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朝的大臣们,注定是要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冲击的。应该说参加大朝会的官员着实不少,大大小小算在一起至少不下两千人,奉天殿再大也是容不下的。所以历来大朝会都是内阁阁老、六部尚书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督察院长官和御史,若有地方布政使、总督或者巡抚恰在京城的也是可以进入奉天殿面君的。至于五品以下的官员,只好屈尊在大殿外候着。
但是今年的大朝会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进殿的先不说,单说在殿外的官员们。他们排好队伍,心中暗暗埋怨那些五品以上的官员,尤其是埋怨谢迁。陛下都说散朝了,你还不罢休,有事不会单独找陛下吗?感情你们不用站在外面吹凉风。正埋怨着的时候就见张永领着一帮太监端着马扎送过来,一人一个不偏不向,还在四周搭起布帐。
这在以前这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就算是待臣子宽厚的弘治帝都没敢这么干过,那必须是大朝会开多久就站多久。以至于以前出现过开完大朝会病倒一大片的景象,尤其是这岁首的大朝会。现在是正月初一呀,北京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奉天殿前面地势开阔,这小风一吹浑身寒冷彻骨。待在殿外的官员都盼着大朝会赶紧结束,不过有之前御史们那么一闹,估计是不会太早散场了。
这些官员原本盼望着皇家歌舞团别撤走,有他们挡着寒风还能舒服点儿。可是皇家歌舞团陆续撤离着实让他们失望,现在有太监们送上马扎,还在周围搭起布帐子,着实让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门欣喜若狂,有这布帐子挡着寒风,还有马扎可以坐,至少不会病倒一大片了。
惊喜还在继续,张永领着太监挨个为这些官员送上热腾腾的粥,还给每人披上一件披风。虽说只是普通的布披风,但是就这么一个举动就让这些官员们感到由内到外的温暖。
有位认识张永的户部官员问到:“张公公,这是陛下安排的吗?”
“是啊,陛下耽心各位大人在外面受不了,特意安排杂家照顾各位大人。”
众官闻言个个流泪,纷纷跪倒在地望阙叩拜:“臣等谢陛下隆恩!”
这发自内心的感谢声整齐而洪亮,声音一直传进大殿内,正和朱厚照玩大眼瞪小眼的谢迁,以及方才还在叫嚣不合礼制的刘健立刻卡壳了。原来众臣进殿之后发现大殿内整整齐齐摆着座椅,最前面一排显然是给阁老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大佬们准备的,椅子中间还摆着小条桌,一碗碗热茶正冒着热气。其他人的座椅按照所属部门,品级都贴着字条,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
谢迁一见当然心中不爽,好好的朝会制度为啥要改,他和刘健对视一下之后,立刻齐声问朱厚照:“臣等不明白陛下这是何意?”
朱厚照坐在宝座上正准备听大家感谢他呢,也没太在意谢迁刘健的语气。
“哦,谢卿、刘卿。朕觉得让爱卿们站着着实辛苦,所以朕命人设置座椅,以后大朝会都照此办理。怎么样?朕很细心吧,爱卿有没有觉得很感动啊?”
谢迁:“陛下爱惜臣等,臣等深为感动。但是陛下,这和祖制不和还请陛下名人收回。”
刘健:“臣附议。”
厚照:“那些不近人情的祖制应该改一改,众卿都是肱骨之臣,朕不爱惜怎么行呢。先帝临行前百般叮嘱镇,要朕善待百姓,善待朝臣,朕岂能不听?”
刘健:“陛下啊,先帝所言善待朝臣是要陛下选贤用能,不可轻易处置大臣的意思,可不是让陛下以此为借口违反定制的。”
厚照:“刘爱卿,你左一个定制,右一个定制的未免过于古板。须知国法不外乎天理人情,朕关爱臣子难道还有错了?你们听听殿外的声音,这可是群众的呼声啊。你们当年不也是他们其中一员吗?难道忘了当初受的罪了?”
朱厚照说到这的时候,恰逢大殿外群臣望阙谢恩,所以这句话一下子让谢迁、刘健没词了。这俩人恍惚觉得又回到了文华殿内教授太子的时代,那时候的朱厚照总是问题百出、强词夺理,整得谢迁、刘健每次给朱厚照上课都如临大敌。现在太子升级变皇上了,着今后还指不定会出啥幺蛾子呢。
李东阳连忙上前和稀泥。
“众位同僚,陛下体恤臣子我等应心存感激才是,大朝会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我等不必过于拘泥形式,还是赶紧和陛下商讨政务要紧。陛下,臣谢陛下。”
内阁首辅都这样说了,众臣只能有样随样。
“臣等谢陛下。”
众臣纷纷落座,违制不违制先不说,坐着就是比站着舒服,众臣也不傻早就不耐烦谢迁刘健借题发挥了。反正现在有位子坐有热茶喝,养养精神看大戏。
朱厚照一见大家都坐下了心中高兴,端起茶杯说了句:“众卿,咱们君臣共饮一碗。”
这次连李东阳都发愣了,心道陛下这是要干啥,这还啥也没说呢就端茶送客了。大明官场有规矩,上官会见下属的时候,如果端起茶杯说:“某某请用茶。”那意思就是说谈话结束了,你该滚蛋了,那下属必定马上起身告辞。如今朱厚照不等群臣说话就端茶送客,的确是让大家匪夷所思。
谢迁这一肚子的火犹如翻江倒海一般,他猛地一拍扶手就要站起来说话,却不料一位御史先于他蹦了出来。
“陛下且慢喝茶,臣有话要说!”
这一嗓子把正在美滋滋品茶的朱厚照吓了一跳,一口茶水呛到嗓子眼里,随即噗的一声喷了出去。刘瑾慌忙跑过去为他捶打后背,朱厚照止住咳嗽之后,看着那个惴惴不安的御史笑着说:“这位爱卿的嗓门挺大,朕一时不察呛到了。无妨,爱卿有话直说。”
那御史本就惴惴的表情更加不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还是一位年长些的御史解了他的围。
“陛下,臣都察院御史陈甲,臣请问陛下昨夜几位当值御史因陛下不尊祖制,私改大朝会礼仪而抗辩,不知陛下将这几位同僚如何处罚了?”
谢迁闻言心中暗赞:“姜还是老的辣,不直接提陛下违制之错,先问几位御史去向,一来不会上来就针锋相对,二来也让其他人知道陛下做事错在何处。好,此人有前途。”
“哦,你说他们几个呀。朕的确责罚了他们,当时他们见朕正在布置奉天殿,上来就不问青红皂白一顿呵斥。由于当时光线昏暗,朕还被一位爱卿推了一把,朕一时不察来了个饿狗冲搥(dui,四音,盆子的意思),也就是大马趴。爱卿有所不知,这一下险些将朕的门牙磕掉呢。即便如此朕都没有生气,见他们火气太大,就给他们找了地方让他们消消气冷静冷静。爱卿放心,刚才你那几位同僚已经被放出来了,一个个气也消了,心气儿也顺了,朕送他们回家了。”
噗噗噗,大殿之内不断飞起小喷泉,都察院几位大佬面红耳赤,御史陈甲比他那位同僚还要尴尬。他哪里知道其中还有这些故事呢,可想而知昨夜这奉天殿里乱成啥样,那些御史要是真这么干了,砍头抄家都不为过,关小黑屋里简直是陛下太仁慈了。陈甲站在那里犹如被掐住了脖子的大公鸡,嗓子里咯咯咯的就是说不出一个字来。
朱厚照微微一笑说:“看来陈爱卿是不知道昨晚的情形,所以说嘛,部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御史纠察百官闻风奏事是不假,但也不能别人说啥就信啥。你看,你不了解情况就直接发问,是不是欠妥呀?今后要记住,反映问题必须有事实有依据,条理分明,对错分清。还得有改进措施和具体监督负责人,这样做是才是有始有终。陈爱卿切记呀。”
陈甲:“臣谨遵陛下教诲。”
众臣看着摇头晃脑的朱厚照,感觉先帝是不是上了陛下的身。陛下虽贵为天子但是毕竟才十五岁,就算做太子时聪慧异常,可也没见他处理过朝政啊。先帝走的急,还没来得及让当今陛下协助处理朝政呢,这些道理陛下是怎么搞明白的?难道说真的是生而知之?
其他几个原本摩拳擦掌的御史,此时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个个心中埋怨:这还怎么直谏啊,那几个笨蛋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你们呵斥就好这一动手可就麻烦了,尤其是敢于对比下动手。御史言官向来是挨揍的群体,没想到这回却主动打人,打的还是当今陛下,这可算是开了大明先河了。陛下宽宏大量,饶了那几个人的死罪,可是让我等怎么好意思再开口挑陛下的不是呢?完了,这开朝第一直谏,那青史留名算是没戏了。
谢迁一见向来是冲锋在前的御史们哑火了,知道自己再不出面这大朝会绝对是开不下去了。于是谢迁轻轻碰了碰刘健,刘健冲他点点头,那意思是你先上,哥哥给你火力支援。于是谢迁心中有底,他再看看户部尚书韩文、礼部尚书张升、刑部尚书闵珪、兵部尚书刘大夏,这四人在谢迁心中都是支持自己的。
那吏部尚书焦芳和工部尚书曾鉴被谢迁自动忽略了。因为谢迁看出来了,曾鉴在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他往来甚密,他儿子曾贤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不比这朝上任何一个人差,所以谢迁把曾鉴视为陛下身边人的范畴。焦芳就更不用提了,看他今天的表现就知道他是陛下的跟屁虫。
谢迁:“陛下,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不知陛下对这句话作何解释?”
厚照:“这句话杨卿曾特意给朕解释过,意思是:礼制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和贤者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依礼行事。但是如果单传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候也会行不通。因为单纯为了和谐而和谐,不依照礼制进行节制,也是不行的。谢卿朕说的没错吧?哈哈哈,鼓掌。”
哗哗哗,刘瑾、承恩、焦芳、曾鉴还有几个后排的官员鼓起了掌,谢迁的手又开始变成鹰爪状了。
但是今年的大朝会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进殿的先不说,单说在殿外的官员们。他们排好队伍,心中暗暗埋怨那些五品以上的官员,尤其是埋怨谢迁。陛下都说散朝了,你还不罢休,有事不会单独找陛下吗?感情你们不用站在外面吹凉风。正埋怨着的时候就见张永领着一帮太监端着马扎送过来,一人一个不偏不向,还在四周搭起布帐。
这在以前这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就算是待臣子宽厚的弘治帝都没敢这么干过,那必须是大朝会开多久就站多久。以至于以前出现过开完大朝会病倒一大片的景象,尤其是这岁首的大朝会。现在是正月初一呀,北京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奉天殿前面地势开阔,这小风一吹浑身寒冷彻骨。待在殿外的官员都盼着大朝会赶紧结束,不过有之前御史们那么一闹,估计是不会太早散场了。
这些官员原本盼望着皇家歌舞团别撤走,有他们挡着寒风还能舒服点儿。可是皇家歌舞团陆续撤离着实让他们失望,现在有太监们送上马扎,还在周围搭起布帐子,着实让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门欣喜若狂,有这布帐子挡着寒风,还有马扎可以坐,至少不会病倒一大片了。
惊喜还在继续,张永领着太监挨个为这些官员送上热腾腾的粥,还给每人披上一件披风。虽说只是普通的布披风,但是就这么一个举动就让这些官员们感到由内到外的温暖。
有位认识张永的户部官员问到:“张公公,这是陛下安排的吗?”
“是啊,陛下耽心各位大人在外面受不了,特意安排杂家照顾各位大人。”
众官闻言个个流泪,纷纷跪倒在地望阙叩拜:“臣等谢陛下隆恩!”
这发自内心的感谢声整齐而洪亮,声音一直传进大殿内,正和朱厚照玩大眼瞪小眼的谢迁,以及方才还在叫嚣不合礼制的刘健立刻卡壳了。原来众臣进殿之后发现大殿内整整齐齐摆着座椅,最前面一排显然是给阁老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大佬们准备的,椅子中间还摆着小条桌,一碗碗热茶正冒着热气。其他人的座椅按照所属部门,品级都贴着字条,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
谢迁一见当然心中不爽,好好的朝会制度为啥要改,他和刘健对视一下之后,立刻齐声问朱厚照:“臣等不明白陛下这是何意?”
朱厚照坐在宝座上正准备听大家感谢他呢,也没太在意谢迁刘健的语气。
“哦,谢卿、刘卿。朕觉得让爱卿们站着着实辛苦,所以朕命人设置座椅,以后大朝会都照此办理。怎么样?朕很细心吧,爱卿有没有觉得很感动啊?”
谢迁:“陛下爱惜臣等,臣等深为感动。但是陛下,这和祖制不和还请陛下名人收回。”
刘健:“臣附议。”
厚照:“那些不近人情的祖制应该改一改,众卿都是肱骨之臣,朕不爱惜怎么行呢。先帝临行前百般叮嘱镇,要朕善待百姓,善待朝臣,朕岂能不听?”
刘健:“陛下啊,先帝所言善待朝臣是要陛下选贤用能,不可轻易处置大臣的意思,可不是让陛下以此为借口违反定制的。”
厚照:“刘爱卿,你左一个定制,右一个定制的未免过于古板。须知国法不外乎天理人情,朕关爱臣子难道还有错了?你们听听殿外的声音,这可是群众的呼声啊。你们当年不也是他们其中一员吗?难道忘了当初受的罪了?”
朱厚照说到这的时候,恰逢大殿外群臣望阙谢恩,所以这句话一下子让谢迁、刘健没词了。这俩人恍惚觉得又回到了文华殿内教授太子的时代,那时候的朱厚照总是问题百出、强词夺理,整得谢迁、刘健每次给朱厚照上课都如临大敌。现在太子升级变皇上了,着今后还指不定会出啥幺蛾子呢。
李东阳连忙上前和稀泥。
“众位同僚,陛下体恤臣子我等应心存感激才是,大朝会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我等不必过于拘泥形式,还是赶紧和陛下商讨政务要紧。陛下,臣谢陛下。”
内阁首辅都这样说了,众臣只能有样随样。
“臣等谢陛下。”
众臣纷纷落座,违制不违制先不说,坐着就是比站着舒服,众臣也不傻早就不耐烦谢迁刘健借题发挥了。反正现在有位子坐有热茶喝,养养精神看大戏。
朱厚照一见大家都坐下了心中高兴,端起茶杯说了句:“众卿,咱们君臣共饮一碗。”
这次连李东阳都发愣了,心道陛下这是要干啥,这还啥也没说呢就端茶送客了。大明官场有规矩,上官会见下属的时候,如果端起茶杯说:“某某请用茶。”那意思就是说谈话结束了,你该滚蛋了,那下属必定马上起身告辞。如今朱厚照不等群臣说话就端茶送客,的确是让大家匪夷所思。
谢迁这一肚子的火犹如翻江倒海一般,他猛地一拍扶手就要站起来说话,却不料一位御史先于他蹦了出来。
“陛下且慢喝茶,臣有话要说!”
这一嗓子把正在美滋滋品茶的朱厚照吓了一跳,一口茶水呛到嗓子眼里,随即噗的一声喷了出去。刘瑾慌忙跑过去为他捶打后背,朱厚照止住咳嗽之后,看着那个惴惴不安的御史笑着说:“这位爱卿的嗓门挺大,朕一时不察呛到了。无妨,爱卿有话直说。”
那御史本就惴惴的表情更加不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还是一位年长些的御史解了他的围。
“陛下,臣都察院御史陈甲,臣请问陛下昨夜几位当值御史因陛下不尊祖制,私改大朝会礼仪而抗辩,不知陛下将这几位同僚如何处罚了?”
谢迁闻言心中暗赞:“姜还是老的辣,不直接提陛下违制之错,先问几位御史去向,一来不会上来就针锋相对,二来也让其他人知道陛下做事错在何处。好,此人有前途。”
“哦,你说他们几个呀。朕的确责罚了他们,当时他们见朕正在布置奉天殿,上来就不问青红皂白一顿呵斥。由于当时光线昏暗,朕还被一位爱卿推了一把,朕一时不察来了个饿狗冲搥(dui,四音,盆子的意思),也就是大马趴。爱卿有所不知,这一下险些将朕的门牙磕掉呢。即便如此朕都没有生气,见他们火气太大,就给他们找了地方让他们消消气冷静冷静。爱卿放心,刚才你那几位同僚已经被放出来了,一个个气也消了,心气儿也顺了,朕送他们回家了。”
噗噗噗,大殿之内不断飞起小喷泉,都察院几位大佬面红耳赤,御史陈甲比他那位同僚还要尴尬。他哪里知道其中还有这些故事呢,可想而知昨夜这奉天殿里乱成啥样,那些御史要是真这么干了,砍头抄家都不为过,关小黑屋里简直是陛下太仁慈了。陈甲站在那里犹如被掐住了脖子的大公鸡,嗓子里咯咯咯的就是说不出一个字来。
朱厚照微微一笑说:“看来陈爱卿是不知道昨晚的情形,所以说嘛,部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御史纠察百官闻风奏事是不假,但也不能别人说啥就信啥。你看,你不了解情况就直接发问,是不是欠妥呀?今后要记住,反映问题必须有事实有依据,条理分明,对错分清。还得有改进措施和具体监督负责人,这样做是才是有始有终。陈爱卿切记呀。”
陈甲:“臣谨遵陛下教诲。”
众臣看着摇头晃脑的朱厚照,感觉先帝是不是上了陛下的身。陛下虽贵为天子但是毕竟才十五岁,就算做太子时聪慧异常,可也没见他处理过朝政啊。先帝走的急,还没来得及让当今陛下协助处理朝政呢,这些道理陛下是怎么搞明白的?难道说真的是生而知之?
其他几个原本摩拳擦掌的御史,此时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个个心中埋怨:这还怎么直谏啊,那几个笨蛋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你们呵斥就好这一动手可就麻烦了,尤其是敢于对比下动手。御史言官向来是挨揍的群体,没想到这回却主动打人,打的还是当今陛下,这可算是开了大明先河了。陛下宽宏大量,饶了那几个人的死罪,可是让我等怎么好意思再开口挑陛下的不是呢?完了,这开朝第一直谏,那青史留名算是没戏了。
谢迁一见向来是冲锋在前的御史们哑火了,知道自己再不出面这大朝会绝对是开不下去了。于是谢迁轻轻碰了碰刘健,刘健冲他点点头,那意思是你先上,哥哥给你火力支援。于是谢迁心中有底,他再看看户部尚书韩文、礼部尚书张升、刑部尚书闵珪、兵部尚书刘大夏,这四人在谢迁心中都是支持自己的。
那吏部尚书焦芳和工部尚书曾鉴被谢迁自动忽略了。因为谢迁看出来了,曾鉴在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他往来甚密,他儿子曾贤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不比这朝上任何一个人差,所以谢迁把曾鉴视为陛下身边人的范畴。焦芳就更不用提了,看他今天的表现就知道他是陛下的跟屁虫。
谢迁:“陛下,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不知陛下对这句话作何解释?”
厚照:“这句话杨卿曾特意给朕解释过,意思是:礼制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和贤者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依礼行事。但是如果单传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候也会行不通。因为单纯为了和谐而和谐,不依照礼制进行节制,也是不行的。谢卿朕说的没错吧?哈哈哈,鼓掌。”
哗哗哗,刘瑾、承恩、焦芳、曾鉴还有几个后排的官员鼓起了掌,谢迁的手又开始变成鹰爪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