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荣亲王到来的两个时辰里, 庄良玉以极快的速度看完大雍朝四十年里所有的春闱试题,并浏览了前三甲试卷,然后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写了自己的统计分析。
等到荣亲王来时,午饭时辰都已经过了。
见人来了,庄良玉也不气不恼,平静地起身,将卷宗整理好,然后将自己写好的东西递到荣亲王跟前,笑吟吟道:“既然荣亲王贵人来迟,难请尊驾,庄某只好擅做主张做了些安排,若是王爷不满意,尽管舍弃便是。”
“庄某尚未用餐,有劳王爷。”
说完,庄良玉便走出房门,一点也不管荣亲王是个什么神情。
荣亲王府的人怒气冲冲,说庄良玉此人毫无规矩,态度鄙夷至极。反倒这荣亲王竟沉默不语,他翻看庄良玉刚刚递给他的东西,越看越觉得这女子绝非一般人。
不过是四十年的春闱试题,不过是四十年春闱试题里前三甲的试卷文章,竟然被庄良玉条分缕析,以非常直观的数据揭示了其中的规律。
平心而论,哪怕他是一个自小接受皇家最好教育的皇子,也不能比庄良玉做得更加优秀。
里面不仅分析了题目的变化趋势,作答的变化趋势,更从题目、回答中分析了大雍的局势变化以及官场形式。
显然,庄良玉不仅对这些试题一清二楚,更对这些前三甲背后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了若指掌。
赵肃明问翰林院的人:“庄良玉来了多久?”
“回王爷,庄良玉来了两个时辰多一些。”
赵肃明面色阴晴不定地坐下,指尖不住摩挲着纸张边缘,他此时的神情十分危险,翰林院中部分以他为首的官员一时也面面相觑,摸不准这位爷到底是个什么心思打算。
……
众人散去,赵肃明独自坐在房中细细翻看庄良玉一上午所写出来的成果。前半段,是庄良玉对大雍往前四十年科举的总结,后半段,是庄良玉对大雍向后百年科举的规划与期望。
如果——
如果他是皇帝,他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臣子。赤诚且纯粹,满心满眼想着的全都是如何让国祚绵长,舍身而忘我。
只可惜……他现在不是皇帝,也只可惜,庄良玉注定不会是那个辅佐他大业的臣子。
庄良玉的计划里,世家与旧官员天然会成为她的对立面。而他恰恰需要庄良玉的敌人来帮助他谋得皇位。
荣亲王坐了一个时辰,庄良玉没有回来。
又等了半个时辰,还是不见人影。
“你等可知这庄良玉去了何处?”
荣亲王府的下人也不清楚,去问了一遭,才知道庄良玉此时早已不在翰林院中。
“禀王爷,方才这庄家的娘子在见过您之后便直接离了翰林院,看样子是往东市去了。您若是着急,小的们这就去找人将她带过来!”
说着便跪地准备接令,就等一声令下然后冲出去擒人。
荣亲王一反常态的安静,半晌,像是刚刚回过神来,后知后觉地说道:“不用了,你们在外面候着便是。”
***
荣亲王让庄良玉等了多久,她便让这自大的王爷等她多久。
带着护卫吃饱喝足的庄良玉甚至还小憩片刻,这才掐着点将将在两个半时辰之前回到翰林院中。
回来的路上自然又是一群老家伙们指指点点,庄良玉觉得有点烦,脚步一顿,直接转身:“各位先生,要是有意见不妨当面说。您等在背后指点半天,我一句也听不到,岂不是白费诸位心力?”
在朝为官,多少都是好面子的,偏偏庄良玉是个混不吝的,丝毫不顾及面子,让这群老家伙们也很是难堪。
立时就要唉声叹气痛心疾首的离开,可庄良玉是谁?
当即像是点名一般喊道:“方翰林,您方才好似欲言又止,不知有何高见?”
本就于庄家不对付的方翰林面色铁青,对庄良玉怒目而视,恨不得将人骂个狗血淋头的架势。
刚点完一个,庄良玉又高声道:“宋大人,看您似乎颇有高见,不知是否指点一二?”
一个接着一个,庄良玉直接将所有人点了个遍。
就在这群老家伙们忍无可忍准备群起而攻之时,庄良玉突然“诶呀”一声,好似顿悟般说道:“荣亲王已等候多时,诸位大人改日再叙。”
说完就走,衣摆飘飞,完全没将这些老家伙放在眼里。
气得这群人吹胡子瞪眼。
……
等到了她与荣亲王的办公室,庄良玉立正身子,让自己看起来严肃点,十分有礼貌的敲敲房门:“荣亲王,此时方便进去吗?”
几乎等得昏昏欲睡的荣亲王不耐地睁开眼,全然是被打扰休息的不快,好一会儿才辨认出方才的声音来自庄良玉。
皱着眉头让下人去开门。
庄良玉一进门就看到荣亲王那双本来就不怎么和善的眼里此时布满阴鸷,配上那没休息好的红血丝,看上去格外可怖。
“下官见过王爷。”庄良玉规规矩矩行礼,也不等荣亲王回应,便自顾坐到了上午的位置。
坐好之后让萧安萧远将她的的东西拿过来,又开始伏案疾书,根本不理会赵肃明。
赵肃明缓了又缓,最后忍无可忍般“咣”的一声将茶杯压在桌上。
可庄良玉连头都不抬一下。
赵肃明活了三十二年,从来没受过这种气,当即怒道:“庄良玉,你当真以为本王不敢拿你如何?”
庄良玉顿住,放下笔,然后抬头微笑,声音平和而坚定:“我当然相信凭荣亲王的本事,有无数种方法能让我生不如死,但这又如何?”
“如何?死的滋味如何?”赵肃明怒极反笑。
“死的滋味约莫并不如何。”庄良玉实诚道:“但不过是一死而已。”
“我死了,所有事情到此结束。我没做完的事,日后总有人会做得完。但我的死,于王爷而言,应当是一桩大麻烦才对。”
庄良玉盈盈一笑,温柔端庄:“我活着,天然是世家的敌人,会让他们主动报团寻求王爷的庇护,然后助王爷大业所成。但我死了,王爷如何保证这些人不会眼看着利益临阵倒戈到别人的船上?”
赵肃明的神情愈发阴沉。
因为庄良玉所说全部都是事实。
这也正是他一直没办法去动庄良玉的根本原因。什么皇上眼前的红人,什么经世之才,少了一个庄良玉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庄良玉”。究其根本,仍是庄良玉的存在让这些看不惯她的官员,选择站在他这一边。
赵肃明大笑几声,探身从庄良玉面前扯过那本册子,说道:“小庄先生的经世之才令明叹服。只是思及良才不能为我所用,难免叹息。”
庄良玉的笑容纯良:“只要王爷一心为民,庄某自然能为王爷所用。”
“为他们值得如此?”
庄良玉的笑容里有赵肃明看不懂的成就与满足,她说:“为人民服务,理当如此。”
赵肃明神色倏地复杂起来,似是欲言又止,半晌,叹息一声,好似语重心长般说道:“若他只是利用,你当如何?”
庄良玉神色平静,反问:“若我也只是利用,他当如何?”
至此,暗流涌动重归平静。二人相安无事地共事三天,处理完所有工作,制定了一套与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尽相同的考试策划方案。
不仅重新规划了考试的形式,甚至重新安排了考试的科目与方式。
即将到来的春闱只是小幅改动,但自此之后的科举,将会迎来极大变革。
当最终方案呈上去——
太仪殿中,此时一片死寂。
顺德帝冰冷的目光自身上划过,庄良玉此时已经在地上跪了近一个时辰,但皇帝不允许起身,她便没有起身的自由,只能跪在地上听候发落。
冷气顺着石砖往身上蹿。
值得高兴的是,跪在地上的不止她一个,荣亲王此时也跟她同一个待遇。
良久,龙椅上总算传来声音。
“庄爱卿——你执意如此?”
庄良玉再度行礼,沉声说道:“若圣上希望今后的学子不再受人控制,应当如此。”
“你可知科举之传统已经延续上百年?”
“臣知晓,科举出现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三年的时间,期间共经历过四次大的变革,最近一次是玄祖皇帝年间。”
顺德帝当然能够预见庄良玉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能带来多大的好处,但这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种代价甚至是在加速他手中权利的分散。
这让一个习惯掌控权势的帝王如何能够接受?
“朕可以杀了你,减少麻烦。”
庄良玉回以相同的话:“臣当然可以去死,但少了臣这个麻烦,圣上会少一个能够帮您解决麻烦的工具。”
“你在威胁朕?”
庄良玉直起身,微笑:“臣只是为圣上考虑,勿要做得不偿失之事。”
……
咬牙切齿的声音自大殿中传来:“准!”
……
第102章 争论
一直到走出宫门, 荣亲王都沉默地走在庄良玉身边。
间或眼风自她身上扫过,显然心绪并不平静。但庄良玉目不斜视,一直看着前方的路。
等到彻底出了宫门, 便向荣亲王辞行,毫无留恋之意。
微妙的, 让这位受惯他人追捧的亲王有些不是滋味。
他看着庄良玉策马离去的背影,神色慢慢恢复冷硬, 翻身上马,回荣亲王府。
……
庄良玉与荣亲王定下的这个方案,送到顺德帝跟前之后,想要顺利颁布政令, 还需要过三省六部以及翰林院的审核。
正常的程序应当是自下而上的,但现在他们搞了个自上而下, 用顺德帝的高压和皇权迫使最头铁的翰林院点头。
翰林院里养了一帮御史, 这些人惯会耍嘴皮子,用笔杆子, 动不动便拿死谏吓唬人。庄良玉可没本事让这群人老实听话,所以将这些麻烦全扔给顺德帝头疼。
也或许因着科举改革的政令有荣亲王做推手,所以并未过多受阻, 虽有异议, 但终究不成气候,两天便没了声息。
当政令颁布时,再次轰动朝野。
等到荣亲王来时,午饭时辰都已经过了。
见人来了,庄良玉也不气不恼,平静地起身,将卷宗整理好,然后将自己写好的东西递到荣亲王跟前,笑吟吟道:“既然荣亲王贵人来迟,难请尊驾,庄某只好擅做主张做了些安排,若是王爷不满意,尽管舍弃便是。”
“庄某尚未用餐,有劳王爷。”
说完,庄良玉便走出房门,一点也不管荣亲王是个什么神情。
荣亲王府的人怒气冲冲,说庄良玉此人毫无规矩,态度鄙夷至极。反倒这荣亲王竟沉默不语,他翻看庄良玉刚刚递给他的东西,越看越觉得这女子绝非一般人。
不过是四十年的春闱试题,不过是四十年春闱试题里前三甲的试卷文章,竟然被庄良玉条分缕析,以非常直观的数据揭示了其中的规律。
平心而论,哪怕他是一个自小接受皇家最好教育的皇子,也不能比庄良玉做得更加优秀。
里面不仅分析了题目的变化趋势,作答的变化趋势,更从题目、回答中分析了大雍的局势变化以及官场形式。
显然,庄良玉不仅对这些试题一清二楚,更对这些前三甲背后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了若指掌。
赵肃明问翰林院的人:“庄良玉来了多久?”
“回王爷,庄良玉来了两个时辰多一些。”
赵肃明面色阴晴不定地坐下,指尖不住摩挲着纸张边缘,他此时的神情十分危险,翰林院中部分以他为首的官员一时也面面相觑,摸不准这位爷到底是个什么心思打算。
……
众人散去,赵肃明独自坐在房中细细翻看庄良玉一上午所写出来的成果。前半段,是庄良玉对大雍往前四十年科举的总结,后半段,是庄良玉对大雍向后百年科举的规划与期望。
如果——
如果他是皇帝,他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臣子。赤诚且纯粹,满心满眼想着的全都是如何让国祚绵长,舍身而忘我。
只可惜……他现在不是皇帝,也只可惜,庄良玉注定不会是那个辅佐他大业的臣子。
庄良玉的计划里,世家与旧官员天然会成为她的对立面。而他恰恰需要庄良玉的敌人来帮助他谋得皇位。
荣亲王坐了一个时辰,庄良玉没有回来。
又等了半个时辰,还是不见人影。
“你等可知这庄良玉去了何处?”
荣亲王府的下人也不清楚,去问了一遭,才知道庄良玉此时早已不在翰林院中。
“禀王爷,方才这庄家的娘子在见过您之后便直接离了翰林院,看样子是往东市去了。您若是着急,小的们这就去找人将她带过来!”
说着便跪地准备接令,就等一声令下然后冲出去擒人。
荣亲王一反常态的安静,半晌,像是刚刚回过神来,后知后觉地说道:“不用了,你们在外面候着便是。”
***
荣亲王让庄良玉等了多久,她便让这自大的王爷等她多久。
带着护卫吃饱喝足的庄良玉甚至还小憩片刻,这才掐着点将将在两个半时辰之前回到翰林院中。
回来的路上自然又是一群老家伙们指指点点,庄良玉觉得有点烦,脚步一顿,直接转身:“各位先生,要是有意见不妨当面说。您等在背后指点半天,我一句也听不到,岂不是白费诸位心力?”
在朝为官,多少都是好面子的,偏偏庄良玉是个混不吝的,丝毫不顾及面子,让这群老家伙们也很是难堪。
立时就要唉声叹气痛心疾首的离开,可庄良玉是谁?
当即像是点名一般喊道:“方翰林,您方才好似欲言又止,不知有何高见?”
本就于庄家不对付的方翰林面色铁青,对庄良玉怒目而视,恨不得将人骂个狗血淋头的架势。
刚点完一个,庄良玉又高声道:“宋大人,看您似乎颇有高见,不知是否指点一二?”
一个接着一个,庄良玉直接将所有人点了个遍。
就在这群老家伙们忍无可忍准备群起而攻之时,庄良玉突然“诶呀”一声,好似顿悟般说道:“荣亲王已等候多时,诸位大人改日再叙。”
说完就走,衣摆飘飞,完全没将这些老家伙放在眼里。
气得这群人吹胡子瞪眼。
……
等到了她与荣亲王的办公室,庄良玉立正身子,让自己看起来严肃点,十分有礼貌的敲敲房门:“荣亲王,此时方便进去吗?”
几乎等得昏昏欲睡的荣亲王不耐地睁开眼,全然是被打扰休息的不快,好一会儿才辨认出方才的声音来自庄良玉。
皱着眉头让下人去开门。
庄良玉一进门就看到荣亲王那双本来就不怎么和善的眼里此时布满阴鸷,配上那没休息好的红血丝,看上去格外可怖。
“下官见过王爷。”庄良玉规规矩矩行礼,也不等荣亲王回应,便自顾坐到了上午的位置。
坐好之后让萧安萧远将她的的东西拿过来,又开始伏案疾书,根本不理会赵肃明。
赵肃明缓了又缓,最后忍无可忍般“咣”的一声将茶杯压在桌上。
可庄良玉连头都不抬一下。
赵肃明活了三十二年,从来没受过这种气,当即怒道:“庄良玉,你当真以为本王不敢拿你如何?”
庄良玉顿住,放下笔,然后抬头微笑,声音平和而坚定:“我当然相信凭荣亲王的本事,有无数种方法能让我生不如死,但这又如何?”
“如何?死的滋味如何?”赵肃明怒极反笑。
“死的滋味约莫并不如何。”庄良玉实诚道:“但不过是一死而已。”
“我死了,所有事情到此结束。我没做完的事,日后总有人会做得完。但我的死,于王爷而言,应当是一桩大麻烦才对。”
庄良玉盈盈一笑,温柔端庄:“我活着,天然是世家的敌人,会让他们主动报团寻求王爷的庇护,然后助王爷大业所成。但我死了,王爷如何保证这些人不会眼看着利益临阵倒戈到别人的船上?”
赵肃明的神情愈发阴沉。
因为庄良玉所说全部都是事实。
这也正是他一直没办法去动庄良玉的根本原因。什么皇上眼前的红人,什么经世之才,少了一个庄良玉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庄良玉”。究其根本,仍是庄良玉的存在让这些看不惯她的官员,选择站在他这一边。
赵肃明大笑几声,探身从庄良玉面前扯过那本册子,说道:“小庄先生的经世之才令明叹服。只是思及良才不能为我所用,难免叹息。”
庄良玉的笑容纯良:“只要王爷一心为民,庄某自然能为王爷所用。”
“为他们值得如此?”
庄良玉的笑容里有赵肃明看不懂的成就与满足,她说:“为人民服务,理当如此。”
赵肃明神色倏地复杂起来,似是欲言又止,半晌,叹息一声,好似语重心长般说道:“若他只是利用,你当如何?”
庄良玉神色平静,反问:“若我也只是利用,他当如何?”
至此,暗流涌动重归平静。二人相安无事地共事三天,处理完所有工作,制定了一套与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尽相同的考试策划方案。
不仅重新规划了考试的形式,甚至重新安排了考试的科目与方式。
即将到来的春闱只是小幅改动,但自此之后的科举,将会迎来极大变革。
当最终方案呈上去——
太仪殿中,此时一片死寂。
顺德帝冰冷的目光自身上划过,庄良玉此时已经在地上跪了近一个时辰,但皇帝不允许起身,她便没有起身的自由,只能跪在地上听候发落。
冷气顺着石砖往身上蹿。
值得高兴的是,跪在地上的不止她一个,荣亲王此时也跟她同一个待遇。
良久,龙椅上总算传来声音。
“庄爱卿——你执意如此?”
庄良玉再度行礼,沉声说道:“若圣上希望今后的学子不再受人控制,应当如此。”
“你可知科举之传统已经延续上百年?”
“臣知晓,科举出现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三年的时间,期间共经历过四次大的变革,最近一次是玄祖皇帝年间。”
顺德帝当然能够预见庄良玉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能带来多大的好处,但这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种代价甚至是在加速他手中权利的分散。
这让一个习惯掌控权势的帝王如何能够接受?
“朕可以杀了你,减少麻烦。”
庄良玉回以相同的话:“臣当然可以去死,但少了臣这个麻烦,圣上会少一个能够帮您解决麻烦的工具。”
“你在威胁朕?”
庄良玉直起身,微笑:“臣只是为圣上考虑,勿要做得不偿失之事。”
……
咬牙切齿的声音自大殿中传来:“准!”
……
第102章 争论
一直到走出宫门, 荣亲王都沉默地走在庄良玉身边。
间或眼风自她身上扫过,显然心绪并不平静。但庄良玉目不斜视,一直看着前方的路。
等到彻底出了宫门, 便向荣亲王辞行,毫无留恋之意。
微妙的, 让这位受惯他人追捧的亲王有些不是滋味。
他看着庄良玉策马离去的背影,神色慢慢恢复冷硬, 翻身上马,回荣亲王府。
……
庄良玉与荣亲王定下的这个方案,送到顺德帝跟前之后,想要顺利颁布政令, 还需要过三省六部以及翰林院的审核。
正常的程序应当是自下而上的,但现在他们搞了个自上而下, 用顺德帝的高压和皇权迫使最头铁的翰林院点头。
翰林院里养了一帮御史, 这些人惯会耍嘴皮子,用笔杆子, 动不动便拿死谏吓唬人。庄良玉可没本事让这群人老实听话,所以将这些麻烦全扔给顺德帝头疼。
也或许因着科举改革的政令有荣亲王做推手,所以并未过多受阻, 虽有异议, 但终究不成气候,两天便没了声息。
当政令颁布时,再次轰动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