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的一辈子致力于算学,自然是不会含糊,这一张算学的卷子,他用了不到三刻钟就做完了。
在他看来,这张算学的卷子难度适中,并不是很让人为难,但是也绝对不是轻易可以答出的卷子。
朱祁钰在未当皇帝之前,是一名老师,而且是一名数学老师。
他对数字极为认真。
这张卷子什么水平呢?
顶多算是初二的水平,但是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现实的题目。
比如古问: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如何解答?
诗曰: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意思是第一次余数乘以70,第二次余数乘以21,第三次余数乘以15,最后除以105,得到的余数则为结果。
(2×70+3×21+2×15)÷105=2……23。
这个问题的核心逻辑是余数定理,朱祁钰不要求有学子们能够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而是会解答这种问题。
这类的问题很简单,在南北朝的《孙子算经》和《数书九章》卷一、二《大衍类》都有详细的解答。
朱祁钰是闲的没事干吗?
这种同余、或者不同余数的问题,有什么用呢?
现实里根本用不到啊。
朱祁钰当然不是闲得无聊,难为考生。
而是因为余数定理,完全就是一种基础数学的重要分支——数论的初等入门的内容。
朱祁钰想要找到致力于算学,甚至有一定归纳总结的士子,推动大明数学进程。
基础数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科学,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学问,研究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规律,探索世界的本质。
朱祁钰要的人才,是能够将大明的数学更进一步的人才。
他看着满是焦头烂额的学子重重的叹了口气,这都是大明的人中龙凤,他们的文章写得极好,他们或许有极高的道德水平和学术水平,但是不代表他们能做好地方官员。
其实这也不意外。
大明的官场更像是苗民的蛊盆,在科举完之后,才正式开始养蛊。
有些没什么能力的家伙,文章写得再好,比如永乐十九年的状元曾鹤龄、榜眼刘矩,都不是什么有能力的人,他们一辈子只能在翰林院写文章了。
朱祁钰扫视了一圈之后,忽然看到了吴敬在发呆,确切的说,是做完了题,无所事事的模样。
当然吴敬非常的恭敬,他一直在正襟危坐,但是显然已经走神了。
胡濙一直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是睡着了一样,抬头看了一眼,看到了陛下在注视着吴敬,随后简单瞄了一样吴敬,又像是睡着了。
但是胡濙已经把吴敬给印在了心里。
江渊看着时间,敲响了收卷的小铜钟,十七名考官将卷子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糊名送到了御前。
“考试结束,贡士出宫。”陈循大声的喊道。
殿试终于进行完了,文渊阁这次也没什么太大的压力,陛下看过一次之后,才会把考卷送回文渊阁。
算学的考卷,陛下直接自己收了,不过文渊阁。
“恭送陛下。”群臣和贡士们行礼,送朱祁钰离开,这一顿监考至少坐了四个时辰,陛下顶着十二冕旒冠,显然也累了。
吴敬的额头忽然冒出了一层冷汗,随着陛下离奉天殿的宫门越来越近,他额头的汗越来越多,他的表情十分的复杂且快速的变化着,他忽然脚一跺,牙一咬,出列。
吴敬大声的喊道:“陛下,草民有书卷献于阙前!”
朱祁钰的脚刚刚迈出了奉天殿,身后两个宫人端着的策问卷和算学卷。
朱祁钰收回了自己的脚,满是和煦的说道:“哦,是什么?”
他一直在观察早就答完试卷的吴敬,显然是早就做完了,在反复衡量着什么。
吴敬很紧张,这里是大明的奉天殿,是大明的国之神器,是他三十年来,最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大明公器之所在。
这里就是大明实质上的天庭一般所在,在所有仕林的心中,这里就是他们的圣殿!
他们寒窗苦读,在微弱的灯台下,在皎洁的月光下,在无数次的辗转反侧中,来到了京师,来到了这奉天殿内,他终于成为了贡士。
很有可能,他考不上庶吉士,需要外派做官,很可能在鹿鸣宴之后,他再也不会见到陛下。
他穷尽毕生的精力,穷经皓首,熬了十年,终成大作,却只能自己偶尔翻动一下,徒叹哀怨。
大明以四书五经策问取仕,因此一般士子视数学研究为畏途,甚至认为乃是离经叛道之物。
吴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精力白费,他赌上了自己的仕途,在文渊阁大学士、六部明公的注视下,突然开口。
这一声,需要何其大的勇气?
自至京师,他就听到了太多关于陛下的种种传闻,他愿意试一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读书人至高无上的追求。
此时的他,只能看到陛下那张颇为英气的侧脸,似乎有好奇,也有欣慰。
他紧张万分的说道:“陛下,臣有《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一书十卷,献给陛下。”
朱祁钰眉头紧皱,然后缓缓转过身来问道:“你叫什么?”
他意识到了,这是一条大鱼。
吴敬俯首说道:“吴敬,浙江仁和人。”
朱祁钰了然,果然是一条大鱼!
胡濙猛地睁开了眼,抓着袖子裤管,紧走了两步说道:“陛下,天下大才多是恃才傲物,想来吴敬也是如此。”
“有诗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昔有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首诗是曹操的《短歌行》,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两次辅佐周武王姬发伐纣,最终建立了西周。
胡濙完全没想到这吴敬居然如此胆大妄为,叫住了大明皇帝。
他不知道,陛下好杀人吗?
陛下对什么人最警惕?
自然是大明的这些官僚了,陛下都把京官扔进了官邸,还要每年抽水看看,到底哪条鱼不想活了。
科举取士,奉天殿内,大吼一声,一个刚科举完的士子,叫住了皇帝陛下!
这件事让所有的朝臣们背后立刻冒出了一层的冷汗,科举,为国选仕,怎么会选出如此不恭顺的人呢?
胡濙急的满脑门的汗,这于谦不在京师,劝仁恕,陈循又不大行。
他刚要说话,却看到了陛下转过了身来,脸上依旧满是笑容。
朱祁钰挥了挥手示意胡濙退下,他看着吴敬说道:“既然献书,胡尚书,带人把书送到泰安宫来。”
“好了,都考了一天了,等待传胪大典便是。”
“吴敬,是吧,很好。”
朱祁钰一向喜欢有骨气的人,无论这个人什么身份,有骨气的人一般操守都不会差。
群臣重重的松了口气,陛下并没有怪罪吴敬的不恭顺。
朱祁钰再次转过身来,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大踏步的走出了奉天殿内,若非群臣看着,他一定大笑三声。
大明是有很多数学家,吴敬恰好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数学家,他一声致力于对数学的继往开来,整理了历代算学。
《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就是对过往数学的一个汇总,对未来方向的一个探索。
承上启下。
但是这书和吴敬这个人一样,因为党政不断的景泰年间朝堂,明珠蒙尘。
现在这颗明珠,滴滴溜溜的滚到了朱祁钰的面前,还发着光,仿若再说,快把我捡起来吧!
钓鱼佬什么时候最高兴呢?
钓到巨物的时候!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一步步的离开了奉天殿,越走越乐呵,居然还有这等意外之喜。
吴敬要献的书,很快就被礼部送到了泰安宫;吏部尚书王直用最快的速度调取了吴敬在浙江搞田赋税收的过往经历;
刑部翻了浙江的卷宗,确定了吴敬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没有作奸犯科的前科;
户部紧急把吴敬当年算的田税折银的账本算了一遍,确信此人并非贪赃枉法之人。
王文找了几个浙江道的御史,让他们对吴敬在浙江为官的过往,紧急的稽查了一番。
唯有工部尚书石璞看着忙来忙去的众人,感慨了一句:忙,都忙。
六部之中,兵部尚书于谦,去了山外九州督军,似乎只有工部对陛下没用。
没到傍晚时分,工部尚书石璞,就被喊去了泰安宫。
朱祁钰在批阅算科卷,写的都是满满当当,有几个考生拿算学题当申论在写,长篇大论。
批改起来并不复杂,一百五十多份算科卷,没多久就批改完了。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石璞恭恭敬敬的行礼。
朱祁钰笑着说道:“安,赐座。”
“朕寻石尚书来,是有十卷书,看看是否对工部营建有用。”
十卷书已经被打开翻阅过了。
这书包罗万象,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类九大类,每一卷都以古问、诗词、比类三部分构成。
古问,自然是古代的种种问题;
诗词,是大明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就如解余数问题的诗词一般;
比类,是大明眼下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应有尽有。
吴敬的最后一卷书则是继往开来的开方,包括开平方、开立方、开高次幂、开带从平方和开带从立方。
属于纯粹数学研究范畴。
朱祁钰对这十卷书爱不释手,但是他还有批阅工作要做,他批阅完了,还需要给内阁,这件事可一点马虎不得。
这可是全国仕林分蛋糕的大事,也不好耽误。
石璞看了许久说道:“陛下,能不能借臣拿回去看啊,这眼看着要宵禁了。”
上次顾耀抗旨不遵,非要在宵禁之后去太白楼吃酒,吃酒也就算了,还十分嚣张的对五城兵马司的人说,他是都察院的人。
顾耀三人的坟头的草,都三丈高了。
石璞也是心怀恭敬之人,自然不会违背宵禁。
朱祁钰笑着说道:“有用就行,我已经让三经厂雕版了,等到一个月后,这十卷书就可以大范围的印刷了。”
“当然也可以先用活字印刷书,印几本,让群臣们先看看。”
朱祁钰对于如何提高计省的计算能力,一直比较头疼。
他虽然有《算术》的教科书,但那是给目不识丁的乡野百姓用的,顶多算蒙学。
他一直打算自己写一本,给计省的太监和宦官用的算学教科书。
但是他的确很忙,国事家事天下事,几次动笔,也因为一些事耽误了下来。
现成的教科书,现在就摆在了朱祁钰的面前,而且是极为成熟。
是吴敬十年来,在浙江盘算田亩税收,所见所想,几乎把整个大明最需要的东西,都写了出来。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打算在讲义堂再填一门课程,就是算学,但是在此之前,先让吴敬去翰林院任文林郎,负责国子监的算学讲学吧。”
“兴安你记一下,回头提醒朕,别让朕给忘了。”
兴安从袖子里掏出了备忘录,刷刷几笔,便写了出来。
石璞看着那十卷书,他也是读书人,当然知道这十卷书,意味着什么,可是陛下说要雕版印刷,那他只能等一等了。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石璞面露难色,看着那几卷书,略微有些不甘心,但还是俯首说道:“臣告退。”
石璞带着的工部是六部之末,他还是离开了书房,即便是再抓心挠肺,那也得等陛下印出来,才能一窥全貌了。
朱祁钰已经将算科卷批完了,除了吴敬,全都不及格…
算学在大明是末学,不过没关系。
他是皇帝,只要他一声令下,国子监那帮整日里没事干的学生,就得学这东西,还得考。
牛不喝水?强按头便是,强扭的瓜他的确不甜,但是它解渴啊。
国子监有多少学生?
九千余名。
这都不是让朱祁钰最感到惊喜的地方,让他欣慰的是,大明学子的勇气。
朱祁钰好杀人的名声,从朝鲜到帖木儿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吴敬今天站了出来,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而且是献书阙下。
但是这依旧代表着大明士林的正气,还有极其微薄的一丝。
这一丝的正气若是引导好了,大明士林或许能变得更好一些。
其实不意外,毕竟能有于谦这样的臣子,说明大明朝还是有正气的。
泰安宫里灯火通明,朱祁钰在认真的研判着策问卷,朱祁钰会在策问卷上画“O”或“X”,画O越多,则代表此人的策问越符合朱祁钰的心意。
朱祁钰别的不管,主要管他们屁股,坐在哪一边。
奉天殿,奉天翊运,乃是国之公器所在,那不能找一堆屁股外的人坐进来。
汪美麟过来看了一眼,叹了口气,交待了兴安几句,让陛下不要熬太晚,早些休息。
忙于国事的陛下,当然对大明上上下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就苦了这宫里的四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了,其中宫怨,几多哀愁。
争宠?
陛下见都见不着,怎么争?
在他看来,这张算学的卷子难度适中,并不是很让人为难,但是也绝对不是轻易可以答出的卷子。
朱祁钰在未当皇帝之前,是一名老师,而且是一名数学老师。
他对数字极为认真。
这张卷子什么水平呢?
顶多算是初二的水平,但是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现实的题目。
比如古问: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如何解答?
诗曰: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意思是第一次余数乘以70,第二次余数乘以21,第三次余数乘以15,最后除以105,得到的余数则为结果。
(2×70+3×21+2×15)÷105=2……23。
这个问题的核心逻辑是余数定理,朱祁钰不要求有学子们能够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而是会解答这种问题。
这类的问题很简单,在南北朝的《孙子算经》和《数书九章》卷一、二《大衍类》都有详细的解答。
朱祁钰是闲的没事干吗?
这种同余、或者不同余数的问题,有什么用呢?
现实里根本用不到啊。
朱祁钰当然不是闲得无聊,难为考生。
而是因为余数定理,完全就是一种基础数学的重要分支——数论的初等入门的内容。
朱祁钰想要找到致力于算学,甚至有一定归纳总结的士子,推动大明数学进程。
基础数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科学,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学问,研究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规律,探索世界的本质。
朱祁钰要的人才,是能够将大明的数学更进一步的人才。
他看着满是焦头烂额的学子重重的叹了口气,这都是大明的人中龙凤,他们的文章写得极好,他们或许有极高的道德水平和学术水平,但是不代表他们能做好地方官员。
其实这也不意外。
大明的官场更像是苗民的蛊盆,在科举完之后,才正式开始养蛊。
有些没什么能力的家伙,文章写得再好,比如永乐十九年的状元曾鹤龄、榜眼刘矩,都不是什么有能力的人,他们一辈子只能在翰林院写文章了。
朱祁钰扫视了一圈之后,忽然看到了吴敬在发呆,确切的说,是做完了题,无所事事的模样。
当然吴敬非常的恭敬,他一直在正襟危坐,但是显然已经走神了。
胡濙一直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是睡着了一样,抬头看了一眼,看到了陛下在注视着吴敬,随后简单瞄了一样吴敬,又像是睡着了。
但是胡濙已经把吴敬给印在了心里。
江渊看着时间,敲响了收卷的小铜钟,十七名考官将卷子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糊名送到了御前。
“考试结束,贡士出宫。”陈循大声的喊道。
殿试终于进行完了,文渊阁这次也没什么太大的压力,陛下看过一次之后,才会把考卷送回文渊阁。
算学的考卷,陛下直接自己收了,不过文渊阁。
“恭送陛下。”群臣和贡士们行礼,送朱祁钰离开,这一顿监考至少坐了四个时辰,陛下顶着十二冕旒冠,显然也累了。
吴敬的额头忽然冒出了一层冷汗,随着陛下离奉天殿的宫门越来越近,他额头的汗越来越多,他的表情十分的复杂且快速的变化着,他忽然脚一跺,牙一咬,出列。
吴敬大声的喊道:“陛下,草民有书卷献于阙前!”
朱祁钰的脚刚刚迈出了奉天殿,身后两个宫人端着的策问卷和算学卷。
朱祁钰收回了自己的脚,满是和煦的说道:“哦,是什么?”
他一直在观察早就答完试卷的吴敬,显然是早就做完了,在反复衡量着什么。
吴敬很紧张,这里是大明的奉天殿,是大明的国之神器,是他三十年来,最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大明公器之所在。
这里就是大明实质上的天庭一般所在,在所有仕林的心中,这里就是他们的圣殿!
他们寒窗苦读,在微弱的灯台下,在皎洁的月光下,在无数次的辗转反侧中,来到了京师,来到了这奉天殿内,他终于成为了贡士。
很有可能,他考不上庶吉士,需要外派做官,很可能在鹿鸣宴之后,他再也不会见到陛下。
他穷尽毕生的精力,穷经皓首,熬了十年,终成大作,却只能自己偶尔翻动一下,徒叹哀怨。
大明以四书五经策问取仕,因此一般士子视数学研究为畏途,甚至认为乃是离经叛道之物。
吴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精力白费,他赌上了自己的仕途,在文渊阁大学士、六部明公的注视下,突然开口。
这一声,需要何其大的勇气?
自至京师,他就听到了太多关于陛下的种种传闻,他愿意试一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读书人至高无上的追求。
此时的他,只能看到陛下那张颇为英气的侧脸,似乎有好奇,也有欣慰。
他紧张万分的说道:“陛下,臣有《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一书十卷,献给陛下。”
朱祁钰眉头紧皱,然后缓缓转过身来问道:“你叫什么?”
他意识到了,这是一条大鱼。
吴敬俯首说道:“吴敬,浙江仁和人。”
朱祁钰了然,果然是一条大鱼!
胡濙猛地睁开了眼,抓着袖子裤管,紧走了两步说道:“陛下,天下大才多是恃才傲物,想来吴敬也是如此。”
“有诗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昔有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首诗是曹操的《短歌行》,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两次辅佐周武王姬发伐纣,最终建立了西周。
胡濙完全没想到这吴敬居然如此胆大妄为,叫住了大明皇帝。
他不知道,陛下好杀人吗?
陛下对什么人最警惕?
自然是大明的这些官僚了,陛下都把京官扔进了官邸,还要每年抽水看看,到底哪条鱼不想活了。
科举取士,奉天殿内,大吼一声,一个刚科举完的士子,叫住了皇帝陛下!
这件事让所有的朝臣们背后立刻冒出了一层的冷汗,科举,为国选仕,怎么会选出如此不恭顺的人呢?
胡濙急的满脑门的汗,这于谦不在京师,劝仁恕,陈循又不大行。
他刚要说话,却看到了陛下转过了身来,脸上依旧满是笑容。
朱祁钰挥了挥手示意胡濙退下,他看着吴敬说道:“既然献书,胡尚书,带人把书送到泰安宫来。”
“好了,都考了一天了,等待传胪大典便是。”
“吴敬,是吧,很好。”
朱祁钰一向喜欢有骨气的人,无论这个人什么身份,有骨气的人一般操守都不会差。
群臣重重的松了口气,陛下并没有怪罪吴敬的不恭顺。
朱祁钰再次转过身来,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大踏步的走出了奉天殿内,若非群臣看着,他一定大笑三声。
大明是有很多数学家,吴敬恰好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数学家,他一声致力于对数学的继往开来,整理了历代算学。
《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就是对过往数学的一个汇总,对未来方向的一个探索。
承上启下。
但是这书和吴敬这个人一样,因为党政不断的景泰年间朝堂,明珠蒙尘。
现在这颗明珠,滴滴溜溜的滚到了朱祁钰的面前,还发着光,仿若再说,快把我捡起来吧!
钓鱼佬什么时候最高兴呢?
钓到巨物的时候!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一步步的离开了奉天殿,越走越乐呵,居然还有这等意外之喜。
吴敬要献的书,很快就被礼部送到了泰安宫;吏部尚书王直用最快的速度调取了吴敬在浙江搞田赋税收的过往经历;
刑部翻了浙江的卷宗,确定了吴敬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没有作奸犯科的前科;
户部紧急把吴敬当年算的田税折银的账本算了一遍,确信此人并非贪赃枉法之人。
王文找了几个浙江道的御史,让他们对吴敬在浙江为官的过往,紧急的稽查了一番。
唯有工部尚书石璞看着忙来忙去的众人,感慨了一句:忙,都忙。
六部之中,兵部尚书于谦,去了山外九州督军,似乎只有工部对陛下没用。
没到傍晚时分,工部尚书石璞,就被喊去了泰安宫。
朱祁钰在批阅算科卷,写的都是满满当当,有几个考生拿算学题当申论在写,长篇大论。
批改起来并不复杂,一百五十多份算科卷,没多久就批改完了。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石璞恭恭敬敬的行礼。
朱祁钰笑着说道:“安,赐座。”
“朕寻石尚书来,是有十卷书,看看是否对工部营建有用。”
十卷书已经被打开翻阅过了。
这书包罗万象,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类九大类,每一卷都以古问、诗词、比类三部分构成。
古问,自然是古代的种种问题;
诗词,是大明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就如解余数问题的诗词一般;
比类,是大明眼下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应有尽有。
吴敬的最后一卷书则是继往开来的开方,包括开平方、开立方、开高次幂、开带从平方和开带从立方。
属于纯粹数学研究范畴。
朱祁钰对这十卷书爱不释手,但是他还有批阅工作要做,他批阅完了,还需要给内阁,这件事可一点马虎不得。
这可是全国仕林分蛋糕的大事,也不好耽误。
石璞看了许久说道:“陛下,能不能借臣拿回去看啊,这眼看着要宵禁了。”
上次顾耀抗旨不遵,非要在宵禁之后去太白楼吃酒,吃酒也就算了,还十分嚣张的对五城兵马司的人说,他是都察院的人。
顾耀三人的坟头的草,都三丈高了。
石璞也是心怀恭敬之人,自然不会违背宵禁。
朱祁钰笑着说道:“有用就行,我已经让三经厂雕版了,等到一个月后,这十卷书就可以大范围的印刷了。”
“当然也可以先用活字印刷书,印几本,让群臣们先看看。”
朱祁钰对于如何提高计省的计算能力,一直比较头疼。
他虽然有《算术》的教科书,但那是给目不识丁的乡野百姓用的,顶多算蒙学。
他一直打算自己写一本,给计省的太监和宦官用的算学教科书。
但是他的确很忙,国事家事天下事,几次动笔,也因为一些事耽误了下来。
现成的教科书,现在就摆在了朱祁钰的面前,而且是极为成熟。
是吴敬十年来,在浙江盘算田亩税收,所见所想,几乎把整个大明最需要的东西,都写了出来。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打算在讲义堂再填一门课程,就是算学,但是在此之前,先让吴敬去翰林院任文林郎,负责国子监的算学讲学吧。”
“兴安你记一下,回头提醒朕,别让朕给忘了。”
兴安从袖子里掏出了备忘录,刷刷几笔,便写了出来。
石璞看着那十卷书,他也是读书人,当然知道这十卷书,意味着什么,可是陛下说要雕版印刷,那他只能等一等了。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石璞面露难色,看着那几卷书,略微有些不甘心,但还是俯首说道:“臣告退。”
石璞带着的工部是六部之末,他还是离开了书房,即便是再抓心挠肺,那也得等陛下印出来,才能一窥全貌了。
朱祁钰已经将算科卷批完了,除了吴敬,全都不及格…
算学在大明是末学,不过没关系。
他是皇帝,只要他一声令下,国子监那帮整日里没事干的学生,就得学这东西,还得考。
牛不喝水?强按头便是,强扭的瓜他的确不甜,但是它解渴啊。
国子监有多少学生?
九千余名。
这都不是让朱祁钰最感到惊喜的地方,让他欣慰的是,大明学子的勇气。
朱祁钰好杀人的名声,从朝鲜到帖木儿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吴敬今天站了出来,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而且是献书阙下。
但是这依旧代表着大明士林的正气,还有极其微薄的一丝。
这一丝的正气若是引导好了,大明士林或许能变得更好一些。
其实不意外,毕竟能有于谦这样的臣子,说明大明朝还是有正气的。
泰安宫里灯火通明,朱祁钰在认真的研判着策问卷,朱祁钰会在策问卷上画“O”或“X”,画O越多,则代表此人的策问越符合朱祁钰的心意。
朱祁钰别的不管,主要管他们屁股,坐在哪一边。
奉天殿,奉天翊运,乃是国之公器所在,那不能找一堆屁股外的人坐进来。
汪美麟过来看了一眼,叹了口气,交待了兴安几句,让陛下不要熬太晚,早些休息。
忙于国事的陛下,当然对大明上上下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就苦了这宫里的四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了,其中宫怨,几多哀愁。
争宠?
陛下见都见不着,怎么争?