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虽然善于山地作战,但要以两千多分散在山林中的多国联军去对付山间河谷这数万清军,高桥南不会膨胀地认为在这种局面下还可以轻松解决对手,所以他当下的战术还是打算以骚扰为主,尽可能地拖延清军的行动进程。
    安南派来这支部队中的军官都曾在海汉军中接受培训,所以沟通、指挥体系和战术风格都不存在相容问题,可以直接由高桥南进行指挥。而葡萄牙人稍微麻烦一点,无法像安南部队这样与海汉军无缝衔接,高桥南便给予了带队的西芒自主行动的权力,不过还是提醒了西芒在与清军接战时保持距离,避免被清军所包围。
    至于战力羸弱的朝鲜军队,考虑到交战环境几乎都在崎岖山地,高桥南甚至都没把朝鲜部队用来当炮灰的打算,不准备将其成建制地投入战场使用,以免被惊慌失措的朝鲜人打乱了自己阵脚。除了分配到基层部队的向导人员以外,剩下的朝鲜部队都被调派到后方去负责后勤任务。
    由于清军投入了大量人力,在河谷中修建渡河木桥的进展非常快,高桥南不愿再拖下去,于是战斗在联军抵达香山两小时之后便打响了。不过高桥南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在河谷中扎营的清军主力,而是被分配到砍树任务的这部分人。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香山河谷内多处地点响起了火枪射击的声音,数支伐木队遭到了来自密林中的袭击。虽然有一些悍不畏死的清兵试图使用手里的伐木工具实施反击,但他们甚至都没能看到敌人的身影,便被林子里射出的子弹打倒在地。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清军并没有使用俘虏的朝鲜人来充当伐木工,这样也不用再分派更多的人手去充当看守。但这种布置倒是便宜了联军部队,只要见着在砍伐树木的,直接开火便是,也不用担心出现误伤让军中的朝鲜官兵感到不满。
    短短片刻的交手,猝不及防的清军就损失了近百人手,幸存者不得不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当下这种状况还是先逃出树林保住小命要紧。而林外的清军部队反应倒还算比较快,在很短的时间呢就集结起了几个千人队布下临时防线,甚至还抬出了几门小炮对准出事的山林,准备迎击可能出现的敌军。
    但高桥南又怎会放弃掩护冲出去与清军正面交战,达成初步的目的之后,联军便立刻主动终止了战斗,重新回到了潜伏状态。
    清军等了半晌没见山林中有进一步的动静,也料想到这可能仅仅只是骚扰作战,派小队人马入林一探,果然敌军早就消失无踪了。
    这种打完就跑的策略,让并不善于山地林间作战的清军颇为头疼,阵中最具战斗力的骑兵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完全派不上用场,而派遣仅有冷兵器傍身的步兵进入山林,又似乎是在给敌人送菜上门。虽然清军阵中有不少猎户出身的士兵,也算是熟悉山林环境,但在大规模的战斗中,个人武勇几乎不可能改变战局走势,反倒是会因太过突出而招来集火打击。
    但建桥渡河的任务刻不容缓,清军只停滞了片刻,便再次派出伐木队进入山林,所不同的是这次清军不再让伐木队分散行动,而是划定了一块区域,由两千余名步兵在外围负责警戒,而伐木队就在武装保护之下作业。
    这样的警戒当然还不足以震慑住山林中观望的联军部队,在清军复工之后不多时,林中的联军便再度向清军发动了袭击。但清军得到的指令很明确,就是要尽可能守住伐木区外围的防线,不让敌军有机会到近处射杀伐木队,以确保河谷中的工程有源源不断的木材可用。
    所以这些清军虽然无力抵抗山林中射来的流弹,却也不敢擅退,纷纷借助树木枝干充当掩体,缩起来等敌军接近之后再寻找战机。期间虽然有不少清军中弹倒下,但凭借身边密集的天然掩体,大多数清军却是成功避过了林间的冷枪。
    现在问题就重新回到了联军一边,在密林环境下,面对兵力明显占优的敌军,如果在缺乏严密组织的情况下冒然推进,很容易会被清军拉近交战距离形成贴身厮杀的局面,那样的话联军的武器和战术的优势将被大大弱化,一旦陷入缠斗还有可能会被清军迅速形成包围,到时候被动的一方就会变成自己了。
    但如果对清军的应对不作出调整,在当下这种环境里就很难再对数百米之外的伐木队形成威胁了。清军只要能将这种局面再拖上一天半天,让河谷里的桥能够搭建起来,让主力部队有了撤回江北的通道,那就算再在这片树林里死个千八百人也是划算的。
    一路穷追至此的联军部队几乎放弃了所有的重型武器,这个时候也不用指望还能有火炮开路之类的战法了。如果要打开局面,就只能采取比较冒险的战法了。
    独立团虽然善于在山林环境作战,但那也是特指在占据主动权的情况下,可以在林中采取游击战来拖垮对手。可如果要迫于形势主动缩短交战距离,集中对一个区域发动攻势,那作战经验丰富的对手很快就会察觉到这种变化,也就意味着会面临对手发动反扑的风险。
    独立团当然不是不能打硬仗,但以当下的这些兵力,与清军硬拼会有多大程度的牺牲,是否能够实现作战目的,指挥官必须要对此权衡利弊。
    时间有限,多耽搁片刻,清军全身而退的机会就要多一分。高桥南看看天色,至少还有两三个小时才会天黑,虽说清军在天黑之后也未必就会停下伐木工程,但至少那时候联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摸到近处发动突袭。而最快在明天,独立团的二营三营应该也能赶到附近,届时兵力增加之后对战术的选择也能更多一些,拉开阵势与清军正面交锋也未必吃亏。
    高桥南很快理顺了思路,至少要将清军的渡江时间拖到明天,而阶段性的目标便是让清军在天黑之前难以持续进行伐木作业。虽然现在主动拉出去与清军交战必然会有一定的战损,但实现作战目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高桥南权衡一番之后,便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分作三个方向向清军层层保护之下的伐木区发动进攻,以阻止对方伐木为作战目标,但需小心留意敌军动向,避免与敌军陷入近距离的缠斗。高桥南很清楚一旦进入到缠斗,清军向交战区投入兵力的速度可能会让己方来不及脱身撤离战场,这对海汉军将是非常危险的操作。
    战斗甫一打响,联军这边便开始出现了伤亡。当清军意识到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他们可以展开反击的程度了,便果断开始从藏身地跳出来,向林间枪声响起处射出箭矢——这也是清军目前仅有的远程攻击手段了。
    清军射出箭矢的时候都未必看到了目标所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运气随缘命中,但架不住其基数大,若是一声枪响之后便有七八支箭射过来,总会有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只是联军当下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既然已经接到了命令,就必须将战术执行下去。虽说缩短交战距离会导致联军士兵的作战风险增大,但相应的命中率和杀伤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想要凭借树木作掩体的清兵,在距离拉近之后可就没那么容易藏身了。而联军所装备的步枪大部分都是海汉产,在百米内的射击命中率要远高于清兵的弓箭,加之独立团的七发步枪射击频率高得惊人,只需几支枪便可以对很大一片区域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因此杀敌效率依然是远高于对手。
    几个方向突然发动的强攻的确打乱了清军的部署,因为先前联军骚扰一波就主动退走的动作让清军认为这仅仅只是小股部队的刺探行为,但的确没想到山林中竟然埋伏了超过两千名荷枪实弹的敌军。即便是兵分三路,其火力输出强度也绝非林中分散布防的这些清军所能抵抗。
    不过也有极少数清兵隐忍不发,直到联军推进到近处的时候才从藏身之地蹦出来,使用刀枪进行贴身拼杀。但这种作战方式的效果十分有限,能够藏身到最后的往往都是单兵,难以形成持续的战斗力,而联军推进时却大多是以班排为单位,哪怕当先的一两人因为事发突然而未能招架住清兵的搏杀,旁边的同伴也会立刻上前解救,一同扑杀漏网之鱼。
    高桥南很快意识到清军的防线并没有他所预计的那么牢固,投入的兵力也不是太多,当下赶紧指挥部队突防之后先杀伐木队,并尽可能地带走清军的伐木工具。毕竟像大斧木锯之类的伐木工具,军中虽然会备上一些但也不可能太多——这也是清军派出的伐木队规模有限的主要原因。
    当意识到派到林中的部队并未成功守住防线,清军赶紧又向林中的伐木区增派部队,三千清兵在开战大约十几分钟之后就涌入了林中。只是这个动作稍稍迟缓了一点,他们的伐木队因为接到了不准撤离的死命令,这个时候已经死伤颇多,而且更过分的是一击成功立刻退走的敌军竟然带走了一部分伐木工具。
    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为光火,下令将剩余的伐木工具全部集中起来,并调整原本的伐木安排。就在刚才敌军发动突袭的时候,皇太极想到了一个更为稳妥的办法,即利用现有的木筏将一部分人送到对岸,然后在对岸伐木来完成另一半桥梁的搭建。他就不信海汉人能在这清川江两岸同时布防,只要再有一天时间,将这桥搭建完成,数万大军便可快速退到江北去,顺势摆脱海汉军的追击。
    退到林中的高桥南先是确认了清军没有发动追击,然后让各部清点战损,抢救伤员。在先前这短短交锋中,联军已经损失了近百人,轻重伤员更是多达三百余人,由此也足见清军在近战中并非好捏的软柿子。
    不过从战斗效果来看,这场突击战还是基本实现了高桥南所期望达成的作战目的,打掉了清军的伐木队,击伤击毙的清军数量应该在千人上下。虽然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好在战损和战果都在高桥南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清军也的确停下了在这片区域的伐木作业,看样子是要另行设法了。
    清军使用木筏渡江的举动并没有逃过联军的监视,但高桥南在第一时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举动的真正意图。直到天色渐暗,清军依然没有派出伐木队复工,高桥南才突然想明白了清军的打算。
    高桥南的应对策略很是简单粗暴,那就是亲率一部分人马连夜泅渡清川江,到对岸去消灭清军的伐木队,拖住他们的建桥进度。
    这个计划风险最大的地方倒不是与清军的交战,而是夜间泅渡。虽说这里的江面已经收窄到不过百米左右,但在夜间完成泅渡和重新集结仍然风险极大,即便是对于独立团这样的精锐部队来说也绝非易事。这个时候他倒是有些想念海军陆战队的存在,毕竟那支部队的兵员几乎都来自海军,水性方面要比独立团这些士兵好得多。
    为了避免被清军察觉到,高桥南带领挑选的数百名士兵先绕行到下游,用遮雨的油布将枪支弹药全部包扎起来,固定到临时扎的几张小木筏上,然后由水性最好的士兵在水中掌控木筏的方向,待到对岸之后再重新发放武器。这样泅渡的士兵们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游泳方向和体力分配上,而无需担心枪支弹药进水的问题。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这几百人便在黑漆漆的夜色中下到清川江中,悄无声息地向对岸游去。

章节目录

1627崛起南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零点浪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零点浪漫并收藏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