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木家的老祖宗肯定是想置业的,但奈何百理这地方么……成规模的东西太小,拿得出手的商品也极为有限,千里迢迢拿到江南、淮浙去,结果东西被秒杀。根本卖不出去。
在本地耕耘,那就更惨了。
山地之下多贫瘠,本地的有钱人也少,所以木家也就象征性开了几个铺子,置办了几个庄子,家里最出色的产业,就是在京城旁的州府开设了一个书坊。
可以说是代代都在吃老本。
陈延又问:“那木家在百理兴了什么产业呢?”
也就民生产业,绸缎庄、酒楼和书坊。生意只能算是平平常常,基本就做点同世家人的生意。
所以,木家的营收范围是很狭窄的。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衍生的对府内的经济刺激也很小。
陈延决定,帮助府内的一下豪族,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他问木师爷:“府上就不曾想过,百理府内的生意难做,往外耕耘吗?”
“也不是没去过,但百理不比江南……”负责这生意的家中子弟去了江南后,简直被迷花了眼。
自己带的东西没卖多少,兜里的银子在江南却花了不少。
陈延微微一笑:“这话说得武断。”
“木师爷应当知道,本官便出身江南。”他轻声道:“江南美丽、富庶,是天下鱼米之乡不错,但在本官看来,百理亦有百理之独到之美。”
这里的人依山而居,擅长狩猎,积攒了许多皮毛。
还有擅采集者,能采到许多山珍。
山上还有许多美丽的、色彩艳丽的石头,这都是可以发掘的点。
陈延暗示得十分明显,木师爷有点回过味来,“大人您这是?”
“府衙内的商铺、产业太少了。”书桌后的陈延抛出自己今日叫他的来意,“能称为支柱,如糖坊一样一家带众家的铺子实在太少。”
“是以,本官想府内的一些有识家族,可承此事。”
纵然方向已经有了,人生地不熟去江南销货总归是一件苦差事,但木师爷在思忖之后,仍准备为家族接下。
因为他信陈大人,陈大人倚重于他,这事他必须担起。
就在木师爷准备雄赳赳气昂昂为陈延赴汤蹈火之后,陈延又加了一句,“不过江南等地与百理这边的风俗习惯的确不同,我们这里许多掌柜到了那边,却有寸步难行之事。”
“所以本官已与族内说好,在江南与百理府的商行互相扶持,多加照看。不过两边路远,贸然寻些家族来做此事有些不便,于是本官方找了你,木师爷,你今日便飞书问问家中,可愿承此事?”
居然有人接应!
知府夫人和陈大人家族在江南生意做的好,木师爷是有所耳闻的,毕竟粉糖的渠道开得那么快,谁说中间没点关系呢!
没想到这次打头阵,江南那边还有接应!那这就不是苦差事,是出去挣钱了!君不见,这粉糖坊,简直就是下蛋的金母鸡啊。
若是做出产业,能有糖坊的十中之一,木家这几代,也就有所依了。
他立即就代自己的父亲,木家的族长应了此事。
陈延抬眸:“师爷不用归家问问?”
“实在不必。”木师爷眼神恳切,“家父极敬大人,大人至府内后,勤勉行政,府内一派蒸蒸日上之景,家父恨老矣已不能为大人驱使,如今有机会,家父必将鞠躬尽瘁——”
“下一句不必。”陈延笑着抬手,“此事事大,师爷今日还是飞书一封,近日请木家主过府一叙。”
“属下领命!”
木师爷脚下生风离开了书房,陈延瞥着他的背影,很快翻开了自己的小册子,在木家后面打了个勾,然后把木家下面的几个姓氏圈了起来。
其中,还有一张家点了个红点。
大约二日后,木族长到达了百理府,他被称一句族长,是木师爷的爹,今年年纪也不小了。
是以马车是走得比较慢的。
陈延同木族长会了面。
和木师爷不同,木族长是沉默稳定型的大家长,和他聊天,他每句话都很稳,不会一惊一乍,不过有一点他比木师爷更强。
吹捧陈延简直吹捧得天衣无缝,不管说什么,一双眼睛定定,吹得十分朴实自然。让陈延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话好听,该讲的东西还是得讲。
“本官不托大,令木家来担此事,亦有一些要求。”
“大人请说。”木族长洗耳恭听。
总结一下,陈延提出的条件不算多也不算少,一是木家走商,想系江南陈家的渠道,得入百理府的商号。
入商号与税收无关,只是要承担一些关于‘百理’的责任。
譬如要负责组织府内百姓晒干货、要遣人去收百姓手里的皮子,不可万事自己宗族找人解决。
不能自己包一坐山,或者采买奴仆全来干这种事。
这样一来,商品的成本无疑会提高,但木师爷看见了陈延几项规定之后的深意。
什么都只能从百姓手里头买,钱撒出去,州府内的百姓也会富裕一些。
“草民为百理之民,愿行此事,为百理谋此事。”
“老先生高义!”陈延立刻扶起了木族长。二人相逢一笑,尽在茶中。
上面的人把意见统一了之后,下面的人很快行动了起来,这南来北往的商路,糖坊、程瑞那边都有人走过了,再组织一下也不难。
主要是木家得先把第一批货收齐。
这个季节,皮子虽然已经过季了,但动物毛皮,有路子在,有的是皮毛商人愿意收。
再加上山上的干货什么的,这走一趟,也可小赚一笔。
把木家的事捋平之后,陈延借着木族长为引,先后会见了百理的许多家族主事,在逐一攀谈后,陈延对百理商号今后的发展,心里也有了谱。
慢慢来,先让木族长挣到钱,才令下一个家族,开下一个特色。
那么,在中间这段时间,他准备去各地的农场视察一下,顺便在百理府府衙周围的县衙,再推一推自己的官铺。
此行推官铺,并不为赚钱。
只为让大家认钱。
毕竟,以物易物这种贸易方法虽好,但对于扩大贸易规模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同样的,他想刺激百理府的消费,拉动内需,增强府内百姓对于货币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钱的信任,就是对于官府的信任。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29 00:21:52~2023-04-02 23:59: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9553639 30瓶;要来一份炸鸡吗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1章 开官铺
◎开铺并不为求财◎
两个师爷都有事忙, 此番出行,陈延带了几个书吏和侍卫,其中有一书吏名为和木扎, 因着他在陈延初至百理府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得以被点到身边陪行。
和木扎出身普通, 家在百理, 因家里人丁多, 昔年上私塾不算太贵, 有幸识字, 后来又发奋考上了童生。
在那样的条件下,能考上童生,说明他天资是不错的。
只可惜再往上读需要的钱就多了, 家里负担不起,他便到城内寻了个工,自己边赚银子边自学,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 在府衙中做了个书吏。
出身寒微还能一路向上的人, 心里总是有些丘壑的。
是以,长路漫漫之中, 他和陈延还能说上几句话。
陈延亦觉得这青年是个有心思的聪明人。
很快, 此行的第一站就到了。
四月,田地已到了播种的季节, 忙碌了一整月, 农庄里的荒田已经被垦出来了, 农夫们也已经堆好了肥, 就等着下苗了。
负责统筹农场的, 基本是陈延从京城带来的人, 他们对于人肥已十分了解,操作基本没什么错误,不过既然来了,陈延就顺手查了一下账册。
他拨下来改善农夫生活的银子基本能做到有去处,大小数字大概能对上,他也就放心了。
介于此行的目的主要放在推广官铺上,陈延留在农庄的时间并不长,只留了一二日,临走时在农庄里‘讲了一番话’。
他走得潇洒,却不知道,自己那一番话,在农夫之中直接炸开了锅。
弄得一群人简直彻夜难眠。
大通铺内,细微的声音藏入春末的风中,那讨论的话语,简直像是即将到来的夏天,令人浑身燥热起来。
“知府大人真是个平易近人的好官……”
这是月初,干了一个月的伙计们刚领完200大钱,对于陈延的好感方才攀登至顶峰,“本来他在我跟前我干活都不利索,但大人说话实在温和,不凶。”
有人回忆起陈延身着长衫的样子,应了一句是,“陈大人真好,怪不得先前上课的老张总说大人是菩萨降世。”
“诶,不总说这个,你们怎么只谈这个……不记得陈大人说的那话吗?”
“我们种的这个麦子收成会很好,农场只招这一季的工。”只招一季?那会儿,这里的农夫们以为,是每年书塾排名前列的人才能过来上工。
上工的名额呢,像是一种奖励。
但陈延的讲话打破了他们的想法,那个如朗月菩萨一般的大人说:“不,农场只是试点,今年之后,大概会专门迁些人过来这边种田。”
“迁人来。”一农夫喃喃,“是我想的那样吗?”
“迁过来会有好处吗?”
“那迁过来的人来这儿种田,应该没有200大钱了吧?”
“你在那说什么天话,迁来就分地了,自己的地得交地税,还200大钱。”
说的也是,谈到税和没钱,那种燥热仿佛又下去了。
气氛有些冷,但不知何处,又钻出一声音,“我看你们就是白天干活不累,迁啥,又没说迁我们,依我看,就种!要是这小麦收成好,我就求管事的把我迁来,不好,我就收拾东西拿着几吊钱回去讨老婆。”
这话爽利,当即有人应和了起来,话题逐渐转向小麦收成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而那个出声的人听着周围的声音,则敛目慢慢隐入了被褥之中。
在本地耕耘,那就更惨了。
山地之下多贫瘠,本地的有钱人也少,所以木家也就象征性开了几个铺子,置办了几个庄子,家里最出色的产业,就是在京城旁的州府开设了一个书坊。
可以说是代代都在吃老本。
陈延又问:“那木家在百理兴了什么产业呢?”
也就民生产业,绸缎庄、酒楼和书坊。生意只能算是平平常常,基本就做点同世家人的生意。
所以,木家的营收范围是很狭窄的。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衍生的对府内的经济刺激也很小。
陈延决定,帮助府内的一下豪族,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他问木师爷:“府上就不曾想过,百理府内的生意难做,往外耕耘吗?”
“也不是没去过,但百理不比江南……”负责这生意的家中子弟去了江南后,简直被迷花了眼。
自己带的东西没卖多少,兜里的银子在江南却花了不少。
陈延微微一笑:“这话说得武断。”
“木师爷应当知道,本官便出身江南。”他轻声道:“江南美丽、富庶,是天下鱼米之乡不错,但在本官看来,百理亦有百理之独到之美。”
这里的人依山而居,擅长狩猎,积攒了许多皮毛。
还有擅采集者,能采到许多山珍。
山上还有许多美丽的、色彩艳丽的石头,这都是可以发掘的点。
陈延暗示得十分明显,木师爷有点回过味来,“大人您这是?”
“府衙内的商铺、产业太少了。”书桌后的陈延抛出自己今日叫他的来意,“能称为支柱,如糖坊一样一家带众家的铺子实在太少。”
“是以,本官想府内的一些有识家族,可承此事。”
纵然方向已经有了,人生地不熟去江南销货总归是一件苦差事,但木师爷在思忖之后,仍准备为家族接下。
因为他信陈大人,陈大人倚重于他,这事他必须担起。
就在木师爷准备雄赳赳气昂昂为陈延赴汤蹈火之后,陈延又加了一句,“不过江南等地与百理这边的风俗习惯的确不同,我们这里许多掌柜到了那边,却有寸步难行之事。”
“所以本官已与族内说好,在江南与百理府的商行互相扶持,多加照看。不过两边路远,贸然寻些家族来做此事有些不便,于是本官方找了你,木师爷,你今日便飞书问问家中,可愿承此事?”
居然有人接应!
知府夫人和陈大人家族在江南生意做的好,木师爷是有所耳闻的,毕竟粉糖的渠道开得那么快,谁说中间没点关系呢!
没想到这次打头阵,江南那边还有接应!那这就不是苦差事,是出去挣钱了!君不见,这粉糖坊,简直就是下蛋的金母鸡啊。
若是做出产业,能有糖坊的十中之一,木家这几代,也就有所依了。
他立即就代自己的父亲,木家的族长应了此事。
陈延抬眸:“师爷不用归家问问?”
“实在不必。”木师爷眼神恳切,“家父极敬大人,大人至府内后,勤勉行政,府内一派蒸蒸日上之景,家父恨老矣已不能为大人驱使,如今有机会,家父必将鞠躬尽瘁——”
“下一句不必。”陈延笑着抬手,“此事事大,师爷今日还是飞书一封,近日请木家主过府一叙。”
“属下领命!”
木师爷脚下生风离开了书房,陈延瞥着他的背影,很快翻开了自己的小册子,在木家后面打了个勾,然后把木家下面的几个姓氏圈了起来。
其中,还有一张家点了个红点。
大约二日后,木族长到达了百理府,他被称一句族长,是木师爷的爹,今年年纪也不小了。
是以马车是走得比较慢的。
陈延同木族长会了面。
和木师爷不同,木族长是沉默稳定型的大家长,和他聊天,他每句话都很稳,不会一惊一乍,不过有一点他比木师爷更强。
吹捧陈延简直吹捧得天衣无缝,不管说什么,一双眼睛定定,吹得十分朴实自然。让陈延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话好听,该讲的东西还是得讲。
“本官不托大,令木家来担此事,亦有一些要求。”
“大人请说。”木族长洗耳恭听。
总结一下,陈延提出的条件不算多也不算少,一是木家走商,想系江南陈家的渠道,得入百理府的商号。
入商号与税收无关,只是要承担一些关于‘百理’的责任。
譬如要负责组织府内百姓晒干货、要遣人去收百姓手里的皮子,不可万事自己宗族找人解决。
不能自己包一坐山,或者采买奴仆全来干这种事。
这样一来,商品的成本无疑会提高,但木师爷看见了陈延几项规定之后的深意。
什么都只能从百姓手里头买,钱撒出去,州府内的百姓也会富裕一些。
“草民为百理之民,愿行此事,为百理谋此事。”
“老先生高义!”陈延立刻扶起了木族长。二人相逢一笑,尽在茶中。
上面的人把意见统一了之后,下面的人很快行动了起来,这南来北往的商路,糖坊、程瑞那边都有人走过了,再组织一下也不难。
主要是木家得先把第一批货收齐。
这个季节,皮子虽然已经过季了,但动物毛皮,有路子在,有的是皮毛商人愿意收。
再加上山上的干货什么的,这走一趟,也可小赚一笔。
把木家的事捋平之后,陈延借着木族长为引,先后会见了百理的许多家族主事,在逐一攀谈后,陈延对百理商号今后的发展,心里也有了谱。
慢慢来,先让木族长挣到钱,才令下一个家族,开下一个特色。
那么,在中间这段时间,他准备去各地的农场视察一下,顺便在百理府府衙周围的县衙,再推一推自己的官铺。
此行推官铺,并不为赚钱。
只为让大家认钱。
毕竟,以物易物这种贸易方法虽好,但对于扩大贸易规模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同样的,他想刺激百理府的消费,拉动内需,增强府内百姓对于货币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钱的信任,就是对于官府的信任。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29 00:21:52~2023-04-02 23:59: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9553639 30瓶;要来一份炸鸡吗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1章 开官铺
◎开铺并不为求财◎
两个师爷都有事忙, 此番出行,陈延带了几个书吏和侍卫,其中有一书吏名为和木扎, 因着他在陈延初至百理府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得以被点到身边陪行。
和木扎出身普通, 家在百理, 因家里人丁多, 昔年上私塾不算太贵, 有幸识字, 后来又发奋考上了童生。
在那样的条件下,能考上童生,说明他天资是不错的。
只可惜再往上读需要的钱就多了, 家里负担不起,他便到城内寻了个工,自己边赚银子边自学,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 在府衙中做了个书吏。
出身寒微还能一路向上的人, 心里总是有些丘壑的。
是以,长路漫漫之中, 他和陈延还能说上几句话。
陈延亦觉得这青年是个有心思的聪明人。
很快, 此行的第一站就到了。
四月,田地已到了播种的季节, 忙碌了一整月, 农庄里的荒田已经被垦出来了, 农夫们也已经堆好了肥, 就等着下苗了。
负责统筹农场的, 基本是陈延从京城带来的人, 他们对于人肥已十分了解,操作基本没什么错误,不过既然来了,陈延就顺手查了一下账册。
他拨下来改善农夫生活的银子基本能做到有去处,大小数字大概能对上,他也就放心了。
介于此行的目的主要放在推广官铺上,陈延留在农庄的时间并不长,只留了一二日,临走时在农庄里‘讲了一番话’。
他走得潇洒,却不知道,自己那一番话,在农夫之中直接炸开了锅。
弄得一群人简直彻夜难眠。
大通铺内,细微的声音藏入春末的风中,那讨论的话语,简直像是即将到来的夏天,令人浑身燥热起来。
“知府大人真是个平易近人的好官……”
这是月初,干了一个月的伙计们刚领完200大钱,对于陈延的好感方才攀登至顶峰,“本来他在我跟前我干活都不利索,但大人说话实在温和,不凶。”
有人回忆起陈延身着长衫的样子,应了一句是,“陈大人真好,怪不得先前上课的老张总说大人是菩萨降世。”
“诶,不总说这个,你们怎么只谈这个……不记得陈大人说的那话吗?”
“我们种的这个麦子收成会很好,农场只招这一季的工。”只招一季?那会儿,这里的农夫们以为,是每年书塾排名前列的人才能过来上工。
上工的名额呢,像是一种奖励。
但陈延的讲话打破了他们的想法,那个如朗月菩萨一般的大人说:“不,农场只是试点,今年之后,大概会专门迁些人过来这边种田。”
“迁人来。”一农夫喃喃,“是我想的那样吗?”
“迁过来会有好处吗?”
“那迁过来的人来这儿种田,应该没有200大钱了吧?”
“你在那说什么天话,迁来就分地了,自己的地得交地税,还200大钱。”
说的也是,谈到税和没钱,那种燥热仿佛又下去了。
气氛有些冷,但不知何处,又钻出一声音,“我看你们就是白天干活不累,迁啥,又没说迁我们,依我看,就种!要是这小麦收成好,我就求管事的把我迁来,不好,我就收拾东西拿着几吊钱回去讨老婆。”
这话爽利,当即有人应和了起来,话题逐渐转向小麦收成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而那个出声的人听着周围的声音,则敛目慢慢隐入了被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