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咸对姜维的爽快不禁是暗暗地吃了一惊,在他看来,姜维至少会再讨价还价一番,毕竟这样的谈判,就是一种拉锯战,为了多争取一点属于自己的利益,拖一拖还是有好处的。
但姜维却要爽快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姜维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向中原进军的突破口,这样蜀军就可以在两条战线上同晋国作战了,有刘胤在黄河以北一带牵制晋军的主力,姜维非常有理由相信,直捣洛阳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拿下襄阳,如果无法拿下襄阳的话,就算已经得到上庸三郡的蜀军依然无法突破晋军的防线。
襄阳可是一块肥肉,吴国的陆抗,晋国的羊祜都在这儿盯着呢,姜维想从这儿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关键是钟会的态度如何。
钟会的小心思姜维又焉然不明白,就算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情形下,钟会也不舍得放弃兵权,兵权就是他的命根子呀。
但对于每一个受降者来说,几乎又不可能让投降的人继续地掌管兵马,因为降者其心叵测,谁都无法保证还有一支军队在他的手中,在关键的时候会不会再起叛乱。
夏侯咸也提到了吴国也曾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显然陆抗也是有着同样的担忧,钟会的投降可以接受,但前提条件就是交出地盘和兵马,高官厚禄可以,但是就是不能执掌兵权。
而双方矛盾的焦点也就恰恰地集中在这里,钟会是那种权力欲极强的人,没有兵权就没有安全感,苛刻的投降条件必然会让他拒绝投降。
姜维最先提提出“称臣、献地、交兵”三个条件,其实也是试应手而已,就连姜维都觉得这三个条件过于的苛刻,钟会这边未必会答应。
让钟会保留兵权,姜维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这样做风险太大,钟会是那种野心极大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现在势穷而降,但谁又能保证将来形势变化之后,钟会还会安份守己地做一个顺臣。
陆抗之所不敢答应,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但姜维却有另一番的心思,现在的形势已经是渐趋明朗,蜀晋吴三家,谁得到襄阳,谁就可以争取到主动权。而机会就摆在面前了,如果姜维答应钟会的要求,不光是可以得到襄阳重镇,而且还可以得到钟会数万大军的加盟,蜀军的势力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扩张到完全能和羊祜的晋军相抗衡的地步,甚至是略胜一筹。
姜维的眼光,可不止是局限在一城一地的上面,他此番东征的目的,也绝不仅仅只是拿到荆州四郡就满足了,姜维的目标,那可是要拿下洛阳问鼎中原的,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钟会就算是再有野心,也不可能骑到姜维的头上,将来蜀汉一统天下,钟会那的鼠肚鸡肠的小心思,那就更不值的一提了。
姜维并不象东吴那样必须坚持要收回钟会的兵权,最初提出来也仅仅是试探性地,当然如果钟会肯将兵权交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但如果钟会不肯的话,姜维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条件未达成就谈崩了,所以当夏侯咸交待了钟会的底线之后,姜维也立刻便畅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夏侯咸大喜过望,拜谢过姜维,接下来谈判的内容就涉及了钟会归降的细节,敲定了这些内容之后,夏侯咸希望姜维可以尽快地出兵,以解襄阳的燃眉之急。
这边谈得再妥当,如果襄阳城被羊祜所攻破的,那么到头来就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姜维当然是深知此理,他请夏侯咸尽快地回到襄阳去,向钟会禀明一切,以安襄阳众军之心。
另一方面,姜维下令蜀军拨营起寨,以蒋斌为先锋,王舍、柳隐在左右两路接应,向山都方向而行。
羊祜为了阻截蜀军的东进之势,下令杜预率兵两万进驻山都。晋军的主攻目标是襄阳,故而能分给杜预的兵马并不太多,当然羊祜也没有指望杜预就可以打败姜维,更主要的是要杜预拖住蜀军的进攻,只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拿下了襄阳,那么一切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羊祜的目标很明确,首先就是要平息钟会的叛乱,这个是此行的当务之急,其次就是收复荆州四郡,降了襄阳之外,上庸三郡也是在他的计划之内,现在蜀军占据了上庸三郡,羊祜却未敢轻动,也只有在消灭钟会之后,晋军才有可能将矛头再指向上庸三郡。
不过山都并不是那种地形险要的所在,其实出了上庸三郡之外,整个襄阳都是一马平川了,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如果杜预试图阻止蜀军的东进,困难很是不小。
蒋斌领命之后,率先锋军直指山都而来。
杜预深知如果依城据守的话,是无法挡得住蜀军东进的,因为蜀军进攻的目标是襄阳,山都这样的小县城,直接就会无视掉,杜预只能是当道立寨,将大营扎在了前往襄阳的大道之上。
蒋斌率军一口气杀到了杜预的营前,列阵搦战。
杜预领兵出战,两阵对圆,蜀军那边杀出一员偏将,名唤郝伟,拍马冲至阵前叫战,杜预回头向诸将道:“何人敢应战?”
他话音刚落,身后转出一将,道:“末将愿往。”
杜预一看,是帐前中郎将伍琳,当下点点头,道:“小心应战,不可轻敌!”
伍琳诺了一声,拍马绰刀,杀出阵去,直到郝伟的面前,二将互通姓名,便厮杀在了一处。
伍琳身高九尺,膀大腰圆,一口大刀,势大力沉,郝伟与之战不过十合,便是气喘吁吁,知其不敌,便拍马欲走。
那知伍琳马快,立刻是追了上去,手起刀落,将郝伟斩于马下。
晋军气势大涨,杜预手摇红旗,诸军一齐杀出,多路并进,向着蜀军冲来,蒋斌抵敌不住,只得是引兵向后退去。
但姜维却要爽快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姜维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向中原进军的突破口,这样蜀军就可以在两条战线上同晋国作战了,有刘胤在黄河以北一带牵制晋军的主力,姜维非常有理由相信,直捣洛阳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拿下襄阳,如果无法拿下襄阳的话,就算已经得到上庸三郡的蜀军依然无法突破晋军的防线。
襄阳可是一块肥肉,吴国的陆抗,晋国的羊祜都在这儿盯着呢,姜维想从这儿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关键是钟会的态度如何。
钟会的小心思姜维又焉然不明白,就算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情形下,钟会也不舍得放弃兵权,兵权就是他的命根子呀。
但对于每一个受降者来说,几乎又不可能让投降的人继续地掌管兵马,因为降者其心叵测,谁都无法保证还有一支军队在他的手中,在关键的时候会不会再起叛乱。
夏侯咸也提到了吴国也曾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显然陆抗也是有着同样的担忧,钟会的投降可以接受,但前提条件就是交出地盘和兵马,高官厚禄可以,但是就是不能执掌兵权。
而双方矛盾的焦点也就恰恰地集中在这里,钟会是那种权力欲极强的人,没有兵权就没有安全感,苛刻的投降条件必然会让他拒绝投降。
姜维最先提提出“称臣、献地、交兵”三个条件,其实也是试应手而已,就连姜维都觉得这三个条件过于的苛刻,钟会这边未必会答应。
让钟会保留兵权,姜维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这样做风险太大,钟会是那种野心极大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现在势穷而降,但谁又能保证将来形势变化之后,钟会还会安份守己地做一个顺臣。
陆抗之所不敢答应,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但姜维却有另一番的心思,现在的形势已经是渐趋明朗,蜀晋吴三家,谁得到襄阳,谁就可以争取到主动权。而机会就摆在面前了,如果姜维答应钟会的要求,不光是可以得到襄阳重镇,而且还可以得到钟会数万大军的加盟,蜀军的势力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扩张到完全能和羊祜的晋军相抗衡的地步,甚至是略胜一筹。
姜维的眼光,可不止是局限在一城一地的上面,他此番东征的目的,也绝不仅仅只是拿到荆州四郡就满足了,姜维的目标,那可是要拿下洛阳问鼎中原的,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钟会就算是再有野心,也不可能骑到姜维的头上,将来蜀汉一统天下,钟会那的鼠肚鸡肠的小心思,那就更不值的一提了。
姜维并不象东吴那样必须坚持要收回钟会的兵权,最初提出来也仅仅是试探性地,当然如果钟会肯将兵权交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但如果钟会不肯的话,姜维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条件未达成就谈崩了,所以当夏侯咸交待了钟会的底线之后,姜维也立刻便畅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夏侯咸大喜过望,拜谢过姜维,接下来谈判的内容就涉及了钟会归降的细节,敲定了这些内容之后,夏侯咸希望姜维可以尽快地出兵,以解襄阳的燃眉之急。
这边谈得再妥当,如果襄阳城被羊祜所攻破的,那么到头来就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姜维当然是深知此理,他请夏侯咸尽快地回到襄阳去,向钟会禀明一切,以安襄阳众军之心。
另一方面,姜维下令蜀军拨营起寨,以蒋斌为先锋,王舍、柳隐在左右两路接应,向山都方向而行。
羊祜为了阻截蜀军的东进之势,下令杜预率兵两万进驻山都。晋军的主攻目标是襄阳,故而能分给杜预的兵马并不太多,当然羊祜也没有指望杜预就可以打败姜维,更主要的是要杜预拖住蜀军的进攻,只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拿下了襄阳,那么一切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羊祜的目标很明确,首先就是要平息钟会的叛乱,这个是此行的当务之急,其次就是收复荆州四郡,降了襄阳之外,上庸三郡也是在他的计划之内,现在蜀军占据了上庸三郡,羊祜却未敢轻动,也只有在消灭钟会之后,晋军才有可能将矛头再指向上庸三郡。
不过山都并不是那种地形险要的所在,其实出了上庸三郡之外,整个襄阳都是一马平川了,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如果杜预试图阻止蜀军的东进,困难很是不小。
蒋斌领命之后,率先锋军直指山都而来。
杜预深知如果依城据守的话,是无法挡得住蜀军东进的,因为蜀军进攻的目标是襄阳,山都这样的小县城,直接就会无视掉,杜预只能是当道立寨,将大营扎在了前往襄阳的大道之上。
蒋斌率军一口气杀到了杜预的营前,列阵搦战。
杜预领兵出战,两阵对圆,蜀军那边杀出一员偏将,名唤郝伟,拍马冲至阵前叫战,杜预回头向诸将道:“何人敢应战?”
他话音刚落,身后转出一将,道:“末将愿往。”
杜预一看,是帐前中郎将伍琳,当下点点头,道:“小心应战,不可轻敌!”
伍琳诺了一声,拍马绰刀,杀出阵去,直到郝伟的面前,二将互通姓名,便厮杀在了一处。
伍琳身高九尺,膀大腰圆,一口大刀,势大力沉,郝伟与之战不过十合,便是气喘吁吁,知其不敌,便拍马欲走。
那知伍琳马快,立刻是追了上去,手起刀落,将郝伟斩于马下。
晋军气势大涨,杜预手摇红旗,诸军一齐杀出,多路并进,向着蜀军冲来,蒋斌抵敌不住,只得是引兵向后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