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胤很清楚,这个杜预在历史上可谓是赫赫有名,是西晋灭吴的主将之一,深谙韬略,腹有良谋,如果真的是他领军攻打武关的话,那么牵弘败在他手中,可是一点也不屈。
由于种种的原因,如今已年过不惑的杜预可称得是大器晚成,在名将济济如云的魏国军队之中,一直以来默默无闻,此前的最高职务也只是担任镇西将军钟会的长史,典型的幕僚,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后来贾充卸任回京,杜预才会机会晋升为安南将军并顶替贾充指挥军队。
杜预第一次担任领军将军的职务,多多少少令世人有些意外,在众人的眼中,这位上不得马、拉不开弓的文弱儒生也配当交将军?真是天大的笑话!
但这是司马昭的决定,自然也没有人敢出面驳斥,不过私底下的腹诽却是司马昭和杜预所无法禁止的,在众人看来,身为大舅兄的司马昭给妹夫谋一个将军的位置,倒也不算什么,倒是走了裙带路线的杜预无一例外的遭人诟病,许多人都等着看杜预的笑话,一个只能握笔杆子的文人墨客,如何来行军打仗?打仗毕竟是不是儿戏,那是要承担风险的,说不好听点,那是要掉脑袋的,杜预注定是要吃败仗的人。
杜预领军之后,参与的第一次战役就是西陵之战。此次攻打西陵司马昭没有派军中赫赫有名的宿将前往,而是起用了新生代的羊祜和杜预,此前羊祜和杜预都是默默无闻,就连大将的资格都称不上,这样的任命让许多人都大跌眼镜。
而西陵之战的结果似乎也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此前毫无领军经验的羊祜和杜预在此役之中并没有什么一鸣惊人的表现,西陵之战黯然收场,此役被人们认为是司马昭一次重大的用人失误,杜预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们的轻视,这种轻视不光来自于魏国的同僚,而且还来自于敌对势力蜀国和吴国。
蜀军诸将听说攻打武关的是魏国安南将军杜预之时,都流露出了轻视之意,也许武关之失就是因为牵弘过于大意才导致的吧,一个文弱的书生,又有什么能耐能打得下武关这座要隘。
可别人不清楚,刘胤能不清楚杜预的厉害吗?看到诸将对杜预皆是一脸的不屑,刘胤这才出言喝止,盲目的轻视一个极具潜力的敌将,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刘胤直言不讳地告诉诸将,千万别去小看杜预,如果要举例,牵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正因为大意,才会有武关之失。虽然说丢失一座武关并没有让关中的形势恶化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武关道绵延数百里,除了武关之外,沿途还有商县、上洛等处可守,而蓝田做为武关道的北出口,更加地犹为重要,一旦蓝田最终也失守,那就意味着魏军的反击已经得手,整个关中的局势堪忧。
但刘胤还是相当地担忧的,毕竟牵弘不是杜预的对手,如果放任杜预从武关道进军的话,牵弘绝对是抵挡不住的,武关已经失守,接下来的商洛、蓝田,牵弘也未必能守得住,所以摆在刘胤面前的,是必须要回兵救援。
但同样难点也在这儿,刘胤现在尚在阳安关,无论是走斜谷还是子午谷回关中,路途距离都差不太多,都至少得需要十天半月的时间,现在武关道那边军情紧急,如果等刘胤回师蓝田的话,恐怕杜预已经凿穿整个武关道了。
有一点倒让刘胤想不通,如果司马昭决心收复关中的话,主攻方向选在武关相对而言就偏了一点,相比于潼关只有一重险要,整个武关道可以说是重门叠户,仅仅拿下一座武关是远远不够的,而从武关道进军的话,就算能打到关中,后勤粮草的补给也将会是十分地困难,从这一点上武关道就远不及潼关。
更何况,杜预此番进攻武关,仅仅只率领着五万人马,司马望十万大军都败在了关中,司马昭再派杜预领兵五万来攻,那岂不要白瞎了。
看来,司马昭此举是另有目的,别有深意的。
刘胤思来想去,脑子里突地灵光一现,蜀中形势的变迁由于关山隔阻,传到洛阳恐怕也是很久以后的事,钟会换位巴西显然不可能让司马昭知晓,司马昭此刻派杜预北上疾攻武关,明显地有围魏救赵的图谋,调动汉中蜀军前去救援武关,就等于是给钟会来减负。
只是司马昭没有想到,钟会已经是凭借着自身的能力自救了,杜预此举,堪称是马后炮。不过这马后炮刘胤也必须要做出防范,否则杜预假计真做,拿下整个武关道,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就算杜预没有进攻武关,刘胤从汉中撤军的计划也早已在考虑之中了,现在汉中问题已经解决,蜀地的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刘胤再呆在阳安关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如尽快地赶回关中,也好主持大局,准备应对魏国大规模的反击。
但武关的形势发展打乱了刘胤的布署,从容地从斜谷子午谷回军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刘胤陷入了沉思。
他的目光,落在了几案上的军事地图上面,长江的第一支流汉水蜿蜒流长,从汉中曲折南下,经过上庸襄阳诸城,在夏口汇入长江。
上庸?刘胤低低地喃了一声,从汉中东下,就是上庸、新城、魏兴三个郡,距离武关也是相隔不远,杜预既然一路狂奔,所携粮草必定有限,只要自己率兵佯攻上庸、新城等地,意图切断杜预的归路。杜预不敢再冒任何的风险,如果刘胤倾汉中之兵攻伐上庸,就算杜预能从武关道进入关中,但上庸甚至还有南乡一旦失守,杜预的军粮必定会无法支撑他前进的脚步。
围魏救赵?刘胤微微一笑,估计司马昭做梦也不会想到,蜀军会以彼之道还治于他。
由于种种的原因,如今已年过不惑的杜预可称得是大器晚成,在名将济济如云的魏国军队之中,一直以来默默无闻,此前的最高职务也只是担任镇西将军钟会的长史,典型的幕僚,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后来贾充卸任回京,杜预才会机会晋升为安南将军并顶替贾充指挥军队。
杜预第一次担任领军将军的职务,多多少少令世人有些意外,在众人的眼中,这位上不得马、拉不开弓的文弱儒生也配当交将军?真是天大的笑话!
但这是司马昭的决定,自然也没有人敢出面驳斥,不过私底下的腹诽却是司马昭和杜预所无法禁止的,在众人看来,身为大舅兄的司马昭给妹夫谋一个将军的位置,倒也不算什么,倒是走了裙带路线的杜预无一例外的遭人诟病,许多人都等着看杜预的笑话,一个只能握笔杆子的文人墨客,如何来行军打仗?打仗毕竟是不是儿戏,那是要承担风险的,说不好听点,那是要掉脑袋的,杜预注定是要吃败仗的人。
杜预领军之后,参与的第一次战役就是西陵之战。此次攻打西陵司马昭没有派军中赫赫有名的宿将前往,而是起用了新生代的羊祜和杜预,此前羊祜和杜预都是默默无闻,就连大将的资格都称不上,这样的任命让许多人都大跌眼镜。
而西陵之战的结果似乎也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此前毫无领军经验的羊祜和杜预在此役之中并没有什么一鸣惊人的表现,西陵之战黯然收场,此役被人们认为是司马昭一次重大的用人失误,杜预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们的轻视,这种轻视不光来自于魏国的同僚,而且还来自于敌对势力蜀国和吴国。
蜀军诸将听说攻打武关的是魏国安南将军杜预之时,都流露出了轻视之意,也许武关之失就是因为牵弘过于大意才导致的吧,一个文弱的书生,又有什么能耐能打得下武关这座要隘。
可别人不清楚,刘胤能不清楚杜预的厉害吗?看到诸将对杜预皆是一脸的不屑,刘胤这才出言喝止,盲目的轻视一个极具潜力的敌将,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刘胤直言不讳地告诉诸将,千万别去小看杜预,如果要举例,牵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正因为大意,才会有武关之失。虽然说丢失一座武关并没有让关中的形势恶化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武关道绵延数百里,除了武关之外,沿途还有商县、上洛等处可守,而蓝田做为武关道的北出口,更加地犹为重要,一旦蓝田最终也失守,那就意味着魏军的反击已经得手,整个关中的局势堪忧。
但刘胤还是相当地担忧的,毕竟牵弘不是杜预的对手,如果放任杜预从武关道进军的话,牵弘绝对是抵挡不住的,武关已经失守,接下来的商洛、蓝田,牵弘也未必能守得住,所以摆在刘胤面前的,是必须要回兵救援。
但同样难点也在这儿,刘胤现在尚在阳安关,无论是走斜谷还是子午谷回关中,路途距离都差不太多,都至少得需要十天半月的时间,现在武关道那边军情紧急,如果等刘胤回师蓝田的话,恐怕杜预已经凿穿整个武关道了。
有一点倒让刘胤想不通,如果司马昭决心收复关中的话,主攻方向选在武关相对而言就偏了一点,相比于潼关只有一重险要,整个武关道可以说是重门叠户,仅仅拿下一座武关是远远不够的,而从武关道进军的话,就算能打到关中,后勤粮草的补给也将会是十分地困难,从这一点上武关道就远不及潼关。
更何况,杜预此番进攻武关,仅仅只率领着五万人马,司马望十万大军都败在了关中,司马昭再派杜预领兵五万来攻,那岂不要白瞎了。
看来,司马昭此举是另有目的,别有深意的。
刘胤思来想去,脑子里突地灵光一现,蜀中形势的变迁由于关山隔阻,传到洛阳恐怕也是很久以后的事,钟会换位巴西显然不可能让司马昭知晓,司马昭此刻派杜预北上疾攻武关,明显地有围魏救赵的图谋,调动汉中蜀军前去救援武关,就等于是给钟会来减负。
只是司马昭没有想到,钟会已经是凭借着自身的能力自救了,杜预此举,堪称是马后炮。不过这马后炮刘胤也必须要做出防范,否则杜预假计真做,拿下整个武关道,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就算杜预没有进攻武关,刘胤从汉中撤军的计划也早已在考虑之中了,现在汉中问题已经解决,蜀地的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刘胤再呆在阳安关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如尽快地赶回关中,也好主持大局,准备应对魏国大规模的反击。
但武关的形势发展打乱了刘胤的布署,从容地从斜谷子午谷回军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刘胤陷入了沉思。
他的目光,落在了几案上的军事地图上面,长江的第一支流汉水蜿蜒流长,从汉中曲折南下,经过上庸襄阳诸城,在夏口汇入长江。
上庸?刘胤低低地喃了一声,从汉中东下,就是上庸、新城、魏兴三个郡,距离武关也是相隔不远,杜预既然一路狂奔,所携粮草必定有限,只要自己率兵佯攻上庸、新城等地,意图切断杜预的归路。杜预不敢再冒任何的风险,如果刘胤倾汉中之兵攻伐上庸,就算杜预能从武关道进入关中,但上庸甚至还有南乡一旦失守,杜预的军粮必定会无法支撑他前进的脚步。
围魏救赵?刘胤微微一笑,估计司马昭做梦也不会想到,蜀军会以彼之道还治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