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茂的家位于村子正中靠北,由于其曾高祖父曾经在朝为官,官至五品之时,被那一代族长劝告,告老还乡。靠着功名,在村子里修建了一所较大的院落,在周康村,是最大的。
院子建在一座土坡上,土坡方圆百十来米,院落盖在正中最上面,高约五米。
院子有两进,第一进东西各三间偏房,中间面南的屋子东西又各一间,中间为二门。第二进稍大,东西各四间偏房,中间正堂面南背北五间青砖琉璃大瓦房,房顶琉璃瓦,屋檐龙头凤尾中祥兽,屋后毅然是两颗五六百年的槐枣。
槐枣虽躯干不直,而且生长缓慢,但是木质坚硬,弯而不折,宁屈不挠,是大周朝的国树,如非在朝做官,且官居五品以上,绝不敢在自家宅子里移植此树。
两颗槐枣后面,稀稀拉拉长着数十颗杨槐和枣树,也许是为了衬托这两颗槐枣的不凡。再后面是一洼水坑,水坑中部临南最深。最深处水面成深蓝色,朝北渐渐平坦,生长着成千上万颗芦苇。
院子大门已没有了门扇,门前两边各蹲窝着一尊石狮子,左面石狮子前摆放着一个上马石,门楼高大,楼面青砖,楼顶琉璃瓦,楼檐两边挂着紫铜铃铛,门楼中间上方,竖着一面金边匾额,上写两个大字‘周宅’。
墙壁瓦块虽然显得有些破损陈旧了,但那巍峨的门楼,盘踞两旁的石刻雄狮,依旧显示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此时周小同和磨盘脸‘坑胖子’正相互搂抱着朝坡上走来,本来坑胖子比周小同高半个头,周小同小朋友却踮着脚,自己的胳膊硬是压在坑胖子的胳膊上头,交叉搂着康国柱的脖子,两人嘴里还大声念着上午周老师教授的诗句:“积极啥不急,啥也不急,鸡鸡为鸡鸡,急也不急……”
康国柱家就在周宅的靠东边半坡,两家紧邻,只是康国柱家院子相对小了不少,好在也建在土坡的缓冲地带,地势也是较高的。万一有朝一日,老天犯了神经病,非要淹了这个小村庄不可,康国柱家相比其他人家的院落,还算是个有利地形。
只是这种水淹周康村的可能性不大,很小,近乎为零。原因很简单,周康村位于大周朝版图最北面,邻靠极岭大荒山山脉,属于高原地带,大荒山山上的河流支流众多,其中一条支流,就是通过周康村流向下游的。河水都是从北向南流,如果周康村被水给淹没了,那么下游整个大周朝也将沉没于汪洋之中了。
两人走到半坡,到了康国柱的家门口,交织在一起的臂膀才算分开了。“同同,下午不上学,你干啥去?咱去爬树吧?”康国柱歪着个磨盘脸说。
“没意思,现在树上啥也没有,我要帮奶奶干活喂猪……”
“切,别装了,还喂猪呢,每次把你们家的猪赶的满院子跑,去年你家那头老黑猪,差点被你整死,周奶奶还追到我们家问你跑哪儿去了,说要打断你的狗腿子。”
周小同听坑胖子在揭自己的伤疤,大声辩解道:“你知道屁,我那是锻炼我家的黑猪,你不知道嘛,过年我家的猪肉最香,一身的腱子肉,还耐煮!哪像你家养的那懒猪,浑身的肥肉,一见刀子要宰它的时候,吓得拼命嗷嗷大叫,没一点胆子,吃起来还油不垃圾的,没一点味儿!哪像我家的黑猪,刀子来了都不带吭声的,躺倒哪儿,任由杀猪的捅刀子。”
康国柱红着磨盘脸争辩着说:“那是被你撵的累断了气,昏过去了。” “哼,反正我家的肉就是好吃,都是我的功劳,不搭理你了,我要回家吃饭了,下午别来找我,我有大事要做。”看着一脸惨象的磨盘脸,周小同转身一扭头,雄纠纠气昂昂的朝坡上走去,顺带着还说了一句:“我奶奶做的饭也比康大婶做的好吃。”
“你家的啥都好,吃你的饭去吧,噎死你,吃死你,吃的跟我家的猪一样胖,猪!”康国柱看着周小同走远了,嘴里叨咕了一句,晃晃身上的肥肉,便也回家吃饭去了。
周宅第一进院子里两边都是菜地,这个季节地里还没种什么东西,黄腾腾的有规律的分了六小块,西偏房前头挨着上下两排鸡窝,和一个不大的鸭圈,鸭子没有。一二十只土鸡正蹒跚在六块地周围,来回寻觅着食物,偶尔用爪子刨两下,尖尖的鸡嘴叨出个东西来,鸡头猛的往上一仰,进了鸡嗉子。
一只铁红色的大公鸡像一个发情的将军似的,仰着脖子雄纠纠气昂昂的四处漫步,看似随意的转悠,却是在寻找猎物,母鸡。时不时的骑在某个母鸡身上,叨着母鸡那嫩嫩的小鸡冠,扑扇翅膀晃动着身躯出力干活。一会儿下来,打了胜仗似的“咯咯咯”大叫几声,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东偏房的前头垒了一个猪圈,两只幼小的猪崽子,在里面来回逛荡,猪嘴里还发出“嗝嗰”的声音,像是饿了。
一名中年汉子弯着腰,在菜地一边绑扎着篱笆蒺藜,远远的后里屋传出一声妇人的声音:“德江,洗手吃饭了。”乍一听声音铿锵有力,饱满圆润,透露着女主人的性格,余音却有衰竭,似乎气力不够。
“哦!”德江只是应了一声,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依旧低着头认真的绑着两根交叉的蒺藜。
周小同蹦蹦跳跳的来到了前院大门,看着忙活的中年汉子,老远喊了一声:“江伯伯!”
德江抬起头看向周小同,脸上露出无比的温馨,堆着笑容道:“乖乖儿,下学了,快到后院洗洗,别到这里来,这儿有蒺藜,扎着喽。”
德江脸上一道极深的刀疤,从头顶斜着一直到了下颚,刀疤经过处,一个眼框没有了眼珠,只剩下麻糊糊的一团肉皮,鼻子也歪在一旁,只剩下一个鼻孔,两片嘴唇斜着分为四瓣。刀疤深可见骨,甚是恐怖,咋看去,犹如地狱恶魔,恶鬼现世。一头乱泱泱的曲卷的灰灰的头发纷乱的趴在头上,看面相五十出头。
德江温和的笑容并没有使那丑陋的面容变得好看,反而显得越发恐怖,像似坟地里跑出的夜鬼,阴森狰狞。只是一只独眼闪亮,通射出一缕温情。
周小同跑道中年汉子德江的背后,两只小腿一蹬跳到后肩上,双手抱着他粗大的脖子。“江伯伯,背我进去,我要骑大马!”
“呵呵呵,好!”德江放下手中的活儿,拍拍手上的尘土,慢慢的站直了身子。再看去,身躯健壮挺拔,往那里一站,如巍巍山岳。
周小同骑上了脖子,小手掰着江伯伯粗糙的大脸,口中大喊着:“驾,驾……”
后院东偏房第一间是厨房,此时滚滚白烟正从厨房门上方往外冒着,一个老妇弯着腰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端着一个盖了盖子的大碗,听到周小同“驾、驾”的声音,慢下脚步缓缓走到堂院。
“同同,下来,又骑大马,都多大了,你江伯伯累了半天了,快下来。”站在堂屋门前的妇人一脸严肃。
“哦,奶奶!”周小同很听话,从宽大的肩膀上往下突溜,德江道:“大娘不妨事,练武之人还怕累着喽。”虽是如此说,还是任由周小同下来。
老妇是周永茂的结发老伴,周小同奶奶。
周奶奶一辈子性格刚毅,办事果敢爽利,年轻时相貌也算周正,当年在周康村也是数得着的美女,加上性格开朗,招来不少年轻小伙儿的青睐,父亲又是康家族长,十里八乡前来说媒的络绎不绝,只是最后在周永茂的追求和家中老父亲的指示下促成周康联姻。
婚后周永茂对周奶奶关爱有加,大事都商量着来,小事全听周奶奶的,日子过得舒心顺畅。
后来家里发生的两件大事,给周奶奶两记沉重的打击,人也苍老了不少,现今虽然看起来精神饱满,说话办事还是像从前那样干脆利落,但满头白发和那微微发暗的肤色,眼底深处那份担虑 ,使得周奶奶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
第一次大变故是周奶奶襁褓中的儿子,周康。
儿子出生时的天变异象,怕招来横祸,出生五天就被二叔周永盛带走了。失去儿子的痛苦和接下来的种种变故,使不怎么经历世故的周奶奶近乎绝望,浑浑噩噩过了几年。还好,自己唯一的儿子虽然不在身边,但总归还好好的活着。
后来儿子五岁了,那场大变故好像也过去了,每年都可以去北通州见儿子一次,随着岁月的打磨,儿子的茁壮成长,周奶奶也慢慢恢复了。
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武功比他爹爹还要高强,并且每年都可以一家人团聚,周奶奶也该高兴了。
可是,第二次大变故不久就来了。
六七年前儿子给自己带来个如花似玉的媳妇,虽然儿子不守礼教,媳妇第一次进家门就挺着个大肚子,可总算是一家人团聚了。
媳妇可真懂事啊,看着是有钱人家的闺女,什么活都能干,整天把老伴儿哄的乐滋滋的团团转。
两个月后孙子出生了,虽说天也有异象,但没儿子那次厉害,官府的人也没有来查,倒是儿子的神仙师父来了,原来孙子和儿子一样,也是带着真龙下凡的。
周奶奶亲自帮着媳妇儿接生的,孙子出生时屋里闪出一道红光,是真龙下凡的象征,并且孙子有两颗心,一颗在他体内,一颗在他体外,在媳妇儿胎盘里的时候和心脏一样的跳动,儿子的那位神仙师父却说是什么契血,帮忙归了位,怎么会呢,一定是孙子有两颗心,老人说真龙天子都是两颗心的。
那时候日子过得真是甜蜜啊,儿子孝顺懂事,媳妇听话可人,小孙孙同同更是招人爱,眼看着小同同一天天长大,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可第二次变故说来就来了!
那个天杀的人,他是儿媳妇的父亲,带走了媳妇,还差点把儿子打死,他爹当时就吐了几大口血,这个病根算是落下了,老头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天底下还有那么强大的人,那个天杀的,他太强大了,恶魔!
自那后周奶奶昏迷了数十天,醒来后儿子周康走了,说是上山学艺去了,要不是还有小孙孙同同,周奶奶真是无力再活下去了。
院子建在一座土坡上,土坡方圆百十来米,院落盖在正中最上面,高约五米。
院子有两进,第一进东西各三间偏房,中间面南的屋子东西又各一间,中间为二门。第二进稍大,东西各四间偏房,中间正堂面南背北五间青砖琉璃大瓦房,房顶琉璃瓦,屋檐龙头凤尾中祥兽,屋后毅然是两颗五六百年的槐枣。
槐枣虽躯干不直,而且生长缓慢,但是木质坚硬,弯而不折,宁屈不挠,是大周朝的国树,如非在朝做官,且官居五品以上,绝不敢在自家宅子里移植此树。
两颗槐枣后面,稀稀拉拉长着数十颗杨槐和枣树,也许是为了衬托这两颗槐枣的不凡。再后面是一洼水坑,水坑中部临南最深。最深处水面成深蓝色,朝北渐渐平坦,生长着成千上万颗芦苇。
院子大门已没有了门扇,门前两边各蹲窝着一尊石狮子,左面石狮子前摆放着一个上马石,门楼高大,楼面青砖,楼顶琉璃瓦,楼檐两边挂着紫铜铃铛,门楼中间上方,竖着一面金边匾额,上写两个大字‘周宅’。
墙壁瓦块虽然显得有些破损陈旧了,但那巍峨的门楼,盘踞两旁的石刻雄狮,依旧显示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此时周小同和磨盘脸‘坑胖子’正相互搂抱着朝坡上走来,本来坑胖子比周小同高半个头,周小同小朋友却踮着脚,自己的胳膊硬是压在坑胖子的胳膊上头,交叉搂着康国柱的脖子,两人嘴里还大声念着上午周老师教授的诗句:“积极啥不急,啥也不急,鸡鸡为鸡鸡,急也不急……”
康国柱家就在周宅的靠东边半坡,两家紧邻,只是康国柱家院子相对小了不少,好在也建在土坡的缓冲地带,地势也是较高的。万一有朝一日,老天犯了神经病,非要淹了这个小村庄不可,康国柱家相比其他人家的院落,还算是个有利地形。
只是这种水淹周康村的可能性不大,很小,近乎为零。原因很简单,周康村位于大周朝版图最北面,邻靠极岭大荒山山脉,属于高原地带,大荒山山上的河流支流众多,其中一条支流,就是通过周康村流向下游的。河水都是从北向南流,如果周康村被水给淹没了,那么下游整个大周朝也将沉没于汪洋之中了。
两人走到半坡,到了康国柱的家门口,交织在一起的臂膀才算分开了。“同同,下午不上学,你干啥去?咱去爬树吧?”康国柱歪着个磨盘脸说。
“没意思,现在树上啥也没有,我要帮奶奶干活喂猪……”
“切,别装了,还喂猪呢,每次把你们家的猪赶的满院子跑,去年你家那头老黑猪,差点被你整死,周奶奶还追到我们家问你跑哪儿去了,说要打断你的狗腿子。”
周小同听坑胖子在揭自己的伤疤,大声辩解道:“你知道屁,我那是锻炼我家的黑猪,你不知道嘛,过年我家的猪肉最香,一身的腱子肉,还耐煮!哪像你家养的那懒猪,浑身的肥肉,一见刀子要宰它的时候,吓得拼命嗷嗷大叫,没一点胆子,吃起来还油不垃圾的,没一点味儿!哪像我家的黑猪,刀子来了都不带吭声的,躺倒哪儿,任由杀猪的捅刀子。”
康国柱红着磨盘脸争辩着说:“那是被你撵的累断了气,昏过去了。” “哼,反正我家的肉就是好吃,都是我的功劳,不搭理你了,我要回家吃饭了,下午别来找我,我有大事要做。”看着一脸惨象的磨盘脸,周小同转身一扭头,雄纠纠气昂昂的朝坡上走去,顺带着还说了一句:“我奶奶做的饭也比康大婶做的好吃。”
“你家的啥都好,吃你的饭去吧,噎死你,吃死你,吃的跟我家的猪一样胖,猪!”康国柱看着周小同走远了,嘴里叨咕了一句,晃晃身上的肥肉,便也回家吃饭去了。
周宅第一进院子里两边都是菜地,这个季节地里还没种什么东西,黄腾腾的有规律的分了六小块,西偏房前头挨着上下两排鸡窝,和一个不大的鸭圈,鸭子没有。一二十只土鸡正蹒跚在六块地周围,来回寻觅着食物,偶尔用爪子刨两下,尖尖的鸡嘴叨出个东西来,鸡头猛的往上一仰,进了鸡嗉子。
一只铁红色的大公鸡像一个发情的将军似的,仰着脖子雄纠纠气昂昂的四处漫步,看似随意的转悠,却是在寻找猎物,母鸡。时不时的骑在某个母鸡身上,叨着母鸡那嫩嫩的小鸡冠,扑扇翅膀晃动着身躯出力干活。一会儿下来,打了胜仗似的“咯咯咯”大叫几声,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东偏房的前头垒了一个猪圈,两只幼小的猪崽子,在里面来回逛荡,猪嘴里还发出“嗝嗰”的声音,像是饿了。
一名中年汉子弯着腰,在菜地一边绑扎着篱笆蒺藜,远远的后里屋传出一声妇人的声音:“德江,洗手吃饭了。”乍一听声音铿锵有力,饱满圆润,透露着女主人的性格,余音却有衰竭,似乎气力不够。
“哦!”德江只是应了一声,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依旧低着头认真的绑着两根交叉的蒺藜。
周小同蹦蹦跳跳的来到了前院大门,看着忙活的中年汉子,老远喊了一声:“江伯伯!”
德江抬起头看向周小同,脸上露出无比的温馨,堆着笑容道:“乖乖儿,下学了,快到后院洗洗,别到这里来,这儿有蒺藜,扎着喽。”
德江脸上一道极深的刀疤,从头顶斜着一直到了下颚,刀疤经过处,一个眼框没有了眼珠,只剩下麻糊糊的一团肉皮,鼻子也歪在一旁,只剩下一个鼻孔,两片嘴唇斜着分为四瓣。刀疤深可见骨,甚是恐怖,咋看去,犹如地狱恶魔,恶鬼现世。一头乱泱泱的曲卷的灰灰的头发纷乱的趴在头上,看面相五十出头。
德江温和的笑容并没有使那丑陋的面容变得好看,反而显得越发恐怖,像似坟地里跑出的夜鬼,阴森狰狞。只是一只独眼闪亮,通射出一缕温情。
周小同跑道中年汉子德江的背后,两只小腿一蹬跳到后肩上,双手抱着他粗大的脖子。“江伯伯,背我进去,我要骑大马!”
“呵呵呵,好!”德江放下手中的活儿,拍拍手上的尘土,慢慢的站直了身子。再看去,身躯健壮挺拔,往那里一站,如巍巍山岳。
周小同骑上了脖子,小手掰着江伯伯粗糙的大脸,口中大喊着:“驾,驾……”
后院东偏房第一间是厨房,此时滚滚白烟正从厨房门上方往外冒着,一个老妇弯着腰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端着一个盖了盖子的大碗,听到周小同“驾、驾”的声音,慢下脚步缓缓走到堂院。
“同同,下来,又骑大马,都多大了,你江伯伯累了半天了,快下来。”站在堂屋门前的妇人一脸严肃。
“哦,奶奶!”周小同很听话,从宽大的肩膀上往下突溜,德江道:“大娘不妨事,练武之人还怕累着喽。”虽是如此说,还是任由周小同下来。
老妇是周永茂的结发老伴,周小同奶奶。
周奶奶一辈子性格刚毅,办事果敢爽利,年轻时相貌也算周正,当年在周康村也是数得着的美女,加上性格开朗,招来不少年轻小伙儿的青睐,父亲又是康家族长,十里八乡前来说媒的络绎不绝,只是最后在周永茂的追求和家中老父亲的指示下促成周康联姻。
婚后周永茂对周奶奶关爱有加,大事都商量着来,小事全听周奶奶的,日子过得舒心顺畅。
后来家里发生的两件大事,给周奶奶两记沉重的打击,人也苍老了不少,现今虽然看起来精神饱满,说话办事还是像从前那样干脆利落,但满头白发和那微微发暗的肤色,眼底深处那份担虑 ,使得周奶奶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
第一次大变故是周奶奶襁褓中的儿子,周康。
儿子出生时的天变异象,怕招来横祸,出生五天就被二叔周永盛带走了。失去儿子的痛苦和接下来的种种变故,使不怎么经历世故的周奶奶近乎绝望,浑浑噩噩过了几年。还好,自己唯一的儿子虽然不在身边,但总归还好好的活着。
后来儿子五岁了,那场大变故好像也过去了,每年都可以去北通州见儿子一次,随着岁月的打磨,儿子的茁壮成长,周奶奶也慢慢恢复了。
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武功比他爹爹还要高强,并且每年都可以一家人团聚,周奶奶也该高兴了。
可是,第二次大变故不久就来了。
六七年前儿子给自己带来个如花似玉的媳妇,虽然儿子不守礼教,媳妇第一次进家门就挺着个大肚子,可总算是一家人团聚了。
媳妇可真懂事啊,看着是有钱人家的闺女,什么活都能干,整天把老伴儿哄的乐滋滋的团团转。
两个月后孙子出生了,虽说天也有异象,但没儿子那次厉害,官府的人也没有来查,倒是儿子的神仙师父来了,原来孙子和儿子一样,也是带着真龙下凡的。
周奶奶亲自帮着媳妇儿接生的,孙子出生时屋里闪出一道红光,是真龙下凡的象征,并且孙子有两颗心,一颗在他体内,一颗在他体外,在媳妇儿胎盘里的时候和心脏一样的跳动,儿子的那位神仙师父却说是什么契血,帮忙归了位,怎么会呢,一定是孙子有两颗心,老人说真龙天子都是两颗心的。
那时候日子过得真是甜蜜啊,儿子孝顺懂事,媳妇听话可人,小孙孙同同更是招人爱,眼看着小同同一天天长大,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可第二次变故说来就来了!
那个天杀的人,他是儿媳妇的父亲,带走了媳妇,还差点把儿子打死,他爹当时就吐了几大口血,这个病根算是落下了,老头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天底下还有那么强大的人,那个天杀的,他太强大了,恶魔!
自那后周奶奶昏迷了数十天,醒来后儿子周康走了,说是上山学艺去了,要不是还有小孙孙同同,周奶奶真是无力再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