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娶进门,媒人扔过墙。”韩霁笑。
    “海珠可还没进你家的门。”沈遂自己拎起酒壶倒酒,跟海珠说:“你瞧瞧他,不是个好的。”
    海珠装作没听见,过了一会儿问:“你爹娘还不知青曼有身孕了?”
    “嗯,之前胎不稳,我就没说。”
    海珠想到沈二嫂的事,点头道:“是该如此。”她忽然想到,这次比武大会很多人都过来了,难道沈家的人没过来?
    念头刚落,就听到墙外响起耳熟的说话声,紧接着沈淮探身进来问:“这里可是沈遂沈参将的家?”
    沈遂跟姚青曼起身去迎接,海珠看了眼席面,说:“主家来客了,我们也回去吧,都吃好了?”
    “吃好了,回吧。”齐阿奶也站了起来。
    走出堂屋,在院子里看见沈家老老少少一大群人,海珠过去打声招呼就带着人出门了。
    “也不知道冬珠跟几个小的回没回来。”齐阿奶说。
    “回去就知道了。”海珠接话。
    韩霁看了她一眼不做声,下午尝到了甜头,他这会儿老实了,搁在往日,他就提议带她去街上找一圈。
    到家了问门房,得知几个小的在一柱香之前已经回来了,其他人就各回各屋歇下了。
    过了个夜,韩霁又忙一日,海珠跟其他人又玩了一日,玩尽兴了也到了比武大会的日子。
    这日一早,侯夫人遣了丫鬟给海珠送一身锦衣华服,布料是易勾丝的织花锦,触手光滑,泛着淡淡的光泽,还有配套的红玉镯子、小巧的耳坠,镶嵌着红玛瑙的头钗,很鲜艳很少女的颜色。
    海珠由着丫鬟给她打扮,擦了粉编了发,发间编着玉玦,耳鬓插了小钗,她看着镜中的人一点点变得富贵又俏皮,自己欣赏着已经忍不住笑了。
    “姑娘,你眼睛真好看,水灵灵的,好有神采。”丫鬟忍不住说。
    海珠眉目一转,笑道:“我也觉得。”
    正要进门的嬷嬷闻言笑了,看到人她有一瞬间的怔神,看惯了海珠素衣穿着,猛然妆扮上,恍如换了个人。
    “嬷嬷看呆了。”丫鬟打趣一句。
    最后一根发辫缠上发绳,海珠捋了下衣摆站起来往外走,说:“嬷嬷不知看过多少美人,旁的不说,单是侯夫人就养叼了她的眼光,哪还会愣神。”
    “各有各的美,牡丹有牡丹的美,红棉花有红棉花的美。”嬷嬷觉得海珠就如广南特有的红棉花,开得灿烂,耀眼又奋发。
    侯夫人已经在等着了,她看到海珠由衷赞了一声,“不像我家的儿媳,倒像我们武将家出身的姑娘。”
    过了片刻,齐阿奶婆媳三个带着冬珠也过来了,她们也换上了织花锦制的衣裙,衣料相同,颜色不一。冬珠年纪小穿得花哨,她雀跃起来像只鸟,鲜活极了,其他人却被锦衣华服禁锢住了,行动举止透着不自在。
    侯夫人看了一眼,什么都没说,瞥见小厮探头探脑,她起身说:“时辰到了,我们该出门了。”
    男人们已经在前院等着了,韩霁和他爹骑马,其余人乘马车。他漫不经心地看着月洞门,脚步声出来时他抬起眼,当海珠的身影进入眼帘,他的眼神变得深邃,怔了一瞬迅速垂下眼皮。
    韩提督意味不明地轻笑一声。
    韩霁看他一眼,先走出门去牵马。
    人都坐上马车,他们父子俩跨坐在骏马的马背上领头往军营去,比武场设在军营外的演武场,平时将士比武就在此。
    此时街上行人冷清,大多数人已经涌去了比武场,负责筹备的官员按照村镇和码头划分了观看的地方,韩霁一行人到的时候,大家已经各就各位了。
    “你说海珠会不会也过来了?”魏金花兴奋道,她还是头一次参加这么盛重的活动,比赶庙会还让她激动。
    郑海顺伸着脖子往看台上瞅,鼓声响起时,场内瞬间安静了下来,紧接着,他们看见老少两个将军走上高高的看台,随后是两个光彩夺目的女眷带着个孩子。
    “那是不是海珠?”魏金花尖叫,周围的人看过来,她满面红光地解释道:“那是海珠,我认识,她是我们村的,她跟少将军有亲事,她还喊我婶子嘞。”
    同是齐家湾的人也满面兴奋的跟人说起海珠,夸她孝顺又能干,还杀过匪寇。
    看台上,海珠坐在侯夫人身边往下方看,近处的人还能看得清楚,往远处看,入眼的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她侧过身说:“比武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不出三年,尚武之风将刮遍广南的角角落落。”
    侯夫人点头,目的就是如此。
    战鼓敲响,二十八个渔村选出来的武士步入比武场,一百四十个人排列两行,上午先比武艺,下午比水下作战的能力,两相结合断输赢。
    场上先是各个村对打,围观的人像看斗鸡一般,热血上头了也顾不上看台上坐着谁,心跳随着鼓点跳动,呐喊声盖过海浪声。
    韩提督和韩霁认真地盯着场内,他看中了一个力大又擅长指挥的小子,倾过身跟韩霁说:“过后你派人去问问,他若是愿意从军,调他来军营。”
    韩霁点头。
    一上午过去,二十八个村决出胜负,下午又出岛入海,围观的人都上船,十五艘官船环做一个圈。
    若说上午的比武激烈,到了下午,大家的好胜心已经起来了,各村的人轮番去叮嘱要下海在水中作战的人,甚至买了吃的喝的去鼓劲,住在镇上的有钱人则是用银子买注看中的参赛队,严明若是赢了比斗,押注的银子就归他们。
    韩提督淡定地看着,只要不是设赌局,他就不管束。
    入水的男人灵动如鱼,黝黑的脊背在湛蓝的水面起起伏伏,他们在水中游,船也跟着走,船上的人亮出大嗓门高声助威。海珠受氛围影响,也想搂起袖子下海比赛。
    “明年再加个女子队,村里的妇人和姑娘也有练武的,她们大多会泅水。”海珠走到韩霁身边,她讨好地冲韩提督笑,“伯父,行不行?我们海边的女人不怕湿了衣裳被男人看去,我们从小就在水里摸滚打爬。”
    韩提督犹豫,他往水下看,若是女人在水下乱了衣裳,被这么多人看着,难免不雅观。
    “我觉得可以。”韩霁帮腔。
    “姑娘都能跟小子一起坐官塾里念书了,下海比个武又算什么?海边天天有搂起袖子卷起裤腿赶海的女人。”侯夫人还没想明白自己出于什么心思,话已经出口了。
    韩提督动摇了,他迟疑地说:“倒也可行,不过是你提议的,那就等你嫁过来了由你操持。”
    “海珠,明年能不能出现女子比武队就看你愿不愿意进我家的门了。”侯夫人大笑,她拍上韩霁的肩,说:“看你爹多会为你操心,学着点,姜还是老的辣。”
    韩霁笑看着海珠,追问道:“如何?”
    “容我考虑考虑。”海珠骄矜道。
    海里响起欢呼声,韩提督循声看过去,他倒是没有催婚的意思,只是出于没有合适的操办人的想法。如今想来,韩霁能娶个广南当地的妻子的确合适,若是娶个京中的大家闺秀,看到上百个男人赤膊在海里游泳恐怕要晕过去。
    傍晚时,胜负已出,韩霁亲手捧着装有二十两金子的木匣子送到齐家湾的村民手里,同时还有一块儿牌匾。
    海珠没想到赢得比赛的竟然是自己老家的人,她想了想,派人去酒楼叫三桌席面送到齐家湾村民所住的客栈,她也带着一家人过去庆贺。
    “海珠,可算见到你了。”魏金花喊她,“我给你带了咸鸭蛋和虾酱蟹酱,船在永宁码头没停,我就带到府城来了。”话落又说:“老婶子,你这一身穿的像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了,好看。”
    “猴子偷穿人的衣裳,有样无形。”齐阿奶自我调侃,她扯了扯绸子衣裳,摇头说:“说出来不怕你笑,还没穿我自己的衣裳舒坦,我是享不了这个福,回去了我换下来压箱底。”
    其他人听了大笑,纷纷喊她坐下再吃点喝点。
    海珠带上贝娘跟魏金花回屋搬坛子罐子,出了客栈碰到韩霁,两人目光相接,她了然道:“来接我的?”
    “对,之前你接我,今天我来接你。”韩霁接过贝娘手里抱的罐子,说:“三婶,你进去陪祖母吧,这些我搬回去。”
    岛上人声鼎沸,灯火阑珊,菜香味冲淡了海风里腥咸味。而此时岛外的大海,黑沉沉的海面上浪声大作,下午泅水比赛的海域上,一群海豚竞相在海上逐浪,它们学着人的高呼声雀跃地大叫。
    吓得海边的守卫买来黄表纸和车船纸蹲海边烧。
    第191章 出海捕捞
    比武大会结束后, 各村的人收拾行李又乘船去府城的码头,难得过来一次,要去府城长长见识。又玩一两天才乘船回家, 要收心准备出海打渔赚钱了。
    海珠去造船厂看她的船, 历经三个月,船匠对着图纸已经打磨好了船板,地上堆了高高一堆木板,一些上了漆一些还是原木色。
    船匠拿了账本给海珠看, 账上的银子只余三千两不到, 海珠吸口气, 她没了游玩的心思,要回去采燕窝赚钱了。
    韩霁送她回永宁,歇了一晚就离开了, 他也有他的事要忙。
    开海的前一日, 海珠去岛上取回她的楼船,照旧请了个船匠过来检查,确保没问题了, 她载着全家人去拜妈祖。侯夫人对广南的庙会好奇, 也带着长命跟去了。
    妈祖庙建在山上,在风势最强的地方, 这墩立在庙外的石像却在风吹雨打下完好无损。侯夫人入乡随俗跟着叩拜, 上了香烧了纸,她走过一旁看石碑上记载的文字。
    海珠出来找她时看见了个眼熟的人,对方在妈祖的石像下长跪不起, 嘴里念念有词, 她看了一眼就走了。
    “伯娘,该回去了。”她喊。
    “好。”侯夫人跟着下山离开。
    坐上船了, 她问:“妈祖确有其人吗?”
    “有,真真的。”齐阿奶言辞凿凿地说。
    侯夫人点头,不管她信不信,但得尊崇当地人的信仰。
    ……
    翌日开海,海珠一大早就起来了,她吃了早饭又准备干粮和攀援用的工具。齐老三也一大早起来打水,家里的水缸灌满了,他又拉两桶清水,拉上米粮油盐、炭和锅炉送到码头搬上船。
    一切准备好了,叔侄两个准备出海了。
    到了码头,海珠看见昨天在妈祖石像下长跪不起的老阿婆,她正跟码头上的渔民说着什么,但渔民都摇头拒绝了。
    老阿婆看见海珠眼睛一亮,她捏着个钱袋走过来,央求道:“丫头,你能不能开船带我去海上转一天?我年轻的时候就没跟船出过海,老了更没有去过,我不知道哪天就死了,我想去看看你们在海上打渔的样子。对了,我有钱,我给你钱。”生怕海珠再拒绝了,她颤抖着手把一个沉甸甸的灰布钱袋塞给海珠。
    其他人看过来,海珠也看过去,她明白他们拒绝的理由,海上风浪大,船在海上比人睡摇篮里还晃荡的厉害,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万一受了惊吓,回来大病一场可能就没命了。
    “求你带我去看一眼,我看一眼就甘心了。”老阿婆掏出手帕擦眼睛,她小儿子尸骨无存,她睁眼闭眼都惦记着。
    “看一眼又有什么用。”路过的男人感叹,“老婶子,别迷障了,死在海上不可怕,你也别惦记你儿子了,他日里夜里在海底窜在海上飘,骑在鲸鱼鲨鱼背上跑,还能看我们撒网,他比我们快活。”
    老阿婆不吱声。
    “我带你走一趟,但也只有这一趟。”海珠开口,她归还钱袋,偏头跟齐老三说:“三叔,我们今天出海打渔。”
    “哎,行。”船上只有一张渔网,防止渔网被礁石挂烂,齐老三又去买两张渔网备用。
    既然是带老阿婆看海上渔民打渔的生活,海珠就等海水退潮了接上老龟跟渔船一起走,她看见了栓子,选择跟他们往一个方向去。
    太阳越升越高,船离码头也越发远,海面上金光湛湛,水波中盛着点点阳光,偶尔有鱼群游到海面,人站在船上能看清鱼鳞,继而,海鸟冲进水里,攥着肥硕的海鱼展翅飞向天空。
    海上时时上演着生与死的决斗。
    “你们之前出海打渔是在哪个方向?”栓子大哥在他的渔船上高声问。
    海珠胡乱指个方向,说:“没有固定的方向,走哪儿是哪儿。”
    栓子大哥笑了一声表示不信,他识趣地不再问,仰着头观察云层,或是低头看水流的方向,一一跟水官讲的内容对比,不明白的地方就跟他叔伯兄弟讨论。
    海珠跟齐老三竖起耳朵听着,偶尔也插句话,她甚至跑下底仓刮一碗炉灰,站在船侧撒灰,通过炉灰飘散的方向判断水流的方向。
    老阿婆静静看着,她从上船后就不说话了,趴在船舷上往远处往。
    “浪来了。”栓子喊一声。
    “阿婆,抓紧船舷。”海珠提醒,她让她三叔过去扶着。
    船头迎着浪,船被掀了起来,被浪托起升空,又在浪头下去时砸向海面,扬起三尺高的浪花。

章节目录

渔女赶海发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绿豆红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绿豆红汤并收藏渔女赶海发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