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匆匆来到了南京讲武堂,和北京一样,是破掉了一座寺庙建立而成。这也是李贤干的事儿…
    此处名曰灵谷寺,是一座无梁殿,并非是木结构的寺庙,而是由砖石整体构成的大殿,拱高三丈有余。
    孙忠入南京城,南衙谣传,孙忠擅礼佛度僧道,这一个消息一出,无数僧人奔赴南衙。
    被李贤以「四方多流徒之民,三边又缺战守之士,度僧道太多,恐本末倒置,尽行逐还」为由,驱逐僧人出南衙了。
    李贤援引驱逐大隆兴寺的国师旧事,说服了咨政院众人,完成了这一壮举。
    理由很简单,寺庙挂靠不纳税,度僧道太多,不是好事。
    最终在南京这座巨大的寺庙里,完成了南衙讲武堂的设立。
    李贤赶到的时候,所有的军勋外戚和将领都赶到了讲武堂内,他们的表情极为惶恐。
    皇帝终于兴兵南下,分成了两路,一路直奔河南,一路至山东。
    王骥深吸了口气说道:“徐州地方,三面阻山,一面临河,汴水自西、泗水自北,千年未变。”
    “徐州地方,南引邳宿,北控兖济,西扼汴泗,一泻千里之势,以保障江淮险要之设旧矣,金陵恃徐为南北咽喉。”
    “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徐州位于一个小盆地内,宣德年间,曾经因为黄河改道被淹过,当时,官民集资迁城。
    王骥当时还是给事中。
    他从河防、漕运、仓库、战守、民生、区划、成本等几个方面,舌战群儒,最终确定了徐州不可移城。
    在徐州旧址上翻了这座新的徐城,改名徐州。
    是一座围四十余里的大城,护城河宽约三丈有余,城墙高三丈有余,因为汴水、泗水的稳定,这座城池堪称易守难攻。
    守长江必然守淮,守淮必守徐州。
    “历代大规模征战四十余次,是非曲直,并不难以论说。”
    “夏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商武丁四十三年,大彭叛乱,武丁命妇好,领兵平叛,诛大彭于九里山。”
    “武丁五十年,韦国以为大彭报仇为名,再叛。妇好再征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妇好中流矢,次年,亡于宫中。”
    “周穆王令楚文王伐徐,徐偃王败走,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嬴姓赵氏,赵非子入秦亭,秦赵同源同族也。”
    “楚汉争霸,汉二年,汉高祖刘邦率军五十六万出陈仓,一路攻城略地有一下千里之势,正是在这徐州,爆发了彭城之战。”
    “项羽以三万兵力,大破汉军五十六万,刘邦单骑逃脱,睢水为之不流,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汉国几灭,人人惶惶。”
    为什么都说项羽是楚霸王,这世间有谁能够以三万破五十六万大军?
    王骥自问自古以来,天下猛将无数,谁能做到如此勇猛?
    汉二年打完了彭城之战,项羽和范增围困刘邦于荥阳。
    范增是项羽重要的谋士,范增说直接灭掉了刘邦,要不刘邦还要叛乱。
    但是最后项羽怀疑范增和刘邦勾结,自毁长城,否则楚汉相争孰胜孰败,谁人能说呢?
    刘邦最后也只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大汉定鼎,司马迁因为李陵旧事开罪了汉武帝,按照成王败寇而论,项羽怎么可能上帝王才能上的本纪?
    但是司马迁将项羽写到了本纪之中,汉武帝只是捏着鼻子认了这事儿。
    因为项羽当得一霸字!
    王骥深吸了口气说道:“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景泰帝兵强马壮,粮草充盈,补给极为简单,京师粮草延运河而下,几乎不可能粮绝,携带新胜,顺运河而下。”
    “所以,我提议速战!由萧县从西打到东,逼迫大军至灵璧一带!全歼睢水一带。”
    王骥在堪舆图上用力的指了一下,他已经思考了许久如何取胜。
    诸多军勋不住的点头。
    王骥十分确认的说道:“都督张輗、张軏,你二人率四威团营至徐州,我率四武团营至萧县。”
    李贤眉头直跳,终于忍不住站出来说道:“陛下动兵,向来是谋而后动,京师之战,从八月十八日议退敌之策,一直到十月虏入,筹备两月。”
    “宣府之战,瓦剌逞凶,陛下议宣府之战,自正月八日起闻讯,筹备至五月份。”
    “集宁河套之战,陛下从景泰元年筹备了一年有余,景泰二年方才兴兵!”
    “敢问靖远伯,陛下给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在准备亲征事宜,你们这四个月在干什么?!”
    “吃喝玩乐是吧!”
    “现在才定策徐州如何防守?!陛下平叛的路很多吗?既然徐州这么重要?为何不从叛乱未动时就筹备?”
    “现在才准备开拔,前往徐州?!粮草呢?犒赏呢?动员呢?你们这是打仗,还是儿戏!”
    李贤惊呆了,他还以为王骥不让他过问兵务,是有确凿的信心,也有完整的规划。
    这陛下都走到津口了,这才从南京往徐州去?
    他巴不得陛下赶紧打到南京呢,但是这种定策实在是太离谱了,他在京师观陛下用兵,哪次敢这么干?
    陛下很爱惜自己的军卒,每次都带着必胜的把握去打,习惯了那种料敌从宽到极限的作战方式,他完全无法接受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作战方式。
    这不是胡闹吗?
    “啊?”王骥满是疑惑的说道:“不知道景泰帝从哪里主攻,当然是云集京师城下,等待景泰帝落子,我们才好应对啊,若是景泰帝主力去往襄阳,又如何是好?”
    李贤理解了。
    这僭朝哪有什么正经的军务,这南衙讲武堂也就是个笑话罢了。
    东施效颦,徒增笑料罢了。
    陛下整日坐镇北衙讲武堂,那些课题本都做些什么?
    宣府败北、京师失陷、天子北狩、天子殉难、辽东大败、建奴逞凶等等。
    那是一种料敌从宽的思想,是这僭朝根本不具有的,陛下在京师讲武堂,是真的在培养庶弁将,想要振武。
    其实,正统年间的动兵哪次不是这样仓促?
    四次北伐、四次平定麓川、一次征伐福建,这九次大战之中,只有平定福建叛乱有模有样,那还是宁阳侯陈懋带兵有方。
    至于最后一次北伐,被瓦剌打的六师皆丧,皇帝被俘,也是应有之意了。
    兴文匽武的必然结果,视武备为儿戏,就这兵推,弄的比陛下的兵推棋盘还不靠谱。
    李贤不再言语,甩袖离开。
    他们越胡闹,陛下来的越快。
    李贤现在主持户部清田厘丁之事,他觉得到时候凭借这个功劳,陛下应该不会杀了他的家人才是。
    孙忠、王骥、张輗、张軏、孙继宗终于察觉出了些不对劲儿。
    李贤说的好像很有道理,这仗,似乎不是这么打的才是。
    “李阁老!”孙继宗看了一眼他爹,匆匆的追了出去。
    李贤叹息的说道:“孙学士,不会吧,你以为我一个读书人,会有什么戎事的高谈阔论吧,不会吧。”
    李贤忽然灵机一动,思忖了片刻的说道:“那我就说说吧。”
    李贤回到了讲武堂议事厅,说道:“我有几策,第一策,输纳之例的定制,生员凡纳粟或上马者,皆许入国子监;”
    “军民输纳,或米或粟或豆或草或鞍马者,也均授予冠带;”
    “朝廷以罪罢黜的官吏如输纳上述军饷,可以复职。输豆四千石以上授指挥使。”
    “我们要保证粮草充盈,防止陛下用豆饼劝降我们的军士。”
    王骥眉头紧皱,卖官鬻爵当然不妥,但是李贤说的是现实问题,粮草不足。
    孙忠、张輗、张軏、孙继宗、彭城伯、惠安伯等人,却是不懂这卖官鬻爵的危害了,他们一直是这么干的,外戚无汗马之功封爵,他们的爵位是凭白得来的。
    他们自然不理解军士们那种「我以捐躯获此,他们以输豆也获此,朝廷以我躯命与荏菽一般看待邪」的愤慨了。
    陛下为何说外戚不得无汗马功勋封爵,戚畹周亲不得与汗马余勋为齿?
    这就是原因了。
    军士舍命挣了功勋,他们纳麻豆就可以封爵了,谁还拼命?
    李贤这完全就是打击军队的士气来了。
    但是除了王骥之外,其余人等,居然丝毫没有觉得不对。
    现实就是,粮草不太够。
    这么离谱的卖官鬻爵的政令都能通过,李贤笑着说道:“第二策,大明律:民间钱粮,亲自送纳。其有色揽之人处以重刑,籍没其家。”
    “在京官舍、军民中多有无赖之徒,赴京郊,设法引诱送纳之人,包揽代纳。”
    大明严禁包揽扑买,这也是不断被江南士绅们诟病、愤慨的地方,怎么能管的那么严格呢?
    “包揽送来的何物?我在户部,粮则用土掺和,草则用水浇淋。易坚厚之布绢为纰薄稀松,贯银完好而抵以破碎软烂。”
    “掺和了土的粮,烂掉的草,纰薄的布绢,软烂的贯银,送到徐州,有人会吃吗?”
    “所以严禁包揽,一切有司征收,官收官解,不得包揽,否则一体论罪!”
    李贤说的好听,禁止包揽之后,以南衙这个运转能力,能做得到官收官解吗?
    显然不能。
    读书人,眼睛珠子一转就是一个主意,这是个连环套。
    禁止包揽,看似是个好主意,但其实是个当下不太好执行的政令,会有个混乱期。
    等真的运转的时候,仗也早打完了。
    陛下一进南京,整饬吏治之后,南衙僭朝都要官收官解,正朔继承官收官解,不是合法合理了吗?
    而且还是现成的。
    李贤为什么这么下套?
    因为这帮人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以稽为决的道理,没有调查,拍脑子做出决定,不是他们的常态吗?
    别说南衙了,北衙也是在于少保提出,陛下反复强调之后,才开始以稽为决。
    就南衙这帮蠢猪,他们要有这个政治觉悟,去北衙不好吗?
    李贤继续说道:“第三条,南京缙绅势要豪右之家,侵利于国,贻害于民,将南衙官店塌房尽揽于名下,应当尽数勘实,籍记在官,按季收银,以资军饷。”
    南京城围七十五里有余,这么大的城池,自然会有房子塌房,塌了之后必然要建,怎么建?
    没法建。
    南京的缙绅、势要豪右之家,专门把持做这个生意。
    这件事其实追溯的话,应该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高,把持房地产了。
    路数都是一样。
    房子塌了以后,小民请人再建,但是南京城所有泥瓦匠,都在缙绅、势要豪右之家手中,这么多泥瓦匠,如何把持?
    听起来是个不可能的事儿,但是李贤走访之后,才知道如此简单!
    城中哪有土石木方去建?
    买通五城兵马司,五城兵马司把持九门,所有入城土石木方,没有缙绅豪右之家的信牌,绝无可能入城。
    所以,房子塌了,就只能低价卖给缙绅豪右之家。
    缙绅豪右之家,营建之后,便高价将房屋租赁出去,大发横财。
    翻译翻译,就是房地产的创富神话。
    李贤这个主意看似是为了军饷,其实是为了厘清这帮家伙,到底有多少家产。
    陛下进京抄家的时候,也省了卢忠带着鹰犬四处稽查了。
    他先把这个活儿干了。
    所有人听了之后,左右看看,不断点头,弄军饷这种事,还是李贤有办法。
    为何孙忠他们会同意呢?他们是贵近勋戚,店塌房的生意不是他们的经营范围,那是缙绅豪右的经营范围。
    李贤说的并不涉及他们的利益…
    “李阁老真是大才啊。”孙忠不断点头:“如果都没什么疑虑的话,那就这么干了!”
    只有代表南方缙绅势要豪右之家的谢琏,面如土色。
    这都是他们的经营范围啊!
    他倒是想反对,可是刀子在人家手中握着呢。
    陛下不收的税,叛军也要收?!
    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谢琏忽然发现,其实陛下还是蛮讲道理的,至少做事没有叛军这么离经叛道。
    陛下是皇帝,是正朔继承,有些事,陛下也不好做的那么绝。
    但是叛军才不管你那些,保证军队粮草充盈,才是头等大事。
    虽然这场造反的终极目的,有点向「笑死陛下就算造反成功」的趋势变化,但是阴谋家们,还是牢牢紧握着刀把子。
    像朱祁镇那样把每日操阅军马的戎政大事,都假手于人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那就这么说定了?”李贤写好了咨政院政疏,看向了王骥。
    王骥点了点头,他代表的军队,军队不吃饱,谁给你卖命打仗?
    李贤又看向了孙忠,孙忠代表三王府和外戚,孙忠点头说道:“我没意见。”
    李贤看向了谢琏,这个缙绅、势要豪右之家的代言人。
    谢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能怎么办,他只能深吸口气说道:“我没意见。”
    “那就送乾清宫由监国批复吧。”李贤落印说道。
    李贤笑意盎然,这三策一出,粮草是否充足,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有些人的日子难熬了。
    李贤不怕这帮家伙发现他在捣乱。
    且不说他们有没有那个脑子,发现里面设的套,就是发现了能如何呢?
    顶多把他杀了,他还能落个大明忠义之士的美誉。
    陛下到了南衙会把他杀了,这帮家伙把他杀了,不是一样吗?
    虽然陛下说立奇功可免死,但是奇功的标准,完全取决于陛下的心情。
    陛下对文人是极为警惕的,甚至带有偏见。
    以陛下对贰臣贼子的厌恶,他哪里能活得下来?
    不过陛下很少追究家人,他只希望自己立点功劳,让自己的家人能够活命罢了。
    如果叛军砍了他,他相信陛下绝对不会为难他的家人。

章节目录

朕就是亡国之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吾谁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谁与归并收藏朕就是亡国之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