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克罗夫这会的工作就是把本师驻扎地范围之内的所有缴获的德军装备集中在一起,这工作单靠他的步兵连可干不完,各部队都会自动把装备往这运。
这里没有完好的德国卡车,它们早就被红军各部队编入自己的运输队,连能够找到的一切德国卡车残骸都被收罗了一番,充实汽车单位的备件库。
为了拖动那些零散的德国装甲车辆,扬克罗夫想出了不少办法:把能够开动的德国坦克当牵引车使,把不少损坏的德国坦克拖了回来。
这里的所有德国坦克被分给了坦克军,这会坦克部队就调来不少重型牵引车,要把损坏的德国坦克拉去军修理所进行修理,看看能不能用德国人自己的部件多修出几辆能用的坦克。
听了那名装甲兵大尉的报告,林俊问他:“你们的修理所是不是只能修理而不能改装?”
“是的,副统帅。换个炮塔、修个变速箱什么的还成,如果是小改动也能,但要更换不同型号坦克炮一类的工作,军一级修理所还不成,只有在方面军一级的修理工厂才可能做到。”
大尉回答的非常清楚,不过这也只有军人能明白:就像这“换炮塔”的意思就是把车体损坏、炮塔完好的坦克的炮塔,换到炮塔损坏没有修理价值的完好车体上,前提是同型号。
如果是要把德国的75毫米火炮换成苏联的76.2毫米坦克炮这样的大动干戈,就不是军修理所能办到的,焊个指挥塔、加个大灯还行。
那些破烂不堪的德国坦克将被拆下所有完好的部件,当做其它同型号车辆的备件,而车壳将会留下交给后边“收破烂”的地方人员处理。
“元帅,加上这里缴获的,这次我们大概能得到20辆左右的德国四号坦克和5辆能用的自行反坦克炮,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坦克营。”
“前期你们损失比较大,就是获得上级补充也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齐装状态。那些德国装备也还能凑合,做为补充也是个办法。”林俊想了想,“那弹药能不能解决?”
“方面军后勤部在尽量收集我们能用的德国炮弹,现在就已经凑了5个基数,我们的炮兵们看不上德国佬的75毫米炮,就是穿甲弹少点。机枪弹倒非常多,把我们的坦克机枪打秃了也用不完。”
“古谢夫,让三个方面军的后勤单位各自协调一下,看看各自范围内有哪些缴获的德国装备物资可以协调一下。”
“是,元帅。”
统帅嘛就做做决定、指出要点,具体的事交给下边人去办。
“走,我们到外边看看。”林俊对着扬克罗夫说,“那些德国佬的突击炮有时候比他们的坦克还难对付。”这后半段是对那名装甲兵大尉说的。
“是的,副统帅。有时候都不知道炮弹从哪飞来的。”大尉站起来回答。
为什么难对付?因为三号突击炮够矮!
在林俊面前的这些突击炮高度才2米16,凭借它低矮的外形成为难以捕捉的目标和危险的对手!
3号突击炮在二战中给红军制造了大麻烦,很多德国炮兵用它获得过骄人的战绩!其中在1942年9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第244突击炮营的一辆三号突击炮f型(由军士长库特-普弗瑞德纳指挥)在20分钟内摧毁了9辆红军坦克。1942年9月18日,他因此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第667突击炮营的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军士库特-克利策,1942年2月在北部战线,几天之内击毁了30辆红军坦克。
而“大德意志”师突击炮营的营长,又一个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上尉彼得-弗朗茨,在1943年3月14日,在波瑞斯沃卡地区带领他的营一天内击毁了超过43辆t-3476坦克!
历史上截止1944年初,据说突击炮手们击毁的坦克总数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0000辆!而它本身的产量、包括各种变形车在内,到战争结束时也就是大约9500辆。
对于红军坦克车组而言,三号突击炮是个非常危险的对手!
林俊在装甲兵大尉的介绍下详细看了看一辆三号突击炮,大尉认为这些突击炮生产出来最多才半年,还非常新,装备的是43倍口径的75毫米炮。
这就相当于f型的火力,备弹54发。
“元帅,这种德国自行火炮的观瞄装置非常精密,如果在防御作战中使用,将会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麻烦。它太矮了,很难击中也难发现。”
“我看它不仅仅适合于防御,进攻作战中要是和坦克配合的好也极具威力。我们也需要相同的突击炮!”林俊看了看大尉,“很快,你们装甲部队就会得到装备更大口径坦克炮的自行反坦克炮。”
林俊知道最晚在二月初,第一批su-85型自行反坦克炮就将运抵明斯克,补充给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3月结束前,所有方面军的装甲部队都将获得自己的su-85。
人员就地训练,那些su-85将从远在乌拉尔的制造厂货运站直接上装上火车,连同整营、整团需要的配件和少量先期经过技术培训的技术骨干直抵明斯克。
德国佬的坦克装甲越来越厚,那些四号坦克的装甲都在加附加装甲;德军的坦克炮达到了能和t34-85型相对抗的程度。根据估计,下一次大规模正面冲突时救将会遇到防护更坚固的德国坦克——到底有多厚?
林俊完全是按照虎式的性能估计的,在其影响下,这反坦克炮火力那是越猛越好!
造坦克时间、工时相对自行反坦克炮要费,但自行反坦克炮是不可能替代坦克的,为此林俊做出了个非常“苏联化”的决定:两条腿走路,坦克卯足了劲生产,另一边自行反坦克炮的生产也加班加点——把苏联坦克装甲车工业的生产潜力完全挖出来!
su-85比历史提前出现。
历史上要到1943年1月,红军在列宁格勒缴获了1辆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苏联最高指挥部被震惊了后才催生su-85。因为虎式坦克的装甲对于当时大多数红军火炮来说实在是太厚了!红军装备最普遍的f-34(t-34-76安装)和zis-5(kv-1安装)型坦克炮,只有在近乎自杀的距离上才能击穿它!
当时的解决办法是“海选”,最后发现有两种火炮:85mm的防空炮和122mm的a-19型炮可以对付‘虎‘式坦克,这就催生了t34和“斯大林型”坦克。而另一方面,彼得洛夫设计局被指定开发一种新型的坦克歼击车,要求在已经设计的su-122底盘上安装一门85mm火炮。
43年5月5日,彼得洛夫设计局开始设计在su-122上面安装1939型85mm火炮,最终彼得洛夫设计局的一种安装有d-5s火炮的试验型在比较测试中显示出其优越性,经过改进后称为su-85-ii,被接受并定名为su-85自行反坦克炮。
su-85携带48发炮弹,还有1500发乘员使用的冲锋枪子弹,24枚f-1型手榴弹以及5枚反坦克手榴弹。因为它的引擎,传动,以及大量其它部件都是和t-34(无论是76还是85型)通用的,这对于乘员在一线接车、掌握新车使用非常方便。
后勤上的保障也不难,因为su-85的弹药同t34-85型通用,加上零部件也具有通用性,维修保养同t34类似,零配件供应也容易得到保证。
这会由于“斯大林”重型坦克的火炮供应问题,“红色猛犸”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和t34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大量部队希望得到一种比t34-85更具威力的坦克,虽然“斯大林”重型坦克威力无比,但估计到年底最多能提供1500辆,有点僧多粥少。
再研制一种重型坦克是不可能的,那只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坦克炮工艺要求高导致“斯大林”型产量的限制,等将来工艺得到改进,产量自然会上去。林俊觉得部队是被源源不断能够获得的新装备给“惯坏了”,坚决的否定了某些人的提议。
赢得战争要靠t34和大量的自行反坦克炮,“斯大林”重型坦克不是当做“四处乱爬”的t34用的,现在能够保证的产量已经足够,不必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扩大它昂贵的坦克炮生产。
不过即然部队希望得到更强有力、数量更多的进攻武器,林俊已经让坦克工业部和自行火炮部门给下面发文,设计一种基于t-34坦克地盘,装备一种“容易生产的”100毫米火炮的新型坦克歼击车的指令。
林俊把设计新式火炮的任务交给了费尔多-费多罗维奇-彼得罗夫,让他组织一个设计团队在海军的100m毫米b-34型炮的基础上搞研究。
命令很专制,除了b34型,其它的100毫米口径火炮都不需要去浪费时间——彼得罗夫在速度非常快,自从去年11月得到命令,这会新型炮已经定型,命名为d-10:还是两个型号,坦克型的为d-10t而自行火炮型的为d-10s,这两种型号仅有很小的区别。
林俊并没有因为彼得罗夫的自作主张、多设计了个坦克用d-10t而发火,但让设计局暂时保留d-10t的设计,而准备投产d-10s。
几家工厂反应现在的生产任务已经压得他们快喘不过气,如果这会上马装备d-10s型100毫米反坦克炮的su-100坦克歼击车生产计划,那su-85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坦克的制造。
林俊早就吃过大跃进的亏,于是命令su-100的生产计划暂时压着,连d-10s的生产也暂时押后。至于时间,林俊认为最晚半年之后,su-100就会具备生产的先提条件——它的对手!
对付“虎、豹”们su-85也成,但su-100当然更好!
同这会红军大量使用的su-76的设计、使用思路不同,su-85和su-100可是说完全就是为对付对手的坦克、突击炮而准备,而su-76虽然具有不错的反坦克能力,但其主要任务是对步兵实行近距离火力支援,反坦克作战排在了第二位。
、、、、、、
林俊就要返回城区,临别之时紧紧握了握扬克罗夫的手:“有事就给我打电话,你知道往哪打。”
“安德烈,打不通怎么办?”扬克罗夫终于用上了几年前的称呼。
“呵呵,那就找古谢夫,电话基本会从他那过。”
回到明斯克的办公室时,已经有份来自莫斯科的文件在等着他:如果不是三个新的方面军司令员还没上任、部队整编连开始都还算不上,林俊这会就该返回莫斯科了。
根据将有可能出现的夏季坦克大战和乌克兰方向进攻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部决定要组建5个坦克集团军,这可是红军历史上最大建制的装甲突击集群!
40年那会都认为机械化军都有可能指挥不灵,而现在经过实战考验,更大规模的坦克装甲集群都要投入作战!
这并不是对完全新的部队进行组建,而是在原有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5个坦克集团军。其中第一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将部署在乌克兰,另三个坦克集团军将在莫斯科附近组建,归属最高统帅部,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部署到白俄罗斯,或将其中一个调往乌克兰。
坦克第1集团军将在目前西南方面军所属第38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注意,红军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被改编为其它番号部队后,原有番号基本不会废除不用,而是再聚集一批部队重新组建。这38集团军就将被重新组建,只不过所辖部队不同了。而这样的情况在卫国战争中很常见,比如红军卫国战争时期的10个坦克集团军和5个突击集团军基本就是这么来的。),将编有坦克第13、第28军,步兵第131和第399师,坦克第158旅以及若**兵、工程兵和其他部队。
其集团军司令员的人选让林俊眼前一亮: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炮兵少将。
那是名优秀的指挥员,非常有特点——脾气火爆崇尚进攻、性格刚烈浑身是胆!让他指挥一个纯粹就是为进攻的设立的坦克集团军,在林俊看来正好是“门当户对”!
一看他几天前的职务,林俊都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骑兵第六军军长。林俊知道历史上莫斯卡连科在195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但着直接从骑兵军军长担任坦克集团军司令员,这差别也实在有点大。
林俊不知道,莫斯卡连科“照理”要先担任第38集团军司令员,然后才是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员。但这会在第38集团军司令员位置上的并不是他,倒是有不少高级指挥员对他的进攻思维和作风非常看重,自然有人做举荐。
要询问骑兵高级指挥员的调动的情况,找布琼尼没错。
接通电话,“谢苗-米哈伊洛维奇,你那有没有收到统帅部组建坦克集团军的文件?”
林俊文的直截了当,布琼尼喜欢那样。
“是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就在一小时前。”
“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的人选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这人你怎么看?原来是第6骑兵军军长。”
“果敢、崇尚进攻,虽然不是骑兵出生,但有骑兵一往无前的胆魄,而且富有指挥才能。”
“谢谢,谢苗-米哈伊洛维奇,我会给统帅部打电话,就确定其担任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
林俊这不是到布琼尼这瞎问,口气是恰到好处:布琼尼能听出林俊的询问口气——人是不是你推荐的?
没有什么不满,就是了解此人如何。
要组建坦克集团军的消息林俊早就知道,但并没有去做什么推荐,显然骑兵部队那边向统帅部反映过莫斯卡连科这个悍将,这会就派上用场了。应该只是向上面反映这个指挥员的能力出众,而不是直接举荐他担任什么。
发给林俊,这人选如果他同意,那统帅部就会立刻任命,而不需要经过什么考虑斟酌——斯大林和林俊都认为这人不错的话,还用考虑什么呢?
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1920年参加红军,1926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毕业于乌克兰红色指挥员联合学校(1922),工农红军炮兵指挥人员训练班(1928)和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系(1939)。
莫斯卡连科参加过国内战争,当时为列兵,曾在乌克兰和克里木对白卫军和马赫诺匪帮作战,在顿河和北高加索同反革命匪徒作斗争。1922年起在北高加索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工作,历任炮兵排长、连长、营长和炮兵团参谋长。1934年任炮兵团长,1935午6月任远东机械化第23旅炮兵主任。1936年9月任基辅军区机械化第133旅炮兵主任。
39年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系毕业后,任彼列科普步兵第5l师炮兵主任:在该师编成内参加了1939—1940年苏芬战争,为基辅军区参加苏芬战争的少数部队之一,其本人在炮兵使用方面表现出非常高的水平。后任敖德萨军区步兵第35军炮兵主任,1940年8月—1941年5月任该军区机械化第2军炮兵主任。
1941年5月起任摩托化反坦克炮兵第1旅旅长,就旅长职务上参加了卫国战争。后历任步兵第15军军长、骑兵第6军军长。
坦克第二集团军在第三后备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将辖有:坦克第11、第16军,步兵第60、第112和地194师,步兵第115旅,滑雪兵第28旅、刚刚获得“近卫”称号的近卫坦克第11旅以及其他兵团和部队。
坦克第二集团军司令员人选是原第17集团军司令员普罗科菲-洛格维诺维奇-罗曼年科中将。
坦克第3集团军将以第58集团军为基础组建,暂时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辖坦克第12和第15军、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步兵第154和第264师以及坦克第179旅,编组完成后将前往白俄罗斯前线,司令员人选为帕维尔-谢苗诺维奇-雷巴尔科少将。
雷巴尔科也是个林俊熟悉的指挥员,因为他在40年那会是驻中国武官,而历史上更是在1945年就被授予“装甲坦克兵元帅”军衔。
其1919年加苏联共产党,1919年参加入红军。毕业于高级首长进修班(1926,1930)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4)。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为列兵。1917年12月参加赤卫军。
国内战争期间,任骑兵第1集团军的团政委和旅政委,同白卫军和波兰白匪军作战。1926年任骑兵连连长,1928—1931年先后任团长、团政委、骑兵旅旅长和骑兵旅政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山地骑兵师副师长。1937—1940年,曾任驻波兰和驻中国武官,后来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战争开始后,雷巴尔科担任了第34集团军副司令。他虽然不是装甲兵出身,但对指挥坦克部队作战了如指掌,作战勇猛、思维缜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平时沉默寡言,但一旦行动起来就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坦克第4集团军将在顿河附近组建,下辖坦克第22和第23军、步兵第18师、坦克第133旅、歼击第5旅以及若干独立部队。司令员为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克留乔金少将。
坦克第5集团军将在莫斯科军区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辖坦克第2和第11军、步兵第340师、独立坦克第19旅以及若**兵和其他部队。组建后最有可能归属白俄罗斯前线。
集团军司令员人选亚历山大-伊里奇-利久科夫少将,一个作风硬朗的指挥员——林俊认识他,也知道他在“那场卫国战争”中的结局——1942年7月25日,在沃罗涅日州梅德韦日耶村附近阵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这里没有完好的德国卡车,它们早就被红军各部队编入自己的运输队,连能够找到的一切德国卡车残骸都被收罗了一番,充实汽车单位的备件库。
为了拖动那些零散的德国装甲车辆,扬克罗夫想出了不少办法:把能够开动的德国坦克当牵引车使,把不少损坏的德国坦克拖了回来。
这里的所有德国坦克被分给了坦克军,这会坦克部队就调来不少重型牵引车,要把损坏的德国坦克拉去军修理所进行修理,看看能不能用德国人自己的部件多修出几辆能用的坦克。
听了那名装甲兵大尉的报告,林俊问他:“你们的修理所是不是只能修理而不能改装?”
“是的,副统帅。换个炮塔、修个变速箱什么的还成,如果是小改动也能,但要更换不同型号坦克炮一类的工作,军一级修理所还不成,只有在方面军一级的修理工厂才可能做到。”
大尉回答的非常清楚,不过这也只有军人能明白:就像这“换炮塔”的意思就是把车体损坏、炮塔完好的坦克的炮塔,换到炮塔损坏没有修理价值的完好车体上,前提是同型号。
如果是要把德国的75毫米火炮换成苏联的76.2毫米坦克炮这样的大动干戈,就不是军修理所能办到的,焊个指挥塔、加个大灯还行。
那些破烂不堪的德国坦克将被拆下所有完好的部件,当做其它同型号车辆的备件,而车壳将会留下交给后边“收破烂”的地方人员处理。
“元帅,加上这里缴获的,这次我们大概能得到20辆左右的德国四号坦克和5辆能用的自行反坦克炮,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坦克营。”
“前期你们损失比较大,就是获得上级补充也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齐装状态。那些德国装备也还能凑合,做为补充也是个办法。”林俊想了想,“那弹药能不能解决?”
“方面军后勤部在尽量收集我们能用的德国炮弹,现在就已经凑了5个基数,我们的炮兵们看不上德国佬的75毫米炮,就是穿甲弹少点。机枪弹倒非常多,把我们的坦克机枪打秃了也用不完。”
“古谢夫,让三个方面军的后勤单位各自协调一下,看看各自范围内有哪些缴获的德国装备物资可以协调一下。”
“是,元帅。”
统帅嘛就做做决定、指出要点,具体的事交给下边人去办。
“走,我们到外边看看。”林俊对着扬克罗夫说,“那些德国佬的突击炮有时候比他们的坦克还难对付。”这后半段是对那名装甲兵大尉说的。
“是的,副统帅。有时候都不知道炮弹从哪飞来的。”大尉站起来回答。
为什么难对付?因为三号突击炮够矮!
在林俊面前的这些突击炮高度才2米16,凭借它低矮的外形成为难以捕捉的目标和危险的对手!
3号突击炮在二战中给红军制造了大麻烦,很多德国炮兵用它获得过骄人的战绩!其中在1942年9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第244突击炮营的一辆三号突击炮f型(由军士长库特-普弗瑞德纳指挥)在20分钟内摧毁了9辆红军坦克。1942年9月18日,他因此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第667突击炮营的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军士库特-克利策,1942年2月在北部战线,几天之内击毁了30辆红军坦克。
而“大德意志”师突击炮营的营长,又一个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上尉彼得-弗朗茨,在1943年3月14日,在波瑞斯沃卡地区带领他的营一天内击毁了超过43辆t-3476坦克!
历史上截止1944年初,据说突击炮手们击毁的坦克总数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0000辆!而它本身的产量、包括各种变形车在内,到战争结束时也就是大约9500辆。
对于红军坦克车组而言,三号突击炮是个非常危险的对手!
林俊在装甲兵大尉的介绍下详细看了看一辆三号突击炮,大尉认为这些突击炮生产出来最多才半年,还非常新,装备的是43倍口径的75毫米炮。
这就相当于f型的火力,备弹54发。
“元帅,这种德国自行火炮的观瞄装置非常精密,如果在防御作战中使用,将会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麻烦。它太矮了,很难击中也难发现。”
“我看它不仅仅适合于防御,进攻作战中要是和坦克配合的好也极具威力。我们也需要相同的突击炮!”林俊看了看大尉,“很快,你们装甲部队就会得到装备更大口径坦克炮的自行反坦克炮。”
林俊知道最晚在二月初,第一批su-85型自行反坦克炮就将运抵明斯克,补充给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3月结束前,所有方面军的装甲部队都将获得自己的su-85。
人员就地训练,那些su-85将从远在乌拉尔的制造厂货运站直接上装上火车,连同整营、整团需要的配件和少量先期经过技术培训的技术骨干直抵明斯克。
德国佬的坦克装甲越来越厚,那些四号坦克的装甲都在加附加装甲;德军的坦克炮达到了能和t34-85型相对抗的程度。根据估计,下一次大规模正面冲突时救将会遇到防护更坚固的德国坦克——到底有多厚?
林俊完全是按照虎式的性能估计的,在其影响下,这反坦克炮火力那是越猛越好!
造坦克时间、工时相对自行反坦克炮要费,但自行反坦克炮是不可能替代坦克的,为此林俊做出了个非常“苏联化”的决定:两条腿走路,坦克卯足了劲生产,另一边自行反坦克炮的生产也加班加点——把苏联坦克装甲车工业的生产潜力完全挖出来!
su-85比历史提前出现。
历史上要到1943年1月,红军在列宁格勒缴获了1辆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苏联最高指挥部被震惊了后才催生su-85。因为虎式坦克的装甲对于当时大多数红军火炮来说实在是太厚了!红军装备最普遍的f-34(t-34-76安装)和zis-5(kv-1安装)型坦克炮,只有在近乎自杀的距离上才能击穿它!
当时的解决办法是“海选”,最后发现有两种火炮:85mm的防空炮和122mm的a-19型炮可以对付‘虎‘式坦克,这就催生了t34和“斯大林型”坦克。而另一方面,彼得洛夫设计局被指定开发一种新型的坦克歼击车,要求在已经设计的su-122底盘上安装一门85mm火炮。
43年5月5日,彼得洛夫设计局开始设计在su-122上面安装1939型85mm火炮,最终彼得洛夫设计局的一种安装有d-5s火炮的试验型在比较测试中显示出其优越性,经过改进后称为su-85-ii,被接受并定名为su-85自行反坦克炮。
su-85携带48发炮弹,还有1500发乘员使用的冲锋枪子弹,24枚f-1型手榴弹以及5枚反坦克手榴弹。因为它的引擎,传动,以及大量其它部件都是和t-34(无论是76还是85型)通用的,这对于乘员在一线接车、掌握新车使用非常方便。
后勤上的保障也不难,因为su-85的弹药同t34-85型通用,加上零部件也具有通用性,维修保养同t34类似,零配件供应也容易得到保证。
这会由于“斯大林”重型坦克的火炮供应问题,“红色猛犸”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和t34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大量部队希望得到一种比t34-85更具威力的坦克,虽然“斯大林”重型坦克威力无比,但估计到年底最多能提供1500辆,有点僧多粥少。
再研制一种重型坦克是不可能的,那只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坦克炮工艺要求高导致“斯大林”型产量的限制,等将来工艺得到改进,产量自然会上去。林俊觉得部队是被源源不断能够获得的新装备给“惯坏了”,坚决的否定了某些人的提议。
赢得战争要靠t34和大量的自行反坦克炮,“斯大林”重型坦克不是当做“四处乱爬”的t34用的,现在能够保证的产量已经足够,不必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扩大它昂贵的坦克炮生产。
不过即然部队希望得到更强有力、数量更多的进攻武器,林俊已经让坦克工业部和自行火炮部门给下面发文,设计一种基于t-34坦克地盘,装备一种“容易生产的”100毫米火炮的新型坦克歼击车的指令。
林俊把设计新式火炮的任务交给了费尔多-费多罗维奇-彼得罗夫,让他组织一个设计团队在海军的100m毫米b-34型炮的基础上搞研究。
命令很专制,除了b34型,其它的100毫米口径火炮都不需要去浪费时间——彼得罗夫在速度非常快,自从去年11月得到命令,这会新型炮已经定型,命名为d-10:还是两个型号,坦克型的为d-10t而自行火炮型的为d-10s,这两种型号仅有很小的区别。
林俊并没有因为彼得罗夫的自作主张、多设计了个坦克用d-10t而发火,但让设计局暂时保留d-10t的设计,而准备投产d-10s。
几家工厂反应现在的生产任务已经压得他们快喘不过气,如果这会上马装备d-10s型100毫米反坦克炮的su-100坦克歼击车生产计划,那su-85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坦克的制造。
林俊早就吃过大跃进的亏,于是命令su-100的生产计划暂时压着,连d-10s的生产也暂时押后。至于时间,林俊认为最晚半年之后,su-100就会具备生产的先提条件——它的对手!
对付“虎、豹”们su-85也成,但su-100当然更好!
同这会红军大量使用的su-76的设计、使用思路不同,su-85和su-100可是说完全就是为对付对手的坦克、突击炮而准备,而su-76虽然具有不错的反坦克能力,但其主要任务是对步兵实行近距离火力支援,反坦克作战排在了第二位。
、、、、、、
林俊就要返回城区,临别之时紧紧握了握扬克罗夫的手:“有事就给我打电话,你知道往哪打。”
“安德烈,打不通怎么办?”扬克罗夫终于用上了几年前的称呼。
“呵呵,那就找古谢夫,电话基本会从他那过。”
回到明斯克的办公室时,已经有份来自莫斯科的文件在等着他:如果不是三个新的方面军司令员还没上任、部队整编连开始都还算不上,林俊这会就该返回莫斯科了。
根据将有可能出现的夏季坦克大战和乌克兰方向进攻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部决定要组建5个坦克集团军,这可是红军历史上最大建制的装甲突击集群!
40年那会都认为机械化军都有可能指挥不灵,而现在经过实战考验,更大规模的坦克装甲集群都要投入作战!
这并不是对完全新的部队进行组建,而是在原有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5个坦克集团军。其中第一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将部署在乌克兰,另三个坦克集团军将在莫斯科附近组建,归属最高统帅部,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部署到白俄罗斯,或将其中一个调往乌克兰。
坦克第1集团军将在目前西南方面军所属第38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注意,红军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被改编为其它番号部队后,原有番号基本不会废除不用,而是再聚集一批部队重新组建。这38集团军就将被重新组建,只不过所辖部队不同了。而这样的情况在卫国战争中很常见,比如红军卫国战争时期的10个坦克集团军和5个突击集团军基本就是这么来的。),将编有坦克第13、第28军,步兵第131和第399师,坦克第158旅以及若**兵、工程兵和其他部队。
其集团军司令员的人选让林俊眼前一亮: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炮兵少将。
那是名优秀的指挥员,非常有特点——脾气火爆崇尚进攻、性格刚烈浑身是胆!让他指挥一个纯粹就是为进攻的设立的坦克集团军,在林俊看来正好是“门当户对”!
一看他几天前的职务,林俊都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骑兵第六军军长。林俊知道历史上莫斯卡连科在195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但着直接从骑兵军军长担任坦克集团军司令员,这差别也实在有点大。
林俊不知道,莫斯卡连科“照理”要先担任第38集团军司令员,然后才是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员。但这会在第38集团军司令员位置上的并不是他,倒是有不少高级指挥员对他的进攻思维和作风非常看重,自然有人做举荐。
要询问骑兵高级指挥员的调动的情况,找布琼尼没错。
接通电话,“谢苗-米哈伊洛维奇,你那有没有收到统帅部组建坦克集团军的文件?”
林俊文的直截了当,布琼尼喜欢那样。
“是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就在一小时前。”
“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的人选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这人你怎么看?原来是第6骑兵军军长。”
“果敢、崇尚进攻,虽然不是骑兵出生,但有骑兵一往无前的胆魄,而且富有指挥才能。”
“谢谢,谢苗-米哈伊洛维奇,我会给统帅部打电话,就确定其担任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
林俊这不是到布琼尼这瞎问,口气是恰到好处:布琼尼能听出林俊的询问口气——人是不是你推荐的?
没有什么不满,就是了解此人如何。
要组建坦克集团军的消息林俊早就知道,但并没有去做什么推荐,显然骑兵部队那边向统帅部反映过莫斯卡连科这个悍将,这会就派上用场了。应该只是向上面反映这个指挥员的能力出众,而不是直接举荐他担任什么。
发给林俊,这人选如果他同意,那统帅部就会立刻任命,而不需要经过什么考虑斟酌——斯大林和林俊都认为这人不错的话,还用考虑什么呢?
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1920年参加红军,1926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毕业于乌克兰红色指挥员联合学校(1922),工农红军炮兵指挥人员训练班(1928)和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系(1939)。
莫斯卡连科参加过国内战争,当时为列兵,曾在乌克兰和克里木对白卫军和马赫诺匪帮作战,在顿河和北高加索同反革命匪徒作斗争。1922年起在北高加索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工作,历任炮兵排长、连长、营长和炮兵团参谋长。1934年任炮兵团长,1935午6月任远东机械化第23旅炮兵主任。1936年9月任基辅军区机械化第133旅炮兵主任。
39年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系毕业后,任彼列科普步兵第5l师炮兵主任:在该师编成内参加了1939—1940年苏芬战争,为基辅军区参加苏芬战争的少数部队之一,其本人在炮兵使用方面表现出非常高的水平。后任敖德萨军区步兵第35军炮兵主任,1940年8月—1941年5月任该军区机械化第2军炮兵主任。
1941年5月起任摩托化反坦克炮兵第1旅旅长,就旅长职务上参加了卫国战争。后历任步兵第15军军长、骑兵第6军军长。
坦克第二集团军在第三后备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将辖有:坦克第11、第16军,步兵第60、第112和地194师,步兵第115旅,滑雪兵第28旅、刚刚获得“近卫”称号的近卫坦克第11旅以及其他兵团和部队。
坦克第二集团军司令员人选是原第17集团军司令员普罗科菲-洛格维诺维奇-罗曼年科中将。
坦克第3集团军将以第58集团军为基础组建,暂时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辖坦克第12和第15军、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步兵第154和第264师以及坦克第179旅,编组完成后将前往白俄罗斯前线,司令员人选为帕维尔-谢苗诺维奇-雷巴尔科少将。
雷巴尔科也是个林俊熟悉的指挥员,因为他在40年那会是驻中国武官,而历史上更是在1945年就被授予“装甲坦克兵元帅”军衔。
其1919年加苏联共产党,1919年参加入红军。毕业于高级首长进修班(1926,1930)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4)。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为列兵。1917年12月参加赤卫军。
国内战争期间,任骑兵第1集团军的团政委和旅政委,同白卫军和波兰白匪军作战。1926年任骑兵连连长,1928—1931年先后任团长、团政委、骑兵旅旅长和骑兵旅政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山地骑兵师副师长。1937—1940年,曾任驻波兰和驻中国武官,后来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战争开始后,雷巴尔科担任了第34集团军副司令。他虽然不是装甲兵出身,但对指挥坦克部队作战了如指掌,作战勇猛、思维缜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平时沉默寡言,但一旦行动起来就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坦克第4集团军将在顿河附近组建,下辖坦克第22和第23军、步兵第18师、坦克第133旅、歼击第5旅以及若干独立部队。司令员为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克留乔金少将。
坦克第5集团军将在莫斯科军区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辖坦克第2和第11军、步兵第340师、独立坦克第19旅以及若**兵和其他部队。组建后最有可能归属白俄罗斯前线。
集团军司令员人选亚历山大-伊里奇-利久科夫少将,一个作风硬朗的指挥员——林俊认识他,也知道他在“那场卫国战争”中的结局——1942年7月25日,在沃罗涅日州梅德韦日耶村附近阵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