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知道了
袁世凯这两年来日子过不是很好,很是不好,因为他的敌人一直在变强,而北洋的势力却是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在河北之战中,北洋军十天就崩溃了,他也只能以退为进的玩下野这套把戏。本来他是觉得陈诚和林梦这样的年轻人,又是江湖草莽出身的,一定会是会将国家弄的大乱的。
就算是他们能将北方的局面稳定下来,南方的那些军阀们也是不会服气的。况且冯国璋在江苏还有七八万的军队完好无损,只要世纪到了,他袁世凯又能东山再起!
谁知道陈诚和林梦楚根本就不按照他的剧本来,直接就将李鸿章那张之洞抬了出来。这样一来,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没话说了。这两个人一出来,跃跃欲试的那些家伙们都是偃旗息鼓了下去。
全国上下,也就只有夺取了广州的孙中山在叫嚣着北京政府非法,一定要北伐打倒军阀云云。但是江西,湖南,广西这些地方都没人有兴趣。到了最后,孙中山还是北伐了,只不过是刚刚将快走出广东的时候就停了下来。
这种名为北伐,实则是抢占整个广东的行为,就叫相当的一批人眼镜碎了一地。不过孙汶倒是有很多的理由,准备不足啦,时机未到啦,反正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是有理的。
刚下野的时候,袁世凯还按照约定说是出洋考察。但是他只是在日本转了转,然后到南洋转了转,就直接的回了河南老家。然后,他就看着西北镇守府是怎么渐渐的安定了地方,然后开始以一种狂暴的姿态大兴土建和发展工业的。
河南就在河北的边上,而河北就是黑龙会之前的老巢,那边的很多情况很容易的就传到了河南这边来。身处项城的袁世凯,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得到那边的情报。
庚子年间的时候,黑龙会还力有未逮。打仗到了最后的时候,弄了一堆的粗制滥造的枪械出来。最危急的时候,连那些工人都被完全的动员了起来,一人发了一把大刀和几颗手榴弹就拖到北京去了。
好在最后靠着对英国人妥协,出让了大量的权利,这才将事情糊弄了过去。而一年之后,黑龙会的大炮,就敲碎了北洋军独霸天下的梦想。
再过了两年,随着同蒲铁路,石济铁路,还有从邯郸到太原之间铁路的完工或是接近完工,西北镇守府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变得更强。那些旋起旋灭的反抗也几乎绝迹了,在机枪大炮面前,闹事的土豪们很杀的很惨。
再然后,西北镇守府的势力就开始慢慢的向着四周扩散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被称作天下中原的河南。河南四通八达,土地平旷,人口众多,想要控制北方的话,这里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几年前,黑龙会实力不够,还只能窝在老家种田,可是现在就大不一样了。得益于铁路的贯通,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快捷方便了许多。只要短短的几天,就能将山东和山西方面的军队调过来。
占据了整个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的冯国璋部在这样的压力下已经是不堪重负。虽然同样扩军到了二十万,但是冯国璋那是拿了大笔的英镑,美元,而且将这些地方搜刮的天高三尺的缘故。
地方上的百姓,包括地主,商人都是苦不堪言。二十万大军哪里是那么好养起来的?不说武器装备和平时的训练费用,还有服装费这些了,光是吃饭,就要把冯国璋给吃穷了。
他也曾一度想要西进河南或者是干脆的夺取整个安徽(攻打山东他暂时还没那个勇气),后来因为袁世凯回了项城,他就一头扎进了河南这个大漩涡中。
老北洋军自然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冯国璋后来扩充出来的那些军队就不怎么的能打仗了。那些河南的地方势力一开始还被北洋军打得狼狈不堪,但是等到从邯郸购买的枪支大炮到了之后,事情就完全的翻转了过来。
清末以来,河南就是个出悍匪的地方。刘镇华虽然后来跑到陕西那边去了,可是还是有很多的好汉留了下来。这些人拿着买来的“猴版”武器,不服王化,占地为王,根本的就不给冯国璋面子。
北洋军打了过来,那就是想要狠狠地搜刮地皮的,那里会和这些好汉们客气?双方先是小打,然后大打,最后是打得昏天暗地。
虽然是猴版武器,但那也是步枪,能够打死人的。这些枪械除了不能安装刺刀,膛线都快打平了之外,还是很好用的,至少比大刀片子和土枪要厉害的多。
冯国璋一边要留着军队看老家,一边还要在边境上放上精锐部队防着曹德贵从山东那边杀过来,派到河南的都是些用英国人换下来的武器装备起来的二流部队。
这些人没经过多少训练,技战术水平并不会比那些河南的好汉们高到哪里去。就算是打了一些胜仗,都也多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打了一段时间后,那些河南人的经验也打出来了后,双方就一直在河南打烂仗。
战争进入到这个地步之后,冯国璋也想着多派些军队过去,直接把那些河南的好汉们都干趴下算了。但是边上的那些势力都是纷纷将军队调了过来,在边上虎视眈眈。
不管是谁,只要是有了扩张的举动,他的邻居们都是要警惕万分的。何况冯国璋也不是一个能放下身段去玩弄权术的,周围的那些人,都是害怕他吞并了河南之后再继续扩张下去。
哪怕是袁世凯出面,也不能打消这种顾虑。
所以,冯国璋就只能止步于河南的西部了。
冯国璋的扩张结束了,心情很是不好,在他身后的袁世凯的心情也就好不了。
现在,得到了段祺瑞想要投入西北的消息,袁大头的心情就变得更差了。但是他偏偏还不能说什么,因为这是打着抗击日本人的名义,他就不能反对了。
所以,到了最后,他也就是给段祺瑞回了一封“知道了”的电报。
袁世凯这两年来日子过不是很好,很是不好,因为他的敌人一直在变强,而北洋的势力却是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在河北之战中,北洋军十天就崩溃了,他也只能以退为进的玩下野这套把戏。本来他是觉得陈诚和林梦这样的年轻人,又是江湖草莽出身的,一定会是会将国家弄的大乱的。
就算是他们能将北方的局面稳定下来,南方的那些军阀们也是不会服气的。况且冯国璋在江苏还有七八万的军队完好无损,只要世纪到了,他袁世凯又能东山再起!
谁知道陈诚和林梦楚根本就不按照他的剧本来,直接就将李鸿章那张之洞抬了出来。这样一来,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没话说了。这两个人一出来,跃跃欲试的那些家伙们都是偃旗息鼓了下去。
全国上下,也就只有夺取了广州的孙中山在叫嚣着北京政府非法,一定要北伐打倒军阀云云。但是江西,湖南,广西这些地方都没人有兴趣。到了最后,孙中山还是北伐了,只不过是刚刚将快走出广东的时候就停了下来。
这种名为北伐,实则是抢占整个广东的行为,就叫相当的一批人眼镜碎了一地。不过孙汶倒是有很多的理由,准备不足啦,时机未到啦,反正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是有理的。
刚下野的时候,袁世凯还按照约定说是出洋考察。但是他只是在日本转了转,然后到南洋转了转,就直接的回了河南老家。然后,他就看着西北镇守府是怎么渐渐的安定了地方,然后开始以一种狂暴的姿态大兴土建和发展工业的。
河南就在河北的边上,而河北就是黑龙会之前的老巢,那边的很多情况很容易的就传到了河南这边来。身处项城的袁世凯,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得到那边的情报。
庚子年间的时候,黑龙会还力有未逮。打仗到了最后的时候,弄了一堆的粗制滥造的枪械出来。最危急的时候,连那些工人都被完全的动员了起来,一人发了一把大刀和几颗手榴弹就拖到北京去了。
好在最后靠着对英国人妥协,出让了大量的权利,这才将事情糊弄了过去。而一年之后,黑龙会的大炮,就敲碎了北洋军独霸天下的梦想。
再过了两年,随着同蒲铁路,石济铁路,还有从邯郸到太原之间铁路的完工或是接近完工,西北镇守府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变得更强。那些旋起旋灭的反抗也几乎绝迹了,在机枪大炮面前,闹事的土豪们很杀的很惨。
再然后,西北镇守府的势力就开始慢慢的向着四周扩散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被称作天下中原的河南。河南四通八达,土地平旷,人口众多,想要控制北方的话,这里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几年前,黑龙会实力不够,还只能窝在老家种田,可是现在就大不一样了。得益于铁路的贯通,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快捷方便了许多。只要短短的几天,就能将山东和山西方面的军队调过来。
占据了整个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的冯国璋部在这样的压力下已经是不堪重负。虽然同样扩军到了二十万,但是冯国璋那是拿了大笔的英镑,美元,而且将这些地方搜刮的天高三尺的缘故。
地方上的百姓,包括地主,商人都是苦不堪言。二十万大军哪里是那么好养起来的?不说武器装备和平时的训练费用,还有服装费这些了,光是吃饭,就要把冯国璋给吃穷了。
他也曾一度想要西进河南或者是干脆的夺取整个安徽(攻打山东他暂时还没那个勇气),后来因为袁世凯回了项城,他就一头扎进了河南这个大漩涡中。
老北洋军自然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冯国璋后来扩充出来的那些军队就不怎么的能打仗了。那些河南的地方势力一开始还被北洋军打得狼狈不堪,但是等到从邯郸购买的枪支大炮到了之后,事情就完全的翻转了过来。
清末以来,河南就是个出悍匪的地方。刘镇华虽然后来跑到陕西那边去了,可是还是有很多的好汉留了下来。这些人拿着买来的“猴版”武器,不服王化,占地为王,根本的就不给冯国璋面子。
北洋军打了过来,那就是想要狠狠地搜刮地皮的,那里会和这些好汉们客气?双方先是小打,然后大打,最后是打得昏天暗地。
虽然是猴版武器,但那也是步枪,能够打死人的。这些枪械除了不能安装刺刀,膛线都快打平了之外,还是很好用的,至少比大刀片子和土枪要厉害的多。
冯国璋一边要留着军队看老家,一边还要在边境上放上精锐部队防着曹德贵从山东那边杀过来,派到河南的都是些用英国人换下来的武器装备起来的二流部队。
这些人没经过多少训练,技战术水平并不会比那些河南的好汉们高到哪里去。就算是打了一些胜仗,都也多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打了一段时间后,那些河南人的经验也打出来了后,双方就一直在河南打烂仗。
战争进入到这个地步之后,冯国璋也想着多派些军队过去,直接把那些河南的好汉们都干趴下算了。但是边上的那些势力都是纷纷将军队调了过来,在边上虎视眈眈。
不管是谁,只要是有了扩张的举动,他的邻居们都是要警惕万分的。何况冯国璋也不是一个能放下身段去玩弄权术的,周围的那些人,都是害怕他吞并了河南之后再继续扩张下去。
哪怕是袁世凯出面,也不能打消这种顾虑。
所以,冯国璋就只能止步于河南的西部了。
冯国璋的扩张结束了,心情很是不好,在他身后的袁世凯的心情也就好不了。
现在,得到了段祺瑞想要投入西北的消息,袁大头的心情就变得更差了。但是他偏偏还不能说什么,因为这是打着抗击日本人的名义,他就不能反对了。
所以,到了最后,他也就是给段祺瑞回了一封“知道了”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