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子为了及时报信,一人双马,奔驰了两天一夜才到的京师,进了东厂就累的不能动了。吴直正好在,问清楚情况,让人抬进宫来了。这会,这番子都是趴在门板上说话的。
“万岁爷,清军听说陈大人来了,立刻往北走。陈大人亲自带兵去追,在隆平遇见了多尔衮和三万清军。这一仗打的,整整打了一天。陈大人亲自带着亲卫冲杀,来回驰骋,浑身上下都被血泡着。眼瞅着陈大人兵少,这就要撑不下去了,关键时刻,陈大人杀向多尔衮,一个回合,劈了这厮,战局就此扭转。”这货好像说书一样,其实他也是听别人说的,清军不是厉害么?所以呢,要突出主角,自己脑补了一些场面。
不管怎么说,这个消息证明了一个事实,陈燮没造反,他在——战斗!
对于朱由检来说,没什么消息比这个消息让他开心了。又想起了那句话:“愿为陛下爪牙!”忠臣,不是看他说什么,得看他做什么。陈燮——言行一致!
皇帝终于出来了,站在了群臣的面前,微笑着朗声道:“都起来吧。”
众大臣站起,不知道为啥皇帝心情会这么好?一起小心翼翼的看着朱由检,希望他能说明这个事情。朱由检没有让大家等太久,淡淡道:“半年前,黄太吉来信,要求和谈,并限期半年答复,否则入寇。各位爱卿,当初主张何谈的人,朕知道是为了国家。这,不怪你们。其实是朕识人不明啊!”
一干大臣听傻掉了,怎么扯到这上面来了?现在一个笑眯眯的皇帝,可比冷着脸的皇帝可怕多了。这不是傻了吧?这时候还笑的出来?癔症发了?
好在朱由检继续道:“朕,不能看明白陈思华,并把他用好,没有给他足够的信任,这都是朕的眼光不够啊。正因为朕的不能识人,才有清军之辱,才会有中原之乱。朕,早该听陈思华的,按照他的办法应对时局,绝不至于如此。”
这一番话说完,所有人的都懵了,这是啥意思?这时候,朱由检才回头道:“把人带上来,让大家都听听。”一个小太监,一个番子,两人被带到武英殿,跪在地上重复说了一遍之后。首辅刘宇亮站不住了,摇摇晃晃的往下倒,噗通就晕在当场,偏偏还没人敢去扶他。
陈燮不是造反啊,是看见高起潜临阵脱逃,愤而斩之!
就凭一个名字,陈燮就吓跑了多尔衮,带兵追杀,在隆平斩了多尔衮。事情就这么简单,但是在场诸位的脑子里肯定脑补过现场的事情,觉得脑子都不够用了。两万骑兵打三万,这是显而易见的劣势。但是陈燮就这么打了,带头冲锋,激战三个小时,危机时刻斩多尔衮,扭转战局。这事情,比话本都精彩几分啊。
要知道,登州营的主力,此刻还在辽东,正在往沈阳打。
刘宇亮晕了,杨嗣昌何尝好受,脑子不够用了。这时候再想当初让陈新甲站出来,逼着陈燮立下血书军令状的事情,杨嗣昌不寒而栗。即便是陈燮没能打下沈阳,单就他打败关内清军,斩了多尔衮这个事情,就已经足够让皇帝做出决断了。
怎么会这样?陈燮怎么就赢了?陈新甲呢?卢象升呢?杨嗣昌的脑子里全是这些名字,站在原地就跟泥雕木塑一般。朱由检还是比较给他面子的,没有直接扒他的脸面。主和的人,是他,是杨嗣昌。是他推荐的熊文灿,并且在陈燮反对熊文灿招抚的时候,站出来支持了熊文灿。但是现在呢?陈燮是正确的,万一张献忠真的反叛了呢?他杨嗣昌就是死都没个好死。
怎么办?怎么办?杨嗣昌束手无策之时,刘宇亮幽幽转醒,挣扎着跪在地上:“陛下,臣请祈骸骨!”这是首辅啊,跪在地上祈求皇帝让自己回乡养老。杨嗣昌在侧,岂能吧兔死狐悲?脑子里一热,跪下道:“陛下,臣请陛下开恩,刘阁老也是听信了他人的话……”
一直很信任杨嗣昌的朱由检,这时候陡然使劲的拍着龙椅:“够了,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替他说话?真以为朕是傻子么?杨嗣昌,你是何居心?你是不是还想说,陈燮胆大妄为,擅杀监军,有藩镇之嫌?如果要说这个,你也上奏请辞吧?朕准奏!”
杨嗣昌如遭电击,朱由检的话,就像一把直插胸膛的尖刀,击穿了杨嗣昌最后一点希望。实际上他还是了解朱由检的,如果他冷静一点,不在这个时候保刘宇亮,他没事。问题是,他担心因为陈燮,倒了一个首辅,这个例子开了,今后就很那收住了。就算他坐上了首辅的位置,也不能保证不会因为陈燮而下野。
刘宇亮把帽子摘下来了,轻轻的放在地上,跪地扣头,挣扎起来时,又晕过去。这老先生是真有病,据说是有糖尿病。朱由检挥挥手,自有人给刘宇亮抬下去,这个时候不论他的罪,就是格外开恩了。
“今天的事情,就这样吧,朕累了,想下去休息。”没有说什么论罪的话,朱由检因为心情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唯一倒霉的,就是刘宇亮了。这个没法子忍了,你是首辅,身负圣命,都到了保定了,你不搞清楚状况,道听途说就往回跑。能指望这样的人治理好国家么?那不是笑话么?
回去的路上,朱由检一直绷着脸,直奔皇后的寝宫。这个时候,心里对田贵妃的厌恶就别提了。因为她家的事情,差点就误会了陈燮这个满腔忠心的大臣。仔细想想,那是两军阵前啊,亲自带着骑兵冲锋,冲杀在第一线。为啥?陈燮缺啥?要银子,几辈子都花不完,要官,他是个巡抚了。他还能怎么地?无非就是对大明的一颗耿耿忠心。这样的大臣,因为一个妃子,心里对他生出芥蒂,真是自己的错!
面对皇后,朱由检正色拱手:“朕要谢谢皇后,要不是你的一番话,朕差点糊涂了。”
周皇后赶紧侧身,万福回礼道:“皇上,夫妻一体,臣妾没有能帮到您的能力,一番话不过是一些心里话。没想到,皇上当是醒了。臣妾,不该这么做,会影响您的判断。”
“朕知道,在陈思华的问题上,朕的眼光不如皇后。不过现在事情都过去了,朕登基至今,第一次看见了大明重新振作起来的希望。朕要大用陈思华。”朱由检异常坚定,他提到陈燮的时候,周皇后忍不住眼泪都下来了。
“皇上,臣妾没什么见识?刀枪无眼还是知道的。那可是几万人的大战啊,陈思华带头冲击敌阵,激战一日,身上不知道落下多少伤口,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每每念及于此,臣妾这心里,就觉得难受。这得对皇上有多忠心,才会以巡抚至尊去这么干?”
就在朱由检要说话的时候,王承恩快步来到,低声道:“万岁爷,卢象升的急报。”
朱由检一把抢过,仔细一看仰天大笑道:“好,好,陈燮斩的好,高起潜这个狗东西,枉朕对他一片照顾之心。清军还在十里之外,他就跑了。丢下朕每年耗费大量银两的关宁军。”说完才继续看下去,等到他看完整个奏报,立刻道:“王承恩,舆图!”
地图送到,摊开,朱由检趴在地图上仔细的看了看道:“这里就是隆平了,陈思华在此破敌,卢象升率部正在赶往卢沟桥,一定要堵住满清主力啊。一定要堵住。”
周皇后也顾不上什么军国大事不能乱说了,凑过来笑道:“皇上,这上面说的啥?”
朱由检道:“卢象升上奏,陈燮率部追击,拖住清军。他带着步卒,走近道往前往卢沟桥,要在这里堵住清军的归路。届时,前后夹击,让来犯之敌全部被消灭。好啊,真是太好了。这两位臣子,紧密配合,都是朕的好臣子。只要来犯之敌被歼灭,清军再无犯边之力。朕便可以借用陈燮的建议,专心发展国内,大治可期。”
周皇后笑道:“皇上,您怎么直呼两位爱卿的姓名?失礼了!”
朱由检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伸手拍着大腿道:“失礼了,失礼了。待到战后,朕要亲自出城去迎接两位爱卿。陈思华和卢建斗,这两位爱卿,怕是很难到内阁来帮朕了?”
王承恩及时的捧哏:“万岁爷,怎么就不会了?”
朱由检很有耐心的解释:“卢建斗是戴孝出征,战后必然要丁忧。陈思华嘛,他会上战场,先平辽东,后灭流寇。天下平定之时,就是他出海泛舟之日。庙堂,不是他心属地。”
周皇后哎了一声道:“可惜了!”朱由检点点头道:“是啊,可惜了。不过朕,还是要让他来跟朕好好讲一讲,这大明今后,到底该怎么改。经过那么多事情,朕心里清楚,他是对的。治国,不单单要道德文章,还要能做事实的官员。”
“万岁爷,清军听说陈大人来了,立刻往北走。陈大人亲自带兵去追,在隆平遇见了多尔衮和三万清军。这一仗打的,整整打了一天。陈大人亲自带着亲卫冲杀,来回驰骋,浑身上下都被血泡着。眼瞅着陈大人兵少,这就要撑不下去了,关键时刻,陈大人杀向多尔衮,一个回合,劈了这厮,战局就此扭转。”这货好像说书一样,其实他也是听别人说的,清军不是厉害么?所以呢,要突出主角,自己脑补了一些场面。
不管怎么说,这个消息证明了一个事实,陈燮没造反,他在——战斗!
对于朱由检来说,没什么消息比这个消息让他开心了。又想起了那句话:“愿为陛下爪牙!”忠臣,不是看他说什么,得看他做什么。陈燮——言行一致!
皇帝终于出来了,站在了群臣的面前,微笑着朗声道:“都起来吧。”
众大臣站起,不知道为啥皇帝心情会这么好?一起小心翼翼的看着朱由检,希望他能说明这个事情。朱由检没有让大家等太久,淡淡道:“半年前,黄太吉来信,要求和谈,并限期半年答复,否则入寇。各位爱卿,当初主张何谈的人,朕知道是为了国家。这,不怪你们。其实是朕识人不明啊!”
一干大臣听傻掉了,怎么扯到这上面来了?现在一个笑眯眯的皇帝,可比冷着脸的皇帝可怕多了。这不是傻了吧?这时候还笑的出来?癔症发了?
好在朱由检继续道:“朕,不能看明白陈思华,并把他用好,没有给他足够的信任,这都是朕的眼光不够啊。正因为朕的不能识人,才有清军之辱,才会有中原之乱。朕,早该听陈思华的,按照他的办法应对时局,绝不至于如此。”
这一番话说完,所有人的都懵了,这是啥意思?这时候,朱由检才回头道:“把人带上来,让大家都听听。”一个小太监,一个番子,两人被带到武英殿,跪在地上重复说了一遍之后。首辅刘宇亮站不住了,摇摇晃晃的往下倒,噗通就晕在当场,偏偏还没人敢去扶他。
陈燮不是造反啊,是看见高起潜临阵脱逃,愤而斩之!
就凭一个名字,陈燮就吓跑了多尔衮,带兵追杀,在隆平斩了多尔衮。事情就这么简单,但是在场诸位的脑子里肯定脑补过现场的事情,觉得脑子都不够用了。两万骑兵打三万,这是显而易见的劣势。但是陈燮就这么打了,带头冲锋,激战三个小时,危机时刻斩多尔衮,扭转战局。这事情,比话本都精彩几分啊。
要知道,登州营的主力,此刻还在辽东,正在往沈阳打。
刘宇亮晕了,杨嗣昌何尝好受,脑子不够用了。这时候再想当初让陈新甲站出来,逼着陈燮立下血书军令状的事情,杨嗣昌不寒而栗。即便是陈燮没能打下沈阳,单就他打败关内清军,斩了多尔衮这个事情,就已经足够让皇帝做出决断了。
怎么会这样?陈燮怎么就赢了?陈新甲呢?卢象升呢?杨嗣昌的脑子里全是这些名字,站在原地就跟泥雕木塑一般。朱由检还是比较给他面子的,没有直接扒他的脸面。主和的人,是他,是杨嗣昌。是他推荐的熊文灿,并且在陈燮反对熊文灿招抚的时候,站出来支持了熊文灿。但是现在呢?陈燮是正确的,万一张献忠真的反叛了呢?他杨嗣昌就是死都没个好死。
怎么办?怎么办?杨嗣昌束手无策之时,刘宇亮幽幽转醒,挣扎着跪在地上:“陛下,臣请祈骸骨!”这是首辅啊,跪在地上祈求皇帝让自己回乡养老。杨嗣昌在侧,岂能吧兔死狐悲?脑子里一热,跪下道:“陛下,臣请陛下开恩,刘阁老也是听信了他人的话……”
一直很信任杨嗣昌的朱由检,这时候陡然使劲的拍着龙椅:“够了,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替他说话?真以为朕是傻子么?杨嗣昌,你是何居心?你是不是还想说,陈燮胆大妄为,擅杀监军,有藩镇之嫌?如果要说这个,你也上奏请辞吧?朕准奏!”
杨嗣昌如遭电击,朱由检的话,就像一把直插胸膛的尖刀,击穿了杨嗣昌最后一点希望。实际上他还是了解朱由检的,如果他冷静一点,不在这个时候保刘宇亮,他没事。问题是,他担心因为陈燮,倒了一个首辅,这个例子开了,今后就很那收住了。就算他坐上了首辅的位置,也不能保证不会因为陈燮而下野。
刘宇亮把帽子摘下来了,轻轻的放在地上,跪地扣头,挣扎起来时,又晕过去。这老先生是真有病,据说是有糖尿病。朱由检挥挥手,自有人给刘宇亮抬下去,这个时候不论他的罪,就是格外开恩了。
“今天的事情,就这样吧,朕累了,想下去休息。”没有说什么论罪的话,朱由检因为心情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唯一倒霉的,就是刘宇亮了。这个没法子忍了,你是首辅,身负圣命,都到了保定了,你不搞清楚状况,道听途说就往回跑。能指望这样的人治理好国家么?那不是笑话么?
回去的路上,朱由检一直绷着脸,直奔皇后的寝宫。这个时候,心里对田贵妃的厌恶就别提了。因为她家的事情,差点就误会了陈燮这个满腔忠心的大臣。仔细想想,那是两军阵前啊,亲自带着骑兵冲锋,冲杀在第一线。为啥?陈燮缺啥?要银子,几辈子都花不完,要官,他是个巡抚了。他还能怎么地?无非就是对大明的一颗耿耿忠心。这样的大臣,因为一个妃子,心里对他生出芥蒂,真是自己的错!
面对皇后,朱由检正色拱手:“朕要谢谢皇后,要不是你的一番话,朕差点糊涂了。”
周皇后赶紧侧身,万福回礼道:“皇上,夫妻一体,臣妾没有能帮到您的能力,一番话不过是一些心里话。没想到,皇上当是醒了。臣妾,不该这么做,会影响您的判断。”
“朕知道,在陈思华的问题上,朕的眼光不如皇后。不过现在事情都过去了,朕登基至今,第一次看见了大明重新振作起来的希望。朕要大用陈思华。”朱由检异常坚定,他提到陈燮的时候,周皇后忍不住眼泪都下来了。
“皇上,臣妾没什么见识?刀枪无眼还是知道的。那可是几万人的大战啊,陈思华带头冲击敌阵,激战一日,身上不知道落下多少伤口,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每每念及于此,臣妾这心里,就觉得难受。这得对皇上有多忠心,才会以巡抚至尊去这么干?”
就在朱由检要说话的时候,王承恩快步来到,低声道:“万岁爷,卢象升的急报。”
朱由检一把抢过,仔细一看仰天大笑道:“好,好,陈燮斩的好,高起潜这个狗东西,枉朕对他一片照顾之心。清军还在十里之外,他就跑了。丢下朕每年耗费大量银两的关宁军。”说完才继续看下去,等到他看完整个奏报,立刻道:“王承恩,舆图!”
地图送到,摊开,朱由检趴在地图上仔细的看了看道:“这里就是隆平了,陈思华在此破敌,卢象升率部正在赶往卢沟桥,一定要堵住满清主力啊。一定要堵住。”
周皇后也顾不上什么军国大事不能乱说了,凑过来笑道:“皇上,这上面说的啥?”
朱由检道:“卢象升上奏,陈燮率部追击,拖住清军。他带着步卒,走近道往前往卢沟桥,要在这里堵住清军的归路。届时,前后夹击,让来犯之敌全部被消灭。好啊,真是太好了。这两位臣子,紧密配合,都是朕的好臣子。只要来犯之敌被歼灭,清军再无犯边之力。朕便可以借用陈燮的建议,专心发展国内,大治可期。”
周皇后笑道:“皇上,您怎么直呼两位爱卿的姓名?失礼了!”
朱由检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伸手拍着大腿道:“失礼了,失礼了。待到战后,朕要亲自出城去迎接两位爱卿。陈思华和卢建斗,这两位爱卿,怕是很难到内阁来帮朕了?”
王承恩及时的捧哏:“万岁爷,怎么就不会了?”
朱由检很有耐心的解释:“卢建斗是戴孝出征,战后必然要丁忧。陈思华嘛,他会上战场,先平辽东,后灭流寇。天下平定之时,就是他出海泛舟之日。庙堂,不是他心属地。”
周皇后哎了一声道:“可惜了!”朱由检点点头道:“是啊,可惜了。不过朕,还是要让他来跟朕好好讲一讲,这大明今后,到底该怎么改。经过那么多事情,朕心里清楚,他是对的。治国,不单单要道德文章,还要能做事实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