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口粮,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多出一份活下去的希望。尤其是在灾年,这些口粮不知道能救回多少人的性命。
    永嘉帝并非不知道民生疾苦的帝王。虽然他不像萧景曜那样,真正地在田间地头行走过,和庄户们有过交流。但永嘉帝看过户部的记载,也熟知各种物价,内务府的账本都瞒不过他。不知道是不是和萧景曜待久了,永嘉帝也喜欢动不动就查个账,让内务府的官员们苦不堪言。
    有这么个对物价了如指掌的帝王,内务府的官员记账有多小心翼翼自然是可想而知。反正一个鸡蛋二两银子的离谱账目,肯定不会出现在永嘉年间的宫中账目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永嘉帝对百姓也有许多怜悯。萧景曜一提出这个建议,永嘉帝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当即点头同意。
    反正眼下各个港口收的商税十分丰厚,一车一车的往京城运银子。朝廷不缺钱,不缺粮,何必对百姓这么苛刻?
    于是永嘉帝大手一挥,随便农户们把这些高产粮食种在哪里。又因为地区差异,永嘉帝先让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几个州先种种土豆玉米和红薯,等到成功后,再推行到全国,很是稳妥。
    百姓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喜极而泣,跪在地上痛哭不止,感念帝王仁德。
    这要是真的,他们每年就能存下两三千斤的口粮,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农业上的事儿,萧景曜不一定有农官懂。萧景曜告诉农官油菜和花生都能榨油,在花生和油菜成熟后,农官就撸起袖子研究怎么将它们榨出油来了。研究院那边也特别配合,有人已经组了个小队,和农官这边合作,准备弄出个省时省力的榨油机出来。
    还有打谷机,脱谷机等各种提高农活效率的机器,研究院那边都开始做课题搞研究。蒸汽机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一帮人每天都窝在实验室中,光是图纸都不知道画了多少。
    埃尔维斯等人简直就跟回到了快乐老家一样,就是这个氛围!他们可太熟悉了,科研氛围如此浓厚,他们果然没来错地方。
    于是,埃尔维斯等人也开始撸起袖子搞研究。他们研究的内容十分符合大航海时代的特色,简直就和船干起来了一样,致力于做出更强大的战船,或者说战舰。在看到大齐炼出来的钢后,埃尔维斯等人大胆提出,用钢铁来造船。
    萧景曜都沉默了,这个课题,有些耳熟啊。段研究员现在在闵州也在吭吭哧哧研究这个呢。就是不知道他们哪一边先造出来。
    还有其他人研究怎么让天文钟和罗盘更加精密,让出海的探险家能更精准地判断方向。围绕航海的课题一堆又一堆,萧景曜都觉得很合理。永嘉帝则大手一挥,都批都批!
    是以各个港口的商税将国库填得满满当当后,又被永嘉帝大手大脚花掉了不少。
    萧景曜这次从农官手上要了不少收获后的农作物。瓜子花生已经成为萧子敬和萧元青最爱的零嘴,碰上什么事情就掏出一把瓜子嗑一嗑,十分有吃瓜人的自觉。
    齐氏和师曼娘也觉得好。并且,在萧家人的推荐之下,嗑瓜子这一事儿迅速风靡整个大齐纨绔圈和后宅女眷圈。不得不说,嗑瓜子仿佛有一种魔力,十分让人上头,而后迅速成为贵族阶层的新时尚,每天不嗑点瓜子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萧景曜则盯上了另外一样评价非常极端的食物——辣椒。
    辣椒这玩意儿,爱吃辣的一顿不吃就下不了饭。受不住的,一点点辣椒对他们来说都是致死量。
    萧景曜自己能吃辣,但永嘉帝对辣度的接受能力,萧景曜也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才有趣。
    萧景曜已经让人用辣椒做出了辣椒粉和辣椒油,看着还在因为想到萧子敬和萧元青的败家事迹而哈哈大笑的永嘉帝,萧景曜露出了迷之微笑,“陛下可要尝尝火锅?”
    有了辣椒,怎么能没有火锅?鸳鸯锅走一波!
    永嘉帝果然迅速来了兴致,“何为火锅?”
    眼下已经到了深秋,正是适合吃火锅的时候。
    萧景曜让人打了两个铜锅,中间隔出一道做鸳鸯锅,汤底都是大厨的看家本事,当然,另一边放了辣椒和辣椒油,红通通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不仅如此,那香味儿还顺着咕嘟咕嘟的热气直往人的鼻子里钻,肚子里的馋虫哪里经得起这样霸道香味的诱惑,当即就闹腾起来,让人口水直流。
    永嘉帝咽了咽口水,目光期待地看着红通通的那边汤底,等着萧景曜说上一句,“好了。”永嘉帝便迫不及待地动了筷子。
    果然很好吃!这是永嘉帝的第一想法,而后,永嘉帝只觉得一阵辣味直冲天灵盖,嘴里更是要吐出火来,忍不住吨吨吨灌了一碗茶,嘴唇迅速红了,眼睛也有些湿润,显然是被辣得不轻。
    但永嘉帝只觉得这味道该死的上头,继续一口菜一口茶,辣出了一身汗,还高呼过瘾。
    萧景曜就看着永嘉帝从一开始快被辣出眼泪,到后来大快朵颐,吃得头都不抬,也只能感慨一句永嘉帝对辣的适应能力真是一流。
    永嘉帝喜欢火锅喜欢到在宫宴上让大家一起吃火锅,热闹又好吃,比以往宫宴上的冷菜好多了,官员们也很高兴,回去后也打了铜锅,呼朋唤友,一起来吃火锅。
    冬天吃火锅,舒坦!
    尤其是被辣出一头汗,浑身轻松,更舒坦。
    辣椒也迅速成为王公贵族们喜爱的食材,各家庄子里都种上了辣椒。也有脑子灵活的庄户,想办法求了些辣椒的种子自己种。就等着种出来后卖给贵人。
    这样口味霸道的调味料,一直很受欢迎,只要能种出来,不愁卖不出去。
    萧景曜顺便还用辣椒做了点小零嘴,配合豆皮,让人做了点辣条,隔壁顾家的小崽子们都馋哭了。
    为了这点小零嘴,顾家那几个不爱念书的崽,现在天天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背书,就希望能完成学习小关卡,从萧景曜这里得到小零嘴奖励。
    还好萧景曜也就给他们尝个味道,做出的辣条辣度也不高,又都是纯天然产品,对身体没什么坏处,不然的话,萧景曜也不敢给他们吃。
    永嘉帝却很喜欢辣条,特地问萧景曜要了方子,隔三差五让御膳房给他做点解解馋。
    萧景曜都没想到还能有这发展。一想到以后别人一扒拉永嘉帝的用膳清单,发现还有辣条,萧景曜总觉得怪怪的。
    这些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笑一笑也就过去了。萧景曜看着各地收上来的税,笑着问永嘉帝,“如今看来,还是闵州那边直接收税银来得方便。”
    永嘉帝也点头,“等百姓们种上了土豆玉米和红薯等物,其他地方也将赋税折算成银子来交税。这样百姓轻松,官府也轻松。只一点,地不能荒,粮食一定要足。”
    萧景曜自然点头同意,食指在桌面上敲了敲,这些户籍数,明显有猫腻。有的地方又没碰上灾年,户籍数却一年少过一年。
    只能说,这些人很有勇气,有那么多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还没学乖,现在又在数据上动手脚。难不成真的觉得自己动的手脚天/衣无缝?
    萧景曜深深叹了口气,没有灾年,户籍减少,大概率是少了的百姓成为了隐户,不在朝廷的户籍记载之中,自然也不用交税。他们名下的田地,也成了别人的,这些别人,都是有免交税特权的,当然不用再交税。
    长此以往,朝廷收不上税,隐户百姓依附于人,不在朝廷的户籍之中,哪怕是被主家强占了田地,逼迫他们卖身为奴,卖儿卖女,他们也无从逃脱。
    官府和百姓都没落着好,有人却两头吃,将自己吃得油光水滑,脑满肥肠,是朝廷的另一种类型的硕鼠。
    萧景曜将这些有猫腻的地方指出来给永嘉帝看。永嘉帝当即沉下了脸,“朝廷给他们的俸禄还不够多吗,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享受着当官的好处,竟然还不满足,还要收隐户!”
    第120章
    萧景曜不动声色地翻账本, 耐心地将这五年的账本全都重新查了一遍,将所有错漏之处都整理成册。
    户部本部的官员看到萧景曜查账本都出了一身冷汗。没办法,萧景曜那个抄家总督的名头实在太响亮。当初, 萧景曜的成名之战就是当巡查钦差去往各州查账。现在成了户部尚书,众人再次看到萧景曜动账本,不管心里有鬼还是没鬼的, 背后都是一阵凉意。
    想想萧景曜往日的战绩,一查账, 查出来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小事情,拔出萝卜带出泥, 指不定就要殃及到他们这些小池鱼。
    心里有鬼的就更不用说了, 恨不得现在能有颗后悔药给他吃下去, 回到几年前, 就算别人给他再多的好处他都不会配合别人在账目上做手脚。
    在做账这方面, 谁能比萧景曜更厉害?早些年落马的那些贪官, 哪个不是做假账的好手,逃过萧景曜的法眼了吗?动过手脚的官员现在就是后悔, 每天都战战兢兢的, 生怕萧景曜哪天突然变脸,让人将他们打入大牢,然后熟练地给他们安排上抄家流放套餐。
    有人灰心丧气之下,已经着手安排让家眷离京,或者是单独送走某一个孩子,给家里留一两个血脉。
    萧景曜却一直按兵不发。不是萧景曜不想发作,而是这里面的水, 比萧景曜想象中的还要深。深到什么程度呢?哪怕是永嘉帝,也不能一下子莽过去, 将这帮团体全灭。
    因为这是触及到了整个官员阶层利益的大事。
    隐户这种将自己名下的田地都挂在别人名下以求避税的行为,萧景曜简直不要太熟悉。当初萧景曜中举中进士,萧家本家也有人提出想把他们名下的田地都记在萧景曜名下,然后给萧景曜交点租子,只是萧景曜没有答应。但朝中这样做的官员,绝对不少。
    官员名下都有可以免税的田地,或者说,只要有功名在身,就能享受到部分田地免税的待遇,只是田地免税数量多少的区别。
    按照大齐的律法,秀才名下可以有三十亩免税之田地,举人一百亩,进士能免税的田地更多。进入官场,自然是官职越高的,待遇越好。
    同时,大齐对官员也有所限制。一是不许官员经商,二是不许官员在任地置办房屋和田产。这两条规定都是防止官员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十分有必要。但大齐给官员的待遇也足够优渥,除了丰厚的薪俸之外,还有朝廷给的伺候的仆人,也算是百姓的徭役的一种,要是官员不想要人伺候,还能折算成银钱。
    总而言之,在大齐当官,待遇绝对不低。
    最要紧的,还是官员们名下可以免税的田地。
    原籍回避政策,官员们不能回老家或者在离老家很近的地方做官,也不能在任上买田地。那官员们名下的免税田地数量,有时候根本用不满。这时候,族里的人求了过来,或者是别人故意攀附,请求成为官员名下的佃户,给官员交一笔比朝廷赋税更多的租子,官员们能不心动?
    成为隐户,一是百姓实在不想交那么多税,也不想服徭役。或者是碰上荒年根本活不下去了,带着所有的田地去投奔个主家,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他们的田地会被人另一波黑心的人用极低的价格买走。
    土地的所有权一直是华夏这片大地上经年不衰循环往复的权利游戏。不管开国的时候如何,最后,百姓们手中的土地,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再次流入到豪绅官员等人手中。而后,失了土地的百姓们活不下去,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再次开始,最后结束这个腐朽的王朝,新王朝最初还是会将部分土地分给百姓们,看起来好像是安抚住了百姓。实则过不了多少年,百姓们手中的土地又会流入到地主阶级手中。
    就和资本天然逐利一样,农耕文明中,地主阶级总是想要掌握更多的土地,这才是必要的生产资料。
    甚至有的官员仗着朝廷查得不严格,大肆收隐户,一点都不在意,自己名下的田产,已经远远超过免税的部分,但因为他手段了得,朝廷竟然也没有收他这些多出来的田地的税。
    萧景曜查账时遇到的最大的麻烦就在这里,每个涉事的官员涉事的方式各有不同,漏税的数目也不相同,又加上这几年间,有人还有官职变动,账目就更加繁琐。萧景曜统计这些账目,算出来他们最终该给朝廷补的税的数目,就算了整整五个月。
    由此可见,涉案官员之多。毫不夸张地说,朝野上下,没牵扯到其中的,才叫少。
    哪怕是清官,那也是有家族的。族里让你帮忙挂点田地挂在名下,谁还能冷面拒绝?尤其是一些官员,名下本就有免税田地空缺,放着也是浪费,正好给族里做个人情,谁都没觉得不对。
    永嘉帝一开始以为萧景曜查的是寻常的贪官污吏,结果再次看到萧景曜的查账成果后,饶是永嘉帝,心里也打了个突,“这要是继续查下去,官场中怕是没有你没得罪的人了。”
    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就算是有些阁老,名下也挂了族里的良田,帮着避税。武将勋贵们同样如此。一百个官员中能有一个一点都没帮着人避税的,都算不错。萧景曜真要查到底的话,要面对的,几乎是来自一整个朝堂的压力。
    就算是永嘉帝这个皇帝,想到那个情景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萧景曜平静地看着永嘉帝,“事情太难,陛下就不会去做了吗?”
    永嘉帝当然摇头,“错就是错,长此以往,出岔子的是大齐的国库,事关朕的江山,朕怎么能不管?”
    永嘉帝感慨万千,“倒是你,本来你可以当做自己没看到这些事的,现在捅破这事,日后,你就只有做纯臣这一条路了。”
    萧景曜无所谓地耸耸肩,“做个纯臣,也没什么不好。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若是突然发作,将他们全部处置,那朝堂都要乱套了。还请陛下徐徐图之。”
    “知我者,景曜是也!”永嘉帝舒心一笑,“朕也不是那么鲁莽的人,先传出消息,让户部核实各个官员名下有无超出免税田地数目,却没有交税的田地。若是有,趁早分割开来,朕便不予追究。否则的话,按贪污治罪。”
    萧景曜也是这个意思。这也算是个灰色地带,民不举官不究,朝廷真要彻查,也只能管得了一时,治标不治本。不如先给大家敲个警钟,暗示他们这事儿以后不能再干,等到下次再犯,再来个杀鸡儆猴,恩威并施,才能让官员们没有那么多抗拒之心,只会庆幸自己当初收手收得早。
    萧景曜又将话题扯到了各地税收的形式上,“闵州一地前几年一直是将赋税折算成银子来交税,现在闵州附近的州也是如此交税。臣算了算,现在已经有一大半州府都是交现银做赋税,直接运银子进京,比以往运粮食,少了许多损耗,朝廷也方便。”
    永嘉帝听着不住点头,“确实方便。好在百姓们也没让地荒着,各州县都设了粮仓,官府可以用税银买粮食存放在粮仓中,也省得有奸商故意抬高粮食的价钱。粮食的价钱也不能任由他们瞎定,都由朝廷来安排,给个大致的数,最低多少最高多少,就算他们都按最高的价钱来算,也贪墨不了多少银子。”
    萧景曜暗赞一声,大齐果然人才济济,有了新的改变就能想出较为完善的新对策,官府控制粮价,有粮仓托底,就算某地出现灾情,奸商们想囤积居奇,抬高粮食价格,也办不到,现成的犯罪证据,直接蹲大牢。要是官商勾结,狼狈为奸,那《大齐日报》也不是吃干饭的,开了民智的百姓往更高一级的府衙一告,弄鬼的人通通没有好果子吃。
    永嘉帝很满意这种交税方式,“这样确实省事,还有哪些州没交现银,今年就都让他们折算成现银交税吧。”
    萧景曜又是一笑,“今年百姓们种上的高产的玉米红薯和土豆,要迎接一个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大丰收。还是自家自留地里种的,不用交税。到时候,还不知道他们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永嘉帝想到那个场景,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微笑,“父皇当初就盼着能给百姓们创造一个盛世,现如今看来,盛世就快来了!”
    没有人饿死,冻死,这可是史书上都未曾有过的盛世。
    永嘉帝豪气冲天,兴奋地拍了拍萧景曜的肩,“这一切,你居功至伟!你和我都没有辜负父皇的期待。要是父皇泉下有知,看到现在这一盛况,想必十分欣慰!”
    萧景曜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先帝一定会以您为傲。”
    永嘉帝得意地抬了抬下巴,“那是肯定的!我绝对不会辜负父皇的期待!”
    萧景曜回去后,先是让户部官员自查各自名下是否有帮人避税的田地,若是有,趁早分割开来。
    萧景曜的战绩太过辉煌,他又刚当上户部尚书,还是最年轻的阁老。萧景曜的一举一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户部官员一动,其他官员也听到了消息,心中都是一个咯噔——他们名下,也有许多不属于自己的田地和佃户。
    萧景曜先前那个抄家总督的名头太响,眼下还只是户部官员自查,就有一部分心虚的官员跟着将自己名下的田地都分割清楚。
    很快,他们就庆幸自己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永嘉帝在早朝上笑着打趣萧景曜,“户部的官员,现在可成了大齐最廉洁的官员。”
    萧景曜也只是客套地应答了两句,君臣二人并未继续往下聊。但站在太极殿上参加早朝的,就没有一个是真傻子。听话听音,永嘉帝的态度都这么明确了,他们要是还不跟着干,那简直是怕自己的仕途太平坦,特地要给自己制造点拦路石。
    照理来说,做出这种损害大家利益行为的人,肯定要被大家口诛笔伐的。但萧景曜又没直接亮刀,理由也十分正当,早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哪怕是御史,都没办法对萧景曜指指点点,只能忍下这口气,闷声照做。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做。毕竟这只是永嘉帝和萧景曜的几句笑谈,并未直接下令。但问题又来了,看看萧景曜以往的功绩,谁能保证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了?鬼知道萧景曜查清楚了多少东西,万一现在不跟着照办,抄家阁老一发威,到时候,别说像现在这样,只是割舍掉那些不属于自己名下的田地和佃户,怕是要连累一家老小走上流放路。严重的,一家人的性命都保不住。

章节目录

寒门天骄(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銮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銮音并收藏寒门天骄(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