“一团列阵!”
一团的士兵们跳出战壕,迅速在阵地前排成三个方队,一团的飞虎战旗居中飘扬。
站旗下的萧远山,手中雪亮的战刀高高举起。
“全体上刺刀!端枪!”
咔、咵,一团三千将士齐刷刷把雪亮的刺刀插在连珠铳上,随后将连珠铳端在胸前。
萧远山:“皇家近卫军!”
一团将士们齐声呐喊:“万胜!”
萧远山:“近卫军一团,前进!”
隆隆的战鼓声响起,三千多双高腰皮靴发出整齐的声音,每一步都将大地震动。红色的战旗迎风飞舞,红色的军装鲜艳夺目,将士们头盔上的黄色盔缨恰似杜鹃花的花蕊一般耀眼。
步兵方阵缓缓前进,每个将士都挺起胸膛,端着上好刺刀的连珠铳大步向前。仿佛这不是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上,而是在紫禁城接受朱厚照的检阅一般。
在一旁观战的阿尔斯楞和阿哈突目瞪口呆,步兵,三千人,面对数万鞑靼骑兵,这行吗?虽说有炮火支援,但是骑兵毕竟是骑兵。现在鞑靼处于慌乱中,可是只要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不用太多,七八百人就可以将三千步兵的方阵冲垮。阿尔斯楞着急的想要提醒李定国,但却被胡游揽住。
“别耽心,近卫军打仗就是这个样子。看看,多么雄壮多么帅气。”
一团的前进速度并不快,但是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让在场的任何一个人看到之后,都禁不住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加入到队列当中去。
走在方阵最前面的一团长萧远山,手中雪亮的指挥刀高高扬起。闪亮的军刀映衬着他身后的战旗,成为整个方阵的中心。在萧远山左边是一团副团长赵长青、右边是一营营长董天放,两位长官将指挥刀倚在右肩上和萧远山一起并肩前进。在三人身旁,是一排排挺着刺刀的近卫军士兵,每个人的眼中都放射出狂热的目光。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密集的炮火不断的蹂躏着鞑靼大营,把刚刚聚在一起的鞑靼骑兵炸散。
行进中的萧远山猛地将指挥刀向前一挥,雪亮的军刀直指鞑靼大营。
“近卫军,突击!”
“杀!”
将士们猛地加快脚步,整个方阵瞬间变成奔流的红色浪潮冲向鞑靼大营。
达延汗挥师去青海的消息,阿尔楚已经知道。但是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达延汗的消息。倒是满都海派人告诉阿尔楚,她们已经和弘吉剌部会合了,让阿尔楚不要耽心。
如今,阿尔楚已经把能找到的草原各部的骑兵,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现在他手中共有兵力十万,但随着连日来的消耗,这个数字正在逐渐减少。
渤海部方面,窝阔台合的攻击一阵猛似一阵,现在挡在他面前的已经是明军和阿尔斯楞的部队,女真部联军已经被打残了退下去休整。
阿尔楚已经连续给窝阔台合增兵三次,但是窝阔台和却依旧没能突破防线攻进渤海寨。阿尔楚已经没有耐心按照原来想的那样,在消灭达斡尔后进攻渤海部。他此时已经明白,成败的关键是要抓住蓝星和那个孩子。不管战局如何,只要抓住蓝星和那个孩子,就可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阿尔楚把指挥权交给穆尔乞,并留下自己的王旗后,率领五万大军出征渤海部。阿尔楚相信,凭借着五万之众,就算是用人命趟,也足可以趟开渤海寨的大门了。
渤海寨防线之前死伤狼藉,连日的激战和数次亲自带队冲锋,让窝阔台合这员悍将也倍感筋疲力尽。作为鞑靼主将的他,现在也满身是伤。
对方的阵地设置的很巧妙,位于一块台地之上,这让窝阔台合的部队不得不采取仰攻姿态。山林地带又不便于骑兵大兵团冲锋,因此窝阔台合的部队不得不下马步战,骑兵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窝阔台合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而防线内的守军也不好过,由达斡尔、明军和建州三卫组成的联军,因为作战方式各不相同,又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因此也付出了惨重伤亡。如不是三千明军火力凶猛,阵地早就丢了。
建州三卫的兵马也没想到这仗能打成这样,以勇武著称的女真骑射还真的和窝阔台合打出了火气。居然展开了几次反冲锋,结果被窝阔台合的优势兵力包围。若不是阿尔斯楞和明军救援及时,这三千人马怕是要全交代在这里了。
建州三卫的三千兵马被打残,丢了一只眼睛的建州卫指挥使阿哈突怒气难消。在撤回渤海寨的以后,立即派人回建州卫调集兵马准备报仇。这是需要鼓励的,阿哈突受到了渤海部大振金凤凰的亲自接见,说话都不利索的莹莹将一颗东珠挂在阿哈突的脖子上。还用小手拍着阿哈突的脑袋连连夸赞:“永系(勇士),永系。”
阿哈突很是激动,居然不顾重伤再返前线协助防守。而且拍着胸脯向莹莹、蓝星和花舞保证,一定调来两万女真铁骑,定要把鞑靼人全都宰了。东北这地界有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这就是说女真很能打但是人少,两万骑兵也算是倾巢而出了。
就在双方舔着伤口,准备迎接更惨烈的大战的时候,一支一万人的部队赶到。这支穿着鲜红色军装,精神抖擞士气旺盛的部队一出现在渤海寨,立即引起了渤海部所有人的注意。因为这支部队就是朱厚照亲手组建的大明天子亲军,近卫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支部队的官兵,从上到下个个长得都很帅,让渤海部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个个红着脸追着近卫军看。
近卫军一到,立即将疲惫的阿尔斯楞和辽东明军替换了下来。近卫军指挥官,军事学院二期毕业生李定国拍着阿尔斯楞的肩膀说:“你们辛苦了,阵地交给我们吧。有我们在,鞑靼休想越过防线一步。”
阿尔斯楞和辽东明军退入渤海寨休整,近卫军接管阵地,加固工事做好了各项准备。李定国和将士们一样兴奋,因为这是近卫军成军以来,面对外敌的首战。近卫军能不能成为大明第一军,这首战很是关键。李定国下令升起近卫军战旗和代表大明皇帝的龙旗,野战跑和连珠炮也迅速就位。
窝阔台合大营,一个百夫长跑到窝阔台合面前。
“万夫长,对面换人了,是大明近卫军,还升起了大明皇帝的龙旗。”
窝阔台合爬到碉楼上仔细一看,只见对面的阵地上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近卫军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穿的是作战服和新式板甲,那板甲和战盔也被涂成红色。一眼望去,整个阵地上如同开满了怒放的杜鹃花一样。
窝阔台合:“他们刚刚进入阵地,命令投石机给我砸他们,三个千人队出击!”
呼呼呼,巨大的投石机将一块块巨石抛向近卫军阵地,期间还夹杂着不少冒着烈焰的火球。李定国一见立即下令炮火还击,数十门野战炮猛烈炮击,窝阔台合的投石机一架接一架的变成了烂木头。野战炮延伸射击,刚刚完成集结的三个千人队瞬间被密集的炮火覆盖,还没发起冲锋就损失了将近一半人马。
碉楼上的窝阔台合急得直跺脚,连声大喊:“后撤后撤!”
日~~~~,一发炮弹带着呼啸声,直奔窝阔台合所在的碉楼而来。窝阔台合吓得大叫一声,从碉楼上蹦了下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算把腿摔断,也好过粉身碎骨不是。
近卫军用的野战炮,是最新式的钢制野战炮,射程比九边明军装备的野战炮远了一倍。大明军队完成换装不假,但是换装速度是永远赶不上装备研制速度的。所以大明军工最新生产出来的装备,肯定是首先装备近卫军,随后才按照边军,内地卫戍的顺序逐渐换装的。
窝阔台合的大营是建在辽东军火炮射程之外的,但是却恰好处在近卫军火炮的射程之内。这一顿狂轰不仅把三千鞑靼骑兵打得四散奔逃死伤无数,还顺带着把窝阔台合的大营给炸了一遍。
亲卫们抬着摔断腿的窝阔台合,一边躲避炮火一边冲出大营。而此时鞑靼大营之内火光冲天、弹片横飞、死伤狼藉乱成一团。
李定国一见有机可乘,大声命令到:“一师一团,出击!”
大明军制改革是从近卫军开始的,现在近卫军已经按照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编组。李定国的部队番号就是,大明帝国皇家陆军近卫军第一师。
随着李定国的命令,一团长萧远山抽出指挥刀大喊一声:“一团列阵!”
一团的士兵们跳出战壕,迅速在阵地前排成三个方队,一团的飞虎战旗居中飘扬。
站旗下的萧远山,手中雪亮的战刀高高举起。
“全体上刺刀!端枪!”
咔、咵,一团三千将士齐刷刷把雪亮的刺刀插在连珠铳上,随后将连珠铳端在胸前。
萧远山:“皇家近卫军!”
一团将士们齐声呐喊:“万胜!”
萧远山:“近卫军一团,前进!”
隆隆的战鼓声响起,三千多双高腰皮靴发出整齐的声音,每一步都将大地震动。红色的战旗迎风飞舞,红色的军装鲜艳夺目,将士们头盔上的黄色盔缨恰似杜鹃花的花蕊一般耀眼。
步兵方阵缓缓前进,每个将士都挺起胸膛,端着上好刺刀的连珠铳大步向前。仿佛这不是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上,而是在紫禁城接受朱厚照的检阅一般。
在一旁观战的阿尔斯楞和阿哈突目瞪口呆,步兵,三千人,面对数万鞑靼骑兵,这行吗?虽说有炮火支援,但是骑兵毕竟是骑兵。现在鞑靼处于慌乱中,可是只要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不用太多,七八百人就可以将三千步兵的方阵冲垮。阿尔斯楞着急的想要提醒李定国,但却被胡游揽住。
“别耽心,近卫军打仗就是这个样子。看看,多么雄壮多么帅气。”
一团的前进速度并不快,但是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让在场的任何一个人看到之后,都禁不住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加入到队列当中去。
走在方阵最前面的一团长萧远山,手中雪亮的指挥刀高高扬起。闪亮的军刀映衬着他身后的战旗,成为整个方阵的中心。在萧远山左边是一团副团长赵长青、右边是一营营长董天放,两位长官将指挥刀倚在右肩上和萧远山一起并肩前进。在三人身旁,是一排排挺着刺刀的近卫军士兵,每个人的眼中都放射出狂热的目光。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密集的炮火不断的蹂躏着鞑靼大营,把刚刚聚在一起的鞑靼骑兵炸散。
行进中的萧远山猛地将指挥刀向前一挥,雪亮的军刀直指鞑靼大营。
“近卫军,突击!”
“杀!”
将士们猛地加快脚步,整个方阵瞬间变成奔流的红色浪潮冲向鞑靼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