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往事
沈长风天资聪颖,少年成名,十九岁就高中状元。据说先帝原本想点他为探花,风流少年探花郎,更适合他那个年纪,可传为佳话,但沈长风当年那一篇策论无人能出其右,殿试之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侃侃而谈,见识不凡,压过了当年那届所有进士的风头,状元之名当之无愧。
这样一个少年郎,又和贤悦长公主年纪相配,先帝自然会对他起些心思。
先帝宠爱贤悦长公主,没有依一己之见,就下旨招沈长风为驸马,而是由先皇后安排着,让贤悦相看,由她自己的决定。先帝想要仔细考察沈长风,也要保护贤悦长公主的名声,这相看的事情是悄悄进行着的,神不知鬼不觉,朝廷内外文臣武将、世家贵族们都没发现先帝的这点心思。这也不奇怪,沈长风虽然有才,有前途,但沈家就很是一般,传承五代的书香门第,最早可以追溯到前朝末年,一直名声不显。这就有些像宣城的许家,一家子几代人都在朝为官,却都是末流、中流的小官,论底蕴可就有限了。相较而言,当时可有不少比沈长风更合适贤悦长公主的世家子弟,也是个个出类拔萃的。所以,先皇口风不露,贤悦长公主的婚事,就谁都没往沈长风的身上想。
沈长风英俊少年,又文采逼人,贤悦长公主芳心暗许,两人相处了大半年,贤悦长公主娇羞点头后,先帝才下了圣旨。
这圣旨一出,京城内就流言四起:沈长风早已与凌家长房嫡长女定亲,还是娃娃亲,本就约好沈长风弱冠后完婚,这半年来沈、凌两家都在暗中准备婚事,没想到还差半年,沈长风被贤悦长公主给截胡了。
这事情传得飞快,很快就吵嚷得满城风雨。
凌潇肃那事迹是要千古流芳的,漠北凌家踏实勤恳,拒绝了太祖的追封,但拒绝不了几代皇帝的赏识,他们扎根到漠北,但总有子弟被提拔到京城为官。不管才学如何,靠凌潇肃的名望,混个三品闲官当当总是可以的,皇帝总不能委屈了功臣忠臣之后。凌家大概也是知道几代帝王的意思,很给面子的地没有再拒绝,同时,在京为官的子弟兢兢业业,老实本分,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得让许多京城老百姓都不知道凌潇肃有后人是在京城的。
太低调的后果就是没人知道沈、凌两家其实是世交,凌家的长房嫡长女和风头正劲的沈小状元还定了娃娃亲。
外人看来,这事情算不上谁对谁错,先皇、沈家、凌家都不知道对方的心思,歪打正着,圣旨都给下了,凌家只能打落了牙往肚里吞。但依照先皇的为人,当时的文武百官都认为先皇该给凌家一些补偿。
补偿很快就来了。
先皇下了圣旨,封已经致仕正准备回漠北安度晚年的凌家老太爷为安乐侯,世袭五代。
凌家老太爷、“安乐”、世袭五代,这三条一出,众人瞠目结舌。
更让人众人哗然的是,宣旨的不是哪位官员、哪位大太监,而是当时的七皇子。七皇子宣读完圣旨,没看凌老太爷,而是当着凌家上上下下的面,对凌家大老爷说:“父皇本想依你的意思,封你一个定文伯,后来想到太祖爷爷没有追封凌潇肃大人的遗憾,决定把这爵位提一提,这就不适合封给凌大人了,所以改封令尊,希望凌大人不要失望。”
他说完这些,不理凌家众人的脸色,又是拿出另一卷圣旨,话锋一转,将与沈长风有婚约的凌家长房嫡长女赐给沈长风当平妻。
两巴掌打完,七皇子昂首阔步地离开凌家,又去沈家宣读圣旨,等沈长风茫然惶恐地接过圣旨后,一拳头就打偏了他的脸,当众骂道:“皇姐善良,为父皇、为大义,不与你这畜生计较,宁愿自己受委屈,我可不是她那样心慈的人!”骂完了,还招呼自己带来的那些太监冲进了沈家,一通翻找,从沈长风的屋子里面搜出个荷包来,当着沈家人的面,点燃了烧成灰,还碾了几脚,又骂沈长风:“皇姐亲手做的东西你也配用!!”
七皇子风风火火地闹了两家,风风火火地回了皇宫,然后就被先皇斥责了一番,罚去守皇陵了,走之前还去了沈家一趟,又打了沈长风一顿,将他打得一个月下不了床,还警告了他一番。
先皇的圣旨和七皇子的发作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众人惊诧莫名之时,皇宫内的消息被人打探了出来。
原来先皇知道沈、凌二家的亲事之后,沈、凌两家已是先一步诚惶诚恐地偷偷去向先皇请罪,后来如众人所料,先皇准备补偿凌家,圣旨已是拟好,准备封凌大老爷为定文伯。谁都没想到,一向循规蹈矩的贤悦长公主知道此事之后居然借七皇子帮助偷溜出宫,想要向沈长风亲口问明此事。更没人能想到的是,她撞见了沈长风和凌家长女在一起时的场景。她想要求个明白,但这一行,她没同沈长风说话,而是听到沈长风劝慰凌家女,听文采斐然的他当场赋诗一首,表明自己的一片爱慕真心和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遗憾。陪伴贤悦长公主的七皇子当场就想要上前暴打沈长风,被贤悦长公主劝住。哀叹着的沈长风和眼眶含泪的凌家女没发现两人,等两人回宫之后,贤悦长公主跪求先皇同意让凌家女当沈长风的平妻,她另辟公主府独住。贤悦长公主觉得是自己会错了沈长风的意,拆散了有情人,但碍于先皇圣旨已出,不能更改,决定自我牺牲。先皇差点儿被气得吐血,随后被七皇子添油加醋的一说,哪还不明白沈、凌两家心思的?
贤悦长公主连亲手绣的荷包都送了,这么明显的暗示,沈长风那个被称为天才的少年郎会不明白?明摆着是沈家看贤悦长公主有下嫁之意,攀龙附凤,决定毁了和凌家的亲,而凌家也不是个善茬,直接和沈家沆瀣一气,借机坑先皇一个爵位。
木已成舟,贤悦长公主温婉善良但又非常固执,认定了死理不会更改,先皇拗不过她,只好下旨。不过,这肚子气总是要出出来的,不能让沈、凌两家把自己和自己的宝贝明珠当傻瓜一样哄骗。
先皇两道圣旨的反击还没完,之后更是在大朝之时定下了新的律法:驸马都尉一职不可兼任。也即是说,从今往后,娶了公主就等于是和仕途断绝了。一劳永逸,让沈长风这个状元郎永远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沈、凌两家的前途完了。先皇肯定是不会放过两家,当时坐稳太子之位的大皇子和贤悦长公主兄妹情深,除了大皇子这个独一无二的嫡出,名义上占了半个嫡字的只有生母早逝、被先皇后养在膝下的七皇子,从他传旨时的表现就可知道他对两家的态度了。比起面上风光霁月的先皇和太子,七皇子可要激烈许多。
沈家的衰败可以预见。漠北凌家却是壮士断腕,被那张圣旨气得真吐了血的凌家老太爷,也是新任的安乐侯,拖着病体,被抬回了漠北,第一件事就是开宗祠,将长房除名。先帝有件事情是看错了,他认为是凌家和沈家两家勾连,没想到是凌家长房和沈家勾连,凌老太爷完全不知情,但受了牵连,被先皇挤兑得羞愤欲死。做出的事,泼出的水,先皇也不可能收回圣旨,凌老太爷更是在除名的事情办完没多久,就郁郁而终,死前还在痛哭对不起先祖凌潇肃,先皇完全没有补救的机会。也是因此,凌家比沈家的境遇好一些,他们龟缩在漠北,没有脸面上京,先皇和当今圣上都没找他们麻烦。
这样一个少年郎,又和贤悦长公主年纪相配,先帝自然会对他起些心思。
先帝宠爱贤悦长公主,没有依一己之见,就下旨招沈长风为驸马,而是由先皇后安排着,让贤悦相看,由她自己的决定。先帝想要仔细考察沈长风,也要保护贤悦长公主的名声,这相看的事情是悄悄进行着的,神不知鬼不觉,朝廷内外文臣武将、世家贵族们都没发现先帝的这点心思。这也不奇怪,沈长风虽然有才,有前途,但沈家就很是一般,传承五代的书香门第,最早可以追溯到前朝末年,一直名声不显。这就有些像宣城的许家,一家子几代人都在朝为官,却都是末流、中流的小官,论底蕴可就有限了。相较而言,当时可有不少比沈长风更合适贤悦长公主的世家子弟,也是个个出类拔萃的。所以,先皇口风不露,贤悦长公主的婚事,就谁都没往沈长风的身上想。
沈长风英俊少年,又文采逼人,贤悦长公主芳心暗许,两人相处了大半年,贤悦长公主娇羞点头后,先帝才下了圣旨。
这圣旨一出,京城内就流言四起:沈长风早已与凌家长房嫡长女定亲,还是娃娃亲,本就约好沈长风弱冠后完婚,这半年来沈、凌两家都在暗中准备婚事,没想到还差半年,沈长风被贤悦长公主给截胡了。
这事情传得飞快,很快就吵嚷得满城风雨。
凌潇肃那事迹是要千古流芳的,漠北凌家踏实勤恳,拒绝了太祖的追封,但拒绝不了几代皇帝的赏识,他们扎根到漠北,但总有子弟被提拔到京城为官。不管才学如何,靠凌潇肃的名望,混个三品闲官当当总是可以的,皇帝总不能委屈了功臣忠臣之后。凌家大概也是知道几代帝王的意思,很给面子的地没有再拒绝,同时,在京为官的子弟兢兢业业,老实本分,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得让许多京城老百姓都不知道凌潇肃有后人是在京城的。
太低调的后果就是没人知道沈、凌两家其实是世交,凌家的长房嫡长女和风头正劲的沈小状元还定了娃娃亲。
外人看来,这事情算不上谁对谁错,先皇、沈家、凌家都不知道对方的心思,歪打正着,圣旨都给下了,凌家只能打落了牙往肚里吞。但依照先皇的为人,当时的文武百官都认为先皇该给凌家一些补偿。
补偿很快就来了。
先皇下了圣旨,封已经致仕正准备回漠北安度晚年的凌家老太爷为安乐侯,世袭五代。
凌家老太爷、“安乐”、世袭五代,这三条一出,众人瞠目结舌。
更让人众人哗然的是,宣旨的不是哪位官员、哪位大太监,而是当时的七皇子。七皇子宣读完圣旨,没看凌老太爷,而是当着凌家上上下下的面,对凌家大老爷说:“父皇本想依你的意思,封你一个定文伯,后来想到太祖爷爷没有追封凌潇肃大人的遗憾,决定把这爵位提一提,这就不适合封给凌大人了,所以改封令尊,希望凌大人不要失望。”
他说完这些,不理凌家众人的脸色,又是拿出另一卷圣旨,话锋一转,将与沈长风有婚约的凌家长房嫡长女赐给沈长风当平妻。
两巴掌打完,七皇子昂首阔步地离开凌家,又去沈家宣读圣旨,等沈长风茫然惶恐地接过圣旨后,一拳头就打偏了他的脸,当众骂道:“皇姐善良,为父皇、为大义,不与你这畜生计较,宁愿自己受委屈,我可不是她那样心慈的人!”骂完了,还招呼自己带来的那些太监冲进了沈家,一通翻找,从沈长风的屋子里面搜出个荷包来,当着沈家人的面,点燃了烧成灰,还碾了几脚,又骂沈长风:“皇姐亲手做的东西你也配用!!”
七皇子风风火火地闹了两家,风风火火地回了皇宫,然后就被先皇斥责了一番,罚去守皇陵了,走之前还去了沈家一趟,又打了沈长风一顿,将他打得一个月下不了床,还警告了他一番。
先皇的圣旨和七皇子的发作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众人惊诧莫名之时,皇宫内的消息被人打探了出来。
原来先皇知道沈、凌二家的亲事之后,沈、凌两家已是先一步诚惶诚恐地偷偷去向先皇请罪,后来如众人所料,先皇准备补偿凌家,圣旨已是拟好,准备封凌大老爷为定文伯。谁都没想到,一向循规蹈矩的贤悦长公主知道此事之后居然借七皇子帮助偷溜出宫,想要向沈长风亲口问明此事。更没人能想到的是,她撞见了沈长风和凌家长女在一起时的场景。她想要求个明白,但这一行,她没同沈长风说话,而是听到沈长风劝慰凌家女,听文采斐然的他当场赋诗一首,表明自己的一片爱慕真心和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遗憾。陪伴贤悦长公主的七皇子当场就想要上前暴打沈长风,被贤悦长公主劝住。哀叹着的沈长风和眼眶含泪的凌家女没发现两人,等两人回宫之后,贤悦长公主跪求先皇同意让凌家女当沈长风的平妻,她另辟公主府独住。贤悦长公主觉得是自己会错了沈长风的意,拆散了有情人,但碍于先皇圣旨已出,不能更改,决定自我牺牲。先皇差点儿被气得吐血,随后被七皇子添油加醋的一说,哪还不明白沈、凌两家心思的?
贤悦长公主连亲手绣的荷包都送了,这么明显的暗示,沈长风那个被称为天才的少年郎会不明白?明摆着是沈家看贤悦长公主有下嫁之意,攀龙附凤,决定毁了和凌家的亲,而凌家也不是个善茬,直接和沈家沆瀣一气,借机坑先皇一个爵位。
木已成舟,贤悦长公主温婉善良但又非常固执,认定了死理不会更改,先皇拗不过她,只好下旨。不过,这肚子气总是要出出来的,不能让沈、凌两家把自己和自己的宝贝明珠当傻瓜一样哄骗。
先皇两道圣旨的反击还没完,之后更是在大朝之时定下了新的律法:驸马都尉一职不可兼任。也即是说,从今往后,娶了公主就等于是和仕途断绝了。一劳永逸,让沈长风这个状元郎永远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沈、凌两家的前途完了。先皇肯定是不会放过两家,当时坐稳太子之位的大皇子和贤悦长公主兄妹情深,除了大皇子这个独一无二的嫡出,名义上占了半个嫡字的只有生母早逝、被先皇后养在膝下的七皇子,从他传旨时的表现就可知道他对两家的态度了。比起面上风光霁月的先皇和太子,七皇子可要激烈许多。
沈家的衰败可以预见。漠北凌家却是壮士断腕,被那张圣旨气得真吐了血的凌家老太爷,也是新任的安乐侯,拖着病体,被抬回了漠北,第一件事就是开宗祠,将长房除名。先帝有件事情是看错了,他认为是凌家和沈家两家勾连,没想到是凌家长房和沈家勾连,凌老太爷完全不知情,但受了牵连,被先皇挤兑得羞愤欲死。做出的事,泼出的水,先皇也不可能收回圣旨,凌老太爷更是在除名的事情办完没多久,就郁郁而终,死前还在痛哭对不起先祖凌潇肃,先皇完全没有补救的机会。也是因此,凌家比沈家的境遇好一些,他们龟缩在漠北,没有脸面上京,先皇和当今圣上都没找他们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