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畿附近山环水绕,但城外却是一片平原,是再理想不过的战场了。
    两军对垒,阵势森严。
    从规模上来看,大和军的阵势显然要比汉军强大的多,十万人马排出来的方阵,浩浩荡荡。反观汉军的阵势,却是弱小的多。
    物部连眺望着对面的汉军,嘴角之上挂上了一个轻蔑的笑容,世上的事,果真还得是眼见为实才行,先前光是耳听汉军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轻易地灭掉了邪马台和狗奴国,就把倭人的胆给吓破了,现在真正地面对汉军,才发现汉军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并没有什么三头六臂,就汉军的这么一点人马,无论从规模上和气势上,都无法和大和军队相提并论。
    物部连是踌躇满志,得意洋洋,这回他不仅将大和国的军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且将宿敌苏我臣、葛连臣、大连伴统统予以剪灭,可谓是大权独揽。
    如果这一次能击败汉军,物部连便可以在大和国积累很高的人气和威望,到时候,取成平大王而代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物部连幻想着自己的美好前程,哈喇子都差点流下来了,这时,身边的副将军平群臣提醒他:“物部将军,汉人开始发起进攻了。”
    物部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确实没有注意到汉军已经开始进攻了,他哦了一声,回过神来,摆出一付庄严肃目的样子,鼻孔里轻轻地哼了一声,道:“自寻死路!传下诸军,按原计划行事。”
    事先物部连就已经计划好战术打法,以五万武士为中坚力量,构成中军方阵,左右两翼为各小国的军队,排出两个辅助方阵,两个辅助方阵的作用就是给中军方阵提供侧翼的保护,以免遭受到汉军的攻击,而中军方阵则是负责担任主战任务,进行攻击和突破。
    对于布下这样的阵法,物部连是颇为洋洋自得的。物部连精通汉学,对流传到倭国的汉学典籍是颇有研究,尤其是《孙子兵法》这一类的兵法典籍,更是他的钟爱,从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尽管邪马台人接触到汉人是最早的,但他们除了对汉人卑躬屈膝之外,显然并没有学到汉人文化的什么精髓,物部连在这方面,可谓是走在了最前列。
    大和国立国之后,物部连也正是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华,为成平大王开疆拓土,累立战功,否则他又如何能与苏我臣这样的豪族大家比肩而立。
    也正因为物部连的强势,才和苏我臣这样的豪族结下了宿怨,双方明争暗斗,相互算计,不过这一次却是物部连笑到了最后。
    这次对阵汉军,物部连也是信心满满,自己这边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兵力,足可以强势碾压汉军了。
    严询此刻也用同样的的目光打量着倭人的队伍,尽管倭人兵雄势大,但在严询的眼中,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严询久镇幽州,他的对手,可是象鲜卑、乌丸这样的拥有着强大骑兵的游牧部落,就算是高句丽那样的半耕半牧的部族,严询都没有把他们放在过眼里,现在更何况是一群以步兵为主体,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成建制骑兵的倭人,严询看向对面的目光之中透着一丝的不屑和嘲笑。
    这次汉军进入倭国的部队,可谓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别看现在只有四万人,浓缩的可全都是精华。
    严询此次排出了一个以步兵为前突骑兵殿后的阵型,由于倭人没有骑兵队伍,严询自然也无须刻意地派兵来针对骑兵来布阵,单打步兵,这样的战斗未免太过轻松了。
    以步兵方阵为攻击兵团,等双方陷入交战之后,再派骑兵迂回到敌人的后方进行攻击,这样的打法简单实用,严询甚至都不用考虑得太多。
    完成布阵之后,严询便下令步兵方阵率先进行攻击,汉军将士大踏步地向前推进,投入了进攻之中。
    久经战阵的汉军有排兵布阵上面自然无需费什么力气,那怕是新加入汉军阵列之中的高句丽和扶余人,也很快地融入到了这个战阵体系之中。
    排在最前方的,是以盾兵为主,密密麻麻的盾牌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防线,在太阳光的反射之下,熠熠生辉,晃得对面的倭兵几乎是睁不开眼。
    紧随其后的是长枪兵,那些长枪,就架在刀盾兵的肩膀之上,无数的枪尖,斜指在盾牌的上方,寒光闪闪,枪簇上的红缨,迎风飘动,万千枪尖攒动,蔚为壮观。
    长枪兵的后面,自然是弓箭兵和连弩兵,尽管他们排在最后,但最先进入攻击的,却是他们这些远程兵种。
    步兵的交战不象骑兵那样,狂飙突进,在短短的几息之间双方便可以发生激烈的碰撞,步兵的推进完全是那种稳扎稳打的类型,保持着方阵的队型,步步为营,所以率先进入战斗的,便是双方的远程攻击兵种。
    和邪马台、狗奴国一样,大和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先进不到那儿去,他们的弓箭,大多使用骨箭簇,虽然有一部分弓箭兵已经开始铁箭簇,但数量还比较少,占到的比例很小。
    其次最关键的,还是倭人所使用的弓,差距和汉军的太多,这不光体现在射程之上,威力上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所以,率先开始攻击的,还是汉军的弓箭兵,一排排的箭矢,从前排汉军的头顶上破空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向着对面的倭军阵地激射过去。
    大和的武士在装备上要比邪马台人略胜一筹,大部分的武士装备着长刀和木质的盾牌,尽管那种小型的圆型木盾只能够勉强的护住身体上的一些要害,但这已经是聊胜于无了,最起码面对漫天来袭的箭雨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大和人使用小型的盾牌而不象汉军使用那种方型的大盾,主要的原因是大和武士只擅长单兵作战,太笨重的盾牌会影响其作战,而汉军则是各兵种协同作战,这样就可以弥补盾兵的笨拙和移动缓慢的弱点。

章节目录

最后的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